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麻风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对贵州省81例登记麻风不良反应的麻风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1例不良反应麻风患者中,Ⅰ型麻风反应12例(14.81%),Ⅱ型麻风反应41例(50.62%),混合型麻风反应9例(11.11%),单纯神经炎19例(23.46%)。40例(49.38%)麻风反应发生在联合化疗治疗前,26例(32.10%)发生在联合化疗中,15例(18.52%)发生在完成联合化疗后;Ⅰ型麻风反应、单纯神经炎发生多在开始MDT治疗1年内,Ⅱ型麻风反应多发生在MDT治疗结束后。神经损害均以双侧为主,尺神经炎发生率最高,为53.85%,麻风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细菌指数有关(P0.05)。结论需进一步提高麻风不良反应的早期诊断水平,BI≥2.0的麻风患者、MDT治疗期间及治完后都要密切监测麻风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减少麻风残疾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麻风的治疗方法,为今后规范治疗麻风患者提供参考。方法对腾冲市156例麻风患者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腾冲市(1953~2018)年共治疗麻风患者156例(未完成疗程死亡21例),完成疗程134例,治愈130例,治愈率达97.0%。结论麻风患者的早期发现、早诊断、早期、及时、足量、足程、规则联合化疗(MDT)可治愈麻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麻风联合化疗时麻风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价糖皮质激素对麻风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市1986-2005年采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后达到临床治愈的新发及复发麻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3例进行联合化疗的麻风患者,有37例曾经发生72例次麻风反应,23例发生Ⅰ型麻风反应34例次,15例发生Ⅱ型麻风反应31例次,7例发生混合型麻风反应7例次;且73.53%麻风反应发生在联合化疗1年内,Ⅱ型麻风反应均出现在联合化疗1年后,但是混合型麻风反应出现时间不一。麻风反应以皮肤和周围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其中Ⅰ型、Ⅱ型和混合型麻风反应发生时有皮肤症状者分别占64.71%,100%和100%,有神经受累者分别占100%,61.29%和42.86%。治愈24例次,显效19例次,好转21例次,无效0例次,恶化8例次,有效率为59.72%。糖皮质激素治疗后25例次(34.72%)出现胃部不适,16例次出现满月脸多血质,7例次出现骨质疏松症样疼痛,但是均未影响治疗。结论麻风联合化疗患者麻风反应高发,神经受累相对较多,激素治疗麻风反应有一定的效果,但治疗方案仍有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由于氨苯砜单疗所致耐药病例的不断增加,目前认为多菌型麻风用任何一种抗麻风药单疗均是不适当的。为了防止耐药的发生和有效地治疗病人,根据治疗结核病的经验,有必要采取二种或二种以上有效抗麻风药物进行联合化疗。我院于83年7月起陆续对80例多菌型麻风用利福平(RFP)、氯苯吩嗪(B_(663))和氨苯砜(DDS)进行联合化疗,现将一年治疗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83例多菌型麻风MDT期间发生Ⅱ型反应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实施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化疗(MDT)方案中多菌型(MB)麻风Ⅱ型反应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本院1993年1月~2002年4月入院治疗的多菌型麻风83例,在采用MDT治疗过程中发生Ⅱ型麻风反应情况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6.
氨苯砜(D.D.S)用于治疗麻风已有50多年,国内使用联合化疗(MDT)治疗麻风也有近20年的历史,为了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多菌型麻风(MB)后皮肤检查麻风杆菌的变化情况,我们对部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完成联合化疗的麻风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寿命表法在麻风患者疗效评估方面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历史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玉溪市1986-2006年完成联合化疗的369例麻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69例麻风患者中,男270例(占73.17%),女99例(占26.83%);农民334例(占90.5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244例(占66.14%);联合化疗治疗后复发率为0,中位治愈时间为5.07(3.99,6.23)年,寿命表法计算结果显示,在接受治疗2~6年内累计治愈率为88.30%,确诊15年后累计的生存概率为84.62%。结论寿命表法在计算累计治愈率方面具有连续性和动态性特征,可用于麻风的疗效评估;麻风联合化疗治愈时间较短,累计生存概率较高,寿命表法在评估麻风病化疗疗效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对用抗麻风杆菌(ML)35kDa蛋白抗原表位的单克隆抗体竞争ELISA(SACT-ELISA)和酚糖脂-I二糖表位的酶免疫测定(PGDS-ELISA)作为血清学监测麻风化疗的工具进行了评价。按Ridley-Jopl ing标准分类的26例麻风病人(LL/BL20例,TT/BT 6例),均给予MDT(氨苯砜、利福平和氯苯酚嗪)治疗,在19个月治疗期间定期收集血清标本共70份。另取82名非麻风者的血清(其中肺结核病人20例)作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010~2017)年云南省麻风MDT治疗后复发病例的特点。方法通过"全国麻风疫情管理信息系统"(LEPMIS)对云南省(2010~2017)年麻风联合化疗治疗后复发者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年中MDT疗后复发44例,同期单一DDS复发34例,平均间隔期389.4个月。MDT复发者以多菌型为主,平均复发间隔17.3个月。结论麻风MDT疗后复发具有长期危险性,并且复发与患者的含菌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83例多菌型麻风MDT期间发生II型反应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实施世界卫生组织 (WHO)联合化疗 (MDT)方案中多菌型 (MB)麻风II型反应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本院 1993年 1月~ 2 0 0 2年 4月入院治疗的多菌型麻风 83例 ,在采用MDT治疗过程中发生II型麻风反应情况进行如下分析。1 临床资料83例MB麻风患者均采用WHO -MDT(MB)治疗方案。即DDS 10 0mg 日 ,B6 6 35 0mg 日 ,RFP 6 0 0mg (次·月 ) ,B6 6 330 0mg (次·月 ) ,所有药物均为监服。男71例 ,女 12例 ;男女之比为 5 .8:1;年龄 16~ 77岁 ,平均 4 2岁。化疗时间 1~ 2 4个月 ,病期 1~ 4 6 8个月 ,平均 5 2个月。对…  相似文献   

