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利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及血清药理学相结合的方法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抗炎和免疫抑制的物质基础。通过比较麻黄附子细辛汤、给药后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的LC-MS/MS图谱,寻找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入血成分; ELISA法测定各时间点含药血清对抗原刺激RBL-2H3细胞释放组胺、氨基己糖苷酶的影响;MTT法测定各时间点含药血清对脂多糖诱导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各成分与药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灌胃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后,从大鼠血清中发现32个成分,其中27个原型成分(10个来自麻黄,13个来自附子,4个来自细辛),其他5个未知成分。与空白血清相比,麻黄附子细辛汤各时间点含药血清均能降低抗原诱导RBL-2H3细胞释放组胺(P<0.05);除麻黄附子细辛汤4 h含药血清外,其余各时间点含药血清均能抑制抗原诱导的RBL-2H3细胞脱颗粒(P<0.05);麻黄附子细辛汤15,30 min含药血清能显著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P<0.05)。血中移行成分的化学数据和药理指标组胺释放量、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以及脾细胞增殖抑制率进行回归分析,推测甲基伪麻黄碱、伪麻黄碱与抗原诱导RBL-2H3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密切相关;伪麻黄碱、次乌头原碱、甲基伪麻黄碱与抗原诱导RBL-2H3细胞释放β-氨基己糖苷酶密切相关;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14-苯甲酰-10-羟基-中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与脂多糖诱导小鼠脾细胞增殖抑制密切相关。由此可见,甲基伪麻黄碱、伪麻黄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等成分可能为麻黄附子细辛汤抗炎和免疫抑制的部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致敏RBL-2H3细胞模型,观察双黄连注射液对其组胺释放的影响,探讨该模型用于体外评价中药注射剂致敏性的可行性。方法:双黄连注射液联合弗氏佐剂免疫Wistar大鼠,收集致敏后大鼠血清,将其与体外培养RBL-2H3细胞孵育12h,建立致敏RBL-2H3细胞模型,双黄连注射液与致敏RBL-2H3细胞共培养1.5h,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组胺含量。结果:双黄连注射液致敏大鼠血清IgE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胺实验结果显示,双黄连注射液可显著引起致敏RBL-2H3细胞组胺释放,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黄连注射液可促进致敏RBL-2H3细胞释放组胺,提示RBL-2H3细胞模型具有评价中药注射液所致过敏反应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麻黄附子细辛汤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黄附子细辛汤对感冒、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有效,因此认为与组胺等神经递质、前列腺素E_2(PGE_2)产生系作用有关。本次应用神经胶质瘤细胞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作用机制。 方法:①细胞内Ca~(2+)浓度测定:在加入Fura2AM的C6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胶质细胞)悬液中加入麻黄附子细辛汤处理2min后,用组胺刺激。通过荧光光度计的荧光强度测定Ca~(2+)浓度。②MAPK磷酸  相似文献   

4.
炎症的急性期治疗以含有麻黄的方剂为主,炎症的亚急性和慢性期治疗以含有柴胡的方剂为主。此次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麻黄剂(麻黄附子细辛汤)和柴胡剂(柴陷汤),对DNP一As和化合物48/80刺激所引起的大鼠肥大细胞中组胺游离的作用。结果表明,麻黄附子细辛汤可抑制大鼠肥大细胞中组胺的游离,其中麻黄是起主要作用的药物。另外,柴陷汤也同样能抑制组胺的游离。麻黄附子细辛汤和柴陷汤对大鼠肥大细胞组胺游离的抑制作用@计惠民~~  相似文献   

5.
