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8例少见的脾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资料和临床表现特点,7例为B淋巴细胞性,1例为组织细胞性。并对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恶性淋巴瘤可发生于全身多种组织或器官,但绝大多数原发于淋巴组织或淋巴结,尤其是颈部淋巴结,而头颈部是结外恶性淋巴瘤的好发部位。由于头颈部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无固定特征,辅助检查亦缺乏特异性,临床易发生误诊,为此我们将1992年3月至1996年5月经治的头颈部恶性淋巴瘤36例报告如下,以加深临床工作者对本病的认识。毛资料与方法1.1性别与年龄36例中,男性27例,占75%;女性9例,占万%。男女之比为3:1。年龄最小者4岁,最大者72岁,以30-59岁最多。占66.67%。1.2首发部位36例中,NllM7例,占75%;HDg例,占25%。两者之… 相似文献
3.
我院放疗科 1990~ 1995年收治 40例非何杰金淋巴瘤(NHL) 4 0例 ,本文着重讨论放射治疗并结合化学治疗 ,以提高疗效的重要性。1 材料与方法1 1 40例NHL病例中 ,男性 30例 ,女性 10例。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6 4岁。本组 40例恶性淋巴瘤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根据全国淋巴瘤协作组 1982年上海会议方案 ,本组病例低度恶性淋巴瘤 2 6例 ,中度恶性 9例 ,高度恶性 5例。根据AnnArbor分期法 ,Ⅰ期 8例 ,Ⅱ期 2 5例 ,Ⅲ期 4例 ,Ⅳ期 3例。病变首发部位 :韦氏环 12例、淋巴结 2 3例、鼻腔 2例 ,其余为左上颌窦、纵隔、回盲部各 1例。… 相似文献
4.
报告31例经病理及细胞形态学证实的非何杰金淋巴瘤细胞白血病,其临床特点以贫血、发热、出血、纵隔增宽、肝脾肿大及多发浅表淋巴结肿大为最常见。强调恶性淋巴瘤在治疗前应常规行骨髓检查,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同时对病理类型及影响预后的不良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6.
彭继繁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4,(1)
本文通过40例非何杰金淋巴瘤伴有骨髓受侵患者的临床和骨髓象、血象的动态观察,对非何杰金淋巴瘤细胞白血病(NHLCL)的诊断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NHLCL不同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指出二者的临床特点。对淋巴结、骨髓、血片中的瘤细胞形态作了初步对比观察。此类患者的预后不良,且常见中枢神经系统受侵。本组40例死亡24例,失访8例,存活8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对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鼻腔NHL中,NK/T细胞淋巴瘤9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6例,B细胞淋巴瘤2例。NK/T细胞淋巴瘤可见血管中心、血管浸润及坏死现象,外周T细胞淋巴瘤和B细胞淋巴瘤中末见。NK/T细胞淋巴瘤9例全部死亡,外周T细胞淋巴瘤6例中4例生存,B细胞淋巴瘤2例均生存。结论 原发性鼻腔NHL多发生于男性;NK/T细胞淋巴瘤较多见,具有较高的侵袭性和恶性度,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8.
非何杰金淋巴瘤白血病(NHLL)是非何杰金淋巴瘤(NHL)常见的并发症,其生存期短,预后盖。本文报告了生存1年以上的NHLL病人38例,探讨了与生存期有关的一些因素。结果表明,病理为低度恶性,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型为小淋巴细胞型(SL)及幼淋巴细胞型(PL),无全身症状,无内脏浸润,初治有效者生存期校长。 相似文献
9.
淋巴结外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分析(附89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南省淋巴结外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淋巴结外淋巴瘤的诊治经验。方法:1999~2003年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中的39例结外淋巴瘤作为分析对象,从结外淋巴瘤的所占比例、性别、年龄、发生部位、病理、临床分期共6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外淋巴瘤所占比例比结内淋巴瘤比例高,且结外淋巴瘤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1.7:1),发病年龄高峰中位数为45岁,结外淋巴瘤的好发部位为胃肠道(37.1%),其次为鼻腔(15.7%)。结论:应不断积累结外淋巴结诊治经验,提高结外淋巴瘤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罕见。我院1975年1月~1993年12月间收治6例,均经活检或手术后病理证实,占我院同期全部恶性淋巴瘤的1.4%(6/420),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复习2例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过程,结合国内及国际文献分析国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2例患者中1例为45岁女性,病变原发于皮肤;1例为68岁男性,病变原发于脑部。2例形态学均表现为受累部位毛细血管增生,肿瘤细胞充满血管腔,经免疫组化证实为B细胞表型。结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侵袭性肿瘤,国人的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有着不同于典型亚洲变异型或皮肤变异型的临床病理学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卵巢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卵巢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本例病人71岁,查体发现右附件区包块。镜下肿瘤细胞弥漫排列,免疫组化显示CD20、CD79a、PAX-5阳性,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结论卵巢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十分罕见,诊断时需与无性细胞瘤、颗粒细胞瘤、未分化癌、高钙型小细胞癌等进行鉴别,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确诊的五例结外淋巴瘤进行了一般分析。