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血锌原卟啉(ZPP)荧光测定技术,以其快速、准确、价廉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缺铁性贫血和铅中毒诊断。为进一步探讨该方法在铅中毒普查中的筛选效果,我们对深圳市某蓄电池厂的接铅工人进行了职业性体检,对机体ZPP值的变化与铅中毒的关系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宫红梅 《中外医疗》2008,34(34):6-6
目的 观察2~6岁健康儿童锌卟啉(ZPP)及其血红蛋白(Hb)和血铅的关系.方法 在2423例儿童中患缺铁性贫血(IDA)272例,发病率为8.9%;话中毒发病丰23.1%. 健康儿童的ZPP平均值为(2.64±0.9)μg/gHb,上限为5.12μg/gHb,贫血儿童ZPP增高,ZPP与Hb相关系数为-0.625,呈负相关(P<0.05),铅中毒儿童与ZPP增高无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2. 结果 ZPP可以作为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筛查.结论 话中毒儿童与ZPP增高无相关性,不应作为筛查铅中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手工焊锡女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选择血液锌原卟啉(ZPP)做为铅中毒的筛选指标。方法 血液锌原卟啉荧光测定技术。结果 26名女工的ZPP含量值范围为O.13—3.99μmol/L,平均为O.51μmol/L;共检出血液锌原卟啉值异常有8人,检出率为2.19%,结合临床表现、现场劳动卫生调查及其它实验室检查,考虑为缺铁性贫血所致。结论 该车间的手工焊锡作业尚未对接触工人造成铅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市儿童血铅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以便进行早期铅中毒的干预及预防。方法:对前来我院儿科门诊体检的191名0~6岁儿童随机抽样进行红细胞锌卟啉(ZPP)测定。结果:儿童ZPP(μg/gHb)在1.3μg/gHb至16.2μg/gHb范围。平均数在3.55±1.105μg/gHb,其中高于目前经验性公认的儿童铅中毒诊断标准3.0μg/gHb的有135例。结论:本市儿童铅中毒远远高于国内许多大城市。目的:通过调查能引起社会重视,提高家长对儿童铅中毒的认识,并积极预防,给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无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5.
铁缺乏是全球儿童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早期诊断及有效防治十分重要。自红细胞内锌原卟啉(ZPP)测定在国内开展以来,给铅中毒及缺铁性贫血(IDA)的诊断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2001年—2002年间对本地小儿ZPP正常含量及IDA患儿ZPP含量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武汉市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探索集体儿童铅中毒干预方法。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武汉市六所幼儿园的2421名3~6岁在园儿童进行血锌原卟啉(ZPP)测定,同时进行医学干预。结果2421名3~6岁儿童血ZPP均值为(2.66±0.59)μg/(g·Hb),血ZPP值>2.98μg/(g·Hb)者784人,超标率32.4%,不同性别间血ZPP值无显著性差异,而以年龄分组的血ZPP值差异显著,3岁组明显高于6岁组。结论武汉市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较高。建议将儿童血铅水平筛查及铅中毒防治纳入集体儿童保健工作常规。  相似文献   

7.
<正> 一、铅中毒(一)锌原卟啉(ZPP)目前认为 ZPP 测定是检测铅对机体影响的最可靠指标。它存在于红细胞内,使用血液荧光仪(HF)只需一滴血即可测得其结果。古泽等经过对比研究指出,应用 HF 测定 ZPP 含量,可以省去测定前的血液搅拌,而且测定结果仍然准确。因此,这种方法较传统的方法简便易行,我们可以用测定 ZPP 做为筛选铅中毒的有效方法。新沼等研究了血清胆红质(Bil)对血液荧光仪测定 ZPP 的影响.他们发现两名肝胆病人血总 Bil分别为26.9mg/dl 和35.1mg/dl,经过清洗血球后  相似文献   

8.
