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1998年至2000年,本院共行人异体肾移植术291例次,全部按照HLA配型选择供受体,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组织配型在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高受者肾移植中的意义。方法对26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高达38%~88%的肾功能衰竭患者用单克隆抗体分型板实施HLA组织配型。结果供受者HLA-A,B,DR位点各有一个抗原相配者5例;HLA-A位点1个抗原相配B位点1个抗原、DR位点2个抗原相配者8例;HLA-A位点2个抗原相配、B位点2个抗原相配、DR位点1个抗原相配者4例;HLA-A位点1个抗原相配、B位点2个抗原相配、DR位点2个抗原相配者9例。术后5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抗排异治疗逆转4例,1例移植肾失功;25例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良好的HLA配型对PRA高的受者的肾移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氨基酸残基配型在肾移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HLA氨基酸残基配型(ResM)标准及传统的六抗原配型标准(AgM).分析在尸肾移植中HLA--氨基酸残基配型对肾移植结果的影响.结果采用ResM标准可大幅度提高相配几率,0、1mm组受者由1.8%提高到42.9%;2mm组受者由1.8%提高到41.1%.结论新的ResM标准具有实用性与可行性,可大幅度提高移植供受者的相配几率,适合于肾移植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供受者DNA水平人类白细胞抗原—DR配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基因分型,并应用于肾移植临床的可行性,以准确选择理想配型的供受者,提高移植物长期存活率。方法作者应用分子生物学术技术根据,HLA-DR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了30个特异引物,快速盐析法提取模板DNA,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根据HLA-DR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30个特异引物,盐析法提取模板DNA,借助PCR技术建立PCR-SSP方法,对171例紧移植供  相似文献   

6.
随着肾移植手术安全性的提高和围手术期管理的进步,肾移植手术对年龄的限制逐渐减少。自2001年起,我院接受55岁以上行肾移植术的数量逐年上升,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HLA氨基酸残基配型在免疫致敏受者肾移植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尸肾移植中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配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尸肾移植中HLA-I类抗原配型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基因分型技术,对27例尸肾移植供体和49例受体进行HLA-DRB、DQB回顾性分型。结果:在这些未做配型而进行移植的供-受者中,HLA-DRB、DQB完全配合率分别仅为2.0%和10.2%,完全不配合率分别为30.6%和8.2%;将这些供体与受体作HLA-I类配型后再作选择性移植,则同为这些供、受者,其HLA-DRB、DQB的完全配合率分别可选8.2%和40.8%,而完全不配合率仅为10.2%和0。完全不配合的受者移植效果要比其他受者差。结论:在尸肾移植中进行HLA-Ⅱ类配型,不但可行,而且必要。  相似文献   

9.
HLA氨基酸残基配型标准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武国军  王禾  张波  王鹏飞  潘光辉  张峻  汤群辉  李欣  郭炜 《医学争鸣》2002,23(24):2286-2288
目的 评价HLA氨基酸残基配型新标准在肾移植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血清学和基因分型方法对134例肾移植供受者进行HLA-Ⅰ,Ⅱ类抗原分型,并比较氨基酸残基配型标准与传统的HLA六抗原无错配标准的关系。结果 HLOA氨基酸残基配型标准可以提高肾移植供受者的相配率,六抗原无错配率可由0.75%提高到2.24%,六抗原安全错配的几率由15.67%降至2.24%。结论 HLA氨基酸残基配型标准是一种更为实用的同种异体移植配型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氨基酸残基配型的肾脏移植中的意义。方法:按氨基酸残基配型模式,对395例肾移植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按各位点单一配型同氨基酸残基配型比较发现,A位点从0MM的6.58%提高至2MM的29.11%,B位点从OMM的2.53%提高至2MM的20.0%,DR位点从OMM的4.81%提高至2MM的15.95%,两种配型方法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样,综合HLA-A、B、DR六个位点亦是如此,结论:按照氨基酸残基配型将提高肾移植供受者的配合率,增加移植肾的存活率,降低排斥的发生率,DR六个位点亦是如此,结论:按照氨基酸残基配型将提高肾移植供受者的配合率,增加移植肾的存活率,降低排斥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中随机HLA配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随机HLA 配型的供 受者配合率的多寡,为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提供一些基础性资料,对336 例肾移植供 受者随机的HLA A、B 和DR 抗原配型做了分析。HLA6 个抗原完全错配率为24 .40 % (82/336) ,5 个抗原错配率为33 .33 % (112/336) ,4 个抗原错配率为27 .68 % (93/336) ,3 个抗原错配率为11 .91 % (40/336) ,2 个抗原错配率为2 .68 % (9/336) ,1 个抗原错配率和0 个抗原错配率为0 。随机HLA A、B 和DR1 个抗原配合的在HLA A 抗原为49 .7 % (167/336) ,B 抗原为27 .7 % (93/336) ,DR 抗原为31 .8 % (107/336) 。2 个抗原配合的在A 抗原为4 .76 % (16/336) ,B 抗原为2 .08 % (7/336) ,DR 抗原为3 .27 % (11/336) 。提示:完全配合的HLA 抗原和5 个HLA 抗原配合的几率极低。