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毒致瘤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小军 《国医论坛》2001,16(1):25-26
肿瘤大致归属于中医的噎膈、失荣、积聚、胃反、乳岩等范畴。毒与肿瘤有密切的关系 ,《诸病源候论》说“诸恶疮皆由风湿毒所生也”;宋代杨士瀛更明确指出“癌毒上高下深 ,岩穴之状 ,颗颗累垂……毒根深藏 ,穿孔透里”。然而后世医家并未对肿瘤发生发展中“毒”的因素引起足够重视。笔者试从毒的角度对肿瘤的病因、病机进行初步探讨。1 毒的含义毒 ,在医学中其义非常广泛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虽有大风苛毒 ,弗之能害。”《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 ,十去其六 ,常毒治病 ,十去其七。”《灵枢·寒热》:“瘰病在于颈腋者 ,此皆鼠…  相似文献   

2.
“中病即止”是告诫医者治病不可孟浪从事。中医治病是利用药物的偏性,来调整脏腑阴阳的偏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药物都具有毒性,治病就是借助其毒性,以攻致病之邪气,病邪败退用药要适可而止。《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明训毒药治病不可过量,无毒之品亦不能尽  相似文献   

3.
药能治病,妇孺皆知;但若用之不当,药亦能致病,这就非尽人皆知了。中医学把与药物运用失当直接相关的致病因素称作“药邪”。《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提出了要严格控制有毒药物的使用时  相似文献   

4.
浅议中药的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毒性的有无及大小 ,在临床用药中有重要的意义。因而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在本草书籍中常在药物的性味之下 ,注明“有毒”或“无毒”字样。“毒药”一词 ,古今有不同的含义。在古代医药文献中常是药物的总称。如《淮南子·修务训》云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 ,……一日而遇七十毒。”《周礼·天宫篇》云 :“医师掌医之政令 ,聚毒药以供医事。”亦有指药物的偏性 ,这种偏性就是“毒”。如张景岳云 :“药以治病 ,因毒为能 ,所谓毒药 ,是以气味之有偏也。”在《素问》中有这样的记述 :“大毒治病 ,十去其六 ;常毒治病 ,十去其七 ;小毒治病 ,十去…  相似文献   

5.
正【经典提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神农本草经》:"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  相似文献   

6.
痉咳见于百日咳中期。本证病机,一般为邪毒侵袭,肺失清肃,痰浊阴滞气道,并与肝经郁热,气火上逆有关。治疗上多用化痰降逆、养阴清肺等法。如能联系大肠病机的认识与治疗,则更有助于提高疗效。现就此试谈管见。关于肺病咳嗽的病机涉及大肠,古今多有论及。《素问·五脏生成篇》:“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指出咳嗽上气是肺与大肠的病变。《素问·五常政大论》:“病在上,取之下。”为治咳从胃肠着手提供了依据。《温疫论·妄投寒凉药论》:“疫邪首尾以通行为治”,“热不能自成其热,皆由邪在胃家,阻碍正气,郁而不通,火亦留止,积火成热……智者必投承气,逐去其邪,气行火泄,而热自已。”强调治病总宜使  相似文献   

7.
应用刺血疗法的临床心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刺血疗法 ,又称刺络法、刺血络。具有开窍泄热 ,活血理气止痛 ,清热解毒消肿 ,祛风散寒除湿等作用。该法操作简便 ,疗效迅速。古人非常重视刺络法 ,如《灵枢·九针论》 :“泻热出血。”《素问·血气形志篇》云 :“凡治病必先去其血”及《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宛陈则除之”的治则。并在《灵枢·官针》中运用不同的针具 ,方法来达到刺络放血的目的。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用 1次性注射针头作为针具 ,行刺血法治疗多种疾病 ,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现采撷几点 ,简述如下 :1 交通阴阳、引邪外出  典型病例 :患者 ,女 ,4 0天 ,自出生时始即全身…  相似文献   

8.
“痹”症之论首见于《内经》,《内经》言及“痹”处甚多,《素问·痹论》、《灵枢·周痹篇》为论“痹”专篇,其所言“痹”字,涵义颇丰,本文拟就“痹”之含义、病因、病机、及其病证分类、预后作一追溯探析。痹之含义《说文解字》云:“痹、涩病也。”《集韵》:“涩,或作湿”与湿同。《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南方者……,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病挛痹,”歧伯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可见,“痹”的原义是指风寒湿邪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其实,“痹”作为病名言,其为“痹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素问·痹论》曰:“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又《灵枢·刺节真邪篇》曰:“虚邪之中人  相似文献   

9.
张恒 《山西中医》2003,19(5):37-37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WHO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简称 SARS) ,从其发病季节及临床症状分析 ,应属于中医温疫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毒时邪 ,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 :热毒痰瘀 ,壅阻肺络 ,热盛邪实 ,湿热内蕴 ,耗气伤阴 ,甚则出现气急喘脱的危象。《素问·刺法论》谓 :“五疫之至 ,皆相染易 ,无问大小 ,病状相似”。《诸病源候论》指出 :“疫病无长少 ,率皆相似”。可见 SARS属“温疫”,是能相互传染而引起大流行的热性病。《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谓 :“冬伤于寒 ,春必温病”。指冬季感受寒邪 ,潜伏于体内 ,郁而化热 ,遇春季天气温暖…  相似文献   

