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石油溶剂为稀释剂,4-甲基-2-戊酮(Ⅰ)和2-乙氧基乙醇(Ⅱ)为分散剂,研究了不同PVC树脂增塑糊的粘度特征。结果表明,由于PVC是极性聚合物,分散剂的分散效果主要决定于它的极性,Ⅰ的分散效果优于Ⅱ。若PVC含有聚氧乙烯基型表面活性剂,其糊用PVC树脂颗粒能较好地分散。  相似文献   

2.
糊用PVC树脂在增塑糊中的颗粒状态决定于PVC树脂的颗粒特征。研究了十四种商品糊用PVC树脂增塑糊的流变行为与初级粒子的粒径大小和分布、与次级粒子在增塑剂中和在剪切条件下的相对崩解强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所研究的PVC树脂在增塑糊中颗粒状态的三种模型。此模型藉助于次级粒子超薄截面的透射电镜观察和次级粒子表面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的研究予以证实。初步阐明了糊用PVC树脂的颗粒特征对其增塑糊流变行为的影响。从而对国产糊用PVC树脂的质量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铁对火焰原子吸收法(AAS)测定铬时的干扰作用及混合表面活性剂对其测定的增感效应。结果证明,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优于单一的SDS及平平加体系。在200倍于铬的铁的存在下,其增感倍数为3倍。而且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对锰等十多种阴阳离子的干扰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悬浮聚氯乙烯(S-PVC)树脂对增塑剂不同温度下的吸收量,采用扫描电镜表征了S-PVC不同增塑剂吸收条件下的结构形态。结果表明:S-PVC颗粒由多级粒子聚集而成,增塑剂主要通过各级粒子聚集体间的间隙沟槽进入PVC粒子内部完成润展与溶胀,S-PVC对增塑剂的吸收是具有时间和温度依赖性的四步吸收非定态过程。其吸收包括树脂颗粒间隙润展吸收缓慢的“第1诱导期”,聚集粒子间隙润展溶胀吸收加快的“第1溶胀期”,初级粒子间润展吸收速率缓慢的“第2诱导期”,以及分子链间溶胀吸收的“第2溶胀期”。温度越高诱导期越短,  相似文献   

5.
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张梅玉,解玉玲(临沂市兰山区第一人民医院)(临沂卫生学校)关键词表面活性剂;药物;吸收近年来,表面活性剂(SAA)对药物吸收的影响成为国内外药剂学领域探讨的热点,研究结果表明:SAA应用于口服制剂、栓剂、气雾剂、眼用制剂、透...  相似文献   

6.
利用辉光放电技术,将C_2H_2/CO_2/H_2的等离子体聚合物沉积处理聚氯乙烯商品膜表面进行改性。用红外光声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观察了等离子体改性的聚氯乙烯膜的结构和表面形态。测量了改性膜的水接触角,计算了它们的表面自由能,界面自由能以及表面功,从而研究了改性膜的亲水性。同时,利用热重分析仪(TGA)研究了改性膜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已有的测定溶液动态表面张力(DST)的最大泡压法(MBPM)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可测表面年龄≥0.03秒的MBPM流程与装置,分别测定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两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的DST。对SDS溶液,DST的测定值与文献值吻合;对LAS溶液,随溶液浓度、温度以及溶液中NaCl浓度的增加,均使表面吸附速度提高,吸附量增加,DST降低。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肺表面活性剂(PS)对氧通透的影响,作者用极谱仪分别测量氧通过生理盐水、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悬浮液、兔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的还原电流与时间的关系。结果得到BAL中的氧浓度比在生理盐水中的高,而DPPC悬浮液中的氧浓度比在生理盐水中的低。这说明BAL中含有PS的某种成份,它有利于氧的通透,而DPPC不利于氧的通透。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肺表面活性剂对氧通透的影响,作者用极谱仪分别测量通过生理盐水、二棕榈酰卵磷脂悬浮液、兔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还原电流与时间的关系。结果得到BAL中的氧浓度比在生理盐水中的高,而DPPC悬浮液中的氧浓度比在生理盐水中的低。这说明BAL中含有PS的某种成份,它有利于氧的通透,而DPPC不利于氧的通透。  相似文献   

