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精确定位肝裂与肝段,为肝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15-30%过氯乙烯分色灌注肝静脉和门静脉。固定灌注后的肝脏,再用雕刻法移去肝组织,保留肝静脉和门静脉,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剖学观察。结果:3条肝静脉的位置可精确定位3条肝裂。门静脉左、右支可精确定位1条段间裂。肝裂和段间裂将肝脏分成5叶8段。结论:肝裂和段间裂确定了肝叶和肝段的精确定位与划分,故肝裂和段间裂的精确定位对肝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16层螺旋CT肝门静脉和肝静脉成像技术评价横断位Couinaud肝脏分段法是否能准确运用到肝段解剖的划分.方法 选择100例行上腹部CT检查的正常人进行门静脉和肝静脉成像,采用VR、MIP三维成像的方式,观察门静脉和肝静脉分支情况及利用门静脉属支追踪法分析门静脉和肝静脉的关系.结果 门静脉段级分支位于相应的肝段中,而肝静脉及其分支位于相应肝段间,肝静脉相邻各段门静脉分支可跨过肝静脉平面,肝段的分界不是简单的直线或者平面.结论 传统的横断解剖Couinaud肝脏分段法存在一定缺陷,三维门静脉和肝静脉成像可以用于肝段解剖的划分,采用门静脉属支追踪法对肝段描述可能更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肝叶肝段节是彻底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术式,我科在176例肝内胆管结石手术中,采用肝叶肝段切除87例,占49%,大部分为左肝叶切除,占91%,对于右肝内胆管结石,行右肝段及亚段切除,对提高右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十分重要,本文对87例肝叶肝段切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我们制作了13例人肝动脉的灌注模型,研究了肝动脉的变异规律,测量了肝叶,肝段动脉的长度和分支角度。通过对肝叶,肝段动脉的长度和分支角工的测量结果分析,认为行术中经肝动脉插管染色肝组织来引导肝段切除是可行的,并对肝动脉在肝脏外科中的其它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13年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105例,其中38例作了肝叶(段)切除术,左肝叶(段)切除34例,右肝叶(段)切除4例,20例同时作了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其中死亡1例,37例获随访,治疗效果优良者为87%(33/38例)本文对肝叶(段)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适应证,手术方法等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肝叶(段)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报告19例肝部分切除术,其中左半肝切除4例,肝左外叶切除7例,中肝4~5段切除2例,右半肝切除1例,右肝5~6段切除2例,右肝6~7段切除3例.重点讨论了肝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指证及手术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报告19例肝部分切除术,其中左半肝切除4例,肝左外叶切除7例,中肝4 ̄5段切除2例,右半肝切除1例,右肝5 ̄6段切除2例,右肝6 ̄7段切除3例,重点讨论了肝部分切主的手术指证及手术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邻近主肝静脉根部肝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邻近主肝静脉根部肝肿瘤切除的可能性。②方法 分析我院近3年经手术切除的累及主肝静脉根部肝肿瘤病人3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肝癌22例,并发肝硬化12例;肝血管瘤11例;肝细胞局限性增生1例;肺癌肝转移1例。③结果 行左半肝切除 Ⅷ段切除术10例,左半肝切除术2例,Ⅷ段切除或部分切除术5例,肝Ⅶ段和Ⅷ段切除术10例,肝中叶切除术8例。9例肝中静脉主干结扎或切除,1例直接吻合,1例肝右静脉干因出血而切除,1例肝右静脉结扎。全肝血流阻断8例。术后出现中等量腹水2例和胸腔积液2例,胆汁漏1例,1例在术后3月死于肝功能衰竭。④结论 主肝静脉受累的肝脏肿瘤切除虽具有较大风险,但只要方法适宜手术仍然是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部分肝移植术供肝分割的应用解剖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部分肝移植术提供良好的移植物,对17例成人肝按Couinaud肝段对肝静脉,门静脉,肝动脉及肝管的收集,分布,引流范围,长度和管径等进行解剖观察与测量。