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对7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康复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结果:本组干预前后生理健康(PCS)、心理健康(MC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其心理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刘欣  李金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315-2316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早期药物及心理干预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秦皇岛市脑血管病医院2007-06/2009-06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卒中后抑郁患者59例,随机分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实验组早期给予抗抑郁药及心理干预治疗,1个月后用HAMD-17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两组抑郁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抗抑郁药及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以及其与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1月于本院就诊的首次发生脑卒中的2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126例,采取汉密尔顿评定量表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对患者入院时以及综合护理干预后进行评分,护理干预时间3周,探究护理干预对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及其与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联。结果综合性护理干预前后,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程度以及神经功能缺损度有明显的差异,同时抑郁还会增加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影响躯体功能恢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人员需要关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变化,及早发现患者抑郁的情绪,适当地给予患者良好的精神心理护理、康复护理以及健康宣教等,以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发生率,减少疾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与心理干预,于干预前、干预2周后及4周后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比较。结果:研究组在心理干预2周以及4周后,HAMD评分以及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18±2.86)比(24.57±3.47)分(P<0.01);(14.35±3.12)比(21.07±2.5)分(P<0.01);(14.98±7.39)比(19.69±6.42)分(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颅骨缺损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评定颅骨缺损患者(神志清醒)心理干预前后的情绪变化.结果 心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均明显减少,有效率达94.8%,干预前后HAMA和HAMD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颅骨缺损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以探讨心理干预是否有益于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方法应用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表对12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筛选,对其中有抑郁表现的58例应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分组对比测评。结果研究组经过心理干预后抑郁、焦虑以及恐怖症状改善明显。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治疗及康复。  相似文献   

7.
包正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1):7652-7653
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108例首次发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抗抑郁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DM)进行抑郁程度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经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HAMD和NIHSS评分较对照组有改善(P<0.05).结论 心理行为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及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及神经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及行为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分别为(12.15±3.31),(17.65±5.47)和(51.79±7.20)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26±3.82),(26.30±4.63)和(40.52±3.91)分.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4例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脑卒中药物、抗抑郁及康复治疗,心理干预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A)、Barthel生活能力指数(BI)评定、运动功能评分(FMA)检测。结果 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8周治疗后,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项评分比较:抑郁量表评分(HMAD)和运动功能评分(F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能力评分(NFA)和生活能力指数评分(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在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治疗中起重要作用,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规范的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缓解和神经功能缺损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205例首发脑卒中并伴有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治疗组给予规范的心理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按常规心理护理.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CSS)分别于治疗前及4周末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HAMD评分和CSS评分在治疗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末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的心理护理治疗能显著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助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叙事干预联合微视频回授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叙事干预联合微视频回授法。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巴塞尔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脑卒中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和康复锻炼依从性,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巴塞尔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及脑卒中患者康复功能依从性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叙事干预联合微视频回授法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并可提高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建立良好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相似文献   

12.
廖晶晶 《当代护士》2014,(10):24-25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脑卒中患者抑郁及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康复期抑郁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团体心理辅导和康复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心理辅导与康复治疗,对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康复治疗依从性与BDI(贝克抑郁评估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康复依从性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B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团体心理治疗相比常规心理辅导更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其康复治疗依从性,从而使其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或配合康复治疗,促进脑卒中患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3.
罗媛玲  甘萍  胡梅 《天津护理》2007,15(4):188-18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心理干预加常规护理,对照组单用常规护理方法。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测定,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个月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MD及NF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心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而且对神经功能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的影响。 方法将10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对照组、运动治疗组及综合康复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及早期抗抑郁药物(氟西汀20 mg/d)治疗,其中运动治疗组还给予运动疗法,综合康复组则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量表(MESSS)、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和Barthel指数对患者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经8周治疗后,发现综合康复组患者在抑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及ADL能力方面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运动治疗组及对照组(均P<0.01)。 结论综合康复干预有助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180例脑卒中后偏瘫和抑郁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和抑郁患者的神经精神功能缺损恢复的效果.[方法]180例经颅脑CT或MRI确诊、无严重认知障碍、伴有抑郁情绪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做好基础护理,心理康复护理以及对患肢进行系统有序的功能训练,在4~6周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训练前后变化.[结果]180例患者训练前后Barthel指数相比较,康复效果显著.[结论]采取早期、系统规范的综合康复护理,能显著地改善伴有抑郁情绪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干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进行脑血管疾病常规治疗,治疗组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6w。于治疗前后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w末治疗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结合脑卒中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将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预后和康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与生活能力(ADL)的影响,将12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干预组与对照组。经治疗1~6个月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FI)、ADL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后,两组NFI减少,ADL明显提高,SDS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早期干预组改善明显(P<0.01)。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康复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提高患者ADL,减轻心理疾患并有一定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多形式综合训练在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应用体会。方法应用"一对一"训练及团体训练方式,对6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训练、行为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应用Fugl指数、Barthel指数、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比较患者入院时和康复护理干预16周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焦虑及抑郁状况。结果干预后患者的Fugl指数、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焦虑及抑郁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形式综合训练可以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焦虑、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19.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功能及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和康复护理的同时,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重点介入心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脑卒中后抑郁多模式诊断(MMADD)及洼田饮水试验进行测评.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吞咽功能评分和抑郁的内心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在进行吞咽障碍功能训练的同时早期介入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抑郁状态,提高吞咽功能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脑卒中治疗,心理干预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经过1个月干预后,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HMAD评分和MBI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