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与胃粘膜损伤:免疫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近年来幽门螺杆菌(Hp)引起胃粘膜损伤的免疫病理学机制作了综述,对Hp感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反应,尤其对IgE和肥大细胞、细胞因子等在其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观察慢性糜烂性胃炎(CEG)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粘膜上皮的p21,CEA表达和上皮细胞增生活性.结合粘膜G细胞数,探讨胃粘膜泌酸状态与病变的关系.方法CEG40例粘膜活检材料经光镜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及Hp的感染.对其中31例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标记p21,PCNA,CEA及胃泌素.结果CEG病变875%(35/40)见于胃窦粘膜,75%伴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改变.粘膜上皮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率为200%(8/40),肠化率为275%,250%伴活动性炎;400%病例可见Hp感染.CEG粘膜上皮p21表达阳性率为677%,CEA表达为290%;明显高于对照的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CNA表达以及G细胞数目,CEG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EG具有一定恶性转化趋势,胃窦G细胞数、泌酸状态与CEG的发病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3.
世界卫生组织丝虫病科学工作组于1985年11月18~22日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坦贾武尔召开第12次会议,讨论丝虫病的淋巴病理学和免疫病理学。本文是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免疫学研究发展很快。本文综述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预后等方面与临床免疫学相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人类疟疾由四种疟原虫引起。其中的三种即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由于生活史中红细胞外期以及复发能力的不同,可有中等到长期的感染期,近来发现肝实质细胞内有“休眠体”,为复发提供了依据。以上三种疟原虫只侵犯一定成熟程度的红细胞,因此,感染受到一定的局限。恶性疟原虫有惊人的繁殖力,能侵犯早期到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原虫血症也最严重,但无以红细胞外期保存的形式。早期,疟疾综合症是以一系列反复发作的寒战和发热为特点,可能由于宿主对成熟裂殖体引起的红细胞破裂以及突然释放出来的原虫产物的反应所致。脾、肝、心、肾、血、脑的受累可有局部的特殊临床征候,并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与疟疾感染相联系的免疫力的普遍现象主要是抗裂殖子特异性抗体反应的最后产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寄生虫都能在宿主体内出现免疫反应,但对消灭感染的作用极小,因为寄生虫能运用多种方法逃避这些反应和反应造成的后果。有些寄生虫,例如非洲锥虫和疟原虫  相似文献   

7.
结节病免疫病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变部位细胞免疫反应增强及非干酪性肉芽肿形成是结节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本文从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概述了肺泡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肺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细胞因子在结节病的始动、肉芽肿形成和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的免疫病理学及分子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 为了揭示溃疡性结肠炎(溃结)结肠黏膜细胞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8)的表达,以及与溃结不同时期浸润的炎细胞的免疫表型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溃结免疫学发病的机制。方法 应用抗T淋巴细胞(CD45RO)、抗B淋巴细胞(CD20)、抗巨噬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CD68),对50例溃结结肠黏膜活检标本(32例活动期,18例非活动期)及5例对照组进行了淋巴细胞亚型分析。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对上  相似文献   

9.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获得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病理学表现,归纳感染谱及其特征,对尸检病例按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1987年修订的AIDS的定义作出诊断并进行回顾性研究,各例均按常规并辅以特殊技术以确定病原体,结果:患者感染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病毒性疾病中以巨细胞病毒(51例)最多见,其次为单纯疱疹病毒。组织病理学上细菌性疾病以分支杆菌属最多见,常为播散性。真菌感染中以念  相似文献   

10.
血吸虫病免疫学的新概念正在发展中,它是关系到这种寄生性蠕虫的独特生物学。在免疫性方面:血吸虫在终宿主群体内不繁殖,因此它的分布极分散,而绝大多数个体的感染度都很轻。这种生物学知识加上在人体缺乏产生免疫性的确证和在实验动物产生免疫性的“无规律”,提示了生态学而非免疫性是控制人血吸虫病的流行和感染度的主要因素。免疫诊断方面:血吸虫是多细胞生物,近来已证明它具有多种的交叉反应抗原,因而能够解释众所周知的用于诊断血吸虫病的血清学试验和皮内试验缺乏特异性的原因。免疫病理学方面:仅少量血吸虫卵(成虫不断地和大量地产出的虫卵)排出体外,积聚在宿主组织的虫卵周围发生肉芽肿性炎症,从而引起纤维性瘢痕,在重度感染者则导致肝脏血流或尿路阻塞。曼氏血吸虫卵周围的肉芽肿形成,已被证明是对虫卵分泌的可溶性抗原的一种细胞介导超敏反应。这些微量抗原都是特异的,无需佐剂,都能诱发和激起肉芽肿的形成以及迟发型皮内反应和在体外试验相关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可溶性虫卵抗原尚在提纯,并对其化学和物理特性进行分析。这些抗原经过诱发免疫的耐受性和封闭(免疫增强作用)等途径,试图用以调变肉芽肿性超敏反应。  相似文献   

