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宜春市袁州区麻风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58~2006年宜春市袁州区麻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58~2006年合计发病468例,年均发病率为1.31/10万.全年各月均有麻风病例发生,2~5月为发病高峰.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8.36:1.15~49岁为主要发病年龄组,农民为主要发病人群.[结论]1998年以来已无麻风新发病人,仅有5例现症病人.  相似文献   

2.
湖州市原属于麻风病流行地区,防治早期(1957~1966年)最高年患病率,发病率分别达1.12‰和0.96/10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崇左市近年来麻风病新发现病例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流行趋势,探讨下一步防治重点和对策.方法 对全市2004至2010年所有新发现麻风病病例个案资料和各种疫情报表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结果 全市新发现病例83例,平均发现率0.51/十万,其中男性49例,女性34例,年龄≤14岁5例;多菌型(MB)56例,少菌型(PB)2...  相似文献   

4.
夏小娟  张明辉  戴冰  蒋晖 《现代预防医学》2014,(18):3302-3303,3312
目的了解1991-2012年镇江市麻风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麻风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1-2012年全市麻风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1-2012年镇江市共新发现麻风病患者32例,28例(87.50%)患者通过麻防专业机构确诊;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职业以农民为主。年均发病率为0.054/10万,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Z=5.797,P0.05);平均确诊年龄为52.8岁,无明显趋势(Z=0.847,P0.05);平均延迟期为2年,但平均延迟期有逐渐缩短趋势(Z=3.387,P0.05)。32例患者的畸残率为53.13%,Ⅱ级畸残率为28.13%,且多菌型患者的Ⅱ级畸残率明显高于少菌型患者。结论镇江市麻风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仍面临着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病人早发现等问题。为切实减轻麻风病负担和消除麻风病危害,仍需要持续的投入与努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01—2019年江门市新发现麻风病例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收集江门市2001年1月—2019年12月的麻风病例资料,对新发现麻风病例的基本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1—2019年江门市共新发现麻风病例87例,年平均发现率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福州市新发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为下一阶段麻风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20年福州市新发麻风病例,对其流行特征采用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2020年福州市发现麻风病41例(新发39例,复发2例),呈散在分布;病例男性居多(29例),男女性别比为2.9 ∶ 1.0;45~59岁年龄组最多(2...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 1992~ 2 0 0 1年株洲市新发麻风患者的分析 ,了解其特点。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市麻风病疫情报表。 结果  1992~ 2 0 0 1年我市共发现麻风病人 2 4例 ,年均发现率为 0 .0 6 / 10万 ,2 0 0 1年发现率较高为 0 .19/ 10万 ,2 4例患者中 5 8.2 3%有明确的传染源 ,发现方式以皮肤科门诊、线索调查为主。单皮损者占 12 .5 %。皮肤查菌阳性者79.17%。 级以上畸残者 2 9.17%。 结论  1992~ 2 0 0 1年年均发现率较低 ,但 2 0 0 1年发现率明显升高 ,是主动发现病例增多导致发现率上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麻风病基本消灭后麻风病流行特征,为制订麻风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7~2010年田阳县新发现的麻风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7~2010年田阳县累计发现新麻风病病例6例,年均发现率为0.22/10万。其中,2003年、2004年、2006年、2009年各发现1例,2007年发现2例。6例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平均发现年龄为38.6岁,平均延迟期13.4个月;多菌型5例,少菌型1例,均为本县常住居民,农民,家庭内传染,无畸残。[结论]1997~2010年田阳县麻风病疫情处于低流行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南宁市城区全面开展联合化疗后新发麻风病病例的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南宁市城区1986~2008年麻风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6~2008年麻风病新发病例合计61例。其中,1986年14例,1987年5例,2000年1例,2002年4例,2004~2008年分别为3、2、1、3、2例;男性44例、女性17例,发现时年龄46.07±16.28岁,发病时年龄43.11±16.26岁。61例中,门诊被动发现的占83.61%;发病型别少菌型(TT、BT)占60.66%;4例出现Ⅱ级畸残。[结论]南宁市目前麻风病仍处于低流行状态,各项麻风病防治工作力度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0.
<正>为指导吉安市消除麻疹工作,现对2001~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麻疹疫情和个案资料来自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接种率来自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人口资料来自吉安市统计局。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1999~200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制定广东省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对1999~2001年全省麻疹监测系统所收到的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中经临床或血清学诊断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187例疑似病例中,麻疹8 995例,其中临床诊断4 444例,血清学确诊4 551例.病例分布于22个市,3年累计发病率较高的有东莞(9.1/10万)、深圳(7.9/10万)和广州市(6.2/10万).病例以4岁以下儿童为主(占44.9%),但珠江三角洲地区20~29岁所占比例(23.4%)高于其它地区(5.7%);病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2∶1;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但以3~7月高发.3年收到麻疹爆发报告47起,共计434例,主要发生在3~4月.病例中有≥2次免疫史者仅占0.5%.建议提高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可在大、中专院校新生入学、新兵入伍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新工人入厂时再接种1剂麻疹疫苗.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1989~200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指导制订和调整云南省加速麻疹控制规划和策略,进一步减少麻疹发病,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1989~2001年麻疹进行分析.云南省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是流行强度较实施计划免疫前明显减弱,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5.37/10万;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在3~5月;发病年龄以14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9.53%;经济欠发达地区、部分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全省37.3%的地区(州、市)报告麻疹发病数占全省麻疹总病例数的83.89%,25.81%的县(区、市)报告麻疹发病数占全省总病例数的95.21%.控制麻疹爆发是减少麻疹发病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3.
石家庄市2001~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2001~2007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麻疹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01~2007年来源于"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的麻疹疫情为资料,分析麻疹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特征。[结果]①2001~2007年石家庄市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0岁~组和5岁~组,其中以0岁~组最多,平均占48.5%,其次是5岁~组,平均占15.3%,10岁~组,平均占10.5%,各组存在差异(χ2合计=4402.987,P=0.000);麻疹发病除2002年外其余各年份麻疹发病均男性多于女性(χ2合计=136.651,P=0.000);麻疹发病的职业分布特征以散居儿童和学生发病居多(χ2合计=3910.498,P=0.000)。②石家庄市2001~2007年县区麻疹发病明显高于市区(χ2合计=653.788,P=0.000)。③石家庄市2001~2007年麻疹发病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麻疹全年均有发病,11月份开始发病人数逐渐增多,至次年4~5月份达高峰,6月份以后开始下降,8~10月发病最低(χ2合计=3164.814,P=0.000);2001~2007年麻疹发病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结论]近年来石家庄市麻疹发病有升高趋势,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以散居儿童和学生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季节高峰在每年的4~5月份。  相似文献   

