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472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分期辨证与病因病机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472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证候学分期调查,总结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分期辨证模式,使其辨证论治根据符合临床实际。方法:参考卫生部甲型HINI流感诊疗方案为诊断标准,选择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年5月-2010年3月期间住院隔离并确诊的患者472例。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472例,分别按照表证期、里证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的各自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各期相关证素等对346例轻症以及126例重症患者的发病年龄,体重,住院天数,发热情况(包括发病中最高体温,发热持续时间以及治疗-体温正常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472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表证期表达频数超过50%的症状、体征有:发热90.46%,疲乏68.21%,咳嗽50.29%,咽充血72.83%,扁桃体肿大83.53%等;里证期表达频数超过50%的症状、体征有:发热100%、咳嗽100%、小便黄100%、口渴100%、胸痛76.98%、咽痛81.75%等;恢复期相对高频的有:疲乏30.29%、纳差17.58%、脘痞17.58%、小便黄17.16%、咳嗽11.23%等。结论: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表证期以风热袭表、正气受损为特点,里证期类似于"风温病"的"热郁胸膈证"和"邪热壅肺证"的组合,恢复期以正气受损(气虚、阴虚、阳虚)、余邪未净为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辨证及病机特点.方法 收集北京地区2010年10-11月、2011年11-12月、2012年1-2月3个年份甲型H1N1流感患者284例临床资料,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软件、运用证素辨证方法,对收集的症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分析得出证素,运用SPSS17.0软件对证素积分、分布进行统计.结果与结论 病位证素有表、肺,病性证素有外风、热、寒、湿或痰、气虚等;甲型H1N1流感中医辨证主要为风热犯表证(卫分证或卫气同病)、风寒束表证、湿热犯表证、表寒肺热证;病机特点为风热袭表,初始易夹时令寒邪,传变迅速,卫气同病,易夹痰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甲型H1N1流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间46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治疗组在奥司他韦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奥司他韦治疗。结果:两组,6-有效率为100%,治疗组显效率(78.26%)优于对照组(47.83%)。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甲型H1N1流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3例咯血痰的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的辨证救治分析,说明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咯血痰主要分为痰浊阻肺,热毒闭肺、肺气虚,心阳虚三种证型,相应地使用化痰,清热、益气,温阳的治法,血痰均很快减少甚至消失,体现了中医"同病异治"特色。  相似文献   

5.
2009年3月18日墨西哥发现甲型H1N1感染人类致死亡病例。H1N1流感病毒迅速在全球蔓延。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疫情通报,截至2009年12月27日,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已造成12220人死亡,一周内新增死亡人数704人。其中美洲地区死亡人数最多,中国死亡人数最少,并用治愈病例。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能做到这点的秘诀在于中医药的辩证治疗。  相似文献   

6.
依据我国卫生部颁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诊断标准,本院发热门诊承担了甲型H1N1流感的诊疗工作,积累了对该病证治的临床经验。现择其验案3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廖蓉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3):146-148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2例患者治愈出院。结论: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在治疗的同时,有针对性采取护理措施以及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是救治甲型H1N1流感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甲型H1N1流感与当年普通季节性流感的中医证候特点,指导甲型H1N1流感辨证论治。方法分别收集甲型H1N1流感患者和当年普通季节性流感患者各200例,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和中医证候进行横断面调查,并与普通的季节性流感患者的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甲型H1N1流感组平均体温明显高于普通季节性流感组(P<0.05);两组患者发热、咽痛、肢体困重、头重如裹或头沉、恶风、恶寒寒战、头痛、鼻塞、流涕、口渴的分布频次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甲型H1N1流感组患者随着季节的变化,其头重如裹或头沉、肢体困重、恶风、恶寒、寒战比例有所增加,与冬季比较,夏季、秋季均与其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邪为热毒夹湿,病机特点为热毒挟湿侵犯肺卫,卫气同病,表证短暂,迅速入里。  相似文献   

9.
甲型H1N1流感临床中医证候学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前言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6月11日,WHO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6级,全球进入流感大流行阶段。此次流感为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病毒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新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法定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  相似文献   

10.
姚杰良  黎忠民 《河南中医》2010,30(4):364-365
甲流诊治过程中,一定要辨明病机,识别表里,分清寒热,审察虚实,洞悉兼夹,明鉴疑似,掌握辨证要点,做到早诊早治,方可有的放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的应对措施。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57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分别从医院、病区、患者3个角度给予制定岗位责任制、成立发热门诊、成立隔离病区、合理公布病区、医务人员自身防护、病区消毒处理、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等应对措施。结果:57例患者经治疗全部痊愈,痊愈率达100.00%。住院天数最短为5天,最长为11天,平均6.8天;病毒转阴天数最短为3天,最长7天,平均5.3天。结论:从医院、病区、患者3个角度给予甲型H1N1流感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从中医药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中医药采取多种方法治疗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饮食禁忌及预防等论述了中医对甲型H1N1流感的证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常规疗法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方法:将80例甲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抗病毒药"奥司他韦"口服,并配合解热镇痛药及止咳祛痰药对症治疗;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两组均以5天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的平均发热缓解时间、平均咽痛缓解时间及平均咳嗽缓解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3种症状的平均缓解时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疗法是治疗甲流的一种简便、快速有效、无毒副作用的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14.
带有高致病性病毒H5N1的禽流行性感冒(禽流感)在世界范围内肆虐,且有可能在人类中发生交叉感染。依据20多年来在中美两国用中成药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经验,认为选择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成药板蓝根颗粒冲剂和银翘片等,在禽流感蔓延之时可用于对人类交叉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开叶  贾志新  支观叶 《光明中医》2010,25(8):1325-1327
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发热、咳嗽、恶心、呕吐,根据2009年在全球发病的时间及临床症状,确定甲型H1N1流感的病性属寒,以中医六经辨证主要为少阳证,并有太阳、阳明或太阴的传变,治疗应以小柴胡汤为主,并对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作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甲型H1N1流感防治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热疫毒犯肺是甲型H1N1流感中医病因病机的核心;驱除毒邪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关键,从轻症、重症,危重症不同情况提出甲型H1N1的治疗方药;预防甲型H1N1流感应注意提高身体正气、"避其毒气"及合理使用药物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甲型H1N1流感并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43例甲型HlN1流感并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均予常规抗病毒、抗感染以及止咳、化痰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滴。观察两组疗效和症状体征缓解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症状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有效辅助治疗甲型H1N1流感并肺炎,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连花清瘟胶囊联合金荞麦片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治疗组服连花清瘟胶囊联合金荞麦片,对照组服奥司他韦胶囊;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发热持续时间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相近,治疗组咳嗽和咽痛持续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连花清瘟胶囊联合金荞麦片治疗甲型H1N1流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