麻黄附子细辛汤对老龄小鼠巨噬细胞系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可能有激活感染初期感染防御系功能的作用,本次主要探讨该方剂对老龄小鼠低下的巨噬细胞系细胞吞噬动能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实验动物用3月龄、12月龄、30月龄的C3H/HeN(Slc)系雌性小鼠。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麻黄、附子、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及其生产过程中的中间品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评价清开灵注射液及其中间品的类过敏反应。方法:将清开灵注射液以5个不同浓度稀释,其中间品以IC50浓度稀释,分别作用于RBL-2H3细胞,45 min后,底物显色法测定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度;ELISA法测定组胺释放量。结果:不同浓度的清开灵注射液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程度并无浓度依赖性,但最高浓度下脱颗粒程度相对较高。同时,在其不同中间品中,金银花促进RBL-2H3细胞脱颗粒作用最明显。结论:在体外,不同浓度的清开灵注射液均可不同程度的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活性物质,引起类过敏反应,而金银花可能是致敏的主要成分。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研究几种常见中药注射剂(TCMI)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探讨RBL-2H3细胞模型应用于体外评价TCMI引起类过敏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培养RBL-2H3细胞,血塞通等7种TCMI与其共同培养,通过中性红染色法计数脱颗粒的RBL-2H3细胞,显色法计算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组胺含量,观察TCMI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结果 正常RBL-2H3细胞出现少量脱颗粒现象,血塞通、清开灵、双黄连、脉络宁、香丹、穿琥宁等能显著引起细胞脱颗粒;血塞通、穿琥宁和柴胡注射液能不同程度促进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血塞通、清开灵注射液可显著引起RBL-2H3细胞组胺释放.结论 RBL-2H3细胞脱颗粒的检测方法敏感、重复性好,其结果与临床报道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其有评价TCMI所致的类过敏反应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麻芥平喘巴布剂在细胞水平对Ⅰ型变态反应所引起的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机制。方法:用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麻芥平喘提取物对RBL-2H3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根据MTT比色法结果选择麻芥平喘提取物5个不同的实验浓度,阳性对照组选用色甘酸钠。以C48/80刺激RBL-2H3细胞活化脱颗粒。通过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药物对致敏的RBL-2H3细胞活化脱颗粒释放TNF-α及组胺的影响。结果:高浓度麻芥平喘提取物对RBL-2H3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IC50值为7.5 mg/m L。较高浓度麻芥平喘提取物可抑制激活的RBL-2H3细胞释放TNF-α和组胺,且其抑制作用强于色甘酸钠0.1 mg/m L组。RBL-2H3细胞激活后释放TNF-α抑制率与麻芥平喘提取物浓度的对数呈正相关(P=0.0020.01)。结论:麻芥平喘巴布剂提取物可有效抑制经C48/80激活的RBL-2H3细胞脱颗粒释放TNF-α及组胺,这可能是麻芥平喘巴布剂抑制哮喘I型变态反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抗变态反应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麻黄附子细辛汤(TJ-127)的抗变态反应作用,探讨了对化学介质、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以ICR系雄性小鼠为对象,经口给予TJ-127,观察对组胺及佛波酯诱发水肿的影响。以BALB/c雄性小鼠,观察其对脾细胞生成的细胞因子IL-4和IFN=γ,抗体产生细胞生成的免疫球蛋白(IgE)的影响。结果:TJ-127对组胺诱发的水肿呈剂  相似文献   

10.
Liang SY  Tan XM  Chen FL  Luo JB 《中药材》2011,34(6):896-901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组方药材组成复方前后挥发油成分和比例的变化。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麻黄附子细辛汤及其组方药材麻黄、附子、细辛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从麻黄附子细辛汤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4个成分,其化学信号主要来源于麻黄和细辛;麻黄、附子、细辛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68、8、39个成分;麻黄附子细辛汤挥发油中成分与单味药材挥发油中成分的种类与比例有较大差异。结论:在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组成复方的汤剂中,不仅存在挥发性成分量的变化,还存在一系列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导致质的变化,由此可能导致了疗效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麻杏石甘汤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实验,用比色测定法检测麻杏石甘汤在体内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体外实验先制备麻杏石甘汤的含药血清,然后将其加入致敏的RBL-2H3细胞中,观察麻杏石甘汤对RBL-2H3细胞脱颗粒及其他炎性物质的影响。结果:麻杏石甘汤药物血清能明显抑制RBL-2H3细胞脱颗粒,并能抑制RBL-2H3细胞释放组胺、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因子4。结论:麻杏石甘汤的抗过敏作用与抑制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及炎性物质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2.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治疗素体阳虚、外感风寒的基础方,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系统疾病中。该文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发现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增强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抗组胺等方面,并已取得了一定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经穴位给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并为临床选穴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常用穴———大椎穴和神阙穴为给药部位,考察麻黄附子细辛汤提取物穴位贴敷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除麻黄附子细辛汤非穴位组镇痛作用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鼻炎康片组及麻黄附子细辛汤各穴位给药组抗炎及镇痛作用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非穴位组比较,麻黄附子细辛汤大椎穴组抗炎及镇痛作用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麻黄附子细辛汤神阙穴组及大椎穴+神阙穴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经皮给药(穴位贴敷或非穴位贴敷)均有抗炎镇痛作用;穴位贴敷有利于麻黄附子细辛汤抗炎、镇痛作用的发挥,并以大椎穴为佳。  相似文献   

14.
