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8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诊断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同时测定300例门诊就诊者空腹血糖(FPG)和HbA1c。结果对45例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人每天4次测血糖,平均血糖值(MBG)与HbA1c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的关系为HbA1c每增加1%,MBG增加(1.25~1.62)mmol/L。HbA1c与MBG最佳符合点为餐后2h,FPG的相关性最差。结论FBG的波动性较大,HbA1c测定对糖尿病的筛查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3 269例本实验室接收标本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结果的频数分布;并对62例糖尿病患者同一天检测HbA1c,空腹血糖(Fib)及餐后2 h血糖(2 hPBG),探讨其相关性,进一步明确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治疗上的监测价值。方法 BIO-RAD VARIANTⅡ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标本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BECKMAN LX20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葡萄糖氧化酶电极法检测标本中的葡萄糖含量。结果 3 269例HbA1c结果的频数分布P50对应的HbA1c含量为6.5%。位于正常范围内的HbA1c4.0%~6.0%有961例,占总人数29.5%;HbA1c在6.0%~8.0%控制范围内有1 611例;HbA1c含量大于8.0%以上,属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未达到标准有697例,占总人数21.3%。同一天HbA1c与餐后2 hPBG的相关性更密切。结论本院临床医生能较合理利用该检测项目,来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HbA1c大都控制在较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126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瑞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5):1605-1606
目的探讨患者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血糖的相关性。方法对126例糖尿病患者检测其HbA1c,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受试患者HbA1c与当天FBG及2hPB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随着血糖升高,HbA1c也升高。同一天检测的HbA1c与2hPBG相关性密切。结论检测血液中HbA1c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2hPBG检测在糖尿病疗效观察上优于FPG。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检测对精神病并发糖尿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歌乐山院区老年科及综合科107例精神病并发糖尿病患者纳入观察组,110例非糖尿病的精神病患者纳入疾病对照组,100例职工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采集血清及抗凝全血标本,采用己糖激酶法测定FPG、OGTT 2 h血糖,采用液相色谱离子交换层析法检测HbA1c水平,比较3组研究对象各项指标水平,并分析观察组各项指标相关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PG、OGTT 2 h血糖、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的FPG、OGTT 2 h血糖、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FPG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r=0.591,P<0.05);OGTT 2 h血糖水平与HbA1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64,P<0.05)。HbA1c>8%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HbA1c≤8%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PG、OGTT和HbA1c水平检测可作为诊断精神病患者并发糖尿病的一项重要指标,且对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5.
杭春中  季中泽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0):2543+2545-2543,254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D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86例健康人和680例DM患者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HbA1c水平,用BS-420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健康组到DM组之间的HbA1c的变化关系可看出:DM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HbA1c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均P〈0.01),以HbA1c≥6.5%作为DM诊断临界值,其诊断灵敏度为99.18%,诊断特异性为94.45%,均优于以FPG≥7.0mmol/L作为诊断临界值的诊断灵敏度(76.43%)和诊断特异性(89.82%)。结论 HbA1c的值为6.5%时用于诊断DM,与FPG≥7.0mmol/L时联合应用可增加诊断DM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测定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正常妊娠组(对照组)220例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GDM组)136例分别进行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组相关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两组间相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波动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 c)之间的相关性。方法8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均于入院后行动态血糖监测,并测定 HbA1 c 水平,按 HbA1 c 水平分为3组,Ⅰ组(HbA1 c≤7.0%)20例、Ⅱ组(7.0%10%)25例,分析动态血糖波动与 HbA1 c 的相关性,探讨夜间低血糖与睡前血糖的关系。