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04年8月~2007年2月对22例(22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患者,采取经鼻内镜下上颌窦径路翼腭窝内上颌神经和眶下神经全长切除,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眶下神经阻滞适用于酰胺咪嗪(carbamazepine,卡马西平)等口服无效或因副作用不能服用。而且疼痛在浅表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另外。施行上颌神经阻滞之前,宜先用局部麻醉药或神经破坏药进行试验性眶下神经阻滞。本法操作简单,适应证很多。对三叉神经痛综合征,尤其是对癌性疼痛通常使用神经破坏药。  相似文献   

3.
柳江太 《华西医学》1995,10(2):189-190
三叉神经上颌支痛常采用眶下神经撕脱术治疗但术后易复发。作者自1990年起设计经眶底翼腭凹进路高位切断上颌神经术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气疼痛患者5例,随访32~48月,效果满意,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导1993年1月~1997年10月应用自体神经移植及骨骼肌包埋自体神经片段桥接修复48例60条神经缺损,并比较两者的疗效;方法:其中30例38条神经行神经移植,18例22条神经行骨骼肌包埋自体神经片段桥接;结果:术后随访8mo~24mo,按MCRR标准对肢体神经运动感觉功能评定疗效;优良率神经移植组2cm~5cm,占83.8%,6cm~10cm,占76.9%,11cm~20cm,占57.1%,骨骼肌包埋自体神经片段桥接组2cm~5cm,占80%,6cm~10cm占62.5%,11cm~20cm,占50%;结论:两者疗效在短距离或长距离缺损时差异不明显,而中等距离缺损时疗效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上颌神经阻滞相关解剖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上颌神经阻滞的方法,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观测120例成人颅骨翼腭窝等结构数据,观测30例成人尸头上颌神经的毗邻结构.结果:上颌神经阻滞进针深度:(1)侧入法:颧弓中点下缘至翼腭窝底的距离,男性左侧为47.15±1.07 mm,右侧为46.41±1.01 mm.女性左侧为45.43±1.06 mm,右侧为44.69±0.99 mm.(2)侧前入法:下颌骨冠突与颧骨下缘交点至翼腭窝底的距离:男性左侧为52.35±0.75 mm,右侧为52.78±0.84 mm.女性左侧为49.71±0.79 mm,右侧为49.94±0.82 mm.结论:本研究为上颌神经阻滞入路进针深度和预防发生并发症提供了解剖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押对下颌神经阻滞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解剖观测,为下颌神经阻滞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实验于2002-11/2005-11在郧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完成。由郧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提供120侧成人颅骨(男60侧,女60侧)和30侧尸体(男20侧,女10侧);均为无主尸体。测量了120侧成人颅骨卵圆孔等结构的数据,观测了30侧成人尸头下颌神经的毗邻结构。结果:①与下颌神经阻滞相关结构:男性除卵圆孔前壁厚、女性除颧弓中点下缘至翼突基部距离、卵圆孔宽径、卵圆前壁厚、卵圆孔前外侧缘至三叉神经压迹最近距离外,其余结构均存在侧别差异(P<0.05~0.01)。除左侧颧弓中点下缘至卵圆孔前外侧缘距离、左侧卵圆孔宽径、卵圆孔前壁厚外,其余侧别结构均存在性别差异(P<0.01)。下颌神经阻滞进针的深度:颧弓中点下缘至卵圆孔前外侧缘的距离熏男性左侧为(40.4±0.3)mm,右侧(40.9±0.4)mm。女性左侧为(39.8±0.6)mm,右侧为(40.2±0.7)mm。②下颌神经阻滞入路易损伤的结构及下颌神经的毗邻关系押下颌神经长度(10.4±1.6)mm,宽度为(4.5±1.5)mm,其中颅内段长(6.3±1.5)mm,卵圆孔内段长(5.1±0.6)mm。脑膜中动脉外径左侧为(1.5±0.3)mm,右侧为(1.5±0.4)mm。至上颌动脉起点的距离左侧为(7.1±0.4)mm,右侧为(8.3±0.3)mm。大部分脑膜副动脉入棘孔以前发出,起源于脑膜中动脉者22侧(73%)。上颌动脉者7侧穴23%雪。以双根起始者1侧(3%)。分支数,1支型24侧穴80%雪。2支型2侧(7%)。不存在4侧穴13%雪。脑膜副动脉分别经卵圆孔、蝶导血管、骨性翼棘孔入颅腔。下颌神经与脑膜中动脉的位置关系:脑膜中动脉位于下颌神经的后外侧22侧(73)%。位于下颌神经的外侧8侧(27%)。结论:获得了下颌神经的长度、宽度熏下颌神经阻滞进针的深度熏下颌神经阻滞入路易损伤的结构及下颌神经的毗邻关系熏以及圆孔、棘孔、破裂孔、颈静脉孔、海绵窦内等穿过的结构及毗邻关系的观测结果。下颌神经阻滞相关结构存在侧别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经随机双盲对照分析,对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进行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2004年1月-2008年6月,50例顽固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疼痛患者被纳入,并且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介导下进行经翼腭窝(A组)或经卵圆孔(B组)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scores,VAS)、患者满意度评分(patient satisfaction score,PSS)进行术前与术后不同时段疗效评定。同时记录手术副作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随访时间为24个月。结果 :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患者满意度高。术后临床疗效、副作用和术后复发率,两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在并发症方面,经翼腭窝组少于卵圆孔组(P<0.05)。结论 :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相比,两者均具有定位确切、操作方便和有优良的临床疗效,但前者手术并发症较少于后者。  相似文献   

8.
