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 研究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100例经CT、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中,挑选出直径≤3cm的小肺癌的CT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发现以下CT表现,小结节征,深分叶,棘状突起,胸膜凹陷征,小泡征以及支气管充气征和磨玻璃密度病变共存,对周围型小肺癌有诊断价值。结论 螺旋CT扫描对诊断周围型小肺癌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兵 《重庆医学》2011,40(20):2031-2032
目的探讨3 c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特点。方法对36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直径小于3 cm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36例患者小肺癌CT表现有深分叶征27例,细小毛刺征22例,空泡征8例,空气支气管征2例,磨玻璃征3例,血管集束征7例,胸膜凹陷征9例。结论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像结合临床全面分析,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俞琴  冉隆富  周映华 《西部医学》2009,21(12):2092-2094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对早期周围性小肺癌(直径≤3cm)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肺癌病例,经手术、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和临床观察证实。每例病人均行常规螺旋CT扫描,再对病灶行高分辨扫描,其中20例行增强后高分辨重复扫描。对病灶大小、部位、形态、边缘、密度、强化前后CT值及强化范围、以及病灶与支气管的关系等信息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30例早期肺癌的主要CT表现:全部为孤立型小结节,30例有分叶征;30例有小毛刺征;15例有胸膜凹陷征;16例有血管集束征;9例有支气管气相和空泡征。结论高分辩率CT+动态增强扫描能更好显示病灶内部结构和边缘形态,可提高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与CT征像特点,探讨X线与CT检查在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和细胞学检查证实的28例直径为〈3cm,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扫描征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肺癌X线表现为谈片状、小结节状、球形病灶或肿块影。CT表现为斑片状、小结节状、分叶状肿块、短尾刺、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直径在3cm以内。有时以纵隔淋巴结肺门转移,且临床症状以胸痛、刺激性呛咳、咯血、发热。结论胸片X线检查是发现病变的基本首选方法,发现病变后进行CT扫描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熟悉并掌握上述征像是提高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程世德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3):3098-3099,3101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提高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周围型小肺癌CT表现有深分叶征21例,细小毛刺征18例,空泡征5例,空气支气管征4例,磨玻璃征4例,血管集束征6例,胸膜凹陷征7例。结论: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结合临床全面分析,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周围型小肺癌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其CT影像的认识和诊断.方法 搜集4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对其CT征象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中空泡征7例,细支气管充气征3例,分叶征38例,毛刺征32例,血管集束征11例,胸膜凹陷征26例.结论 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孤立结节性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与穿刺活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3cm以孤立结节为表现的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及穿刺活检价值。方法搜集62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的完整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显示为肺内的孤立性结节。其中,毛刺征45例,长毛刺征15例,空洞(偏心)9例,小泡征4例,胸膜凹陷征11例,它处转移19例,17例胸水。CT导引下穿刺针均进入肺内病灶,准确率及满意率100%,病理证实腺癌42例,鳞癌18例,巨细胞癌2例。并发症:咯血2例(3.2%);少量气胸1例(1.6%),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特别是MSCT对孤立结节性小肺癌的征象显示充分,有很高的定性价值,CT引导下经皮肺穿,是周围型肺癌定性诊断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8.
房爱华  董云侠 《吉林医学》2010,31(9):1242-1242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临床和病理证实的早期无症状肺癌40例,对其CT影像学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早期肺癌CT表现为斑片状、小结节状、轻度分叶状肿块,小毛刺、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大多直径在1~3cm。且临床症状不明显。结论:熟悉并掌握上述征象是提高小肺癌早期诊断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高分辨率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检查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强  张昱苹  谢东 《四川医学》2001,22(8):740-741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检查价值。方法 对30例直径≤2cm的周围型小肺癌进行高分辨率CT(HRCT)与常规CT扫描所获图像对比分析;并讨论HRCT的检查技术和图像后处理。结果 高分痃率CT对肺癌征象(脐凹征、伪足征、支气管气象,分叶征、毛刺、胞膜凹陷征、血管集中束、空洞等)的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CT。结论 对直径≤2cm的周围型小肺癌最好的检查方法是采用常规CT结合高分辨率CT扫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认识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像,提高CT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6例经组织病理证实直径≤2 cm的周围型小肺癌的SCT、HRCT及增强SCT表现。重点对病灶的内部结构、边缘形态、周围组织改变及增强程度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6例小肺癌中,HRCT具有分叶征47例,毛刺征45例,胸膜凹陷征34例,血管束征21例,胸膜侧阴影16例,空泡征23例,细支气管气象征5例,磨玻璃样改变6例,空洞2例,钙化1例。征像出现率明显高于SCT。增强病例中48例CT值增幅>20 Hu。结论 HRCT显示病灶内部结构和边缘形态明显优于SCT。具有3种边缘征像以上的肺部外围型结节应高度怀疑周围型肺癌,增强扫描对鉴别结节的良恶性很有帮助。CT表现与病理分型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肺炎性假瘤、周围型肺癌CT征象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75例肺部疾病患者,其中肺炎性假瘤41例,周围型肺癌3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对患者所得CT图像进行分析,观察两组患者影像学征象主要有:病灶位置(右肺、左肺)、病灶大小、CT征象(空泡征、支气管征、空洞、钙化、分叶征、毛刺征、平直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情况等。结果肺炎性假瘤、周围型肺癌在病灶分叶征、毛刺征、平直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上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肺炎性假瘤患者平直征为80.48%,多于周围型肺癌患者;周围肺癌患者分叶征91.17%,毛刺征82.35%,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均为79.41%,明显高于肺炎性假瘤患者。结论分叶征、毛刺征、平直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为肺炎性假瘤、周围型肺癌鉴别重要征象,CT检查对两者诊断鉴别价值高。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  聂书伟 《吉林医学》2011,(32):6758-6759