结果3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低血糖比例Ⅱ组与Ⅰ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Ⅲ组与Ⅱ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平均血糖(MBG)、空腹平均血糖(MFBG)、早餐后2 h 平均血糖、中餐后2 h 平均血糖、晚餐后2 h 平均血糖与 HbA1 c 均呈正相关(P 均<0.01);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有效血糖波动次数、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随着 HbA1 c 的增高也逐渐升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HbA1 c 与血糖呈显著正相关(P <0.01)。夜间低血糖发生率16.8%,其中,睡前血糖最低值(7.2±3.4)mmol/L。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HbA1 c 与动态血糖水平显著相关,HbA1 c 与 MBG 相关性最好,睡前血糖在7.2mmol/L 以下,夜间低血糖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糖尿病患者长期病情监控的目标值.方法 检测104例糖尿病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空腹血糖(FPG)及HbA1c,FPG测定采用己糖激酶法,HbA1c测定采用Dimensin X-Pand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 104例糖尿病患者HbA1c为(8.58±1.02)%,健康对照组HbA1c为(5.11±1.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FPG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例经治疗后,尿糖小于5 g/24 h,FPG<8.0 mmol/L,无低血糖表现的糖尿病患者HbA1c为(8.49±0.58)%.67例糖尿病患者不稳定型HbA1c平均为1.01%,占总HbA1c(平均8.37%)的10.8%.随着HbA1c水平升高,FPG也相应升高,二者呈正相关(r=0.741 2,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HbA1c应控制在8.5%以下.推荐此值作为糖尿病患者长期病情监控的目标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该院内分泌科门诊和住院已经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56例,检测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 hCP)和肝功能,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处理,对伴肝功能损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肝损害发生率37.82%;B组(HbA1c>9%)患者的血糖水平、肝功能异常率显著高于A组(HbA1c≤9%),P<0.01;而B组(HbA1c>9%)C肽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HbA1c≤9%).结论 HbA1c可反映糖尿病控制好坏与否,较好地控制血糖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肝损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早孕期糖尿病(GDM)筛查中的意义。方法正常组120例、糖耐量异常组59例及糖尿病组78例,在妊娠20周时分别进行空腹血糖(FPG)、75g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和HbA1c测定。结果糖尿病组FPG,OGTT,HbA1c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1),HbA1c在糖耐量异常组及糖尿病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6.7%、98.7%。结论 HbA1c在GDM筛查中的诊断效率明显高于FPG和OGTT,可作为临床GDM早孕期筛查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其他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以及对糖尿病诊断、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8月到2015年2月本院收治确诊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2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HbA1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对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对HbA1c与各项检测结果进行了直线相关性的分析,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的HbA1c与FPG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HbA1c、FPG的检测结果也呈正相关(P0.05),HbA1c与TC、TG、LDL-C均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观察组的HbA1c、FPG、TG、TC及LDL-C均高于对照组,HDL-C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患者中HbA1c水平与FPG、血脂各项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联合检测T2DM患者的HbA1c、FPG及血脂水平,良好地控制HbA1c,对糖尿病患者的检测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糖化血清蛋白(GA)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24例纳入糖尿病组,并选取238例健康人纳入对照组。2组研究对象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GA、HbA1c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二者对糖尿病的诊断性能。结果糖尿病组的OGTT、GA、HbA1c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的HbA1c与空腹血糖(FPG)、2h血糖均呈正相关(r=0.516、0.427,P0.05);GA与FPG、2h血糖呈正相关(r=0.527、0.449,P0.05);FPG与2h血糖呈显著正相关(r=0.462,P0.05);HbA1c与GA呈显著正相关(r=0.884,P0.05)。GA敏感度(85%)高于HbA1c敏感度(76%);HbA1c特异度(83%)高于GA特异度(75%)。GA、HbA1c与OGTT联合作ROC曲线,GA和HbA1c敏感度、特异度和预测概率分别为76%、72%、78%,71%、77%、81%;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预测概率分别为77%、77%、76%。结论 GA和HbA1c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原状态下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红蛋白的相关关系,了解HbA1c的影响因素及血红蛋白变化对血糖和HbA1c的影响.方法 选择居住在丽江市(海拔2420 m)5年以上且用药治疗3个月以上未做调整的2型糖尿病患者101例,静脉采血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同时测定HbA1c和血红蛋白,对HbA1c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红蛋白进行散点图、Pearson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对高血红蛋白组和正常血红蛋白组之间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进行比较.