神经监护仪是用于手术中记录刺激神经引起的肌电图运动,可有效寻找出神经的部位与走向,协助医生作早期神经辨别,并加以保护。神经监护是近几年来被广。泛运用于显微神经手术中的一项新技术。我院选择2006年12月~2007年5月应用美国MEDTRONIC神经监护仪对21例病人实行术中神经监护,在精心配合和护理下均顺利通过手术,最大限度的保留神经的功能,现将围术期的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伊学  宋新枝 《临床医学》2011,31(12):85-86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的发病原因,评价尺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在术前诊断肘管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上伴有尺神经分布区受损症状及体征的患者,进行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分段测定,并对这些患者进行尺神经前移术治疗。结果共有21例(22肢)行尺神经SVC分段测定并手术治疗。8肢SVC正常;14肢异常,其中13例未引出,3例减慢。尺神经MCV测定22例(23肢),20例(21肢)尺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1例正常;7例(8肢)尺神经沟下至腕运动传导速度正常,13例(14肢)减慢;1肢尺神经沟上至沟下运动传导速度正常,22肢减慢。结论本组肘管综合征发病原因,包括充盈的静脉丛、粗大静脉、囊肿压迫尺神经等。尺神经肘段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对肘管综合征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下颌神经阻滞入路的相关解剖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下颌神经阻滞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解剖观测,为下颌神经阻滞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实验于2002-11/2005-11在郧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完成。由郧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提供120侧成人颅骨(男60侧,女60侧)和30侧尸体(男20侧,女10侧);均为无主尸体。测量了120侧成人颅骨卵圆孔等结构的数据,观测了30侧成人尸头下颌神经的毗邻结构。 结果:①与下颌神经阻滞相关结构:男性除卵圆孔前壁厚、女性除颧弓中点下缘至翼突基部距离、卵圆孔宽径、卵圆前壁厚、卵圆孔前外侧缘至三叉神经压迹最近距离外,其余结构均存在侧别差异(P〈0.05~0.01)。除左侧颧弓中点下缘至卵圆孔前外侧缘距离、左侧卵圆孔宽径、卵圆孔前壁厚外,其余侧别结构均存在性别差异(P〈0.01)。下颌神经阻滞进针的深度:颧弓中点下缘至卵圆孔前外侧缘的距离,男性左侧为(40.4&;#177;0.3)mm,右侧(40.9&;#177;0.4)mm。女性左侧为(39.8&;#177;0.6)mm,右侧为(40.2&;#177;0.7)mm。②下颌神经阻滞入路易损伤的结构及下颌神经的毗邻关系:下颌神经长度(10.4&;#177;1.6)mm,宽度为(4.5&;#177;1.5)mm,其中颅内段长(6.3&;#177;1.5)mm,卵圆孔内段长(5.1&;#177;0.6)mm。脑膜中动脉外径左侧为(1.5&;#177;0.3)mm,右侧为(1.5&;#177;0.4)mm。至上颌动脉起点的距离左侧为(7.1&;#177;0.4)mm,右侧为(8.3&;#177;0.3)mm。大部分脑膜副动脉入棘孔以前发出,起源于脑膜中动脉者22侧(73%)。上颌动脉者7侧(23%)。以双根起始者1侧(3%)。分支数,1支型24侧(80%)。2支型2侧(7%)。不存在4侧(13%)。脑膜副动脉分别经卵圆孔、蝶导血管、骨性翼棘孔入颅腔。下颌神经与脑膜中动脉的位置关系:脑膜中动脉位于下颌神经的后外侧22侧(73)%。位于下颌神经的外侧8侧(27%)。 结论:获得了下颌神经的长度、宽度,下颌神经阻滞进针的深度,下颌神经阻滞入路易损伤的结构及下颌神经的毗邻关系,以及圆孔、棘孔、破裂孔、颈静脉孔、海绵窦内等穿过的结构及毗邻关系的观测结果。下颌神经阻滞相关结构存在侧别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
臂丛神经阻滞是临中上肢、颈肩部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近年来有不少研究[1-3]报道,在外周神经电刺激器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可以在较少的麻醉用量下获得较好的神经阻滞效果,但是鲜有在外周神经电刺激器下行臂丛神经阻滞与临床有经验麻醉医生操作的对比研究。本科在2013年1月—2014年6月开展了相关的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选择2005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行上肢手术的100例患者,男54例,女4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异感定位。结果麻醉起效时间:研究组为16.9±3.8min;对照组为17.8±4.2min。麻醉效果:研究组患者显效38例(76%),有效11例(22%),无效1例(2%),总有效率95%;对照组患者显效23例(46%),有效18例(36%),无效9例(18%),总有效率82%。研究组出现霍纳综合征l例,未见使用神经刺激仪而引起的局部肌肉疼痛及感觉异常。对照组出现惊厥、抽搐1例,喉返神经麻痹1例,霍纳综合征3例。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明显优于异感定位。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下行臂丛神经阻滞,对血管神经损伤小,操作简易,准确率高,是一种有效、安全、简单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麻醉安全性和麻醉质量,帮助麻醉医师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及单纯神经内镜治疗垂体瘤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 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38例垂体瘤患者分为内镜组(予以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进行治疗)和导航组(给予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联合应用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进行治疗),各1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导航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内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内镜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导航组患者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社会职能、情感职能和精神活力评分高于内镜组(P<0.05)。