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怀宁县茶岭镇茶岭村原为血吸虫病流行区,历史累计有螺面积112400m~2,累计病人875人。1985年经考核后认定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至今未发现活螺,连续六年未发现新病人。为了彻底摸清螺、病情,以利消灭传染源,阻断流行,1991至1992年连续两次对该村进行螺情和病情监测考核,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石台县历史上是较严重的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累计有螺面积1883.5万m~2,累计患病人数15330人。全县15个乡镇,131个行政村中,有13个乡、镇90个村流行血吸虫病。1994年,全县境内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  相似文献   

3.
血吸虫病在黄山市流行的历史久,危害重。通过40多年的调查研究与科学防治,全市于1993年消灭了血吸虫病,目前正加强群体监测,巩固防治成果。据历年调查,黄山市所辖3区4县中,有43个乡镇,288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历史有螺面积5318万多m~2,患血吸虫病69685人,病牛9815头。 1936年首次科学证实歙县有钉螺和血吸  相似文献   

4.
绩溪县是皖南山区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县之一,原建制23个乡镇中,有15个乡镇64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累计查出血吸虫病人26726人(慢血25261人,晚血1096人,急血369人),病牛3171头,历史有螺面积1562万m~2,其中临溪镇占1/4,华阳、金沙、高迁、旺川4乡均在150万m~2以上。 1952年该县开展防治工作,历时20余年,采取综合治理,科学防治的方针,于1978年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后又经10余年巩  相似文献   

5.
潜山县地处长江北岸,大别山余脉,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钭,境内东南部水网地带有3镇2乡流行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94315人。历史累计有螺面积7929726m~2,病人10105人。1956年开始血吸虫病防治工作,1982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为了查清病人、病畜和残存钉螺,尽快达到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目标,1983年以后连续15年坚持螺、病情清查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地区不同环境不同季节残存钉螺的分布状况,我们于1993年1—12月在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红岩乡班局村和寅街乡寅街村的灌溉沟、菜园沟、稻田3种有螺环境逐月进行定点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方 法二 在红岩乡班局村和寅街乡寅街村选择上年查出有螺而未经灭螺的灌溉沟、菜园沟和稻田为调查点.其有螺面积依次为123m~2、1387m~2、284m~2.灌溉沟为间断性过水的田间小沟.菜园沟的1/2少量过水,约1/2为园中盲沟.稻田为30°左右的坡地,属高埂梯田.2 采取5m机械抽样方法于每月下旬进行调查.用8号铅丝制作0.11m~2的框架以严格固定其调  相似文献   

7.
一、概况 我区位于长江下游,下辖5乡4镇1个农场,人口13万人,是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解放后30多年来,累计消灭钉螺面积0.5亿m~2,查病418 111人次,治疗54 100余人,到 1976年已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1980年以来,疫情开始有所回升,有螺面积每年以42.0%的速度增长,1990年调查有螺面积400万m~2(其中:江滩398万m~2,内陆、山区2万m~2),查出病人320人,部分地区发现了阳性耕牛和羊。  相似文献   

8.
荆门市历史累计病人7457人,累计钉螺面积1051万m~(2).经30多年的防治,于1990年达到了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1992年3月,在非疫区发现钉螺13万m~(2),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1螺区基本情况新螺区位于盐池镇五架村的2、3、4、5、6组,地势北高南低,为典型的丘陵地带.螺区东西为山岭,南北与历史疫区相距分别约1km至2km.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后疫情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原有血吸虫病疫区11个县、3个农场,有钉螺面积1.0078亿m2,84859个病人,7700头病牛,1974年基本消灭血吸虫病,1985年达到了消灭血吸虫病标准,1986年转入监测巩固阶段。为了总结经验,加深对消灭血吸虫病的认识,现将1974-1994年疫情动态观察结果报道如下。疫情动态1螺情1974年达到基本消灭时有螺面积为558979m2;1980年下降为31956m2;1984年仅发现2个螺点,面积为1568m2;1985-1991年末发现钉螺;1992年发现1个螺点,有螺面积2000m2;1993-1994年未查到活钉螺。2病情2.11974、1980、1984年粪检阳性率分别为2.20%(1167/5…  相似文献   

10.
常熟市于1989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1992—1993年先后在辛庄乡范巷村、冶塘乡西张村和珍门乡吴楼村查获钉螺.为摸清血吸虫病在当地人群中是否再次构成流行,我们对上述3个村和对照组藕渠乡庞浜村居民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情况范巷村原为血吸虫病重流行村,人口1301人,有血吸虫病治疗史(有史)居民占49.7%;西张村原为血吸虫病中度流行村,人口1661人,有史居民占12.8%;吴楼村历史上未查到过钉螺,人口1870人,有史居民占1.2%.1992—1993年先后在上述3个村查出有螺面积分别为80m~2、2000m~2和100m~2.钉螺密度(只/0.11m~2)分别为15.2、5.0、5.8,分别解剖钉  相似文献   