10.
表面活性剂对戊二醛消毒液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寻找一种使2%戊二醛消毒液既无腐蚀性又稳定的试剂。方法:用0.25%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苄泽35或OP-10替代3%NaHCO3。对取代后的2%戊二醛消毒液采用恒温法在40℃,60℃及80℃进行稳定性试验,留样观察及其对医疗器械的腐蚀性考察。含量测定方法按照《中国医院制剂规范》第1版的方法进行测定。结果:用苄泽35取代后的2%戊二醛消毒液在稳定性试验及留样观察中,消耗H2SO4滴定液(0.05000mol/L)的毫升数仍在限度:3.6-4.4ml之间;浸包5个月后的医疗器械光滑,无斑点。结论:取代后的2%戊二醛消毒液的稳定性高,对医疗器械无腐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三异丙基苯酚和三氯氧磷为原料合成三异丙苯基磷酸酯。方法研究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品质量及产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正交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三异丙基苯酚三氯氧磷摩尔比3.1∶1,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7.5 h。结论产物产率为97%,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12.
以脂肪酸为原料,采用适当的路线合成了23种文题化合物。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数据证实了这些化合物结构的正确性。测定了文题化合物的克拉夫特点、钙皂分散力、发泡力以及去污力等表面活性,研究了它们的结构与表面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文题化合物具有很好的钙皂分散性能和泡沫性能,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钙皂分散剂和发泡剂。  相似文献   

13.
聚氧乙烯型表面活性剂是一类重要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易与阳离子形成加合离子[M+X]^+。应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仪(ESI—TOF—MS),以直接进样的方式,对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加合离子进行了研究。通常在谱图中可见钠、钾加合离子[M+-Na]^+、[M+K]^+。样品中的钠、钾离子的浓度影响对应加合离子的谱峰强度。样品中加入.MgCl2,可在谱图上观察到[M+MgCl]^+离子的谱峰。用高分辨电喷雾质谱确定[M+18]^+峰对应于[M+NH4]^+。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氧化降解壳聚糖制得水溶性甲壳低聚糖,再与二甲基十二烷基缩水甘油基氯化铵反应,得到了季铵盐型阳离子甲壳低聚糖表面活性剂。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1H,^13C)、元素分析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研究了取代度对产物表面活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5.
表面活性剂对中性墨水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氟碳表面活性剂(FSO)与苯乙烯马来酸酐树脂铵盐溶液(SMA)3种不同表面活性剂对中性墨水黏度、表面张力、粒度和书写性能的影响。考察了OP与FSO的复配效应。结果表明:添加OP与FSO复配的表面活性剂不但可以将中性墨水的表面张力调节到适当范围,而且改善了中性墨水黏度的稳定性。此外墨水中颜料炭黑颗粒粒度分布也较为均匀,墨水灌制成笔后划线书写线条饱满。  相似文献   

16.
大黄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泻热通肠等功效。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结合和游离的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芦荟大黄素等蒽醌类化合物。游离蒽醌难溶于水,溶于乙醇、氯仿和乙醚等有机溶剂。结合蒽醌易溶于水和乙醇,难溶于氯仿和乙醚等有机溶剂。大黄总蒽醌的提取多采用70%~80%乙醇回流提取[1,2],但所使用的乙醇体积分数高,回收耗能高。利用表面活性剂能够提高姜黄中姜黄素提取率[3],因此本实验研究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大黄中总蒽醌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可大幅度提高大黄中总蒽醌的提取率。1仪器与试药AE—240…  相似文献   

17.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添加剂加入聚砜超滤膜的铸膜液中,测定膜的纯水通量与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溶液的截留率,用电镜对膜面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膜的支撑层基本无影响,但改变了膜的表层结构。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强,所成膜的孔径大,分布变宽;反之,所成膜孔径小,分布窄。对加入表面活性剂的铸膜液的表面张力与凝胶速度等进行测定,研究其在成膜过程中的作用,证明表面活性剂主要改变了铸膜液的凝胶速度,并建立了凝胶过程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苦瓜中总黄酮提取效率,筛选出其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苦瓜为原料,选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用于协同提取苦瓜中的总黄酮,研究表面活性剂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等因素对其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确定苦瓜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 Tween-20对苦瓜中总黄酮的提取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各因素对黄酮提取率影响大小依次是:表面活性剂用量>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结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乙醇浓度70%,Tween-20用量0.05g,提取时间4h,提取温度70℃。  相似文献   

19.
在以空心玻璃微珠为分散相、超纯水为分散介质的悬浮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通过高速摄像机研究表面活性剂对悬浮液液滴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液滴形态变化方面,喉部直径对时间的变化率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液滴断裂长度与卫星液滴直径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形成的悬浮液液滴直径随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相同时,液滴生长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在相同时刻下,液滴生长速率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但始终小于对照组液滴的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表面活性剂协同微波提取芹菜叶黄酮的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质量分数为1.0%的十二烷基硫酸铵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50,微波功率为中高火,提取时间为1 min。结论:本方法大大提高了芹菜叶黄酮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