11.
耐药麻风的治疗是控制和消除麻风病的关键环节之一。我所 1983年以来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的指导下 ,用联合化疗 (MDT)后治愈了 16例氨苯砜(DDS)耐药麻风病 ,分析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临床病例  16例患者均经临床治疗试验和鼠足垫接种试验证实为继发性DDS耐药麻风病。其中男 13例 ,女 3例 ;年龄30~ 5 9岁 ,平均 4 7.8岁 ;病期 14~ 35岁 ,平均 2 7.7年 ;复发 5例 ,初发 11例 ;LL 10例 ,BL 6例。1.2 治疗方案 采用WHO麻风控制规划化疗研究组 1982年推荐的多菌型麻风联合化疗方案1 ,即RFP 6 0 0mg,…  相似文献   

12.
麻风病     
20121519高流行地区麻风联合化疗实施质量分析/周敏(中科院皮研所),牟鸿江,沈建平…∥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2,28(2).-151~152为了解我国麻风高流行地区麻风联合化疗(MDT)的实施质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对我国部分麻风高流行地区MDT的实施情况开展了专项调查。本调查涉及云南和贵州4个地市25个县(市),其麻风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基本上可代表我国高流行地区的现状。383例患者均采用MDT治疗,但  相似文献   

13.
耐药麻风的治疗是控制和消除麻风病的关键环节之一。我所 1983年以来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的指导下 ,用联合化疗 (MDT)先后治愈了 16例氨苯砜 (DDS)耐药麻风病 ,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病例  16例患者均经临床治疗试验和鼠足垫试验证实为继发性DDS耐药麻风病。其中男 13例 ,女 3例 ;年龄 30~ 5 9岁 ,平均 4 7 8岁 ;病期 14~ 35年 ,平均 2 7 7年 ;复发 5例 ,初发 11例 ;LL 10例 ,BL 6例。1 2 治疗方案 采用WHO麻风控制规划化疗研究组 1982年推荐的多菌型麻风联合化疗方案。即RFP 6 0 0mg,每月 1次监服 …  相似文献   