长期从事铅作业的工人,由于有害物质铅的影响,会造成该环境中特别是直接接触的一线工人机体内红细胞锌原卟啉(ZPP)的含量高出非接触铅健康成人的几倍甚至十几倍,目前ZPP指标已是诊断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主要项目之一[1].为了摸清ZPP增高者体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 :确定本地区成人锌卟啉(ZPP)正常值。方法 :选择健康成人100名 ,采用血液荧光测定仪测定全血锌卟啉值。结果 :ZPP1 91±0 7 ,年龄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 ,95%上限3 2μg/gHb ,99%上限为3 7μg/gHb ,结论 :该地区成人ZPP值定为3 5μg/gHb是科学合理的。即当ZPP>3 5μg/gHb可考虑有铁缺乏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 3~ 6岁健康儿童锌原卟啉 (ZPP)及其与年龄、性别、血红蛋白 (Hb)的关系。方法 :采用血液荧光仪对不同托儿所和学前班的 4 5 4名儿童进行 ZPP和 Hb测定 ,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4 11名健康儿童正常参考值为 (2 .6 4± 0 .9)μg/ g Hb,95 %上限为 4 .12μg/ g Hb,男性与女性儿童间无差异 (P>0 .0 5 ) ,各年龄组间有显著差异 (P<0 .0 1) ,且 6岁组最高 ,贫血儿童 ZPP亦增高 ,ZPP与 Hb呈负相关 (P<0 .0 5 )。结论 :ZPP可以作为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筛查 ,各地区、各实验室及各年龄组应采用不同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1.
铅中毒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 ,在蓄电池行业中多见。铅能引起卟啉代谢障碍 ,使红细胞锌原卟啉 (ZPP)增高 ,血红蛋白 (Hb)下降。早期测定ZPP对诊断职业性铅中毒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洛阳市铅作业工人红细胞锌原卟啉含量 ,于1999~ 2 0 0 0年对洛阳市某电池厂铅作业工人ZPP进行测定 ,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 采用西安生化仪器研究所研制生产的XY -ZPP系列C型荧光测定仪 ,美国AVIV公司生产的 2 5mm× 2 5mm盖玻片 ,一次性采血针和一次性 2 0mm3Hb吸管。1.2 测定对象 选择洛阳市某电池厂的铅作业工…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驱铅扶正方对慢性铅中毒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锌原卟啉(ZPP)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经口灌胃染毒法,造模8周后,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依地酸二钠钙组(西药组)、驱铅扶正方组(中药组)。用药20d后处死动物,检测ZPP含量,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ZPP含量均显著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后中药组与西药组ZP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驱铅扶正方能显著降低慢性铅中毒大鼠血中ZPP含量,其作用与依地酸二钠钙相当,但其改善肾小管形态的作用优于依地酸二钠钙。  相似文献   

13.
孔焕佳 《广州医药》2002,33(5):70-71
目的:探讨胆红素对直接荧光法测定血清中锌原卟啉(ZPP)的影响。方法:用锌原卟啉荧光仪测定全血、血清、生理盐水红细胞悬液的ZPP含量。结果:胆红素对测定ZPP有较大的影响。结论:血清胆红素含量越高,测得ZPP值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锌原卟啉对白血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国产ZPP-3800型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对1059例血液病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ZPP临床观察,并按不同疾病组比较,算出每组平均值及方差,最后用统计学t值检验处理,计算求出p值,找出相关性.结果 发现缺铁性贫血ZPp值最高,MDS、白血病次之,再障(AA)、其他贫血再次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恶性肿瘤降低,低于正常对照组及其他疾病组,相互间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白血病各类型间,虽然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经统计学处理,相互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血病病程中,随着疾病的进展ZPP呈线性关系;良性肿瘤及其他良性疾病与正常对照结果相似,p>0.05.