11.
吴县大部分地区为水网型地区.历史上血吸虫病流行严重,1978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螺情和病情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近10年来螺情下降缓慢,常在1—6万m~2之间起伏.根据1984年到1993年螺情资料分析,田和渠道的有螺面积与全县总有螺面积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们的升降左右着全县有螺面积的变化,而田内钉螺主要由渠道扩散而来,因此如何消灭渠道内钉螺是目前水网地区控制螺情,消灭血吸虫病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将有螺明渠改成暗渠(以下称“明改暗”)消灭钉螺的方法和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地区人群中血吸虫特异性抗体动态变化的规律,以其作为监测指标。我们观察了一个村的环卵沉淀试验(COP)的逐年变化。 观察方法 新荡村原为血吸虫病重流行区。历史有螺面积21836m~2;历史病人1291人,占总人口的74.0%。1972年起无螺,1970年粪检阳性率61.5%,至1978  相似文献   

13.
我市在消灭血吸虫病后,于1988~1990年开展螺情、病情和新感染监测。 方法和结果 一、螺情监测: (一)历史螺区查螺 对生活区及复杂环境采用全面细查法,其它环境采用5~10m机械抽样法。查螺面积323余万m~2,15 800条块,863 489框。结果共查出有螺条块10个,螺点14个,面积1020m~2,检出钉螺850只。对查出的钉螺当年消灭,并进行巩固性灭螺。 (二)非流行区扩大查螺 采用10~20m机械抽样结合环境抽查3~5框的方法,查螺面积124余万m~2没有查到钉螺。  相似文献   

14.
锡山市(原无锡县)位于太湖之滨,环抱无锡市,全市35个流行乡(镇),累计有螺面积3831万余m~2,累计血吸虫病人17万余例.1970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1993年经省、市考核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技术指标.为系统地研究残存钉螺的分布规律,并为螺情监测提供依据,现将1976年以来124处螺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市自1980~1982年采取消灭钉螺和查病治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来,迄今已有118个公社、镇(占总数的74.2%)达到了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遗留的血吸虫病人减少到0.2%。已处理有螺面积95,760m~2,比原有面积压缩了99.95%。尚有残存螺点329处。提出了消灭残存钉螺的对策问题。  相似文献   

16.
1994年4—5月份,由省市联合组织考核组,分别对武进县、吴江市、苏州市郊区、南通市港闸区等4个县(市、区)的消灭血吸虫病情况进行了考核验收。 1 被考核单位概况 受考核的4个县(市、区)均属水网地区,吴江市原为血吸虫病重流行区,累计查出有螺面积8420.8万m~2,病人16.4万。武进县与苏州市郊,原为中等度流行区。武进县有螺面积1400万m~2,病人62932人。苏州市郊与南通市港闸区,由于行政区划变化,苏州市  相似文献   

17.
祁门县位于安徽南端皖南山区,西北与本省池州市东至、石台县为邻,南面与江西省接壤,全县有2个镇(撤乡并镇前为4个)、9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属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历史有螺面积127.8hm2\血吸虫病人1 003人.1992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进入监测巩固阶段.16年来,未发现血吸虫病人和病牛;近8年,局部出现螺情回升.现将16年来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武鸣县有12个公社,2个农场,214个大队。流行血吸虫病的有3个公社,1个农场,15个大队。至1979年历史上有螺面积110多万m~2,累计病人2731例。1956年开展防治工作,1972年达到基本消灭,1982年完全消灭血吸虫病。在1972~1979年有3个公社 4个大队先后发现9个残存螺点,总面积30370m~2,螺点面积50~20000m~2,活螺每框最高29只。  相似文献   

19.
黄山市位于皖南山区,属山丘型血吸虫病重流行区.所辖徽州区、休宁、祁门、歙县的疫区共41个乡(镇),204个行政村,268502人.累计钉螺面积4920.9万m~2,血吸虫病人49122人,病牛7382头.经过近30年的积极防治,于1978年达到基本消灭.1991—1993年春,省、市联合技术考核组,对4区、县进行了消灭血吸虫病考核验收.  相似文献   

20.
福清县的血吸虫病发现于1936年。解放以来,在共产党和各级政府领导下,通过调查先后发现16个乡(镇),141个村(场)有血吸虫病分布,占全县乡、村总数的76.2与32.3%:历史钉螺面积10210756m~2;历史病人54098人;历史病牛3055头;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为24.1%,它是福建省发现血吸虫病最早,有螺面积最大,病人病牛最多,流行程度最重的一个县。1952年该县成立防治专业机构,省、地、市的医疗、卫生防疫、畜牧兽医等部门和驻军,为了帮助该县消灭血吸虫病,先后派出大批医务人员,配合当地血防人员开展查灭螺与查治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