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发现和管理传染源,双流县在单一的随访管理模式基础上建立了"重心下沉、关口前移、严格流程、分级管理、责任落实"的随访管理模式。方法采用明确组织分工,搭建PLWHA分级随访管理工作网络,开展人员培训,严格工作流程,加强信息管理,强化督导评估等措施,建立了分级随访管理模式。结果建立了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分级随访管理工作网络并制定了工作流程及工作机制,成立了33家随访责任单位;共完成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25 451人,确认阳性45人,快速检测点快速检测1 581人,确认阳性1人,与去年同期相比,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快速检测点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转介率100%,随访率100%。结论双流县的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分级随访管理模式有助于发现及规范管理艾滋病传染源,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规范化管理模式。方法选择罗定市龙湾镇等四个乡镇为试点,采取市、镇级卫生部门分级管理方式,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对辖区确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进行管理。结果 CD4细胞检测率由2012年的66.50%提高到了2012年的90.51%;配偶检测率由2012的83.33%提高到了2014年的96.07%;治疗覆盖率由2012的81.66%提高到了2014年的85.19%;结论对于农村地区,这种市、镇二级管理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管理模式.方法: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体系,建立艾滋病感染者/病人随访管理网络,明确职责和工作方法,规范艾滋病随访管理工作.结果:模式建立后,从事艾滋病随访管理的专业人员是建立前的近10倍,HIV感染者综合随访率达到74.6%,CD4检测率达到64.3%,配偶(性伴)检测率达到81.3%,抗病毒治疗覆盖率达到80.2%,各项主要工作指标有大幅度上升.结论: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感染者/病人随访管理模式,有助于推动艾滋病的随访管理和监测工作,可以提高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08-2014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随访管理工作进展。方法 采用随访干预、CD4+T淋巴细胞(CD4)检测和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检测3个指标分析随访管理工作进展,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2008-2014年数据库,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全国HIV/AIDS的随访干预率由2008年的55.7%上升到2014年的94.7%,CD4检测率由2008年的48.4%上升到2014年的88.3%,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检测率由2008年的48.3%上升到2014年的91.1%。3项指标均逐年增长,经趋势χ2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干预:χ2=180 466.733,P<0.01;CD42=35 982.374,P<0.01;配偶检测:χ2=43 108.270,P<0.01)。注射吸毒途径HIV/AIDS随访干预率和配偶检测率较低,监管场所HIV/AIDS的3项指标均较低,感染途径不详者3项指标最低。结论 我国HIV/AIDS随访管理指标显著提高,HIV/AIDS得到有效随访管理服务。今后要加强注射吸毒途径感染以及监管场所HIV/AIDS的随访管理工作,首诊时加强个人信息的收集。  相似文献   

6.
济南市于1998年报告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截止2006年底,合计发现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以下简称HIV感染者)208例,其中本市户籍或长期居住本市的外地患者53例.为了做好HIV感染者的管理工作,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济南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科学有效的艾滋病感染者综合管理模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地区一般人群对HIV/AIDS的认识水平.方法:以整群抽样方法,对本县部分地区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HIV传播途径及预防知识.结果:总计调查180人,其中有效问卷179份,听说过艾滋病的占91.60%.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对艾滋病的认识有显著差异.结论:我县一般人群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的认识水平一般,需要进一步加强本地区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探讨监狱系统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服刑人员的管理模式,依法开展科学、规范地抗病毒治疗,降低AIDS发病率和病死率,并对HIV感染者提出应对策略,从而提高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体现了国家对HIV感染者/AIDS服刑人员的关怀,确保了监狱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9.
针对进入抗病毒治疗阶段的艾滋病(AIDS)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国内目前尚无统一的模式,造成各地对患者的抗病毒治疗(ART)不统一、不规范。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科认为一套规范、合理、操作性强的治疗管理模式可以使得ART工作更加有序地进行。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形成了"安全、高效、综合、互动"的治疗模式。对AIDS治疗患者进行规范的管理可使得ART更加有力、有序,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取得更有效地治疗效果。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科采用"个人为基础,合作为依托,专业为主体,规范为保证"的管理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不断增多的艾滋病患者给基层疾控中心的随访管理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原有管理模式下人力资源不足、效率不高、失访率上升等问题逐步出现,削弱了疾控中心在感染者管理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文章探讨了对县乡(镇)分级随访管理模式的有效实践与提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发现了一些了问题,为提高艾滋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效率提供了思路,有助于发现及规范管理艾滋病传染源、降低艾滋病患者继续传播艾滋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正>建设县级艾滋病网络实验室目的是为了扩大检测的覆盖率,提高检测的可及性,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检测过程的规范性,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县(市)级从事艾滋病检测的基层实验室分为筛查实验室、检测点两类。其中筛查实验室设置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皮肤病性病防治机构、妇幼保健机构、血站和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检测点设置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其他一级医疗机构。泰州市在县级艾滋病网络实验室建设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我县艾滋病疫情流行状况的流行病学估算方法.[方法]通过对我县近3年来的无偏人群(医院无关联检测、术前检查)HIV检测情况分析,用检测的阳性事和受检率来估算我县艾滋病的流行强度和疫情掌握率.[结果]近3年我县HIV检测平均阳性率为33.84/10万,其中2005年为46.77/10万,以100万人口估计,我县艾滋病的感染人数为470人;3年来不同人群共检测5万人,受检率为5%,通过对高危人群的检测,使掌握率提高了8%,因此我县的实际疫情掌握率为13%.[结论]扩大高危人群监测覆盖率是提高疫情掌握率的主要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以下简称HIV/AIDS)随访服务提供方和接受方的视角,初步了解随访干预的影响因素,探讨在吸毒严重的艾滋病流行地区的随访模式。方法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对4名主管艾滋病工作人员,14名随访责任人、40名HIV/AIDS进行个人深入访谈,每人约1~1.5小时。结果政府重视、政策支持、"四免一关怀"政策、社区维持治疗、随访工作人员数量、HIV/AIDS的流动、歧视、家庭支持、违法犯罪被公安抓获、交通不便等是影响HIV/AIDS随访的主要因素。结论社区为基础的随访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降低社会歧视,方便提供心理支持,减少HIV/AIDS暴露的机会,还可以及时地随访到外出流动而失访的HIV/AIDS。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MMT)在HIV/AIDS随访当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在艾滋病流行地区迅速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随访模式,发挥MMT的随访管理作用,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合作,在监管场所随访HIV/AIDS。  相似文献   

14.