结果显示;一个供肝可分割成两个受体所用,即舍弃肝Ⅳ段肝组织,以其主要血管和肝管作为肝Ⅱ,Ⅲ段移植物的蒂,而下腔静脉,肝右,中静脉,门静脉右支,右肝动脉,右肝管等作为肝Ⅴ,Ⅵ,Ⅶ,Ⅷ段移植物的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提高肝脏海绵状血管溜的手术切除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切除的长径>10cm肝海绵状血管瘤22例的手术资料,其中行右三叶切除1例,右半肝切除5例,Ⅵ段、Ⅶ段部分切除3例,Ⅴ、Ⅵ段及Ⅶ段部分切除1例,Ⅳ部分及Ⅴ段切除3例,近左半肝切除4例,Ⅱ、Ⅲ段切除5例。对巨大肝血管溜采用全肝血流阻断或项置第一肝门阻断带及患侧肝动脉结扎法,注意第三肝门的处理。结果:全组3例术后出现右侧胸腔积液。术后12—21天均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5年,共18例,患者情况良好。结论:肝海绵状血管溜行现代肝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彻底的方法,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 探讨门静脉左支矢状部的暴露途径,为右三肝叶和肝左外叶切除提供解剖学基础。②方法 取30例成人肝标本,以肝镰状韧带和左纵沟所在的平面为中心,向两侧行平行连续性切面以观测门静脉左支矢状部及其分支情况。③结果 矢状部、囊部的左右侧和角部的左右侧在肝膈面的对应点三维坐标(单位均为cm)分别为(0.65、4.64、4.35),(-0.45、4.72、4.40),(0.55、6.65、3.76),(-0.45、6.67、3.70);在肝脏面对应点三维坐标分别为(0.66、4.50、2.74),(-0.45、4.54、2.40),(0.50、6,51、2.76),(-0.51、6.54、2.70)。④结论 在肝脏面左纵沟右0.5cm处做切口较易暴露处理门静脉左支矢状部的右侧分支;在肝的膈面镰状韧带左0.7cm处做切口可以较为容易地结扎门静脉左支矢状部的左侧分支,从而避免损伤矢状部主干。  相似文献   

12.
常温下第一肝门间歇阻断切肝法操作简单,出血少,易于推广。本文就14例肝癌病人术中切口选择、肝脏的暴露以及较易损伤的血管(肝静脉、肝短静脉、下腔静脉)出血的预防和处理进行了讨论,认为术中对肝脏进行“双合诊”是估计病肝是否能切除和预防术中大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中肝动脉和门静脉吻合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原住肝移植术中影响肝动脉和门静脉吻合的因素和处理技巧。结果:5例行供、受者肝固有动脉端端吻合,2例供者肝总动脉与受者肝固有动脉吻合,2例供者肝总动脉与受者脾动脉吻合;8例采用门静脉端端吻合,1例因受者门静脉主干长段闭塞,取栓无法再通,将供肝门静脉与受省下腔静脉吻合。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显示动脉和门静脉血流通畅,均未发现有血栓形成或狭窄,现存活6例。结论:合理选择吻合用血管是避免术后发生血栓形成和狭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为15例门静脉高压症惠者做了自体脾移植,进行了血小板、IgM、IgG的检测并在术后三个月及一年行核素γ照相,结果显示在术后第4周血小板恢复正常,核素γ照相也不同程度地显示出功能性脾片。本文认为用大脾片缝合于左半侧大网膜并固定于脾床处的脾移植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经研究表明颈外静脉的瓣膜、缩窄环、瓣膜窦及窦段静脉壁共同组成一个灵敏地、高强度地抗逆流装置。本文称之为瓣膜窦段并报道189段的尸体解剖和光镜观察结果;测定尸体、活体和手术中瓣膜窦段的抗逆流功能,表明颈外静脉适于用无瓣导管作脑积水等分流途径。初步探明颈外静脉怒张的原因和消除怒张的简便方法以及术前鉴定瓣膜窦段位置和功能的方法。对2例脑积水用无瓣导管作侧脑室颈外静脉分流取得初步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2例计划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行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67例)和超声组(65例),超声组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传统组采用传统解剖标志法盲穿置管。比较两种置管方法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置管操作时间。结果:超声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0%(65/65),高于传统组的86.6%(58/6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7.38,P〈0.01);超声组未发生并发症,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4%(9/6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7.38,P〈0.01);平均操作时间传统组为(7.7±2.0)min,超声组为(4.8±2.