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表明植物性雌激素(PEs)是一种存在于许多食物中的非类固醇物质,它兼有类雌激素及抗雌激素作用,不仅能缓解更年期症状,而且可以预防某种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如乳腺癌)发生。为确定长期接受PEs治疗对子宫内膜的作用,从1996年11月~2002年12月对376例健康绝经妇女进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受试者有完整子宫,FSH≥30IU/L,体质量正常,至少8周未接受过雌、孕激素的治疗,无子宫内膜增生过长。随机分成2组,每组年龄、体质量、身高及绝经年限等均无统计学差异。A组179例每日口服豆类PEs3片(含类黄酮150mg)共5年,B组197例每日口服外观相同的安慰…  相似文献   

2.
植物性雌激素(phytoestrogens,PEs)是一类结构及生物学活性类似于雌激素的天然非甾体类化合物,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对内源性雌激素起双向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植物雌激素可以缓解妇女围绝经期相关症状,且不会引起子宫内膜的复杂型增生及癌变;植物雌激素还能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具有一定抗癌作用;此外,植物雌激素通过其弱的雌激素活性,既能抑制体内异位病灶的生长又能避免发生骨质疏松等副作用,将会给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3.
甲孕酮对雌激素替代治疗妇女骨密度影响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AdachiJDetalBritishJObstetGynecol1997;104:64众多研究表明,雌激素替代治疗(ERT)对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缺乏而引起的骨质丢失以及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增高都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间质细胞,应用RT-PCR检测不同浓度(0mol/L,10-14mol/L,10-12mol/L,10-10mol/L,10-8mol/L,10-6mol/L)17β-雌二醇(17β-E2)作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48h和17β-E2(10-10mol/L)作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不同时间(0h,12h,24h,48h)后β-catenin mRNA的表达水平。同法检测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10-6mol/L)对17β-E2促进β-catenin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17β-E2体外能明显促进在位内膜间质细胞β-catenin mRNA的表达,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于10-10mol/L17β-E2作用48h最明显。ICI182,780能明显抑制雌激素对在位内膜间质细胞β-catenin mRNA的表达。结论:Wn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EMs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利用阴道超声观察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妇女的子宫内膜情况,1994年1月~1995年12月间,收集327例单用雌激素或雌孕激素并用替代治疗的绝经后无异常子宫出血的妇女,用阴道B超测量其子宫内膜厚度。另对46例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有异常子宫出血者及24例从未使用雌激素替代治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是性激素的靶器官,它的增殖是在内分泌环境下由性激素所调节,因而子宫内膜增殖症或癌的发生,是被以性激素为主体的内分泌改变所促进。即内膜增殖症或癌易发生于闭经前的不孕、未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具有内分泌活性的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瘤或长期服用雌激素的妇女。这些妇女的共同特点是雌激素过剩。子宫内膜被此过剩雌激素长期刺激的结果,被认为是通过内膜增殖良性(?)肉→囊腺状增殖→癌前病变之腺样增  相似文献   

7.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影响育龄妇女的高发病,发病率达5%~10%。据世界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会(World Endometriosis Society,WES)2014年统计,全球发病人数超过2亿人。亚洲发病人数超过其他各大洲的总和。在中国,虽然尚缺乏确切的统计,但是内异症患者数字庞大是毋庸置疑的。在女性最具生育力和创造力的人生阶段,内异症患者要么忍  相似文献   

8.
本文检查了应用低剂量孕激素避孕2到38个月的11名妇女的子宫内膜.标本取材于8例子宫切除术及3例子宫内膜活检.取材后立即进行组织学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每天连续应用一种孕激素2个月以后,子宫内膜腺体上皮的有丝分裂数目减少,继而腺体弯曲度消失,但仍然保持了分泌早期的形态特征.腺上皮有明显的"假复层",很多横切面显示假复层形式,并随孕激素治疗持续时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炔诺酮与炔诺酮、戊酸雌二醇联合两种子宫内膜萎缩疗法治疗青春期功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对90例青春期功血患者以2∶1的比例随机分入炔诺酮子宫内膜萎缩疗法止血组(60例,炔诺酮组)和炔诺酮、戊酸雌二醇联合疗法止血组(30例,雌孕激素联合组),对临床资料和止血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炔诺酮组止血有效率91.7%(55/60),5例止血失败者改用雌孕激素联合止血有效;雌孕激素联合组止血有效率96.7%(29/30),两组止血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炔诺酮组完全止血时间及住院天数长于雌孕激素联合组(分别为46.4±18.8小时比33.2±18.7小时,6.4±3.0天比6.0±2.9天,P<0.05);住院期间平均出血量、阴道流血明显减少时间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炔诺酮子宫内膜萎缩疗法与炔诺酮、戊酸雌二醇联合疗法在青春期功血的止血治疗方面均有效,炔诺酮、戊酸雌二醇联合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阴道补充雌激素对促排卵期薄型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将经B超监测有排卵发生但子宫内膜厚度7 mm的不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C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又分成补佳乐组(CC+口服补佳乐)、芬吗通组(CC+芬吗通雌二醇片阴道用药)、联合用药组(CC+口服补佳乐及芬吗通雌二醇片阴道用药),观察内膜厚度增幅、类型、用药48 h后血雌激素浓度及妊娠率。结果:共纳入患者11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90例,其中补佳乐组28例,芬吗通组28例,联合用药组34例。治疗组患者用药前、后子宫内膜增幅分别为2.3±0.3 mm、2.1±0.2 mm、2.9±0.2 mm;A型内膜比例分别为53.57%、46.43%、67.64%;用药48 h后血雌激素浓度分别为1 141.5±246.4 pmol/L、1 220.3±247.7 pmol/L、1 746.8±247.3 pmol/L;妊娠率分别为14.29%、17.86%、26.47%,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8 h后直径15 mm的卵泡个数分别为1.1±0.5、1.2±0.5、1.2±0.5、1.1±0.5,对照组与治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子宫内膜厚度、A型内膜比例、用药48 h后血雌激素浓度、妊娠率均大于补佳乐组和芬吗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补充雌激素可一定程度上提高血雌激素浓度,改变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助于胚胎着床,提高妊娠率,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2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年龄26~41岁,由腹腔镜检查或开腹探查确诊.于滤泡早期开始皮下注射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每次200μg,每日两次,连续应用24~34周.用药6个月时行子宫內膜活检,部分在用药中期也取了活检。病理类型10例为静止型,3例呈增殖型,4例未获得足够的标本送病检,血清E_2都压抑在低于滤泡早期或接近绝经期水平,伴随闭经.有6例內膜呈单纯型或腺囊型增生过长,1例呈分泌型,其血清E_2水平具有明显波动,并伴有阴道出血.长期连续应用LHRH—A能可靠地抑制排卵,压抑血清E_2水平,使內膜組织萎缩.  相似文献   