目的:回顾性分析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手术或穿刺获取标本后经病理学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58例患者,进入螺旋CT检查工作站进行回顾性处理分析。对周围型小肺癌病灶内部结构、边缘形态和邻近组织的改变,以及增强后的CT征像进行全面分析。结果:圆形及类圆形结节伴分叶征50例,呈斑片状8例;毛刺征44例,血管集束征28例,支气管充气征12例,空泡征10例,空洞4例,钙化2例,胸膜凹陷征30例,邻近胸膜增厚2例。增强扫描48例中,42例强化CT值增幅40~60 Hu。结论: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及其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肺部孤立室徽小结节(直径≤1cm)的CT片象,研究微小肺癌的CT表现特点,方法:对直径≤1cm的7例肺癌和17例良性结节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微小肺癌出现较多的CT征象有分叶征,短毛刺征,棘突征,空泡征,血管供应征及周围血管增粗征,有6例同时出现上述三个以上基本征象,而良性结节只有2例出现,良性结节表现最多的征象是边缘光滑的类圆形结节,结论:微小肺癌已具有肺癌的基本CT征像,薄层CT扫描有助于微小结节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16排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临床诊断中的研究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2015年这7年间的周围型肺癌患者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由我院放射科3位资历丰富的诊断医生在不知任何病理结果情况下对65例患者CT图像进行阅片,对照65例肺癌患者在本院病理检查的报告,在对65例患者病灶对应的影像特征进行对照分析,数据均采用专业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在CT扫描中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和纵膈淋巴结转移特征在病理学检查和肺癌发生具体情况存在明显差异;低分化型、中等分化型和高分化型的统计数据中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和纵膈淋巴结转移产生状况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和纵膈淋巴结转移在病理学检查和肺癌发生具体情况存在明显差异,仍需进一步分析,所以16排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周围型小肺癌X线与CT诊断方法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X线与CT诊断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将我院收治并经病理学诊断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42例分别经X线胸片检查和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对42例患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①42例患者X线表现肿块周围边缘不规分叶征22例(52.4%),锯齿状或毛刺征17例(40.5%);CT检查表现肿块周围边缘不规分叶征32例(76.2%),锯齿状或毛刺征27例(64.3%)。②42例患者X线表现细支气管充气征5例(11.9%),胸膜凹陷征4例(9.5%),空泡征4例(9.5%),兔耳征3例(7.5%);CT表现为细支气管充气征14例(33.3%),胸膜凹陷征15例(35.7%),空泡征13例(31.0%),兔耳征9例(21.4%)。③通过CT增强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优于X线检查。结论通过X线和CT薄层增强扫描可以调高周围型小肺癌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肺癌的CT表现,探讨结节或肿块型不典型肺结核病的CT征象,以提高对不典型肺结核CT表现认识.方法 收集CT初诊误诊为肺癌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结核的结节或肿块25例,分析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缘、密度、增强等表现,并分析误诊原因.同时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肺癌35例,对结核及肺癌的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5例肺结核包括18例结节,7例肿块.边缘光滑3例,边缘欠整齐22例;浅分叶18例,深分叶4例;短毛刺2例,长毛刺4例;胸膜凹陷征3例;支气管充气征3例,空泡征1例,空洞3例;钙化2例;密度均匀12例,密度不均匀13例;轻度强化16例,中度强化7例,显著强化2例.25例结节或肿块型结核与35例肺癌比较,深分叶征、短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征象出现越多越提示周同型肺癌.增强方面,轻度强化及显著强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强化提示结核,显著强化更倾向于肺癌.经统计学分析多种不同征象(浅分叶、轻度增强、无短毛刺、无空泡征、无胸膜凹陷征、无血管集束征、无空气支气管征)联合诊断结节性或肿块型肺结核,征象出现越多,结核可能性越大.结论 结节或肿块型肺结核少见深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浅分叶、轻度强化更多见于结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炎性假瘤CT征象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58例周围型肺癌和74例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其CT征象的差异。结果分叶征、短毛刺、胸膜凹陷征象周围型肺癌发生率显著高于炎性假瘤,而长毛刺、切线征和尖角征周围型肺癌发生率显著低于炎性假瘤(P<0.05)。周围型肺癌主动脉期强化明显,于120s左右达到CT值高峰,42例(72.41%)侵犯或包绕邻近血管;炎性假瘤肺动脉期病灶逐渐强化,于90sCT值达到最高峰,52例(70.27%)对邻近血管产生推移。结论周围型肺癌与炎性假瘤在多项CT征象中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病灶其CT增强时相血流灌注及与血管关系存在一定特征性,故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检查有利于其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李立新  易建生  冯帮强 《吉林医学》2012,33(21):4583-4584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以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手术或CT引导下穿刺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圆形或类圆形结节状24例,肿块状18例,不规则斑片状5例,其中见分叶征32例,细短毛刺征25例,胸膜凹陷征24例,血管集束征20例,棘状突起12例,空泡征16例,细支气管征12例,空洞征2例,钙化2例。增强扫描特征:CT值增强幅度在20~60 HU之间。结论:CT平扫的典型征象及增强扫描后强化特点有助于原发性周围型肺癌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