14.
2例均系男性,年龄分别为50岁和44岁,因患多菌型麻风病而进行联合化疗(MDT),分别在完成疗程10个月、4个月后出现Ⅱ型麻风反应,用抗麻风反应药物治疗效果不好,而且皮肤查菌细菌指数升高,但(加)用联合化疗药物后,麻风反应被控制,皮肤查菌也渐转阴,达到或接近临床治愈标准。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1992年底有现症麻风1130例,其中32例拒治,联合化疗不规则者59例。治疗率为97.17%(1098/1130),规则治疗率为94.64%(1039/1098)。我们调查了这部分病人拒绝治疗的原因和造成治疗不规则的因素。 调查对象是从当年全省麻风监测登记表中  相似文献   

16.
文摘     
073 少菌型麻风的短程联合化疗 Dir R et al, Indian J Lepr, 58(4):549,1986(英文) 作者对20例非挑选的成年男性少菌型患者用短程联合化疗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其中I3例,TT2例,BT15例,均系病情活动,且未用过抗麻风药物者,通过临床,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中国12403例麻风复发病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1949~1998年用氨苯砜单疗或联合化疗后麻风患者的复发趋势和特点 .方法应用电脑对收集自中国1949~1998年的麻风复发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49~1998 年间累计复发患者12403例,累计复发率为3.28%.其中氨苯砜单疗复发11803例,复发率为 3.83%.联合化疗复发236例,复发率为0.57%.经治少菌型麻风联合化疗半年的复发率(0 .84%)显著高于初治少菌型麻风联合化疗半年的复发率(0.36%).经治多菌型麻风联合化疗2年的复发率(0.37%)也显著高于初治多菌型麻风联合化疗2年的复发率(0.23%). 复发患者Ⅱ级畸残率及细菌的阳性率分别为49.9%和69.3%.结论氨苯砜单疗复发高峰出现于1959~1988年间,联合化疗复发出现于80年代末,并在未来的10~20年可能达高峰.  相似文献   

18.
RT-PCR检测16S rRNA基因片段对麻风菌活性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麻风病患者皮损组织中麻风菌16S rRNA基因片段判断麻风菌活性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BI值和联合化疗(MDT)的疗期对27例麻风患者分组,以RT-PCR法检测皮损组织中麻风菌16S rRNA的特异性片段。结果:(1)无论BI高低,未经治疗的患者16S rRNA均为阳性。(2)MDT治疗、BI≥3~6者的11例患者中:有9例16SrRNA为阳性,MDT疗期小于和大于6个月的两组中均各有1例患者16S rRNA阴性。(3)MDT治疗、BI≤2的6例患者:有1例MDT小于6个月病人其16S rRNA阳性,其余5例患者16SrRNA均为阴性。结论:随MDT治疗的进行,麻风菌16S rRNA阳性患者比例减少;诊断时BI值越低的患者中,经治疗后皮损中麻风菌16S rRNA阴转的比例增大,提示麻风菌16S rRNA与患者皮损中麻风菌活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34例多菌型麻风用三联化疗(RFP+B663+DDS)治疗2年,有效率100%,皮疹消退者占84.38%,BI下降平均1.833;BI在2.0以下时下降速度减慢,BI下降与皮损消退平行。三联化疗控制麻风反应(Ⅱ型)及神经痛效果显著,未见严重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三、麻风化疗专题讨论会报告自印度德里国际麻风会议以来的5年期间,麻风的化疗已有很多重要进展。一些研究继续证实在氨苯砜(DDS)单疗时因继发性DDS 耐药所致复发的频率很高,且原发性DDS 耐药的流行率也很高,进一步强调必须进行多种药物治疗(MDT)。相反,原发性利福平(RFP)耐药尚未被证实,即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