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3例川崎病患儿按治疗方法 分成两组,A组患儿给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400 mg·kg-1·d-1,连用5 d;B组患儿给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1 000 mg·kg-1·d-1,连用2 d;且两组患儿均口服阿司匹林30~50 mg·kg-1·d-1.住院观察2~3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情况和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及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缓解症状、缩短发热时间及降低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方面,两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优于五日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相似文献   

2.
丙种球蛋白(IVIG)是治疗川崎病(KD),预防心脏冠状动脉病变(CAD)的首选药物.IVIG用量不同,效果也有很大的差异.现将我院采用不同剂量IVIG治疗KD患者34例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秀丽 《医学文选》2006,25(4):770-771
川崎病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小儿时期一种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综合征。其临床特点为发热伴皮疹、球结膜及口腔黏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以及恢复期指(趾)端特异性膜状脱皮。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阿斯匹林常规治疗可降低冠脉损害的发生率,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可进一步降低冠脉损害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我科2001~2005年收治川崎病17例,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斯匹林进行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的剂量、方法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GG)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川崎病患儿,根据不同的IVGG治疗方案分为A、B、C 3组。A组32例,常规应用IVGG 0.4g.kg-1.d-1,qd,连用5d,静滴;B组20例,应用IVGG 1.0g.kg-1.d-1,qd,连用2d,静滴;C组28例,应用IVGG 2.0g.kg-1.d-1冲击量单剂,静滴。3组均联合应用阿斯匹林片抗凝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疗效肯定。但IVGG大剂量1.0g.kg-1.d-1(连用2d)或2.0g.kg-1.d-1(单剂)对缩短热程、降低血沉和血C-反应蛋白(CRP)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静滴0.4g.kg-1.d-1(连用5d),而单剂2.0g/.kg-1.d-1与1.0g.kg-1.d-1连用2d相比,前者血沉、CRP恢复更快。结论IVGG治疗川崎病急性期的疗效与所用方案有关,并存在浓度效应关系。单剂冲击量的血浆浓度在2.0g/kg时,对川崎病急性期主要指标均有最佳控制效应。3种疗法对防治心血管并发症作用确切。  相似文献   

5.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11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IVIG)治疗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临床效果。方法:118例KD患儿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IVIG 0.4g/(kg·d),连用5d;B组为IVIG 1.0g/(kg·d)单次静脉注射;C组为2.0g/(kg·d)单次静脉注射。观察患儿退热、黏膜充血、多形性皮疹、淋巴结肿大和手足症状消退时间,监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心电图(ECG)和冠状动脉病变(CAL)恢复情况,并对其分析。结果:A组退热时间为2.48d;黏膜充血时间为3.74d;皮疹消退时间为3.53d;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为3.25d;手足症状消退时间为3.12d,B、C两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PLT、CRP、ESR三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C两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AL发生率为26.3%,随访1年有86.8%的CAL恢复正常,13.2%未能恢复正常,其中10.5%为IVIG耐药病例;B组CAL发生率为28.2%,随访1年有87.2%的CAL恢复正常,12.8%未能恢复正常,其中10.3%为IVIG耐药病例;C组CAL发生率为26.8%,随访1年有87.8%的CAL恢复正常,12.2%未能恢复正常,其中9.8%为IVIG耐药病例,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低CAL发生率,减轻心血管系统损害,采用1.0 g/(kg·d)单次静脉注射是一种更有效、经济、简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MCLS),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的儿童血管炎综合征.资料表明近年该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尤其在日本、中国、美国,其心血管并发症己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它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损伤,如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及心肌缺血等,严重影响儿童身体健康.为评价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IVIG)疗效,探讨一种合理治疗方案,2000年7月至2006年10月,对118例KD患儿进行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进行对比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最优方案。方法将纳入标准的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3组,观察对比3组患儿临床结局、症状消退时间、实验室指标恢复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B组(每日1g/kg组)及C组(每日2g/kg组)治愈率均高于A组(每日400mg/kg组)。②B组及C组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A组。③C组患儿实验室指标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④B组及C组患儿治疗期间心血管并发症低于A组。结论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每日2g/kg治疗1d与每日1g/kg连用2d两种方案治疗川崎病能更快速控制各临床症状、改善各项指标,有助于恢复,且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小儿川崎病患儿78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予以治疗。