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反佐"属于中医反治法,是在疾病发展到阴阳格拒的严重阶段而出现假象时,或对大寒、大热证治疗时,根据病情需要配伍少量与主药药性相反,功用不同,反面协助主药起到治疗作用的药物及反常服药的方法。在《景岳全书》"反佐论"篇对反佐法进行了专篇论述,本文就其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论反佐法     
何谓反佐法,历代医家有不少论说。明代医药学大师李时珍道:“反佐,即从治也。谓热在下而上有寒邪拒格,则寒药中入热药为佐,下膈之后,热气既散,寒性随发也。寒在下而上有浮火拒格,则热药中入寒药为佐,下膈之后,寒气既消,热性随发也”。由此可见,反佐法是指用与主药性味不同、作用相反的药物辅佐主药的一种配伍方法和治疗方法。例如寒  相似文献   

3.
反佐用药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反佐用药是指用性味不同,作用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辅佐主药,从而适应辨证用药的需要。如寒热同用,止行相成,敛散互佐,补泻调辅,升降配合等等都属于反佐用药法。现就个人对临床上应用反佐用药的点滴体会择5例简介于下: 1 附子佐大黄 主药大黄苦寒,泻下攻积,清热解毒;辅药附子辛热,补火助阳,散寒止痛。附子益火回阳使温而去其寒,大黄泻下攻积  相似文献   

4.
反佐法探讨     
反佐法探讨吕昌宝,郭慧学,赵玉文,王晓丽[关键词]反佐法,寒热反佐法,药量反佐法,升降反佐法,补泻反佐法,收散反佐法反佐法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种方法,有两种含义:一是配伍反佐法,即组方配伍的反佐,是指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主要药物性味相反,而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当前中医界在反佐药认识上存在的使用范围、使用剂量、使用作用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基于《伤寒论》反佐药使用范例重新审视反佐药,探讨反佐药的功能和应用以获取新的认识。方法:提取《伤寒论》少阴病篇19个方以其组方配方为依据进行反佐药应用分析。结果:反佐药使用指征是病机或治疗存在矛盾,其药药性或作用与君药相反相成,使全方起到双向调节作用;反佐药使用标准以1~2味为佳,药量多比君药小,药力小于君药。结论:通过举例分析《伤寒论》中反佐药使用之法应用标准,认为反佐法看似矛盾,实际疗效确切、应用合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临床医师应努力掌握此法的应用要领,为广大患者服务,从而弘扬张仲景学术思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反佐刍议     
反佐法是方剂组方遣药的独特方法之一,临床若能灵活运用定能促进疗效,故笔者撷取各家之灼见,就反佐涵义及其应用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7.
"反佐"属于方剂组方配伍的一种,最早提出于《内经》,在后世医家临床组方配伍中得到了运用与补充。笔者主要从反佐与佐助、佐制的区别及反佐与反治的对比等方面,阐述对方剂配伍中的反佐的理解。反佐通过性味或作用与君药相反的配伍,在临床治疗中起到相成作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反佐法发端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可见,所谓反佐法,就是指方中所使用的佐药与其所要治的病证的寒热属性完全相同,即上述《内经》说的“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这种反佐法的目的,主要是防止病与药发生格拒不受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谈药量反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佐法有两种含义:一是配伍的反佐法,即在寒凉的方药中加少量的温热药治疗热证,或在温热的方药中加少量的苦寒药治疗寒证;一是服法的反佐法,即治热证用寒药而温服,治寒证用热药而冷服。前者源于《伤寒论》中  相似文献   

10.
反佐法临症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沛荣 《新中医》1996,28(12):14-15
反佐法临症运用举隅谢沛荣*反佐法是中医立法处方特色之一,即用与主治药物性味、功用相反的药物作为辅助,以加强治疗效果。但反佐并非单纯在温热药中加少许寒凉药,或在寒凉药中加少许温热药的机械配搭,而是以准确的辨证为前提,审因论治的用药技巧。反佐不悖正治的原...  相似文献   

11.
略谈反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反佐的含义进行了阐述,认为反佐是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邪甚柜药时加入与疾病性质相同的药物来辅助主药发挥作用及抑制主药太过之性的组方用药、服药技巧,与反治是两回事,亦不是简单的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的药物搭配,并举验案二例,辅以佐证。  相似文献   