结论 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能减少手术过程中出血、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并且获得更好的手术结局,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该科2007年5月~2010年5月收入院行神经内镜治疗的2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肿近完全清除者20例,大部分清除者2例;22例患者预后情况为:Ⅰ级8例,Ⅱ级7例,Ⅲ级2例,Ⅳ级2例,Ⅴ级3例(均死亡),死亡率为13.6%.结论 神经内镜手术清除脑内血肿具有微创、省时、直视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例的较为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电视胸腔镜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8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征  冉鹏  彭勇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1):3599-360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价值.方法:2001年7月至2012年3月,胸腔镜切除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85例,其中6例胸腔-椎管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完全电视胸腔镜下切除72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切除10例,中转开胸3例.结果: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95.3 min,术后病理神经鞘瘤42例,神经纤维瘤22例,神经节细胞瘤21例.随访9个月~9年,无局部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安全、微创、恢复快,可作为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胸腔-椎管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由胸外科和神经外科医师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16.
阿霉素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卢民  于尚伟  郑宝森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1):2445-2446
目的:观察应用阿霉素药理机制又称“自杀性运输”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根据患者三叉神经痛的不同分支,选择上颌神经、下颌神经、眶上孔、眶下孔应用利多卡因定位,阿霉素、曲安奈德一次性神经阻滞,疼痛消失不彻底者,1周后给第二次阻滞。结果:优良者82%,好转11%,无效7%。结论:阿霉素使感觉神经元发生永久性毁损,且具有轴浆逆流特性,在外周神经干内或其分布区域注射阿霉素,这样阿霉素便会通过神经末梢吸收并逆行运输至相应的神经元细胞引起神经元细胞坏死,从而达到长期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骨骼肌包埋神经片段桥接与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导1993年1-1997年10月应用自主骨骼肌包埋自体神经片段桥接修复48例60条神经缺损,并比较两者的疗效;方法:其中30例38条神经行神经移植,18例22条神经行骨骼肌包埋自体神经片段桥接;结果:术后随访8mo-24mo,按MCRR标准对肢体神经运动感觉功能评定疗效;优良率神经移植组2cm-5cm,占83.8%,6-10cm,占76.9%,11-20cm,占57.1%,骨骼肌包埋自体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微创内镜切除垂体腺瘤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垂体腺瘤患者共22例,均在神经导航辅助下经鼻蝶入路行微创内镜切除,术中对肿瘤组织及周围重要解剖结构进行准确定位,确定病灶切除程度。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肿瘤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崩症7例,2例发生短暂性脑脊液漏,无颅内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微创内镜切除垂体腺瘤可准确定位肿瘤组织,实时观察病灶大小及周围重要解剖结构;通过神经导航与微创内镜联合运用可在最大范围内对肿瘤进行安全切除,明显减少术中创伤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4例。Ⅰ组应用周围神经刺激仪行腋路、肌间沟联合臂丛神经阻滞:Ⅱ组运用传统方法行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阻滞后30min观察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对2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阻滞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阻滞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10.1±2.8)min和(12.9±1.8)min,Ⅱ组阻滞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11.5±2.7)min和(14.6±2.2)min,I组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较Ⅱ组明显缩短(均P〈0.05)。2组均未出现动脉损伤、气胸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较传统方法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更高.阻滞实施更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闭合性腋神经损伤的神经肌电图诊断作用特点。方法选择1998-08/2005-1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手外科收治腋神经损伤患者22例,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定性定位诊断腋神经损伤。结果纳入患者22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④肌电图检测结果:臂丛神经上干支配肌群中,只有腋神经支配的三角肌有异常电生理改变,其他肌群均正常。22块三角肌有失神经电位者18例,异常率81.8%(18/22);22块三角肌运动单位电位减少17例,异常率77.3%(17/22)。②神经电图检测结果:潜伏期在正常范围13例,延长5例,消失4例,异常率40.9%(9/22);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消失4例,衰减18例,异常率100%(22/22)。完全损伤4例,不完全损伤18例,其中严重损伤2例。患侧腋神经的潜伏期为(1.27&;#177;1.16)ms,高于正常值0.6ms,差异显著(t=2.18,P〈0.05);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为(10.17&;#177;1.96)mV,高于正常值(4.3&;#177;0.5)mV,差异非常显著(t=16.13,P〈0.01)。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测是腋神经损伤早期定性、定位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