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术为补气健脾燥湿之要药,临床上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脾虚内湿之证,已为医者所熟知,但对其治疗痹症尚缺乏全面的认识。故则通过对古今有关白术治疗痹症的配伍应用及论述进行梳理研究,以探讨其配伍作用和机理。认为白术治痹主要具有健脾和中燥湿、补气行气利湿、补气和胃生津、补气行气活血、补气养血除痹等方面的特点,而补虚扶正以驱邪外出为其作用机理,临床治痹可通过合理配伍白术以增强疗效,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白术治疗胸腔积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树宽  范秀英 《新中医》2006,38(2):72-73
白术,味甘苦而性温,具有补气健脾、利水消肿之功。笔者重用白术,用以治疗胸腔积液,取得良好效果。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白术不仅能较迅速利水消肿,还能化瘀散结,解除粘连,具有增强免疫功能、促进创面修复和组织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补中益气汤论补气之变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金海  张永顺 《光明中医》2008,23(7):1027-1027
补中益气汤健脾益肺,为补气之常法。方用白术燥湿健脾,浊降清升,阴消阳长,为补气法之辅佐;橘皮利肺气、和胃气、疏肝气,以利补气;当归养血和营,由血达气而成补气之功;柴胡升麻升阳举陷,使气升达而为补益。此为补气之变通之法。补有常变,和谐周全,补气之法备也。  相似文献   

4.
邱新建 《光明中医》2008,23(4):504-505
黄芪为临床常用之补气药物,多年来笔者根据中医气血理论,以黄芪为主治疗多种顽症痼疾收到较好效果,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朱焜 《江西中医药》2008,39(11):14-15
白术具有补气、健脾除湿和止汗安胎的功效。早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张仲景便以白术治疗便坚或泄利不止,如《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三)第23条:“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本条文历来有争议,有认为白术为燥湿止泄温燥之品,用之不宜,甚至怀疑文有错简者。其实白术健运脾气,使胃肠津液输布正常,水行当行之处,自然便坚得润,大便得通尔。《王旭高医书六种》谓:“白术生肠胃之津液,大便硬是肠之津液干枯,故加白术。”  相似文献   

6.
笔者思考是否见脾虚之证,如脾虚夹水饮、脾虚夹气逆、脾虚夹气滞都可应用白术以达补气健脾之效呢?结合张仲景治疗水饮、逆气上冲、腹胀中加减应用白术之法,总结出白术临床运用特点,以便更为准确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7.
征稿     
崔秀丽 《新中医》2006,38(11):78-78
理中丸出自《伤寒论》,由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组成。具有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之功,主治太阴虚寒所致之吐、利、腹痛等证。笔者师其法,应用理中丸加味,治疗小儿因过食寒凉所致口唇疱疹,虚寒牙痛,取得满意疗效,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杂志1992年第1期刊登了“中药配方中缺味现象浅析”一文,更值得深思的是缺味滥补。笔者发现有些基层药房调剂人员在缺味的情况下,未经医生同意就随便补味的现象时有发失,现将增况归纳如下。一、缺味意补前几年一段时间,由于价格和它因,我地白术曾一度脱销。有的药房调剂人员见开有白术一药的处方,都用山药和苍术代之。问其因,美其名曰:白术具补脾燥湿之功,取山药补脾加苍术燥湿代之何而不行。殊不知,白术还具补气安胎之功,如一处方中医生用白术主取其补气安胎,用于胎动不  相似文献   

9.
程少斌 《陕西中医》2002,23(7):597-597
观察补气健脾 ,养阴活血类中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拟胃康汤 (沙参、麦冬、石斛、党参、白术、茯苓、白芍等 )治疗本病 84例。结果 :总有效率92 .8%。提示 :本方法对本病有补气健脾 ,养阴活血之功效  相似文献   

10.
黄芪味甘,性微温,色黄入脾,心白入肺,入手、足太阴经,具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之功。临床上,将黄芪与其他药物配对使用,可提高疗效。黄芪、白术:黄芪大补肺脾之气,主肌表之水湿;白术补气健脾利水,主在里之水气。二药合用,能补脾气以化水,运脾气以行水,升脾气以降水,彻表彻里,同主表里水湿之气。  相似文献   

