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价替牙早期上颌阻生中切牙矫治过程中的支抗控制及矫治要点。方法选择常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替牙早期上颌中切牙阻生需进行牵引治疗的骨性Ⅰ类患者11例,治疗前拍摄CBCT以确定上颌阻生中切牙的位置、外形、牙根及周围组织等情况,根据情况进行治疗,牙齿位置基本正常即主动加力结束即视为矫治结束,分析矫治过程中的支抗控制及矫治效果。结果替牙早期上颌阻生中切牙矫治过程中,正常萌出的上切牙和第一磨牙或第二乳磨牙基本可以提供所需的支抗;阻生严重者,先采用活动矫治器牵引阻生牙后再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精细调整。结论替牙早期阻生中切牙的保留对面部美观至关重要,采用必要的支抗控制进行保存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采用CBCT对阻生中切牙进行精确分析也是取得良好矫治效果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引流助萌的方法对伴囊肿的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早期治疗。方法:选取单侧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处于替牙早期伴囊肿的患者8例。外科囊肿切除同时对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引流助萌治疗。治疗前后拍摄CBCT,Dolphin11.0软件测量矫治前后阻生牙及对侧正常同名牙的冠根长度。结果:8例患者的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平均矫治时间6.7个月。矫治后阻生牙和对侧正常同名牙的冠根长度均有生长。阻生牙冠根长度较对侧正常同名牙明显短(P<0.05)。结论:本研究所采用引流助萌方法为埋伏阻生牙的矫治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倒置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的矫治时机和矫治方法.方法 选择10例患者共10颗上颌单侧倒置埋伏阻生中切牙为研究对象.矫治前常规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CT片,确定倒置埋伏牙的冠根形态及其与邻牙的关系.根据埋伏牙的翻转角度选择面弓式前方牵引器或主弓丝牵引.牵引结束测试牙髓活力.结果 通过7~14个月牵引,倒置埋伏阻生的上颌中切牙基本达到牙列的正常位置;埋伏牙牙髓活力测试结果为25.9±2.8,对侧同名牙为25.0±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P=0.159).结论 倒置埋伏阻生的上颌中切牙并非一定需要拔除,选择恰当的时机对倒置埋伏阻生的上颌中切牙给予有效的外科-正畸联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埋伏阻生的上颌中切牙的定位、牙齿的方向及阻生的原因等。方法对矫治的263例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患者治疗前的全颌曲面断层片、头颅侧位片、上颌咬合片、根尖片进行读片研究。结果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X线影像直观、立体定位准确。结论4类X线片单独或结合使用可满足埋伏阻生的上颌中切牙的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5.
上颌中切牙阻生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上颌中切牙阻生的病因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 64例上颌中切牙阻生病例 ,从临床角度对阻生牙进行诊断分类 ,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矫治 ,并对矫治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采取适宜有效的治疗办法 ,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中切牙萌出到位率达到 88% ,牙周膜愈合成功率达 96% ,活髓牙成功率达 90 % ,牙龈形态良好者达 75 %。结论 :根据临床分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是治疗阻生中切牙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吴平  李琳  徐芳 《广东牙病防治》2014,(10):538-540
目的分析上颌中切牙与同侧尖牙同时阻生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上颌中切牙与同侧尖牙同时阻生病例21例,分析上颌中切牙阻生类型与尖牙阻生情况,测量阻生侧及对侧侧切牙发育或萌出异常情况。结果与中切牙阻生同时发生的尖牙76.2%为唇侧阻生,其中完全易位与不完全易位占唇侧阻生尖牙的68.8%,尖牙唇侧阻生病例中侧切牙根远中倾斜和伴牙冠近中倾斜者占87.5%,尖牙唇侧或腭侧阻生病例中,出现锥形或过小等畸形侧切牙的比例分别为31.25%和40.00%。上颌中切牙与尖牙不同阻生类型患者,前牙反牙合比例都超过40%,且多为牙型反牙合。结论与中切牙阻生同时发生的尖牙阻生多为唇侧阻生,与中切牙阻生类型无关,与侧切牙根远中倾斜高度相关,尖牙完全易位与过小或锥形等畸形侧切牙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对颅面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矫治方法。方法63例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病例,按照其牙列发育情况分为混合牙列组(32例)和恒牙列组(31例)。描记所有患者的头颅侧位片,测量15项角度和6项线距,将其测量值与对应的正常牙合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上颌切牙埋伏病例的发病因素中,多生牙、含牙囊肿或牙瘤、外伤和不明原因各占6.3%、6.3%、12.4%和73%。头影测量显示上颌中切牙阻生病例SNA和ANB角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并伴有牙性变化即上颌切牙唇倾、下颌切牙舌倾(P<0.05)。在牙根发育早期( Nolla法第7期和第8期),13颗埋伏切牙中12颗正畸牵引成功;在牙根发育晚期(第9期和第10期),15颗埋伏切牙中7颗牵引成功。结论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后,上颌发育受限;早期矫治可以提高埋伏牙成功率,同时有利于牙根发育。  相似文献   

