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味性化味"(Ro Nus Zhur Jes)理论是藏族药(简称藏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藏药核心配伍规律,是以药物的六味为表层药性,被三胃火消化后的三化味为内层药性,八性和十七效等为深层药性,本质性能为特殊药性,形成多层次药性理论,但其内在结构仍需统一整理,临床实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该文采用文献挖掘,藏药理论,矢量结构模型,K-均值聚类分析,Gephi 0. 9. 2可视化软件等方法,整理藏药药性理论,发现藏药药性内在结构具有"7药性+3特性"的多维结构特点,且药性相同则会叠加,药性相反则会抵消,可用矢量表示,提出了构建藏药"味性化味"矢量结构模型。以二十五味余甘子散和92种常用藏药方剂为例,分析单一方剂十七效和多个方剂作用于三因的比值,并将其结果与临床功效进行对比验证,结果发现模型分析结果与临床功效之间不仅从方剂的六味、三化味、十七效等高度吻合,而且主治疾病等均相符,具有很高的拟合度和解释度,能够有效而直观地量化藏药方剂药性,揭开复杂的藏药理论隐性知识。后续将继续应用藏药"味性化味"矢量结构模型分析藏医经典方剂,并不断进行拟合评价及修正优化,以期提高藏药药性理论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实用性,为藏药方剂的药性量化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藏药学是藏医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内容,在整个传统医药学理论与实践中独树一帜。藏药药理学的基础理论是五源、六味、三化味、八性、十七功效等,要进一步发展藏药,更好地发挥藏药的独特作用,必须掌握藏药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3.
"味性化味"(Ro Nus Zhur Jes)理论是藏族药学(简称藏药)的核心内容,可分为"味性能"(Ro Yi Nus Pa)和"本质性能"(Ngo Bovi Nus Pa),而"味性能"又分为六味、三化味、八性、十七效等;"本质性能"又分为气味功效、生地功效、颜色功效、同形功效等8种,是藏药从采集到炮制,从配伍到成品的理论依据。藏药"味性化味"理论与疾病的20种特性形成轴承关系,通过"味性化味"的配伍,调节三因的紊乱,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藏药经典方剂都在该理论指导下配伍而成,因此,开展藏药"味性化味"理论研究,可揭示藏医用药规律的科学内涵。但目前藏药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和药理机制等邻域,很少从藏药"味性化味"理论来研究,脱离了藏药传统理论的指导,很难发现藏药配伍的核心规律。本文基于3 000余函藏医古籍文献,应用历史时间轴方法和Gephi v0. 8. 2可视化软件等梳理藏药"味性化味"理论的传承历史,阐释藏药六味、三化味、十七效等如何作用于三因和20种特性等疾病属性,以期为藏药药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概述藏药六味中甘味的藏医药内涵,分析甘味藏药的基原分布、药性归属及其物质基础,阐述甘味藏药的八性、十七效等属性与三因盛衰之间的联系,探讨藏药配伍理论在临床用药中的应用,为藏医药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藏药药性理论是藏药学的核心,为了正确认识藏医药的科学价值,准确把握藏医药的特色优势,本文就藏医药药性理论的历史源流、藏药性味、作用靶向、功效、藏药与疾病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正确开展藏药药性理论的研究是保持和发展藏医药的前提;建议深入开展藏药药性理论的文献研究,明确和完善藏药药性理论;建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开展藏药药性理论的研究,阐明藏药药性的规律;建议采用系统生物学等技术进行藏药药性理论研究,阐明藏药药性的科学涵义;主张在开展藏药药性理论研究时要建立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模式,以进一步确定藏药药性理论的临床价值,从而达到保持藏药药性理论特色优势和科学认识藏药药性理论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藏药药性是由藏药六味、八性、三消化味、十七效等为基础,是藏医学特有的身心-疾病-药物为一体的藏医药学思维模式,研究药物的组成基元(成分)、药物在体内的转化过程、药物配伍规律等为研究内容。笔者通过查阅有关藏药学理论的文献报道,综述了近代藏医界人士在藏药学研究取得的有些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为藏药学发展思路提出新的建议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藏医三因五源学说是藏医药的理论核心,贯穿疾病的诊断和药物的治疗。本研究通过三因学说和五源学说的浅析,阐明三因学说是针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的变化,贯穿人体的生老病死。而五源学说是针对药物的特性,即衍生出的味、化味、八性、十七效等。疾病的治疗需要通过三因五源学说阐明其机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在临床上对肺热、咳嗽、气短、发烧等有显著疗效的藏药"索洛西汤"(四味高山辣根菜汤)的功效特点。方法:(1)将"索洛西汤"的总量设为500g,根据"五源""六味""三化味"的藏药原理推导法,可得出最终"十七效"层面的数据,来探讨其药方之功效特点;(2)根据古籍记载有关清肺止咳、解热祛痰的五种典型藏药药方以相同方法可得出"十七效"层面的数据,并将其均值作为对照组,与藏药药方"索洛西汤"相比探讨其药方之属性及特效。结果:(1)"索洛西汤"药方在"五源"中,水占50%、土占32%、风占18%;"六味"和"三化味"中,甘占63%、苦占37%;"十七效"中具有显著功效依次为顿、重、凉、稀、润、柔等;(2)属性:"十七效"层面"索洛西汤"与五种典型药方之均值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特效:在顿、重、凉、稀等功效层面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藏药"索洛西汤"之功效在不同层面依次为"五源"之水;"六味"及"三化味"之甘和苦;"十七效"之顿、重、凉、稀等,功效较为显著,因而对反复咳嗽、痰中带血、发烧喘气等疾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藏药性能理论形成具有悠久的历史,寒、热;轻、重;钝、锐;润、糙为藏药八性。甘、酸、辛、苦、咸、涩为藏药六味。寒-热:温-凉;干-稀;润-糙;轻-重;稳-动;钝羞:柔-躁、软为藏药十七效。风火性药向上运行,水地药向下运行,为藏药作用趋向。  相似文献   

10.
