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眼针疗法是根据眼球结膜上血管的形色变化,判定疾病的性质与部位,再辨证针刺眼周特定区穴,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微针疗法。该疗法是著名中医老前辈彭静山教授在总结60余年行医经验,结合10余年潜心研究《内经》、《证治准绳》等典籍中有关眼与五脏六腑、十四经脉关系的基础理论以及华佗“观眼识病”学术思想基础上创立的。笔者现将有关眼针疗法近5年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眼针疗法对腰椎病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45例腰椎病患者为实验组,采取眼针联合体针治疗,65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常规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与疼痛情况。结果:实验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针疗法可有效缓解腰椎患者的疼痛症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6.
7.
8.
9.
眼针疗法中防止出血的措施150040黑龙江中医学院尚景舜,李亚东,张军在眼睑、眼眶周围针刺,最易发生的意外就是出血。本文试从眼睑到眶周四壁前部的血管分布、来源、主干走行及它们与眼针诸穴的关系加以探讨,以期提示临床工作者在眼针治疗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避... 相似文献
10.
眼针疗法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针疗法是以祖国医学经络原理为基础 ,根据眼球结膜上血管的形色变化 ,判定疾病的性质与部位 ,然后辨证针刺眼周特定区穴 ,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1 ] 。是著名中医老前辈彭静山教授在总结 6 0余年行医生涯之针灸秘验基础上 ,经过 10余年潜心研究《内经》和《证治准绳》等典籍中有关眼与五脏六腑、十四经脉关系的基础理论和后汉名医华佗的“观眼识病”学术思想基础上而创立的一种微针疗法[2 ] 。眼针疗法自 1974年公布于世后 ,经过近 30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其临床价值已为国内外许多学者所公认。目前眼针疗法已广泛应用于数十种疾病的…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眼针对功能性便秘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临床常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用眼针疗法按眼部反应区进行针刺,选穴方法有三种,1循经选穴:仔细观察眼部球结膜上各经区或穴区,凡有血管形态或色泽变化的,并在相应的脏腑器官有病变的,就取该穴。2看眼选穴:不论什么病,只依据经穴区内血管形态、色泽变化,凡变化明显者,即取该穴。3选穴时可据病情取一侧或双侧。结果:眼针疗法对功能性便秘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且未见明显不良作用。结论:用眼针疗法可有效治疗功能性便秘,尤其对一些功能性便秘患者效果更佳,值得临床进一步学习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
后循环缺血眩晕西医治疗明确病因尽可能针对病因治疗,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预防性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剂、抗凝药物、降纤酶治疗等;外科治疗主要应用在有严重血管狭窄情况下,可酌情选择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内膜切除术或动脉塔桥术等。中医针刺治疗操作简单、副作用小;体针有虚实之分,实当平肝化痰,定眩,取足少阳经、督脉及手足厥阴经穴为主;虚当益气养血,定眩,取足少阳经、督脉、足阳明经及相应背俞穴为主。彭静山眼针疗法有循经取穴:疾病属哪经取哪经区穴位,或同时对症取几个经区;看眼取穴:观眼识病,即哪个经区络脉形状、颜色最明显即取哪一经穴区;病位取穴:按上、中、下三焦划分的界限,病位所属上、中、下哪个区即取对应眼针的穴区。眼针即刻效应更为突出,起效迅速,与体针互为补充,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对由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肾、输尿管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组、吗啡组和强痛定组。眼针组90例应用针刺眼穴止痛;吗啡组40例肌肉注射吗啡、阿托品止痛;强痛定组50例肌肉注射强痛定、阿托品止痛。结果:眼针组显效率72.2%,总有效率95.6%;吗啡组显效率45.0%,总有效率77.5%;强痛定组显效率42.0%,总有效率72.0%。眼针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吗啡组与强痛定组(均P<0.01)。结论:眼针疗法治疗由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肾、输尿管绞痛快速而有效。 相似文献
15.
王立舒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12):21-22
[目的]观察眼针与扶偏汤结合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法,将60例患者分为眼针疗法结合自拟扶偏汤治疗组和单纯眼针疗法对照组(对照组),治疗组每日行眼针疗法1次,早晚服中药2次。对照组单纯使用眼针疗法每日1次。以Fugl-Meyer评估运动功能。以"日常生活活动(AOL)能力量表"评估日常活动能力,治疗3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运动功能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活动能力评价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针配合扶偏汤在中风偏瘫治疗上,更有利于发挥眼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眼针治疗CIRI的时间-效果关系以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复制CIRI大鼠模型,于再灌注后3h、24h及72h进行眼针刺激,检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检测大脑海马组织BDNF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同时海马组织BDNF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上调(P0.01)。结论:眼针能够改善CIRI神经功能损伤,并具有时间-效果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对抗损伤脑组织BDNF表达进行性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7.
针灸起源于中国的石器时代,当时多以砭石、骨或木头为工具,取阿是穴及局部穴位进行治疗.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黄帝内经》中的针刺法(内经针法)被融入到阿是穴针法中.如今,在建立于气及“无形之网”的规则外,针灸微体系的概念被引入进来.这些微体系是外在的还是在这个“无形之网”中?它们是否包含于内经针法的理念中?在理论和临床应用中,大多数微体系都以腧穴定位为基础而自成理念,与内经针法则无甚相关.然而,当出现两种针灸理论时,哪一种更好呢?这些问题将被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针灸是我国国粹,曾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很大贡献。当前针灸已在世界上众多国家生根发芽,备受青睐。但客观因素对针灸很不利,针灸本身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针灸的发祥地,必须努力寻找有效方法,促进针灸事业兴旺发达。笔者认为,创办针灸医院是唯一的途径,也是行之有效的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刺预处理与针刺效应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在异常机能状态发生前、即时和发生后几个不同阶段实施针刺的效应差异.方法:以静脉持续输入盐酸山莨菪碱液制作胃电节律规整性下降的异常状态背景.实验分3个观察组:①在制作背景前30 min预先针刺处理并在制作异常状态背景时即时针刺;②在制作背景时即时针刺;③在制作异常状态背景开始后延时5 min针刺.针刺穴位足三里.比较各个观察组胃电节律规整性的针刺调节效果.结果:第1组、第2组和第3组的针刺潜伏期依次延迟;针刺效果依次减弱.结论:在异常状态的不同阶段针刺所产生的针刺效果不同,针刺预处理将提高和加快针刺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耳穴"眼点"刺络放血治疗针眼临床疗效.方法:用一次性皮试针头"眼点"放血治疗该病48例.结果:1次治愈26例,占54.17%;2次治愈18例,占37.5%;3次治愈4例,占8.3%;总有效率99.97%.结论:"眼点"放血治疗针眼确有简便价廉,疗效迅捷的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