经治疗后,统计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临床症状消退情况以及冠脉病变发生情况等,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总体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79.49%,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退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冠脉病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川崎病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值具有满意的疗效,临床症状消退情况良好,且冠脉病变率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方法 :89例患儿分为两组 ,对照组 (n =5 9)给予阿斯匹林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等 ;治疗组 (n =30 )除上述常规治疗外 ,于病程早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40 0mg/ (kg·d) ,于 2小时~ 3小时内静脉输入 ,疗程 4天~ 5天。结果 :总热程对照组为 14.8天± 6 .9天 ,治疗组为 10 .9天±2 .7天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 ,对照组为 2 6 .0 % ,治疗组为 4.0 %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对照组中冠状动脉损害可见多发性扩张和巨大动脉瘤 ,治疗组均为轻度扩张。结论 :早期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确可降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并缩短热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川崎病患者52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剂量,400mg/(kg·d)]和观察组(大剂量,2g/kg)两组,每组26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沉(ESR)、PLT、CRP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后ESR、PLT、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手足肿胀及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无一例发生冠状动脉受损。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川崎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为尽早判断川崎病的病情与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5~2010年住院川崎病患儿133例.分析:1)川崎病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率;2)合并冠状动脉瘤的危险因素.结果 1)133例中男82例,女51例,男女比例为1.6∶1;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多见,5岁以下占82%;发病季节以春季为主;不典型川崎病25例(18.8%).就诊前平均发热时间8.2d,其它症状:口腔粘膜改变(97.7%)、球结膜充血(90.2%)、淋巴结肿大(86.5%).指、趾端脱皮(86.5%),皮疹(71.4%).2)心血管改变:治疗前合并冠状动脉扩张共40例(30.0%),住院两周后新发生冠状动脉扩张13例(9.8%);其中7例形成冠状动脉瘤(5.3%).冠状动脉瘤的形成与性别、发热持续时间(〉10d)有关(P〈0.05).结论 川崎病心血管并发症出现较早,经治疗后有9.8%新发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瘤的形成与性别、发热持续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用于治疗小儿川崎病(MCLS)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MCLS患儿临床资料,按予以丙种球蛋白剂量不同设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52例),前者予高剂量,后者予低剂量,比较两组实验室指标、疗效指标及冠脉病变情况。结果:研究组PCT、PLT、WBC及CRP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手足肿胀、黏膜充血、淋巴肿大及皮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冠脉病变率5.77%比对照组低2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LS运用高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可有效改善实验室指标与疗效指标,降低冠脉病变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此种疾病有可能引发患儿心血管的病变,临床应该给予重视.丙种球蛋白用于治疗小儿川崎病,不同剂量对于此类疾病所产生的效果有所不同.研究目的:通过实验来观察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对于小儿川崎病的作用效果,研究出最有效的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丙种球蛋白的剂量.研究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58例,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对两组患儿采取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进行临床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对于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结论: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于治疗小儿川崎病具有不同的效果,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比常规剂量的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KD)对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影响,探讨IVIG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将81例住院KD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在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40例予IVIG 1g/(kg · d)单次静脉滴注,5~6h滴完;对照组41例予IVIG 2g/(kg · d)单次静脉滴注,10~12h滴完。观察治疗过程中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超声心动图、WBC、CRP、PLT、ESR的变化情况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随访。结果: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黏膜充血、皮疹消退、淋巴结肿大及手足肿胀等急性期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血WBC、PLT、CRP和ESR均显示明显降低;但两组上述指标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初诊C A L发生率为22.5%(9/40例),对照组为24.39%(10/4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程1个月观察组C A L为4例(10%),对照组C A L为2例(4.88%),对照组CAL比观察组恢复快,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CAL为1例(2.5%),对照组CAL为1例(2.44%),两组CAL恢复情况无差异。