8.
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病因与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上颌中切牙在生理功能、心理健康方面均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中切牙埋伏阻生一直是口腔科临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1,2 ] 。研究中切牙埋伏阻生的病因与诊断对开展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临床角度对上颌中切牙阻生的病因及诊断进行初步探讨。材料与方法1 病例收集 收集近几年在我院正畸科及儿童牙科就诊 ,经病史询问、临床检查、X线片检查确诊为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病例 40例 ,年龄 7~ 13岁 ,男 2 2例 ,女 18例。2 诊断标准 健侧中切牙已萌出并与下切牙建立覆牙合、覆盖关系 ,或者X线片显示上颌恒中切牙牙根已发育完成但牙…  相似文献   

9.
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后可导致牙列中线偏斜 ,牙弓形态不对称 ,咬合关系不良等错牙合畸形 ,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和美观。随着标准方丝弓技术及直接粘贴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 ,可以实现精确的治疗。本文对我科采用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治疗替牙期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进行探讨。材料和方法1 病例选择 :门诊病人中选取替牙期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者 ,共计 1 8例 ,男性 1 0例 ,年龄 8~ 1 2岁 ,平均 9.4岁 ;女性 8例 ,年龄 8~ 1 1岁 ,平均 9.5岁。所有病例均摄全颌曲面断层片及定位咬合片 ,牙根形态发育正常 ,无牙根吸收等异常情况存…  相似文献   

10.
替牙期上颌埋伏中切牙的矫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替牙期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临床诊断、分类和矫治。方法:选取28例替牙期埋伏阻生的上颌中切牙,对其进行三维定位诊断分类后,采用不同的矫治方法进行治疗,并总结其矫治效果。结果:20例患牙采取恰当的导萌、助萌方法,萌出到位,牙轴基本正常者达90.2%,牙髓活力正常、牙周健康、牙龈形态良好者达93%;8例患牙去除固定矫治后,均建立了良好的咬合关系。结论:早期正确的诊断和恰当的矫治是矫治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临床分析与矫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分析了39例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患者的性别构成、发生位置、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发现在性别构成上无明显差异;埋伏阻生者多于;发病原因主要为萌出间隙不足、乳牙滞留、牙胚位置不正等。作者认为埋伏阻生的上颌中切牙经正畸牵引矫治,可得以保存、恢复功能和美观.  相似文献   

12.
上颌中切牙倒置弯根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阻生,以牙冠唇侧倒置居多,文献多见个例报道[1,2]。对弯根的定义,是指牙根相对牙冠或牙长轴弯曲超过90°[3],而不仅仅是根尖弯曲。有学者应用锥形束CT或全景片评价唇侧倒置或腭侧阻生上中切牙的正畸矫治疗效[4,5],但未论及阻生牙弯根类型及弯根程度。本文回顾性研究倒置弯根上颌中切牙阻生病例,根据冠根相对位置分类,并通过对正畸牵引成功与不成功病例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统计温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病例中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患病率、唇腭侧的比例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在温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错殆患者中,所有在放射科拍摄过螺旋CT的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患者。统计其发病、治疗情况。结果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在温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共有8763名患者,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者共103名。男性50名,女性53名。唇侧阻生71名(其中3名为双侧阻生),腭侧阻生20名,垂直阻生12名。其中76颗埋伏牙采用外科手术结合正畸牵引治疗,27颗采取外科拔除,3颗采用减阻助萌术。结论在温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门诊患者中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约占1.18%,男女比例基本一致,唇侧阻生最常见,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治疗以外科手术结合正畸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4.
上颌中切牙间多生牙矫治一例报告曲培林,周溪波一、病例报告患者,女,18岁。恒牙,间有2颗多生畸形牙,造成上颌前牙拥挤,腭向错位,其中为反轻度唇向错位,中性,覆覆盖正常。下颌牙齿排列整齐,外观正常。诊断:安氏Ⅰ,毛氏Ⅰ'。二、矫治设计与治疗局麻下拔除间...  相似文献   