临颍县艾滋病项目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颍县于2006年9月开始实施全球基金中国艾滋病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建立健全项目组织机构、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有效的督导评估机制、人力资源培训机制,使得临颍县建立了新型的项目管理模式,项目工作顺利开展,加强了各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项目工作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的良好局面,全面推进了全县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260名流动人口和359名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经血传播的知晓率均低于当地居民,流动人口总的知晓率为61.2%,低于当地居民的71.3%(P〈0.05),log istic回归表明当地居民艾滋病认知水平是流动人口的1.579倍,影响流动人口艾滋病认知水平的因素主要为性别、文化程度和年龄。结论:流动人口对艾滋病有一定的了解,但仍然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宜针对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的薄弱环节开展宣传教育,加强该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学工程》2017,(9):1293-1294
目的分析持续随访管理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8 1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 079例)和观察组(4 0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随访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持续随访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耐受性及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的紧张恐惧、抵触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主动告知、坦然面对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减药/停药、拒绝服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定期来访、规范服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随访管理可提高艾滋病患者的治疗耐受性和依从性,有助于抗病毒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个案管理模式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病毒抑制率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的195例确诊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医院现有常规治疗与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采用个案管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治疗率、服药依从性、病毒抑制率及队列维持率。结果初始治疗率对照组(92.78%)低于实验组(9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实验组依从性良好率(87.76%、94.90%)均高于对照组(75.51%、84.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病毒完全抑制率(91.84%)高于对照组(82.47%);实验组随访队列保持率(94.90%)高于对照组(89.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个案管理模式对提高对艾滋病患者治疗服药依从性、病毒抑制率及抗病毒治疗队列保持率均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柳州市艾滋病患者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的长期生存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1-6月期间在柳州市人民医院启动HAART的艾滋病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截止时间为2018年6月。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资料及生存状态。单因素分析用student t检验、卡方检验(〖XC小五号.EPS;P〗)或Fisher精确检验,生存概率用寿命表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结果 共纳入100例AIDS患者,年龄(40±11)岁;女性16例,男性84例;在随访的8年间,死亡34例,在治或失访66例(在治64例,失访2例);基线CD4+T淋巴细胞22(9~50)个/mm3,CD4增加值109(0~330)个/mm3,生存时间59.9(4.1~96)月,在启动HAART后的第6月、12月、24月、36月、48月、60月、72月、84月和90月时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74、0.74、0.72、0.72、0.68、0.65、0.64、0.63和0.63。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艾滋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是基线CD4水平(HR=0.462;95%CI:0.216-0.988)和CD4+T淋巴细胞的增加值(HR=0.018;95%CI:0.004-0.082)(P<0.05)。结论 早期启动抗病毒治疗和维持获得良好的免疫功能重建仍然是改善艾滋病病人长期预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管理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的流行速度明显加快,每年新感染、死亡和需要治疗的感染者人数大量增加,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己经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虽然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地探索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管理模式〔1-3〕,也有一些成功的尝试,但是各地情况不尽相同。为了探索符合陕西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管理模式,在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的支持下,于2005年开展了以温馨追踪、依法管理、规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管理工作,并取得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患者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原因,为提高抗病毒治疗率提供依据。方法对截至2015年8月东海县全部符合国家抗病毒治疗标准,但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23例艾滋病患者,采取深入访谈或电话调查方式进行随访。结果 23例患者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原因依次是:感觉自己身体很好,暂时不愿治疗(占60.87%);害怕暴露自己是感染者(占34.78%);长期在外地,来回跑不方便(占30.43%);对生活失去信心,放弃治疗(占17.39%);恐惧药物副反应(占13.04%);经济困难,不愿承担检测费用(占8.70%);需先控制其他并发症(占4.35%)。随访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全县抗病毒治疗覆盖率短期内明显提升,由调查前的60.34%提升到85.00%。结论艾滋病患者中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原因因人而异,需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治疗知识的宣传和依从性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