12.
雌激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一种常见于育龄妇女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其生物学行为源于雌激素暴露。促进内异症易感和发展的因素很多,本文就雌激素代谢与内异症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绝经期前后雌激素替代治疗可能引起一些器官和生物学系统的各种反应。经皮肤给药对各生物学系统的雌素效应及对促性腺激素的抑制作用与口服法相同,但可避免经口服后增加肝代谢的不良影响。雌激素治疗的主要危险是对宫内膜的过度刺激,并发现其作用与剂量及使用时间长短有依赖关系,但涉及到治疗期间终末器官反应,如宫内膜生长与外周血雌素水平关系的材料很少。作者通过对绝经后妇女经皮肤雌素治疗后宫内膜形态学变化进行评价并作定量分析,同时观察了宫内膜腺体的生长与血清17β-E_2和FSH水平的关系。最初由16名绝经后妇女参加实验,他们有典型  相似文献   

14.
对完整胎膜早产妇女抗生素治疗仍有争论,为了解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红霉素对延长妊娠的作用,早产发生率,以及接受静脉子宫松弛治疗早产病人的围产期发病率,277例完整胎膜早产(24~34周)的妇女随机接受抗生素(n=133)或安慰剂(n=144)治疗,测定母亲和新生儿各项病理生理结果(见表),但两组结果无明显区别(抗生素2例失去追访),这一结果不支持胎膜完整早产常规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他莫昔芬治疗对子宫内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他莫昔芬是一种非甾体抗雌激素药物,临床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可增加患者的生存,减少复发率。研究表明他莫昔芬对子宫内膜有雌激素样作用,由于其应用广泛,有必要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特别是子宫内膜癌患病风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着床的种植窗期间,子宫内膜发生极为复杂的形态学和生化方面的改变,在着床的不同阶段,内膜上皮和基质合成多种生物分子,以利于胚胎与子宫内膜的定位、黏附和侵入过程,保证胚胎着床的成功,这些分子反映了子宫内膜的接受性。  相似文献   

17.
着床的种植窗期间,子宫内膜发生极为复杂的形态学和生化方面的改变,在着床的不同阶段,内膜上皮和基质合成多种生物分子,以利于胚胎与子宫内膜的定位、黏附和侵入过程,保证胚胎着床的成功,这些分子反映了子宫内膜的接受性.  相似文献   

18.
控制性超促排卵对子宫内膜接受性的不利影响可能是导致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低妊娠率、高流产率的原因之一,其作用机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阐述控制性超促排卵对子宫内膜接受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几点可能改善控制性超促排卵后子宫内膜接受性,提高胚胎植入率、妊娠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控制性超促排卵影响子宫内膜接受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控制性超促排卵对子宫内膜接受性的不利影响可能是导致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低妊娠率、高流产率的原因之一,其作用机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阐述控制性超促排卵对子宫内膜接受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几点可能改善控制性超促排卵后子宫内膜接受性,提高胚胎植入率、妊娠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非特异性阴道炎(NSV),又名细菌性阴道病,是育龄妇女阴道分泌物增多的主要原因。甲硝唑是目前治疗的常用药物,但治疗后9个月的复发率达到80%;乳杆菌和乳酸制剂因能降低阴道pH值,也常被使用,但乳杆菌制剂制备时很难达到足够的活菌数量,乳酸作用时间短,很快被吸收、代谢而失去活性。研究发现,维生素C可降低pH值,并能使阴道菌群长期、持续正常化,抑制细菌生长。为评价维生素C阴道片治疗NSV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100例年龄≥18岁,确诊为NSV,无艾滋病、乙型肝炎和其他临床相关的疾病,未使用免疫抑制剂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