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部分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对16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均无明显恶液质表现,早期脑脊液表现为压力升高,轻度蛋白升高,需多次腰穿检查脑脊液才发现病原菌.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早期症状不典型,不易发现病原菌,应多次作脑脊液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王小永  魏艳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4):3780-3780
1病例介绍患儿,女,11岁,50余天前因不规则发热、头痛,于外院胸部及头部CT结合腰穿脑脊液检查考虑"结核性脑膜炎",予"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强的松,丁胺卡那"等诊断性治疗约1个月余,患儿头痛有所减轻,但仍有间断低热.入院前2d患儿出现高热,最高39.1℃,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腹(一),颈阻(±),NS(-).辅助检查:三大常规及肝功未见异常,血沉38 mm/h,血PPD抗体(-),PPD皮试(-).脑脊液常规:蛋白定性(++),有核细胞计数:90×106/L,中性粒细胞11%,淋巴细胞88%,单核细胞1%.脑脊液生化:蛋白804.0 mg/L,糖1.37 mmol/L,氯化物123.9 mmol/L.脑脊液涂片:未查见抗酸杆菌、细菌,墨汁染色无隐球菌.入院考虑结核性脑膜炎可能性大,继续予"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丁胺卡那,强的松"等治疗,患儿仍有间断低热,头痛无改善.入院后第七天,复查脑脊液见性状清亮,脑脊液常规:蛋白定性(++),有核细胞计数:110×106/L,中性粒细胞55%,淋巴细胞45%.脑脊液生化:脑脊液蛋白1 058.0 mg/L,脑脊液糖0.96 mmol/L,脑脊液氯化物123.8mmol/L.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2岁。因少尿、恶心、憋气20d,于1998-06-02入院。曾诊断为“慢性肾炎尿毒症”,经透析7次及综合治疗,征象无明显好转来我院。既往健康,无肾炎史。血压180/105mmHg,贫血貌,眼睑及腰骶部、双下肢皮肤凹陷性浮肿明显。双肺呼吸音粗,心率118次/min;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阳性。胸片示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心脏彩超示心包中等量积液,左室壁增厚;B超疑右肾体积大,左肾正常;心电图示心肌劳损;WBC11.3×109/L,Hb96g/L,BUN47.8mmol/L,Cr1050μmol/L。初诊:急…  相似文献   

4.
隐球菌性脑膜炎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的广泛长期应用,尤其是艾滋病的流行,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且其起病隐匿,易误诊,治疗效果差,病情迁延不愈,病死率高,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笔者在天坛医院进修期间,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对天坛医院近10年来收治且经病原学证实的3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almeningitisCNM)是由新型隐球菌或其变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的颅内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脑膜脑炎,少数可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本病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易误诊、误治,病死率及致残率高。近年来随着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率和艾滋病(AIDS)的发病率上升,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患者逐步增多。  相似文献   

6.
池云  成骢  魏洪霞  徐传军  姚文虎 《江苏医药》2012,38(23):2885-2886
江苏虽然是艾滋病低发区,但近年来感染者和患者仍呈明显上升趋势,而隐球菌脑膜炎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治疗困难,病死率高.现对我院收治的21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此机会性感染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 100例确诊患者中,男75例,女25例,平均年龄(39.5±10.3)岁,Charlson合并症指数为(6.1±0.7),所有患者均未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发热和头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CD4细胞计数1~ 139/μl(中位数8.5).98例患者入院初次脑脊液压力升高,平均为(21.2±12.4)mmHg.脑脊液白细胞中位计数2(1 ~ 110)× 10^6/L,中位蛋白质定量为0.41 g/L(0.11 ~1.43 g/L),葡萄糖含量中位数为0.42 g/L(0.05~ 0.69g/L).88例患者脑脊液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81例患者脑脊液培养阳性,88例患者脑脊液隐球菌抗原阳性,99例患者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中位疗程23天,各治疗组间临床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4.387,P=0.821).结论 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减少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合理地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BM)与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的差异蛋白质,筛选二者的鉴别诊断标志物.方法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4例TBM和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蛋白进行电泳分离,以PDQuest8.0软件根据蛋白的等电点PI、分子量、匹配率、灰度值等进行差异蛋白描述性分析.结果 结核性、隐球菌性两组脑脊液分别检测到蛋白点数为111和114,蛋白点分子量均分布为10~130 kDa,等电点PI为4.4~6.7间.两组脑脊液蛋白图谱匹配率为95%,产生24个差异蛋白点,其中3个蛋白点只在TBM中表达,2个蛋白点只在隐球菌性脑膜炎中表达,19个匹配蛋白点存在2倍差异表达.结论 双向电泳技术可得到分辨率和重复率较高的结核性与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蛋白质凝胶图谱,二者存在差异蛋白点.  相似文献   