结论:应用IVIG 1g/kg和2g/kg治疗KD ,均可有效控制急性期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对于冠状动脉病变的随访,应用IVIG 1g/kg和2g/kg的疗效在KD发病后2年内相似。但考虑到大剂量IVIG潜在的风险和经济因素,应用IVIG 1g/kg可能是治疗KD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吴琴 《基层医学论坛》2014,(22):2938-293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小儿川崎病患儿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2组黏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皮疹、手足症状等消退时间,冠状动脉损害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黏膜充血消退、淋巴结肿大、皮疹、手足症状等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2g/kg治疗小儿川崎病,较常规用药方法相比,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背景 用标准方案治疗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存在部分患儿治疗无效的问题,此部分患儿形成冠脉瘤的风险增加,给予生物制剂或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经济压力及不良反应大,需要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目的 观察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联合IVIG治疗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于2013年1月-2017年1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4例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第2次IVIG冲击治疗,观察组在第2次IVIG冲击治疗的同时加用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第2次IVIG治疗前及治疗后72 h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第2次IVIG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个月时冠状动脉损伤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1.2%(52/57),高于对照组的75.4%(4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IVIG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CRP、IL-6、TNF-α水平及冠状动脉损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IVIG治疗后72 h观察组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IVIG治疗后1、3个月时冠状动脉损伤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时两组冠状动脉损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例出现低体温、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2~3 d自行恢复正常。结论 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联合IVIG治疗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炎性反应,促进损伤冠状动脉恢复,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用法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3例川崎病(KD)患儿采用两种不同治疗方案:A组为IVIC-1g/kg单次静脉输注;B组为IVIG 0.4g/kg.d,连用4~5d。对比两组治疗后冠状动脉病变(CAD)发生率和急性期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川崎病发病10d内IVIG 1g/kg和0.4g/kg.d连用4~5d均能有效预防CAD的发生;急性期临床症状缓解方面:IVIG 1g/kg组明显优于IVIG 0.4g/kg.d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IVIG 1g/kg单次静脉输注为治疗小儿川崎病经济方便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吴展帆  胡湘 《中外医疗》2016,(4):120-122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择2004年1月-2015年6月间该院收治的99例川崎病患儿根据IVIG的时间分为A组(1~5 d,n=22﹚、B组(5~10 d,n=48)、C组(>10 d,n=29),比较各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及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发生率及冠脉病变发生率。结果三组患儿治疗后血CRP、血沉及血小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冠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发病5-10 d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时患儿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发生率及冠脉病变发生率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2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川崎病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A组采用丙种球蛋白2g/kg治疗,B组采用丙种球蛋白400mg/kg治疗,其余治疗方法两组均相同。观察两组治疗后退热和急性期症状消退时间,应用丙种球蛋白的不良反应及冠脉损害的出现率。结果:B组临床症状改善较慢,退热时间、黏膜充血、皮疹消退时间、手足肿胀、淋巴结炎消退时间较A组明显较长(P0.01);治疗前两组CAL发生率分别为:B组1例为6.67%,A组0例。经治疗两组均无新增病例。结论:单次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川崎病 (K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身性血管炎 ,其中有 2 0 %~ 40 %的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害[1 ,2 ] 。我科采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 2g .kg- 1 .d- 1 (简称丙球冲击疗法 )治疗 30例川崎病患儿较传统的单用阿司匹林(ASP)及IVIG常规疗法 ( 0 4g.kg- 1 .d- 1 × 5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43例KD患儿均为 1 994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0月在我院住院的患儿 ,其中男 2 8例 ,女 1 5例 ,男女比 1 87∶1。年龄 4个月至 1 2岁 ,4岁以下占 83 7%。全部病例均符合国际上公认的日本川崎病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