佐塔的炮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藏医药学是藏民族五大学科之一,是藏民族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藏医藏药是整体,是一个理论体系,藏药研制必须遵循藏医理论的原则,藏药研制倘若脱离藏医学五源、六味、八性、十七效等理论及特殊的炮制加工工艺,就不称之为藏药。藏医经典名著《四部医典》中曰:“世上无物不是药,只要炮制工艺到位”。至今查明植物、动物、矿物类藏药材有3000余种,每味药材都有其特定的炮制加工工艺,一种药物治疗及组方的差异,炮制的方法也就很多。比如:藏药最常用的诃子,所见到的文字记载和平时运用有4种炮制法,传说中还有多种方法;马钱子也有多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主要通过分析藏医方剂基本规律,结合现代中药毒性研究的方法和成果,提出基于藏药药性理论的含毒性药材藏药复方制剂安全性的研究思路。在藏医药文献、临床数据及藏药药性理论的基础上,开展藏药复方制剂的安全性研究,有助于完善对藏药复方制剂的认识,并有助于科学地阐释藏药复方制剂本质,正确评价和客观对待藏药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药组分"是组分中药研究中涉及到的核心概念之一,其与"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提取物"概念的异同等问题是开展组分中药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1999—2017年有关中药组分的期刊文献进行研究,尝试对中药组分的概念涵义进行界定,认为中药组分是组分配伍的基本单元,其来源于有效部位或部位群,是具有较高同质性的成分群或具有一定比例的组合物,其化学成分可识别,且各成分比例相对固定,其活性一般可表征并可重复。同时探讨了中药组分与相关或类似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以期得到同道的争鸣,推动组分中药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理论最核心的内容是阴阳学说,阴为体,阳为用。阳气生,阴亦随之长;阳气衰退,阴亦随之枯萎。阳气不仅对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也参与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应重视阳气。心血管疾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心悸""水肿"等范畴,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故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应以扶阳为本。中医心脏康复尤为重视扶阳,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导引、针刺、灸法、推拿等扶阳措施综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促进心脏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围绕“为何建立现代中医基础理论以及建立什么样的理论”这一上篇的主题,从理论本身条件展开探讨。在明确理论与知识及科学理论与科学知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论述理论发展途径及其评价标准,比较中西医学理论发展的方式,为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评价和发展提供参照。依据卡尔·亨普尔的“桥梁原理”,抽象概括出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建立的“五大桥梁原理”及“一门逻辑学保障原则”,并阐述其作用。提出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三层五级,树状结构”理论框架,展示该框架下11 条原理及概念的科学内涵,通过对照科学理论的作用和评价标准,分析论证其科学合理性,并进一步展望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藏医药理论是中国藏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沉积,其有效性为长期的临床实践所证实。然而由于藏药的复杂性和地域性使其有效成分不明确、质控水平低、基础研究薄弱等因素,导致其治病机理不清,以至于影响了藏药的发展。本文以组分藏药研究为目的,结合现代制药技术,对开发出机理明确、质量可控、安全有效并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藏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藏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 :阐述藏药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为藏药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我们从事藏药资源开发利用的工作实践和研究现状 ,对 21世纪藏药资源开发应用的重点和发展方向进行剖析。结果 :对藏药的本草考证与文献整理、药性基础理论研究、资源调查与保护、质量研究、资源开发利用思路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提出了 21世纪藏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与热点。结论 :藏药资源应加强品种考证与整理、药性基础理论研究 ,重点开展涉及常用濒危藏药资源的保护与专题调研。常用藏药质量、优质资源、濒危藏药的野生变家种及有效方药的新药开发研究 ,将是藏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与热点。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查阅外来植物药紫锥菊国内外研究文献,从中医药理论的角度探讨紫锥菊的中药性能与功用,使其实现"中药化",为紫锥菊的临床正确应用与合理配伍提供中医药理论依据,并拓宽临床选用中药的范围和种类。选取PubMed及中国知网(CNKI)文献数据库中紫锥菊相关文献,从临床应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副作用等方面进行分类,筛选出诸多可信度高的文献,其中英文文献313篇、中文文献46篇,最后结合中医基础理论进行分析。笔者认为,紫锥菊,味辛、苦,性凉,归肺、脾、心经;功效: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益气扶正,可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咳嗽;热毒壅滞,疮痈肿毒,红肿热痛,体虚多病,乏力倦怠等。分析紫锥菊的研究文献,使其"中药化",赋予其中药性能与功用,为进一步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奠定基础,为紫锥菊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及恰当配伍、合理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这一研究模式,也将为更多的外来植物药的"中药化"研究提供借鉴,洋为中用,丰富我国中药资源宝库,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态养生理论是用生态学与传统中医学理论,研究人体健康状况以及人体内外环境关系的保健养生科学。其核心价值是养心,确定好自己适宜的生态位,促进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