9.
李慧 《中国医药指南》2014,(22):231-232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认识。方法选自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18例,对这1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总结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征。结果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嗜睡、发热、视力下降、呕吐,其中发热是主要的临床特征。18例患者有淋巴结核、口腔真菌感染、肺结核以及消耗综合征等并发症,其中口腔感染和肺结核是主要的并发症。18例患者中经过头颅CT检查,大部分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结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临床治疗的有效依据,因此,应该积极的研究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NM)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对59例AIDS合并CN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9例患者中,56例为急性及亚急性起病,3例起病匿隐。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颅高压明显,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改变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CNM误诊率高;本组患者经联合治疗疗效明显。结论:CNM是以头痛、颅高压和脑膜刺激征阳性为特点,误诊率高,反复腰穿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曾玲  张旭 《北方药学》2011,8(5):105-105
艾滋病患者由于受HIV病毒侵蚀,致全身免疫力低下,而外周血CD4细胞的水平则是机体免疫状态的最好体现,患者丧失抗菌抗病毒等的能力,往往出现多脏器感染。其中,由于血脑屏障受到破坏,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而隐球菌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常见病原菌。为了解艾滋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情况,2007~2009年,我院对17例确诊为HIV感染患者脑脊液隐球菌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病例报告 患儿女,13岁.因发热、头痛、呕吐23天于2000年11月29日急诊入院.2个月前有头部外伤史,经治疗而愈.入院前因不规则发热、头痛、呕吐8天,经当地医院做脑脊液检查示:蛋白0.68g/L,白细胞54×106/L,葡萄糖2.2mmol/L,氯化物114mmol/L,按病毒性脑炎给予头孢曲松钠、阿糖腺苷、地塞米松等治疗13天,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第2天又出现发热、阵发性头痛、喷射性呕吐而急诊入我院.  相似文献   

13.
陈佳佳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8):2738-2738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和难治性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少见的并发症,病死率极高,预后差。临床上易误诊为狼疮脑病和颅内其他感染,如结核性脑膜炎或化脓性脑膜炎,现报道2例SLE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AIDS)合并新生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情况分析,探讨该病的脑脊液变化及和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下简称CD4)的关系,为采取进一步预防措施和停药时机寻找依据。方法回顾总结103例AIDS合并新生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实验室资料和临床特征,以及其脑脊液变化和CD4的关系等。结果 AIDS患者合并新生隐球菌脑膜炎时颅内压升高显著,脑脊液变化显著,病死率高(20.39%),几乎所有患者CD4都小于200/mm3,外周血HIV-RNA460000-1600000copies/ml。结论 AIDS并发新生隐球菌脑膜炎患者CD4低下,外周血HIV病毒复制活跃,颅内压显著升高、脑脊液蛋白显著升高、糖和氯显著降低,死亡率高,预后不良。对于CD4小于100/mm3患者持续采取二级预防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冯金栋  戚丽 《中国当代医药》2023,(34):172-175+198
对人类致病的隐球菌主要是新型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其中新型隐球菌感染要远高于格特隐球菌。格特隐球菌存在VGⅠ、VGⅡ、VGⅢ和VGⅣ四种类型,我国的患者主要感染的VGⅠ型,这例病例为格特隐球菌VGⅢ型感染,实属罕见。本病例因头痛入院,行颅脑增强核磁及胸部CT后,考虑为肺癌合并脑转移,后通过脑脊液检查确诊为格特隐球菌VGⅢ型感染,经抗真菌治疗后病情好转。通过本病例总结了以下经验教训:病原学培养或者病理是诊断隐球菌感染的金标准,不能单纯依靠影像学诊断或排除隐球菌。并且涂片镜检和荚膜抗原、普通培养不能很好地区分新型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新一代高通量测序(NGS)是区分这两种不同类型的隐球菌的比较可靠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张兴波  李家斌 《安徽医药》2019,40(9):1032-1034
目的 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脑脊液(CSF)检查、头颅影像学资料及治疗与转归。结果 24例患者均出现头痛(100%),19例(79.17%)出现发热;11例(45.83%)颅内压增高(≥300 mmH2O);16例(66.67%) CSF首次检查示隐球菌墨汁染色阳性,7例(29.17%)真菌培养阳性,19例(79.17%)送检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均为阳性(100%);21例(87.50%)患者接受两性霉素B (或其脂质体)联合氟胞嘧啶治疗,另外3例(12.50%)重症患者予以两性霉素B (或其脂质体)、氟胞嘧啶、氟康唑三联治疗。最终治愈11例(45.83%),好转2例(8.33%),死亡11(45.83%)例。所有死亡患者均考虑为高颅压致死。结论 高颅压是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CSF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是诊断较敏感指标,效果优于CSF墨汁染色及真菌培养。  相似文献   

17.
新型隐球菌感染是一种真菌性疾病,目前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由于真菌性疾病临床症状的非特异性和多变性,容易误诊和漏诊。目前治疗该病的手段相对单一,疗程较长,治疗有一定难度。提高临床上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尤为需要,该病确诊依据脑脊液中找到新型隐球菌病原体,墨汁染色是一种快速、简便的诊断方法,而真菌培养是确诊的“金标准”;但两者的阳性率均不高。本文报告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血液真菌培养阳性1例。  相似文献   

18.
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成功诊治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经过,并对隐脑的现代诊疗及其中西医治疗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临床器官移植手术的开展,抗菌剂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爱滋病病者的大量涌现,真菌感染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其中隐球菌性脑膜类属危害大、病死率较高的病种之一,其临床治疗比较棘手,复发率也高.20世纪50年代推出的两性霉素B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毒副作用明显,病人常难以耐受,此后,5-氟胞嘧啶(5-FC)的应用,增添了一有效的药物,但细菌耐药性易于产生.20世纪80年代起,联用两性霉素B与5-FC减少了药物用量,提高了疗效,虽然不良反应发生率见下降,但药物的肝、肾毒性等仍限制了临床使用.1988年进入临床应用的氟康唑(Fluconazole),它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等特点,把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引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的同类品种伊康唑(Itraconazole)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鉴别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两种病原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征,评估神经影像学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种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脑脊液变化、头颅CT或MRI改变。结果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起病迁延,首发症状至住院诊治有更长间期,头痛伴有呕吐,视乳头水肿伴有出血,脑脊液压力高伴有葡萄糖含量明显减低。结核性脑膜炎急性或亚急性发病,腱反射减低或消失,脑脊液细胞数增多。两种有离膜炎有着各自神经影像学特征。结论 神经影像学异常提供和补充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