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对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效果及预后的价值。方法择取2017-01—2017-1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症气管切开患者80例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予以精细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呼吸道护理效果及预后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病死率、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呼吸道护理效果,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的护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管置入是基础护理中最常见的技术操作之一,虽然大部分护士都熟练其操作方法,但临床置胃管困难、置管异常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深昏迷病人没有吞咽动作,胃管插入困难更大.因此,我们对传统的置管方法进行了改良,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经对照观察,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鼻胃管的置入方法,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方法随机选择我院神经内科脑卒中住院病人,观察组258例,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方法。对照组246例,采用冷冻胃管:温开水吞咽法、双枕垫头快速经鼻插胃管法、诱导吞咽反射经鼻插管法、侧卧拉舌经鼻插胃管法等。结果观察组成功率66.2%,对照组成功率为91.8%。结论根据脑卒中患者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改进鼻胃管置入方法,可以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鼻胃管一次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定位联合颈内静脉阻断法在神经外科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方法以168例行PICC置管的神经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观察组PICC置管采用腔内心电图定位联合颈内静脉阻断法,对照组PICC置管采用常规方法,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穿刺成功率、导管异位率、患者满意度及舒适度,记录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100%,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86.9%,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导管异位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和颈内静脉阻断法联合应用能有效提高PICC置管穿刺成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对神经外科PICC置管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口间歇胃管置管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所致误吸、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间歇经口胃管置管,对照组采用常规鼻饲管。于入院当天及14d后进行肺部影像学检查、饮水试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观察2组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吞咽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吞咽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间歇胃管置管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能明显降低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显著改善吞咽功能,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莫沙必利预防脑卒中患者鼻胃管管饲反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莫沙必利预防脑卒中患者鼻胃管管饲反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75例鼻胃管营养支持的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莫沙比利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对2组的鼻饲反流发生率、肺炎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莫沙比利治疗组鼻饲反流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莫沙比利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也比对照组低(P<0.05),莫沙比利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莫沙必利能降低脑卒中患者鼻胃管管饲的食物反流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01-2013-03我院接诊的的80例老年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保守治疗.结果 术前和术后2 d、7 d 2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15 d、30 d实验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7 d、15 d及30 d实验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治疗老年脑出血患者的效果良好,明显优于传统的保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微量泵持续气管内滴药与间断雾化吸入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方法将5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滴入,湿化液为生理盐水、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对照组采用间断雾化吸入,湿化液为生理盐水、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比较2组病人湿化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刺激性咳嗽。结果治疗组湿化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刺激性咳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量泵持续湿化法明显优于传统雾化吸入法,气道湿化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侧侧脑室置管引流辅助腰穿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双侧侧脑室的疗效。方法 选择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双侧侧脑室患者 72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 3 1例 ,行单侧侧脑室置管引流术 ;实验组 41例 ,行双侧侧脑室置管引流辅助腰穿冲洗放液术。结果 实验组的死亡率为 9 8%,对照组为 2 9%,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少 ,置管时间短 ,ADL提高 ,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双侧侧脑室置管引流辅助腰穿冲洗放液法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双侧侧脑室 ,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术后并发症 ,减少置管时间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间歇口-胃管饲法在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同步实施吞咽康复训练,实验组在训练中实施间歇口-胃管饲法,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留置鼻胃管饲法.于训练前及训练30 d后采用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对2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估,同时比较2组患者对不同管饲法的接受程度.