14.
为加速麻疹控制,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北流市于1999年建立麻疹监测系统,并采取各种措施加强麻疹控制,特别是2004年对8月龄~10岁儿童实施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接种后,麻疹发病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现将北流市2001~2006年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五华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麻疹消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五华县2001~2013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1~2013年五华县共报告麻疹181例,年均发病率1.10/10万,无死亡病例;其中2001~2008年年均发病率1.83/10万,2009~2013年未报告麻疹病例。2001~2013年年均发病率,县城2.32/10万(占45.86%),农村地区0.76/10万(占54.14%)(P<0.01);男性1.25/10万(占59.12%),女性0.93/10万(占40.88%)(P>0.05)。以<15岁年龄组为主,占97.79%,<8月龄病例的构成比由2001年的9.30%上升到2008年的30.00%;病例集中发生于3~5月,占58.01%。160例≥8月龄病例中,免疫史不详者占71.88%,有明确免疫史者占22.50%,无免疫史者占5.63%。结论五华县麻疹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防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实现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目标后,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的发生情况。方法分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数据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对脊灰病毒阳性分离物的基因测序结果,各级CDC对VDPV及病例的调查和处置报告。结果2001~2013年,中国AFP病例监测系统从37名儿童粪便标本中分离到VDPV,来源于12个省,其中AFP病例22例,AFP病例接触者13人,健康儿童2人。其中2004年贵州省2例Ⅰ型(Type1)VDPV(VDPVI)病例形成循环(Circulating)(cVDPVⅠ),2011~2012年四川省Ⅱ型(Type2)疫苗高变异脊灰病毒(Vaccine—hypervariable Poliovirus,VHPVⅡ)病例/VDPVⅡ病例形成cVHPVⅡ/cVDPVⅡ。结论VDPV可在健康儿童粪便中检出,也能导致儿童麻痹。其发生有疫苗因素,也有受种者因素和疫苗使用因素。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接种率低,是造成发生cVDPV的原因。只有达到人群OPV的高免疫覆盖率,通过高质量的AFP病例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控制疫情,才能阻断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中国2009年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2009年全国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9年度全国麻风病疫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年度共发现新麻风病例1597例,发现率为0.120/10万,其中儿童占2.4%、多菌型占84.3%、2级畸残占22.8%.2009年度共发现复发病例148例,其中69例为联合化疗后复发.至2009年底全国尚有现症病例6603例,患病率为0.049/万,其中3332例尚在接受联合化疗.结论 全国麻风病总体处于低流行水平,但分布不均衡,重点流行地区为西南省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安徽省儿童麻风的发病特征,了解全省儿童麻风病流行状况,为儿童麻风病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全国麻风病疫情监测系统,收集整理1949~2013年安徽省儿童麻风病患者的个案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949~2013年安徽省登记新发麻风病人共8 104例,其中儿童221例(占2.7%),86.3%的病例在1978年以前发现。0~14岁儿童病例中,男性158例,女性63例,各年龄均有发病,平均延迟期中位数为13.0个月,四分位数间距25.5个月,延迟期≤24个月152例(占68.8%),2级畸残94例(占42.5%),延迟期越长,畸残率越高,查菌阳性70例(占31.7%),以结核样麻风和瘤型麻风为主,发现方式以皮肤科就诊为主。结论儿童麻风病是体现麻风病流行程度的敏感指标之一。加强安徽省的主动发现工作,早期发现儿童麻风病例,有利于发现和控制潜在传染源,缩短延迟期,减低畸残率。  相似文献   

19.
麻风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易致人体畸残的特殊慢性传染病.麻风病在我国流行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有史记载在华坪流行已有1 000多年.该县自1954年至2002年,全县累计发现麻风病人874例,其中1987年至2002年新发现病人186例.为探索调查发现病人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地发现病人的方式,制定切实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达到控制和消除麻风病的目标,现将186例麻风病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夫国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4):2720-2722
目的 分析枣庄市麻疹流行的特征,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枣庄市2005~2011年麻疹监测资料.结果 2005~2011年共报告麻疹病例1 93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14/10万(0.85/10万~20.72/10万).病例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1~6月发病数占全年的85.98%.男女性别比1.59∶1.人群以散居儿童为主,占64.6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占病例总数的58.98%.未达麻疹疫苗初免年龄(8月龄)中的人群占总病例数的22.92%;8月龄~14岁病例中无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38.49%.结论 枣庄市麻疹近年来总发病率有所上升,需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有效措施,以达到有效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