11.
举元煎系明张介宾所著《景岳全书》补阵中方:“举元煎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之证,有不利于归、熟等剂而宜补气者,以此主之。”由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组成。笔者在临床上经常运用举元煎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收效良好,现举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歌诀】补脾之王推白术,专入脾胃甘温苦。燥湿利水补中土,安胎止汗痹痞除。【释义】中药治疗脾虚首选白术。白术专入脾、胃之经,为健脾补气第一要药。白术味苦能燥,善于燥湿健脾;又白术长于补脾气,脾气健旺,则脾之运化功能旺盛,中焦得补,水湿自然得利;又脾主升提,故其能治疗脾气虚弱,胎儿不得养引起的胎动不安。  相似文献   

13.
补中益气汤乃金元时期李东垣所著《脾胃论》中的杰出方剂之一,方由黄芪、人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甘草等药物所组成,具有调补中气、增益脾气之功效,为升阳补气的代表方剂,后世医家极为推崇,不少补气升陷之剂多由此变化而来。笔者应用其方于临床,多获良效,试举验案  相似文献   

14.
陈长泉 《中医研究》1998,11(5):43-44
补气举陷法原是东垣先生首创,它以补中益气汤为代表,由黄芪、人参、甘草、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所组成,诸药共奏补气健中,升阳举陷之功。人到中年,逐步开始衰弱。《上古天真论》云:“五七阳明脉衰……五八肾气衰……”说明人到老年五脏六腑的功能即己退化。...  相似文献   

15.
固本止崩汤治疗妇科血证株洲市中医院(412000)晏金娥固本止崩汤来自于《傅青主女科》,由熟地、白术、黄芪、当归、黑姜、人参六味药物组成。方以人参、黄芪、白术补气固本;熟地、当归补血;黑姜引血归经,诸药合用,具有气血双补而固阴阳之效。临床妇科血证,凡...  相似文献   

16.
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56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观察补气健脾 ,养心安神类中药配伍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 :采用归脾汤加减 (白术、党参、黄芪、当归、茯神、远志、炒菖蒲、炒枣仁、琥珀粉等 )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结果 :总有效率为 91 .1 1 %。提示本方有补气健脾 ,养心安神 ,健脑益智之功效。  相似文献   

17.
健脾益肠肠治疗慢性结肠炎15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健脾益肠汤(木香、白芍、当归、白术、黄芪、陈皮、茯苓、升麻、厚朴、白花蛇舌草、甘草)治疗慢性结肠炎153例,总有效率98%。提示本方具有健脾补气之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胃捷康冲剂主要由黄芪、白术、乌贼骨、延胡索、白芍、大黄、刘寄奴等药组成,具有补气健脾,温中,活血行气之功,临床用于胃脘痛,尤对脾胃虚寒、气血郁瘀等证型病人具有较好疗效。为了探讨其作用机制,我们观察了胃捷康冲剂的抗溃疡作用,报道如下。实验材料1药品胃...  相似文献   

19.
重用白术治疗肝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树宽 《新中医》2006,38(8):64-65
白术,味甘苦而性温,入脾胃二经,具有补气健脾功效。近年来,笔者临证灵活应用白术配伍,治疗肝硬化,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临床配伍用方时,除直接补肺外,更多地应利用五行生克制化关系,间接补肺。其临床方荆配伍特点包括下述几点内容。1、气虚之治,宜重收敛。涩敛补肺包括下述几方面:第一,单纯收敛以补肺气,如七味都气丸中的五味子,劫嗽丸中的诃子、百药煎。第二。补气与敛肺同施,这类方剂补气以人参为主,亦有用淮山药、黄芪、白术等,收敛以五味子为主,也有用乌梅、诃子、罂粟壳的,具体的选用应该根据病证的虚损程度和病人的体质而定。第三,补气与收敛的同时,还要注意气津和阴血。补气津最常用的方剂是以生脉散为基础加味而成,如五味子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