结果 实验组吞咽功能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管饲法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间歇口-胃管饲法是一种吞咽障碍患者依从性良好,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本文以神经内科2010-01—2012-01所收治的100例气管切开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对比2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GC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食管反流和带管时间等临床指标,以及HAM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结果表明,神经内科气管切开患者接受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巩固临床治疗效果,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气管切开患者拔管成功率。方法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堵管问题一直是护理工作比较关注的,传统的堵管方法存在很多缺陷,我科自行设计了一种堵管的材料,能够克服传统堵管材料的缺陷,使气管切开患者得到很好的堵管,减少堵管并发症,改善预后。结果通过对试堵管材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堵管的安全性及拔管的成功率(90.67%)。结论改进的气管切开堵管材料是有效的、可靠的、安全的、确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适当延长鼻胃管留置深度对降低重症脑卒中患者误吸率的作用。方法将252例留置鼻胃管的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组采用同种型号材质鼻饲管,鼻饲过程中护理措施相同;实验组126例患者采用适当延长鼻胃管留置深度57~67cm的方法进行鼻饲喂养,对照组126例患者采用传统置管深度45~55cm的方法进行鼻饲喂养,比较2组呛咳、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生呛咳、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饲喂养通过适当延长留置鼻胃管深度的方法可有效降低重症脑卒中患者误吸的发生率,达到安全喂养,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型气切型防护罩在气管切开留置金属套管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纳入气管切开术后留置金属套管病人100例,其中采用新型气切型防护罩51例(观察组),采用双层灭菌湿纱布49例(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痰液湿化显效率明显提高(P<0.01),每日排痰量明显增加(P<0.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插管及纤支镜下肺泡灌洗救治重型颅脑伤呼吸障碍患者替代气管切开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比较分析43例经鼻气管插管与55例气管切开的重型颅脑伤患者氧代谢情况、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人工气道放置、住院日期长短及预后情况。结果经鼻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均能够满足呼吸障碍患者的基本氧代谢或施行机械通气的需要,二者问无明显差异P>0.05;经鼻插管组肺部感染及双重感染的并发症低于气管切开组.P<0.01,尤其在GCS≥6分患者中其差异更具显著性P<0.01,住院时间短.预后优于气管切开组P<0.01。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障碍特别是GCS≤6~8分的患者可先考虑经鼻气管插管取代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04—2011-06收治的84例经气管切开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773,P<0.01)。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率,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腰穿置管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2例SAH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对照组36例.实验组采用腰穿置管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比较2组患者头痛程度与持续时间、脑膜刺激征持续时间、血管痉挛指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头痛程度和持续时间及脑膜刺激征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和交通性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腰穿置管引流是治疗SAH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紫红色火龙果汁在气管切开患者吞咽障碍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03—2015-03我院神经外科住院并已行气管切开及留置鼻饲管患者86例,拔除气管套管前进行吞咽功能测试,分为A、B、C 3组,A组30例,对患者均进行洼田饮水试验,予口服温开水5mL/次进行测试,记录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例数,在温开水测试终止1h后再用紫红色火龙果5mL口服测试,记录测得吞咽困难的病例数,比较2次洼田饮水试验对吞咽障碍的评估结果。B组28例,采用紫红色火龙果汁进行洼田饮水水试验,口服5mL/次;C组28例予口服温开水行洼田饮水测试,比较B、C 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误吸、呛咳、感染、过敏)发生率。结果 A组采用紫红色火龙果汁检出吞咽障碍率明显高于采用温开水检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C组治愈率14.28%,总有效率71.42%;B组治愈率39.29%,总有效率92.6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C组误吸、呛咳、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8.57%、25.00%、28.57%;B组分别为7.14%、3.57%、7.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过敏发生率均为0;C组BI指数(56.34±7.34),住院时间为(25.23±3.56)d;B组BI指数(77.32±5.35),住院时间为(16.35±6.34)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均未出现过敏并发症。结论紫红色火龙果汁能较为准确反映出气管切开患者吞咽障碍情况,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昏迷病人气管切开后 ,常规方法胃管置入有一定的阻力和难度。 2 0 0 2 -0 3~ 2 0 0 3 -12我们对 5 9例脑外科昏迷病人行气管切开 ,应用侧位注气胃管置入法 ,1次成功率达 91 5 % ,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常规方法共实施胃管置入 176例 ,重型颅脑损伤 2 6例 ,颅内血肿 3 3例 ,脑干伤 2 2例 ,脑出血术后 5 3例 ,大面积脑梗死开颅减压术后 12例 ,脑积水 5例 ,颅内肿瘤 7例。GCS评分3~ 5分 10 2例 ,6~ 8分 74例 ;男 14 6例 ,女 3 0例 ;年龄 4~76岁。留置胃管 3~ 160d。侧位注气胃管置入共 5 9例 ,男 46例 ,女 13例 ,年龄 12~ 62岁 ,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经鼻空肠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把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20例应用鼻空肠管,对照组200例应用鼻胃管,观察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效果及死亡率、并发症状况。结果置管14天后,实验组格拉斯哥(GCS)昏迷评分为(7.5士1.1)分,对照组为(6.8士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前与置管14天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TP)、前白蛋自(PA)、血红蛋自(H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实验组营养支持更有效。实验组发生误吸4例、反流8例、腹泻22例、消化道出血13例、肺感染14例,对照组发生误吸38例、反流45例、腹泻42例、胃潴留24例、消化道出血27例、肺感染59例,并发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死亡率19.8%,对照组死亡率为33.4%,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作用好,可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