10.
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邪正交争的过程,治疗疾病的原则不外祛邪与扶正两个方面。“下法”用于攻逐病邪,是祖国医学治病八法之一。古人运用下法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近数十年来不少单位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又开展了一些实验研究,在理论探讨上作出了新的成绩。认真回顾这些成就,可为我们今后对下法的进一步研究起到指导或借鉴作用。祖国医学对“下法”认识的发展早在二千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已有有关下法治病的记载。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中满者泻之于内”。《素问·至真要大论》谓:“盛者泻之”、“留者攻之”。指出凡邪气实,病邪积留于内致中满腑实者均宜采用攻逐泻下法治疗。《素问·热论》还指出:“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泻而已”。所谓“未满`  相似文献   

11.
素问异法方宜论原文:西方者,金玉之城,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在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考订:内经多言毒药,如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所谓毒药者,乃性味猛烈浓厚之药,故有大毒、常毒、小毒之分,如附子、细辛、干姜之类,其性多温,黄连、黄芩、黄柏之类,其性多寒,用之当则可治病,用之不当则可杀人,故谓之大毒之药亦可,非必皆如砒石巴豆等类之药也。考说文云:“毒,厚也。”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部份     
《伤寒论》中伤寒二字的涵义是什么? 《伤寒论》中的伤寒二字,作为病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伤寒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所引起的急性热病,即一切外感疾病的统称。如《素问·热论》中记载:“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云“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难经·五十八难》也云:“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所谓“伤寒之类也”和“伤寒有五”  相似文献   

13.
皮肤病从肺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问·痿论》云 :“肺主身之皮毛。”中医学认为人身之皮毛由肺所主 ,在生理上皮肤由肺所输布的卫气与津液所温养 ,此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肺生皮毛”。在病理上外邪犯肺常由皮毛侵入 ,反之 ,肺之有病亦常影响皮毛 ,即肺不能生养皮毛而皮毛发病。据此 ,在临床实践中多种皮肤病可以从肺论治。从肺论治皮肤病 ,在病位上必须注意肺之卫、气、营、血之浅深 ,肺卫、肺气、肺经邪热波及营血均可发病 ,在病邪上强调辨清风、寒、燥、湿、热、毒邪致病 ,在辨证上要分清表里、寒热、虚实。1 辨证分型1 1 风寒袭表 ,毒郁肺卫 症见皮肤表面…  相似文献   

14.
皮肤衰老中医机理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衰老 ,是生命不可避免、难以抗拒 ,但可以延缓的生物学过程。中医认为 ,衰老的机理不外乎正虚邪实 ,以正虚为基础 ,以邪实为主要因素。皮肤作为机体表层器官 ,显示着衰老的整个过程 ,尤其是面部皮肤更是体内脏腑气血阴阳变化的外在体现。《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 :“诸阳之会 ,皆在于面…… ,十二经脉 ,三百六十五络 ,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 ;《素问·六节脏象论篇》曰 :“心 ,其华在面” ;《素问·五脏生成篇》曰 :“肺之合皮也 ,其荣毛也” ;《灵枢·五色》及《素问·刺热篇》更是分别把面部的相应部位分属于五脏。由此可见 ,…  相似文献   

15.
<正> 2.关于病机内容 (1) 从病因学、发病学看,外感六淫之气,内伤七情之气,均可导致气病。如《素问·举痛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这说明六淫邪气、七情内气等不同病因可致不同病机。如“风客淫气……邪伤肝也”(《素问·生气通天论》),“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及“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至真要大论》)等论  相似文献   

16.
一、藏象《素问·五脏别论》: “……女子胞……藏而不泻,名日奇恒之府。”《素问·奇病论》:“胞络者,系于肾……。”《素问·热论》:“厥阴脉循阴器络予肝。”《素问·评热病论》:“月事不来者,胞咏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相似文献   

17.
<正> 缪刺缪刺,是古代针刺治病方法之一,其专论在《素问·缪刺论第六十三》。一般认为:缪刺,即左病刺右,右病刺左是也。如张景岳注:“缪,异也,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刺异其处,故曰缪刺。”《内经》缪刺之义是否就如此?《素问·缪刺论》说:“帝曰: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与巨刺何以别之?歧伯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故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凡刺之数,先  相似文献   

18.
中医古籍中,关于心主神明的记载,最早见于《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素问·调经论》:“心藏神。”《灵枢·邪客篇》:“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从上述经文中可以看出,心是藏神的地方,是精神意识的发源地,“神”或“神明”是指精神意识功能而言,这些功能是由“心”主管和体现  相似文献   

19.
<正> 〔六合〕语出《内经》,其义有二:一、指方位。东南西北四方及上下叫做六合。《素问·生气通天论》:“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二、指十二经脉之会合。十二经脉之中,太阳、阳明为一合;少阴、太阳为二合;厥阴、少阳为三合,手足之脉各三合,是为六合。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理人形,列别藏府,端络经脉,会通六合……”  相似文献   

20.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素问·五常政大论》又云:“汗之则疮已”.《外科正宗》在肿疡治法中说:“身体拘急,脉紧恶寒,饮热就暖者,邪在表也,宜汗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