结果 HbA1c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P <0.001)和0.29 (P=0.003),HbA1c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回归方程为Y=2.674+0.52X1 +0.018X2;HbA1c与血红蛋白无明显相关(r=-0.06,P=0.551).不同浓度的血红蛋白组之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影响HbA1c的主要因素是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血红蛋白对空腹、餐后2h血糖和HbA1c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胶乳凝集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其在2型糖尿病(T2DM)初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以往未诊断过糖尿病(DM)和进行相应治疗的志愿者882例,受检者10h内无热量摄入,测定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和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 218例T2DM患者HbA1c显著高于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及血糖试验正常(NGT)者(P<0.01);用ROC曲线法得到HbA1c临床诊断界值为6.4%,ROC曲线下面积为0.886,采用HbA1c≥6.4%判断T2DM时,其敏感性为77.5%,特异性为95.0%;以HbA1c≥6.4%检出2hPG≥11.1mmol/L的敏感率为77.0%,漏诊率为23.0%。结论 HbA1c诊断敏感性和诊断性能优于FPG,胶乳凝集法测定HbA1c稳定性好、精确度高,能进行自动分析,可取代FPG用于临床DM筛查和初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瑞格列奈治疗107例2型糖尿病患者,疗程为12周,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肾功能情况及副作用。结果经治疗12周后,患者空腹糖(FPG),餐后2h血糖(P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都显著降低(P〈0.05)。结论瑞格列奈可有效降低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控制更好  相似文献   

16.
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Ic)在糖尿病诊断以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98例确诊为糖尿病的受检者以及120例健康人群禁食10~12 h,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及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Ic)。结果糖尿病组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随HbAIc水平升高而升高(P〈0.01)。结论 HbA1c与FPG、2hPG联合监测作为筛选诊断DM并指导治疗较好适合的方法且简单、便捷、可重复性好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血管系统糖尿病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使用美国PRIMUS PDQ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和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6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检测,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冠脉狭窄程度积分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结果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组的HbA1c水平均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5);HbA1c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积分呈正相关(r=0.662)。结论 HbAlc对糖尿病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患者病情监测、疗效评估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诊断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金标准,但较繁琐,患者依从性较差,不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的筛查;单纯用空腹血糖(FPG)筛查DM可能会使部分仅餐后2 h PG水平≥11.1 mmol/L的DM患者漏诊[1]。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可弥补这些不足。HbA1c检测较OGTT具有测量简便,变异性小等优点,且可使老年人免受饮用高浓度葡萄糖液的痛苦。近年来,HbA1c作为DM的筛查指标已广受关注。HbA1c联合FPG筛查DM高危老年患者更佳[2]。本研究通过对890名老年体检者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格列齐特缓释片和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WHO于1999年制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选择该院门诊T2DM患者共41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给予格列齐特缓释片60~120毫克/次每日1次,另一组给予瑞格列奈0.5~4.0毫克/次每日3次(三餐前15min),治疗24周后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PG)、OGTT 2h血糖水平(OGTT 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OGTT 2h胰岛素水平(2hINS)、血脂、肝功能、肾功能以评估疗效与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OGTT 2hPG及HbA1c均降低,FINS、2hINS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格列齐特缓释片组FPG显著低于瑞格列奈组患者,瑞格列奈组患者HbA1c、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格列齐特缓释片组(P0.05)。结论瑞格列奈治疗T2DM患者的疗效优于格列齐特缓释片,安全性更佳。  相似文献   

20.
对4年内确诊的48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诺和龙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结果联合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诺和龙和盐酸二甲双胍片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机制互补的协同降糖作用,副作用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