12.
所谓反佐配伍,是指用与主药性味不同、作用相反的药辅佐主药的一种配伍方法和治疗方法。从表面上来看,这种组方用药,药与药之间,由于药性相反,似乎存在相互排斥的现象,但实质上正因为药物的性能、效用相反,起到了互相补充和促进作用。通过反佐配伍,可以达到治疗兼证,或消除某些药物的毒性和烈性,或协同主辅药更好地发挥作用。在临床  相似文献   

13.
反佐含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  秦海光 《江苏中医》1999,20(7):42-43
反佐是方剂组织配伍中的法度之一,但长期以来含义比较模糊。通过与佐、佐制、反治、数法兼施并用等几个概念的比较,对反佐的含义作了较明确的界定,指出反佐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在方剂中配伍与君药、臣药性味相反而又能佐助君药更好地发挥作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反佐是方剂组织配伍中的法度之一,但长期以来含义比较模糊,通过与佐、佐制、反治、数法兼施并用等几个概念的比较,对反佐的含义作了较明确的界定,指出反佐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在方剂中配伍与君药、臣药性味相反而又能佐助君药更好地发挥作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医者常忽视生姜、大枣、甘草在方剂中作为佐药的作用,而影响临床疗效,为强调其配伍规律及作用,故探讨三者于方剂中作为佐药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分析仲景方中姜、枣、草作为佐助、佐制、反佐药的运用规律。结果:姜、枣、草作为佐助、佐制、反佐药,对方剂配伍起重要作用。结论:合理、巧妙配伍姜、枣、草,作为佐药,能使方剂配伍结构更为完善,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基于《黄帝内经》的论述,从形式、类型、目的与原理等方面,对反佐概念进行分析。指出反佐法是以性质或寒或热的药物、温度或高或低的药液为工具,以协调病药之间相格拒的矛盾关系为目的的一种药物运用方法,其原理是"同气相求"。药物反佐法并无调整方剂中药物之间关系的作用,因此,不属于方剂配伍方法的范畴,更非佐药的内容,而是与方剂配伍方法相并列的药物运用方法之一。后世医家未认识到反佐法的基本特征,不恰当地扩大了反佐法的内涵,将其作为佐药的内容之一,并与佐制药的概念相混淆。  相似文献   

17.
凡一方君佐药物有寒热温凉之性,辛甘酸苦之味,或君佐药物的功用有补泻、升降、行止、燥润、敛散等相反,但君佐合用,全方的治疗作用却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于此皆属反佐配伍。所以反佐配伍的形式主要有寒热反佐、升降反佐、补泻反佐、润燥反佐、行止反佐、敛散反佐等。兹就经方反佐配伍论述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斧正。1 寒热反佐寒热反佐配伍是在大寒方剂中稍加温热药反佐,或在大热方剂中稍加寒凉药反佐。《伤寒论》白通加猪胆汁汤,是寒热反佐配伍的典范。是方主治少阴阳气衰绝、阴寒盛极、阴盛格阳之证,故用大剂辛热之生附子为…  相似文献   

18.
反佐药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佐法属反治法之一,又分反佐用药及反佐服药。仲师创“白通加猪胆汁汤”,开反佐用药之先河。所谓反佐药,即是在原来温热药中加入少许寒凉药、或寒凉药中加少许温热药,即用与主治药的药性相反的药物作为诱导辅佐。推而广之,如大队止血药中加活血药、平肝潜阳降压药中加肉桂等,即是对反佐用药的扩大及创新。笔者认为,反佐药属一种特殊的引经药,在处方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激发、推动、相反相成的作用,临床如运用得当,确有画龙  相似文献   

19.
论“反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佐"是祖国医学中有关方剂组织的法度之一.由于它在处方中属于佐使地位,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殊不知"反佐"是中医治疗法则的一个组成部分,决非可有可无,为此,在这里拟对之进行一些探讨."佐"与"反佐""君、臣、佐、使"是中医组方的原则.《内经》指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唯独对"佐"没有作出解释;《内经释义》(北京中医学院编)则说:"臣,是协同加强君药功效的药;佐,也是协助君药更好地发挥作用的药物."同样没有明确解释.其实,"佐"的意义基本上有下述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方剂配伍中之"反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反佐”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在阐明“反佐”涵义的基础上,举例论述了寒热互佐、补泻互佐、散收互佐、润燥互佐、行止互佐及以升佐降等配伍方法。旨在为临床中正确运用“反佐”配伍法及谴药组方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