以苹果的未成熟果实精制的多酚(缩合型鞣质,简称ACT),对因抗原刺激而致RBL-2H3细胞释放组胺有抑制作用。为了阐明其抑制机理,探讨了以ACT抗原刺激时,对RBL-2H3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正〔(Ca~(2+))i〕升高的影响。 苹果未成熟果实以Sepabeads SP-850、葡聚糖凝胶LH-20精制得ACT组分。采用Fura-2AM标记的RBL-2H3细胞,以Ca~(2+)分析仪或荧光显微镜测定〔(Ca~(2+))i〕。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例的效果分析,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治疗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例。结果:在不同的临床表象下,麻黄附子细辛汤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应用指征为太少两感或内伤肾阳不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分析若干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并应用加减麻黄附子细辛汤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其病历记录、具体用药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在使用加减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后,患者病情均得到缓解。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疗效,副作用少,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麻黄细辛附子汤干预树突状细胞24 h后,树突状细胞STAT6磷酸化程度(p STAT6)及其STAT6 mRNA、IL-4 mRNA、IFN-γ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7 d后收集细胞,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干预24 h,收集细胞,检测IL-4、IL-5和IL-13的含量,p STAT6的表达、检测IL-4 mRNA、STAT6 mRNA、GATA-3 mRNA的表达。结果:麻黄细辛附子汤干预树突状细胞后降低IL-4(P0.05)、IL-13(P0.01)的含量,对IL-5的分泌影响不大,p STAT6的表达下降(P0.01);IL-4 mRNA、STAT6 mRNA,以及GATA-3 m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麻黄细辛附子汤能调控IL-4/STAT6通路,调节Th2调节Th1/Th2失衡,减轻了变应性炎性反应的发生,可对过敏性鼻炎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诱导大鼠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BL-2H3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探讨其诱发类过敏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清开灵注射液孵育RBL-2H3细胞30 min后,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发生脱颗粒反应形态学变化,阿利新蓝染色试验、Annexin V结合试验、β-氨基己糖苷酶测定试验检测细胞脱颗粒率,ELISA检测细胞组胺释放率。结果:不同浓度清开灵注射液可诱导细胞发生典型的脱颗粒反应形态学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脱颗粒率及组胺释放率显著升高,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单次给药即可诱导RBL-2H3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诱发类过敏反应,这可能是其临床首次用药即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块根加工品,具有镇痛、促进新陈代谢、利尿、强心等作用,是组成八味地黄丸、济生肾气丸、桂枝加术附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及真武汤等方剂的主要生药。附子的主要成分为乌头碱,因有很强的毒性,曾用多种减毒方法进行炮制。尽管在汉方医学中附子是重要的生药之一,但在日本药典生药总则的468品目中,未包括附子,亦没有规定鉴定试验及质量评定的方法。本次为调查市场流通的生药附子以及含有附子的方剂间的相互差异,对制剂中所含的乌头碱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0.
组胺拮抗剂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组织胺是一高效应的生物活性介质,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关系密切,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迄今为止已发现三种组胺受体即H1、H2和H3受体,其中H1受体主要位于由IgE介导变态反应的器官,如气管、支气管平滑肌、鼻腔等;H2受体主要位于胃肠粘膜,调节胃酸分泌;H3受体则主要位于脑内。调节神经元内组胺的释放与合成。临床上应用于支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