15.
张耀国 《口腔医学》2010,30(11):676-678
目的 探讨上颌中切牙阻生的局部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70例(74颗)上颌阻生中切牙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各种局部因素与中切牙阻生的关系。结果 74颗阻生中切牙的局部因素包括多生牙或牙瘤32颗(43.2%),乳切牙根尖病变12颗(16.2%),乳牙外伤6颗(8.2%),牙胚发育异常(位置、方向、形态)24颗(32.4%)。结论 中切牙阻生的病因较为复杂,及早诊断适时干预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额外牙是较为常见的牙齿形成障碍.其发病形式多种多样:可单发或多发.可位于单侧或双侧.可能出现在双颌或仅限于单颌。上颌正中额外牙是指发生在上颌前部两中切牙之间的额外牙。本文介绍了一例12岁男孩因4颗上颌正中额外牙导致上颌中切牙异位阻生的多学科联合治疗。经临床及X线检查后.外科拔除4颗上颌正中额外牙同时暴露阻生的右侧上中切牙,术后两中切牙间间隙达14mm。随后.根据头影测量分析行正畸固定矫治:将中切牙牵引至耠平面高度后继续排齐.根据牙量调整切牙间间隙,通过复合树脂修复切牙间少量残余间隙。  相似文献   

17.
Wang XS  Hu RD 《上海口腔医学》2012,21(2):185-189
目的:探讨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三维图像分类特征。方法:根据103例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患者螺旋CT的Dicom原始数据,应用Mimics10.0软件重建出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三维图像,分析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阻生特点,并对其进行分类。结果:共有埋伏牙106颗。74颗牙为唇侧阻生,倒置阻生33颗,水平阻生28颗,倾斜阻生13颗;20颗为腭侧阻生,倾斜阻生11颗,水平阻生9颗;12颗为垂直阻生。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根据牙冠的位置在垂直向、冠状向、矢状向可分为3类,即①唇侧埋伏阻生型,包括唇侧倾斜埋伏阻生型、唇侧前后水平埋伏阻生型、唇侧倒置埋伏阻生型;②腭侧埋伏阻生型,包括腭侧倾斜埋伏阻生型、腭侧后前水平埋伏阻生型;③垂直埋伏阻生型。结论: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从三维方向上可分为3类,每一类又可分多个亚型,包括唇侧(倾斜、前后水平、倒置)埋伏阻生、腭侧(倾斜、后前水平)埋伏阻生和垂直埋伏阻生。  相似文献   

18.
孟禹彤  房伯君 《口腔医学》2015,35(6):464-467
目的 分析拔除多生牙后不同施力时机对埋伏牙矫治效果的影响,为临床矫治上颌唇侧阻生中切牙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上颌中切牙唇向阻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于牙槽骨不同愈合时期向埋伏牙施以相同的复位力,分析埋伏牙、牙周膜、牙槽骨的初始应力及位移情况。结果 随着牙槽骨的愈合,牙齿、牙周膜的最大应力与位移、愈合期牙槽骨的最大位移逐渐减小,愈合期牙槽骨的最大应力逐渐增大。结论 阻碍埋伏牙正常萌出的多生牙去除后,可以即刻施力移动埋伏牙。但早期移动时牙齿的倾斜趋势比较明显,建议初期加载力值应适度减小,以利于埋伏牙的整体移动。  相似文献   

19.
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正畸治疗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固定正畸矫治埋伏阻生上前牙临床疗效。方法 12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病例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牙槽外科手术进行矫治。结果 8例埋伏前牙经开拓间隙或减数助萌治疗,3—4个月后自然萌出;4例行开窗术配合正畸牵引,5—7个月后萌出排齐。结论 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牙槽外科手术,可快速有效矫治上颌埋伏阻生前牙。  相似文献   

20.
双侧恒中切牙完全倒置和阻生在临床罕见,且很少有文献报道。在该病例报道中.我们介绍了一种对于完全倒置、阻生.且位于前庭较高的位置的上颌中切牙正畸治疗方法。为了获得美观.有两种治疗方法可选择:拔除或外科手术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