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基于fMRI的脑功能成像研究状况。介绍了事件相关设计的原理和基本范式,并对其方法学优势作了简要分析,为fMRI标准化事件相关实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运动终板体表投影及其周边穴位后SPECT脑功能成像,比较二者脑功能成像的差异,分析探索穴位特异性。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将40位病人分成运动终板组和正常穴位组,每组患者电针前后均进行两次SPECT脑功能成像,前后间隔1周,采用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ing,ROI)模型分析法,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电针前后脑功能成像ROI摄取量,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电针前后ROI摄取量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对于正常学位组,运动终板组电针后较电针前ROI摄取量差异更为显著(p〈0.05)。结论电针运动终板体表投影较正常穴位更能显著增加脑血流灌注,穴位的特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静磁场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有投射效应和生物效应两个方面。静磁场作用于人脑引起大脑的生理变化,使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的准确性受到质疑。本文就MRI系统静磁场的安全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统计参数图在Bold—fMRI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7例被试者的脑功能数据用统计参数图软件包离线处理,经过一系列的预处理和统计分析,得到脑激活统计参数图.研究激活区与解剖功能区的对应关系.并生成各种量化分析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正常对照组被试数据经统计参数图后处理结果符合诊断要求的百分率大于异常被试组。结论:统计参数图内置多项预处理步骤.可较有效地排除或减弱被试者的头动、心跳、呼吸及MRI设备系统噪声等干扰因素造成的伪影/影响.有效的预处理在肢体运动功能异常者的Bold—fMRI数据处理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确保Bold—fMRI激活结果灵敏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学影像学已从解剖学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的代谢和功能研究。磁共振(MR)弥散成像技术是目前在活体上测量水分子弥散运动与成像的唯一方法。弥散成像技术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DTI利用纤维示踪重建技术可在三维图像上显示白质纤维束的走行,可了解病变所致的白质纤维束受压与移位、浸润与破坏情况,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它已成为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的最新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类大脑对静态物体的识别功能区集中在大脑皮质的位置.方法使用了3种黑白图片:人物肖像、自然风景和打乱的图片给11例均为右利手的正常人观看,同时用1.5 T MRI仪采集实验对象的解剖像、三维全脑结构像和功能像.结果用功能神经成像分析软件(AFNI)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选择全模型检验F>25(P<4×1013)为阈值确定激活区.结果在腹侧颞叶(梭状回)后部存在两个相邻的区域分别对风景和人物敏感,其中靠内侧的区域对风景刺激的反应更强烈,靠外侧的区域则对人物刺激的反应更强;而且风景相关区域和人物相关区域呈现出从内侧到外侧的一种渐变过渡的分布.结论尽管参与人物视觉加工的脑区和参与风景视觉加工的脑区对不同的两种刺激的反应强度有所不同,但两个脑区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连续分布并相互重叠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正常人手握拳反应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特点,为脑血管意外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12例健康志愿者,行实时动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每例分别接受以下3个任务:(1)左手握拳.(2)右手握拳.(3)左右手同时握拳.脑功能图像资料采用脑功能成像AFNI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在F值(6,1121),P=0.005条件下,左手握拳激活的脑功能区有右中央前回、左顶叶、右颞上回、右顶叶、右海马回、右额上回、右额内侧回、左楔前叶、右顶上小叶、右额中回、左额上回;右手握拳激活的脑功能区有左中央前回、左中央后回、右顶叶、右额内侧回;双手同时握拳激活的脑功能区有左中央前回、左中央后回、右中央前回、右中央后回.结论 手运动(握拳)在脑内有特定的功能区激活;双手同时握拳激活的脑功能区集中于双侧运动区;单手握拳激活的脑功能区除运动区外,还有辅助运动区参与;与右利手相比,左手运动激活的脑功能区范围更广泛.  相似文献   

8.
脑部分子影像对于脑功能和神经疾病发病机理研究以及早期诊断有重大意义,多巴胺受体系统与人的情绪、爱情、成瘾、奖励机制和一些疾病有重要的联系。本文以新型脑神经多巴胺受体D2/D3显像剂18F-fallypride为例,探讨了18F-fallypride的研究发展和应用趋势,并应用自主研发的AMICRay-Scan 64 PET/CT成像系统对1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了临床研究,图像上观测到纹状体和外纹状体的信号清晰,药物分布均匀、对称。此外,脑肿瘤细胞凋亡显像剂18F-ML-10新药可对脑肿瘤的放射性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本文综述了18F-ML-10临床应用的发展,并对10例脑瘤患者接受放射性治疗前后的细胞凋亡情况进行了对比评估,并通过图像对放射性治疗给出评价。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在人类脑科学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用于fMRI的人体感官刺激手段和装置也在不断发展。如何准确认识各种fMRI研究对刺激装置的不同需求,并针对其开发设计适用的刺激装置,正成为脑功能研究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难题。本文简单介绍了fMRI对刺激装置的需求背景,着重分析评价了fMRI研究中各类刺激装置的研发和使用现状,归纳了目前fMRI刺激装置在开发和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基于上述内容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展望。本文着力于对该领域作一个全景式的概括,使相关人员通过阅读本文获得对该领域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0.