11.
普通病理学血吸虫病的病理主要是由虫卵及其产物,有时由死虫在血管内或血管周围所引起的一系列慢性炎症病变。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似乎直接与感染虫数有关。因为灶性血管病变除非很广泛和反复发生,一般是较易修复和代偿的。在曼氏血吸虫病中,肝内门脉小分枝广泛的阻塞性病变通常导致门脉高压症,包括脾肿大和侧枝循环开放。部分病例由于肺内的小血管有大量虫卵和成虫栓塞的结果,可能发生肺原性心脏病及肺循环高压症。肾脏和脾脏的变化,例如肾小球肾炎和滤泡状淋巴瘤也可能在肝脾型血吸虫病患者  相似文献   

12.
在蠕虫感染过程中可以发生嗜酸粒细胞增多(组织嗜酸粒细胞浸润)、肉芽肿及IgE的形成。嗜酸粒细胞有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中和组织胺与5-羟色胺,参与炎性反应并衍化迟发性超过敏反应等功能。某些寄生  相似文献   

13.
血吸虫的致病性作者曾与同事们对湄公血吸虫进行过啮齿类宿主的实验病理学观察,发现该虫对易感哺乳类有高度的致病性。湄公血吸虫在小鼠和田鼠的潜伏期较日本血吸虫长1~2周(需5~6周),在第8周出现严重病变。根据成虫与虫卵计数感染的成功率是高的,70~75%的尾蚴达到成熟,虫株毒力强。感染4对虫体的小鼠于10周内死亡,一对虫即可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的分子和免疫病理学研究现状王小飞,曹钟梁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目前乙型肝炎的形态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子病理学和免疫病理学方面,本文就近年文献报道,对目前的研究进展和现状作一综述。一、...  相似文献   

15.
老年肺炎,即使在化学疗法发达的今天,死亡率也很高,想必比年轻者有特殊的病理生理学存在。本文就1979年1月至1982年2月间,在剖检175例60岁以上老人中,经病理证实的102例老年肺炎,着重在临床病理学方面加以研究,并得出以下结果:1)肺炎在175例中占53例(30%),居死因的首位。2)作为肺炎的基础疾病,多见的是脑血管障碍、心脏疾患、恶性肿瘤等。3)缺乏临床症状的病例较多,且常伴有贫血、低蛋白血症和核左移。4)在病理学上,改变最多的是局灶性肺炎,  相似文献   

16.
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总结了我院经内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53例,认为提高对早期胃癌内镜下分型的认识与鉴别水平,重视内镜普查和对癌前病变的随访,可早期发现胃癌,提高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同时作者还对影响早期胃癌预后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癌浸润深度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早期胃癌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在研究产生多肽激素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机能和相互作用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免疫组化技术使得人们能够了解内分泌系统机能异常与细胞水平最早期疾病表现之间的关系,免疫组化对一些激素的分析,可作为鉴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primarylivercancer,PLC)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90%为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目前我国肝癌发病人数占全球55%,死亡人数约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随着以形态学为主的“传统病理学”向形态学与分子学诊断相结合的“分子病理学”转变,原发性肝癌在发病、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隐匿性丙型肝炎(OHC)的诊断及其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1例肝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肝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CV抗原;将组织裂解后提取核酸,采用套式RT-PCR法检测HCV RNA。结果11例患者血清ALT为87±9.6U/L,AST为68±7.4U/L;血清抗-HCV和HCV RNA阴性;肝组织病理学分级为G0S03例,G1S04例,GoSll例,G1S13例;免疫组化检测HCVAg(++)3例,(+++)8例,而HBsAg和HBcAg阴性;5例肝组织HCVRNA阳性者,HCV RNA〉1.0×10^3 copies/ml 2例,〉1.0×10^4copies/ml 3例;基因分型1b型3例,2a型2例。结论我国存在OHC患者,以1b和2a基因型为主。  相似文献   

20.
张源潮  玄敬敬 《山东医药》2009,49(43):106-106
银屑病关节炎(PsA)是指银屑病患者或易患者发生的类风湿样关节炎,患病率约0.05%。按关节炎临床表现分为:非对称少关节型(约占70%),远端指间关节型(5%-10%),残毁性关节炎型(5%),对称多关节型(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