本组五例结外淋巴瘤初步诊断时全部错诊,从发病到明确诊断时间平均5.5个月,最长的一例延误诊断10个月。因此作者结合本组病例的实际经验,温习了有关文献,并分别对五例(皮肤淋巴瘤,胸骨淋巴瘤,乳腺淋巴瘤、胃淋巴瘤、咽部淋巴瘤)作了简要讨论和典型病例报道。着重讨论了结外淋巴瘤及“淋巴瘤的特殊表现”形式。提出了结外淋巴瘤的诊断标准,并根据本组病例错诊的教训,对结外淋巴瘤的早期诊断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并评价结外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结外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确诊时间、首发症状、发病部位、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和生存预后.结果 68例患者出现症状至病理检查确诊时间平均(7.63±1.25)个月.首发症状以胃肠道症状、咽喉和口鼻部症状、局部症状为主.发病部位前3位分别是胃肠道、咽和(或)扁桃体、鼻腔,分别占23.53%(16/68)、20.59%(14/68)、17.65%(12/68).病理分型:免疫分型,B细胞淋巴瘤44例,占64.71%(44/68);T细胞淋巴瘤24例,占35.29%(24/68).临床分期:Ⅰ期20例,占29.41%;Ⅱ期17例,占25.00%;Ⅲ期16例,占23.54%;Ⅳ期15例,占22.06%.68例患者经过治疗后,1年后生存率为79.42%(54/68),3年后生存率为51.47%(35/68).结论 临床对疑似结外淋巴瘤的患者应早期诊断,在诊疗过程中应该重视其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应准确定位、分型、分期以尽早确定合理方案进行治疗,以期提高结外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1986年1月--1998年10月本院共收治甲状腺癌350例,其中110例术前误诊为良性病变,由其他医院转入,为探讨其再手术的必要性与操作技术以及如何避免此类误诊,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15例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从病理、临床表现、误诊情况、治疗方法、生存情况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采用小样本Kaplan-Meier统计生存率.结果 15例患者经治疗,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4例,病人随访时间为17-72个月.8例病人被误诊,误诊率高(53%).5年生存率为52.1%.结论 鼻腔鼻窦淋巴瘤分为T、B和NK/T细胞淋巴瘤三种病理亚型;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及时进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7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的内镜和病理特征,以减少误诊、漏诊,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对1994年1月到2007年6月在本院经病理证实的72例胃MALT的临床、内镜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患者平均59岁,临床症状无特殊性.肿瘤同时累及胃体、胃角、胃底、胃窦部中的2个或多个部位占68.06%,病理形态学改变表现:肿瘤组织为反应性淋巴滤泡.该组病例内镜活检确诊率为25%,术后病理确诊率达100%,免疫组织化学证实为B细胞淋巴瘤.结论 内镜下多块取检、深取检,结合以上病理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胃MAL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3例女性生殖系统PEComa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3例年龄分别38、42、51岁,2例位于子宫,1例位于右阔韧带。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无复发或转移。组织学上肿瘤主要由上皮样细胞及少数梭形细胞构成,瘤细胞胞质透明或嗜酸,核异型不明显,肿瘤富于血管。免疫组化3例瘤细胞HMB-45、Vimentin、Melan A阳性,SMA散在阳性,S-100、CD68、CD34、Ckpan、EMA均阴性。结论女性生殖系统PEComa是十分少见的肿瘤,生物学行为不定,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测,术后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对同期收治的2例具有相同临床特征而病理性质不同的鼻咽部占位性疾病的诊治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23岁,因渐进性鼻塞2个月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渐觉鼻塞,偶流黄涕,且逐渐加重,尤以鼻塞为著.近 1个月涕中带血、色鲜红,无剧烈出血,但有鼻咽部异物感,需张口呼吸.曾就诊于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诊断为鼻咽部纤维血管瘤后以鼻咽部占位病变入本院.专科检查:呈闭塞性鼻音,张口呼吸,鼻咽部有占位,软腭因占位推向前下,膨隆明显,肿物广基、色红,表面有大量怒张血管,质韧.右颈深上淋巴结肿大.辅助检查血沉22 mm/1 h未.鼻咽部CT示鼻咽部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无明显增强效应.右颈淋巴结穿刺查脱落细胞阴性.临床以鼻咽部占位性病变先行选择性血管栓塞术,d后于气管切开插管全麻下行经腭径路鼻咽部肿物摘除术,肿物质脆,易碎,广基,边界不清,出血约400 ml,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理为鼻咽部非何杰金淋巴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窦真菌病合并鼻息肉的发病原因、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该院5年来17例鼻窦真菌病合并鼻息肉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A组7例单纯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B组10例,行经鼻内镜鼻窦手术+下鼻道开窗术或联合柯陆氏手术。结果17例均确诊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术后随诊6个月~2年,A组7例,治愈4例,有效1例,复发2例,治愈率57%;B组10例,全部治愈,治愈率100%,差异有显著性(P〈o.05),效果B组优于A组。结论治疗鼻窦真菌病合并鼻息肉,鼻内镜联合上颌奏根治手术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该术式对手术设备要求不高,便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