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17,P〈0.01)。结论:将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应用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较传统的依据解剖标志的经验性盲穿法更加准确、快捷、安全,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对静脉状况差而保护静脉尤其重要的肿瘤化疗患者更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门腔分流的新途径。方法:解剖观测脐静脉、静脉导管及肝圆韧带、静脉韧带等。结果:静脉导管是脐静脉的直接延续,并与下腔静脉和门静脉左支相通。静脉导管长1310±250mm。肝圆韧带连于脐和门静脉左支之间,其肝外段和肝内段长度分别为1451±344cm,575±099cm;静脉韧带走行于肝下面的静脉韧带裂内,连于门静脉左支和下腔静脉之间,长约409±061cm。静脉韧带和肝圆韧带内均有间断残腔存在,且以近心段最为明显,分别长达199±139cm和291±062cm。肝圆韧带和静脉韧带均可用直径2mm的铁丝使其再通。结论:于脐处切口,扩张并再通肝圆韧带、静脉韧带至下腔静脉,实现门腔分流,具有解剖学形态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超声监测SD大鼠诱导肝癌过程中肝脏门静脉血流量(Qpv)、肝静脉血流量(Qhv)及两者比值(Qpv/Qhv)变化
的可行性及可靠性,并初步研究Qpv/Qhv值的变化与肝硬化及肝癌病变进程的相关性。方法在SD大鼠被诱导至肝癌的过程
中,定期对大鼠进行肝脏的超声检查包括彩色血流成像,脉冲多普勒成像,测量门静脉主干(PV)、肝静脉(HV) 血流参数,并计算
门静脉血流量与肝静脉血流量比值(Qpv/Qhv),直至大鼠被诱导至肝癌。结果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深,门静脉主干内径测值
逐渐增大(P<0.05)。肝癌期及肝硬化期的门静脉主干平均流速均低于正常期(P<0.05),而门静脉血流量均大于正常期。正常
期肝静脉血流量明显大于肝硬化期及肝癌期。正常期门静脉血流量与肝静脉血流量比值(Qpv/Qhv)明显小于肝硬化期及肝癌
期,但肝硬化期与肝癌期的Qpv/Qhv值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无创性超声检测血流可作为监测肝硬化及肝癌SD大鼠模型肝
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可靠方法,Qpv/Qhv值的变化与肝硬化及肝癌的病变进程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正常人肝静脉肝内吻合支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正常人肝静脉是否存在肝内侧支吻合的问题,作者对13例正常成年男性新鲜离体尸肝进行了研究,其中6例尸肝在国内外首次进行了肝静脉分支灌注造影,1例行门静脉造影,并对6例尸肝行肝中静脉墨汁灌注染色及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1)肝静脉存在肝内侧支吻合,吻合支主要位于近肝包膜的第四、五级属支。(2)肝中静脉与肝短静脉间存在侧支吻合。(3)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存在短路。以上发现,为非规则性肝切除提供了解剖学依据,也为肝外伤或肝癌累及1或2支主肝静脉时可将其结扎的观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继康  郑哲岚  郑凤华  戴晓艇  曹昕阳 《浙江医学》2009,31(8):1056-1057,1060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追踪显像技术评价肺心病患者右室壁局部心肌运动的价值。方法选择52例肺心病患者(肺心病组)及53例体健者(对照组),分别获取两组对象右室前壁、下壁及侧壁的基底段、中段、心尖段心内膜下心肌层的位移曲线,然后测定每一曲线上的收缩期峰值位移(PDs),将各节段PDs值与右室射血分数(RVEF)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利用受试工作特征曲线确定两组间有差异的参数的诊断界值。结果(1)肺心病组患者前、下、侧壁的基底段及前壁中段PDs值均明显小于正常组(P〈0.05或0.01);(2)右室前壁基底段PDs界值为8.5mm的诊断价值相对较大,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62.75%、65.38%、64.07%;(3)肺心病组患者右室下壁及前壁基底段PDs与RVEF呈显著正相关(r=0.36、0.33,均P〈0.01)。结论组织追踪技术能够评价肺心病患者右室壁部分节段的局部心肌收缩功能,部分节段的PDs值一定程度上能够间接反映肺心病患者的右室整体收缩功能,其中基底段是组织追踪显像检测肺心病患者右室壁局部心肌运动时的最重要节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