孤独症儿童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独症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对儿童的社会认知造成了质的损害,破坏了作为人类最为重要的社会特性。神经心理学的研究倾向认为孤独症的认知功能损害应该在大脑存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神经环路,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使深入研究孤独症社会认知的神经心理特征成为可能,本文就孤独症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兔VX2肝癌模型进行磁共振张量成像(DTI)的可行性及扫描方法。方法:对16只新西兰大白兔的VX2肝癌模型及对照组的4只正常新西兰大白兔进行磁共振成像及DTI;量化分析试验组瘤灶及对照组正常肝组织的平均弥散系数(ADC)、部分各向异性值(FA)随不同b值(b值=100、600、1000 mm2/s)改变的变化规律。结果:兔VX2肝癌模型瘤灶ADC较对照组的正常肝组织减低、瘤灶FA较正常肝组织增高;瘤灶及正常肝组织的ADC、FA均随b值增大而波动减小(P<0.05),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DTI能够敏感地显示兔VX2肝癌模型的病变结构;兔VX2肝癌模型的DTI对肝脏病变量化评价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眼眶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21例眼眶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行3.0T MR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眼眶良、恶性占位病变的MR信号分别有各自特点,21例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6例,炎性假瘤4例,甲状腺相关眼病3例,皮样囊肿2例,恶性淋巴瘤3例,浆细胞瘤l例,脂肪瘤1例,泪腺腺瘤1例.结论:3.0T磁共振可对眼眶病变进行准确定位并判定病变性质,对治疗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颅内原发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分析术前误诊的原因,以提高诊断的准确度。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颅内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的MRI平扫、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的特征性表现。结果:单发病灶15例,多发病灶3例。其中脑干1例,小颅蚓部1例,大颅半球14例,基底节区1例,右侧丘颅1例。术前误诊4例(均诊断为颅内胶质瘤)。18例均为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18例病变均表现为占位性肿块,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行马根维显增强扫描,无坏死病灶均呈较均匀显著强化,伴有坏死时,坏死区无强化。16例瘤周中度水肿,2例瘤周重度水肿。10例行DWI序列扫描病变呈均匀高信号表现。结论: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平扫、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特点综合分析可提高对本病诊断率。弥散加权成像(DWI)的特点对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imaging,DI、I)的基本原理,概括了颈髓损伤的成因及后果,研究了DTI在颈髓损伤中的应用,分析了DTI在颈髓损伤中应用的不足与展望,最后指出将DTI技术与常规MRI结合,可为颈髓损伤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更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儿童脑性瘫痪是患病率和致残率高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随着产科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也得到提高,但因其对缺氧、黄疽、低血糖等的耐受能力低下,脑瘫的发生率并未降低,反而呈增高趋势,早产和产前因素逐步成为脑瘫的主要病因。由于病因及损伤时间不同,会使发育中的大脑产生不同的病理改变,导致不同的脑瘫类型。目前临床诊断脑瘫主要依据其高危因素、神经系统症状、肌张力异常、运动障碍、姿势异常及神经影像学异常。常规磁共振成像可发现脑内病变,但对脑组织内部结构不能进行深入分析,具有一定局限性。该文围绕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对于脑瘫患儿在诊断、评估、预后价值判断方面作以综述,便于将来对脑瘫患儿提供更多、更全面的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1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儿童期常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发病率高,以注意力难以持续集中、多动和冲动为明显特征。该症给患者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以及家庭带来诸多困扰与痛苦,因此探索ADHD的发病机制对于探索新的治疗手段、提高临床预后、减轻患儿的疾病造成的痛苦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神经影像学研究发展迅速,借助于脑影像学技术与方法,探究ADHD的神经机制已获取不少有意义的发现。本文拟对ADHD磁共振功能成像以及弥散张量成像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加深对ADHD神经机制的认识与理解,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磁共振双回波成像在肝内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根据临床表现、生化检查、CT检查及手术病理随机选择肝内良、恶性占位病变各40例,每例均进行SE、T1W、FSET2W及磁共振双回波成像检查,对其磁共振双回波成像信号进行比较。结果:根据磁共振双回波信号的比较、分析,得出其对良性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95%,对恶性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94%。结论:在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磁共振双回波成像信号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正常人脑部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不同弥散方向个数时的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平均扩散系数的异同。方法应用相控阵神经血管线圈,随机选择正常健康体检者进行DWI成像检查和6、15、25个梯度方向的DTI检查,各取得数据15例。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了头颅常规MRI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然后,用DTI分析软件DtiStiduo 2.4对获得的弥散加权像和弥散张量图像进行处理,得到DWI的平均ADC图像,DTI的张量的导出量——张量的特征值λ1、λ2、λ3,各向同性指标ADC、Trace(MD)的图像。对得到的每个研究对象相应图像中选取10个感兴趣区进行测量,得到相应的参数数值。结果 DWI(X、Y、Z三个方向正交扩散梯度)和6、16、25个扩散梯度方向的DTI所获得的ADC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579);DWI、DTI的ADC值和MD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弥散成像中DWI和DTI中得到的ADC值具有可比性,可作为临床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功能成像的硬件与软件要求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刚  李林 《医疗设备信息》2007,22(9):47-48,57
为了能使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必须对保证其正常运行的硬件与软件提出相应的要求,为此进行了具体地分析并展望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任务功能磁共振成像在精神分裂症的脑功能定位和功能连接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