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歆  李洁 《河南中医》2005,25(9):51-5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临床状态,不及时有效治疗可发展为AMI甚至猝死。2000年6月~2004年6月,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UAP患者6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急性心肌梗阻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研究发现,患者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时可有微小心肌损伤(minonnyocardial damage,MMD)通过肌钙蛋白Ⅰ(cTn—Ⅰ)可以进行检测,这些患者的预后往往较差。  相似文献   

3.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一种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综合征,极易发展为AMI或猝死,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2005年1月-2006年6月,本院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2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容易发生AMI或猝死,需要积极药物治疗。2003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生脉注射液治疗UAP患者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于新喜 《光明中医》2011,26(5):1021-102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并有潜在危险的急症,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AMI,甚至猝死。本院从2000年8月~2005年12月对住院确诊的36例UAP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与血塞通,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表现形式之一,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甚至猝死。为进一步探讨UAP治疗新途径,笔者选择58例UAP患者,研究灯盏细辛注射液对C-反应蛋白(CRP)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作用及UAP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素E1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S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病情较重,预后较差,发病机制主要是病变血管中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和血栓形成,因此,抗凝,抗血栓治疗,在不稳定心绞痛治疗中尤为重要。我院对2004年4月-2006年4月,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应用前列腺素E1与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抗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之间的临床状态,是最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它的发生与冠脉内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有关,预后具有多方向性,如不及时有效治疗,易发展为AMI。选择适当的治疗对改善预后有其重要临床意义。我们对比分析了低分子肝素(LMWH)在治疗UAP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临床以心绞痛、心肌梗死、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为主,常见的有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AMI组)、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UAP组)、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及对照组(40例)作为入选对象。采用免疫比浊法测hs-CRP,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ICAM-1。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清hs-CRP和sICAM-1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对照组(P〈0.05),AMI组和UAP组之间血清hs-CRP和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s-CRP和sICAM-1水平与ACS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反映斑块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AT)的活性变化与冠心病病情的关系。方法:对121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1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10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及117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AT III活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SAP组、UAP组、AMI组和正常对照组的AT III活性分别为93.9±12.6%、83.8±11.7%、67.7±12.9%和109.6±7.8%;经统计学处理,SAP组、UAP组和AMI组的AT III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UAP组、AMI组的AT III活性均低于SAP组(P〈0.05);AMI组的AT III活性低于UAP组(P〈0.05)。结论:AT活性降低与冠心病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是监测冠心病病情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在临床上被认为是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状态。目前治疗UAP的方法较多,但用溶栓剂治疗UAP的报道较少。笔者应用降纤酶治疗UAP患者27例,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冠脉造影显示,UAP患者的QT离散度(QTd)明显大于SAP”’。笔者观察了中药参麦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时QTC离散度(QTCd)的变化,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34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52~76岁,平均56.1岁。按1979年WHO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和诊断标准”’,属初发劳力型心绞痛4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18例,自发型心绞痛12例。全部病例均具备:①无心房颤动或扑动;②无左束支或右束支传…  相似文献   

14.
郭爱莲 《国医论坛》2012,27(1):37-37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心肌缺血综合征.可逆转为SAP,也可能迅速进展为AMI,预后较差.笔者自2008年6月-2011年5月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UAP30例,获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参麦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QTc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冠脉造影显示,UAP患者的QT离散度(QTd)明显大于SAP[1].笔者观察了中药参麦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时QTc离散度(QTcd)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治性研究.方法:将冠心病患者12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的(hs-CRP)浓度.结果:急性心肌梗死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P〈0.01) 不稳定型心绞痛又高于稳定型心绞痛(P〈0.01).结论:hsCRP水平的增高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积极降低hsCRP水平有可能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桃红四物汤加黄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情重,变化快,部分患者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本文采用桃红四物汤加黄芪治疗UAP39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界于稳定型心绞痛(SA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SCD)之间的临床状态.主要包括:(1)初发心绞痛;(2)恶化劳力性心绞痛;(3)静息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改变;(4)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UAP的患病率比较高,预后较差.本文用中西药对照治疗UAP临床效果观察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若不及时治疗,常可导致AMI和心源性猝死。在临床上我们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UAP28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脑钠肽(NT-proBNP)的变化,研究其与肌钙蛋白T(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60例冠心病患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14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78例、急性心肌梗死35例)的NTproBNP、TNT、CK-MB的水平,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NT-proBNP的差异及其与TNT、CK-MB的关系。结果: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P)、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的血清NT-proBNP浓度分别为(76.5±16.9)ng/L、(82.6±20.8)ng/L、(2168±366.7)ng/L、(6780±1025.6)ng/L,AMI组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MI组NT-proBNP与TNT(P〈0.001)、CK-MB(P〈0.01)浓度变化呈正相关。结论:不同临床类型的NT-proBNP浓度存在差异,可作为冠心病临床分型指标,对疾病的预后观察具有重要意义,与心肌坏死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