在随机肾移植供 受者中,HLA 抗原A、B 和DR 抗原位点的2 个等位基因完全配合的几率很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并发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 ,CMV)感染后实验指标的变化及各指标的相关性 ,为诊断CMV感染及预防CMV病发作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Real TimePCR及流式细胞分析法等技术对肾移植受者的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1)肾移植术后 14周内 ,尿液、血浆及白细胞中CMV 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73 5 %、79 4 %及85 3% ;肾移植术后 18周内 ,尿液、血浆及白细胞中CMV 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82 1%、85 7%及 85 7% ;(2 )肾移植术后 8周内 ,血浆及白细胞中CMV DNA的载量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尿液中CMV DNA的载量在术后 12周内随时间的延长而波动性增加 ;(3)尿液、血浆及白细胞内CMV DNA检出率的峰值分别出现在肾移植术后第 12周、第 8周内及第 8周时 ;(4 )肾移植术后第 8周时 ,尿液中CMV DNA载量与CD3 T淋巴细胞 (P =0 0 0 2 0 )、CD4 T淋巴细胞 (P=0 0 0 19)、CD5 6 T淋巴细胞 (P =0 0 2 35 )及血清肌酐 (P =0 0 2 5 3)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而与CD8 T淋巴细胞、丙氨酸转移酶、谷草转氨酶、血清尿素氮等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血浆及白细胞中CMV DNA载量均只与丙氨酸转移酶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结论 :(1)Real TimePCR是监测肾移植受者CMV感染进程的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抗供体特异性抗体与同种异体肾移植间移植物排斥的关系 ,用HLA位点氨基酸残基配对检测法 (ELISA -LAT -M和ELISA -LAT -ID) ,对 166例血清分为AR ,CR和正常对照共 3组进行筛选测定 .按LAT酶联检测试剂盒要求操作 ,抗体特异性的确定根据阳性结果的反应格局综合判断 ,结果显示抗HLAⅡ类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AR 38% ,CR 37% ,正常 2 3% (P <0 0 1) .提示HLAⅡ类抗体与急、慢性排斥反应有明显相关性 .进一步抗体定位并与其错配位点比较 ,抗移植物特异性HLAⅡ类IgG抗体阳性率AR 34 % ( 9例移植物丢失 ) ,CR 64% ( 1例移植物丢失 ) .提示抗移植物特异性HLAⅡ类IgG抗体是影响移植物存活和排斥反应的重要因素 ,且可能在AR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双侧供肾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改良的双侧供肾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方法第一阶段为基本技能训练。第二阶段为实验效果观察,供鼠取双侧肾脏;左侧原位移植,静脉用临时内支架端-端吻合,动脉端-侧吻合;输尿管带膀胱瓣与膀胱吻合;右肾蒂预留丝线体外延迟结扎代替肾切除。结果经4个月80多次训练,较为熟练的掌握了显微外科技术;第二阶段总手术时间180±15 min;手术成功率85%(34/40);受体存活4~9 d。并发症有吻合口出血、静脉血栓形成、排斥反应等。结论此模型经济实用、稳定可靠、成功率较高,一般实验室均可开展,对肾移植实验研究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及血流阻力数据分析在肾移植急性排斥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对96例肾移植术后3d-52mo内行彩超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参照生化检查对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及阻力指数(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彩色多普勒移植肾弓形动脉的阻力指数RI0.51-0.60为正常移植肾,〉0.75为移植肾急性肾排斥为标准,早期肾排斥正确诊断率可达8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诊断早期肾排斥并监测其功能恢复,具有快速、准确、无创等优点,可提早发现病情变化并指导治疗,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监测亲体肾移植术后早期动脉血、移植肾组织及皮下组织葡萄糖的浓度及变化,寻找三者间的相关性,及早发现术后并发症。方法9例终末期肾病行亲属捐肾肾移植术的患者人选本研究,肾移植手术完成时在移植肾上极的皮质内及切口附近皮下各放置一根微透析管进行微透析,每1小时平衡交换后,透析液行葡萄糖分析,并同时点行外周动脉血葡萄糖监测。监测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11(62—211)h。结果术后最初12h内动脉血、移植肾组织葡萄糖浓度均明显高于12h后(P〈0.05),皮下组织葡萄糖浓度与12h后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243);动脉血、移植肾组织及皮下组织三者间葡萄糖水平两两相关,但动脉血与移植肾组织二者间葡萄糖水平相关性良好(r=0.82)。结论①微透析技术可用于持续监测移植肾术后早期的葡萄糖变化,操作简单安全。②动脉血、移植肾组织及皮下组织三者之间葡萄糖有相关性,且血葡萄糖与肾脏组织葡萄糖水平相关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高脂血症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肾移植术后高脂血症患者共232例。观察服用降脂药组和单纯控制饮食组患者不同阶段血脂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服用降脂药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0.01),单纯饮食控制组血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持续升高(P〈0.05)。在降脂药组内,与血脂异常前比较,首次血脂异常时的直接胆红素及肌酐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或0.01);与首次血脂异常时比较,服用降脂药后的肌酐水平明显降低(P〈0.05)。在单纯控制饮食组内,与血脂异常前相比,首次血脂异常时肌酐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血脂异常时相比,血脂异常后三个月的肌酐水平亦明显升高(P〈0.05)。结论肾移植患者肾功能的损害与术后高脂血症有一定相关性。高脂血症对肾移植受者的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移植肾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47例肾移植患者进行检查。结果:正常移植肾33例、急性排异者5例、慢性排异者7例、肾动脉狭窄者2例,正常移植肾与急性排异者和慢性排异者之间阻力指数(RI)以及搏动指数(P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能客观反映移植肾大小、形态、结构及肾动脉血流灌注情况,可早期诊断肾移植术后并发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潘晓玲  喻箭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446-2448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早期准确的检测有利于临床治疗,本文就CMV感染的检测方法尤其是感染早期的几种诊断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热球去除术和性激素治疗对肾移植术后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 17例肾移植术后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性激素及子宫内膜热球去除术进行治疗,每月观察月经状况至治疗后1 a.结果性激素治疗组总有效率75%,内膜热球去除术组总有效率88.89%,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移植术后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需根据患者年龄、肾功能状况及有无生育要求等进行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