结论 锌原卟啉(ZPP)测定,对白血病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对白血病治疗愈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包钢地区1010例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对身高、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了解包钢地区儿童铅中毒的流行情况及其对儿童身高、体重的影响。方法 取末梢血 (指端 )15 μl,应用全血锌原卟啉 (ZnPP)测定仪测定 10 10例 0~ 12岁儿童血铅含量。 结果 铅中毒率为 70 79% ,不同年龄组儿童男女铅中毒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0~ 2岁与 7~ 12岁的儿童铅中毒组的身高、体重与非中毒组间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而 2~ 6岁的儿童铅中毒组的身高、体重与非中毒组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 >0 0 5 )。结论 包钢地区血铅中毒发生率高 ,影响儿童体格生长、发育 ,需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 2 49例 5个月~ 9岁健康儿童进行血锌原噗啉 (ZPP)含量调查。方法 :用 2 0 0 1型血荧光测定仪测定血锌原卟啉。结果 :95 %上限值男性每克Hb为 2 .67μg ,女性每克Hb为 2 .5 7μg ,不同年龄小儿血锌原噗啉含量有所不同 ,以 1岁以下组最高 ,随年龄增长有逐渐下降趋势 ,男女无差异 (P >0 .0 5 ) ,但不同年龄的小儿之间有差异 (P =0 .0 0 0 1)。结论 :建议贵阳市区血锌原噗啉小儿正常值采用每克Hb小于 3 .0 μg,同时还应注意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α-地中海贫血(简称α-地贫)18例,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27例进行MCV、MCH、MCHC、RDM及锌卟啉(ZPP)等血液参数的检测,试图探索一种适用于临床快速筛查α-地贫和β-地贫的一种方法,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缺铁性贫血在小儿十分常见,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铁是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Hb)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当体内铁缺乏时,红细胞内没有足够的铁结合原卟啉形成Hb,则未能与铁结合的原卟啉便与锌元素结合而形成锌原卟啉(ZPP),因此,缺铁性贫血时,ZPP值增高。据此,测定ZPP值,可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及其疗效观察。本文对212名学龄前儿童,同时测定其ZPP和Hb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开拓特异性较高新的恶性肿瘤诊断指标;方法采用国产ZPP-3800型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对我院3000多例恶性肿瘤、良性肿瘤、血液病及其它不同疾病,及300例正常人进行血液锌原卟啉观察研究。并按不同疾病分组比较,找出相关性,最后用统计学t值检验处理,求出P值。结果恶性肿瘤ZPP值最低;其次良性肿瘤、增生性疾病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其它疾病;而贫血、MDS、白血病较正常明显增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lt;0.01;炎症及其它疾病,虽然较正常人不同程度增高,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gt;0.05;贫血、MDS、白血病锌原卟啉增高的主要是因继发缺铁性贫血铁代谢障碍所致,尤其对Hb、MCH正常时,早期铁缺乏期更有价值。恶性肿瘤有20%继发缺铁时锌原卟啉也呈不同程度的增高,待铁代谢恢复正常时,锌原卟啉明显下降。因此,做锌原卟啉测定时,必须要同时兼做Hb测定,排除失血所致锌原卟啉相对增高。同时上述结果随着疾病进展,锌原卟啉又有监测疾病发展、预后的效果。结论本科研打破传统锌原卟啉仅限贫血、铅中毒、原发卟啉病诊断及鉴别的实用价值,对恶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有特别重要意义,为临床开拓恶性肿瘤诊断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红细胞中锌原卟啉 (ZPP)测定是铅中毒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之一。作者于 2 0 0 0年 5月对宁波市海曙区 2 7个幼儿园 1.5~ 6岁儿童作了ZPP检测 ,以期了解本地区儿童血铅含量。1 资料与方法海曙区 2 7个幼儿园 ,2 0 0 0年 5月共有儿童 5 2 2 1名 ,其中男 2 787名(5 3.4% ) ,女 2 434名 (4 6 .6 % ) ;年龄1.5~ 6岁。ZPP检测采用西安生化仪器研究所生产的XY -B型锌原卟啉测定仪 ,美国AVIV公司生产的专用盖玻片。采集手指末梢血进行检测。正常值标准 :ZPP <2 .983μg/gHb。2 结果5 2 2 1名儿童ZPP值为 1.2~ 7.8μ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