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脊柱转移瘤的磁共振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脊柱转移瘤的磁共振诊断梁志国,李志波,于殿升,李吉脊柱是恶性肿瘤转移的常见部位,我们自1991年10月~1993年10月,收治经磁共振扫描检查发现并经临床证实的脊柱转移瘤28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 相似文献
4.
MRI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与转移性肿瘤所致椎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戴力扬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7(3):291-292
评价MRI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与转移性肿瘤所椎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76例老年人急性椎体骨折的MRI表现,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56例,转移性肿瘤23例。共计T1、T2加权像114个椎体,Gd增强T1加权像36个椎体。结论:MRI对于老年人良、恶性椎体骨折的鉴别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切除与脊柱稳定性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切除和脊柱稳定性重建的外科疗效。方法对29例脊柱转移眭肿瘤患者进行脊椎肿瘤切除减压,单纯植骨或钛网、人工椎体植骨加椎弓根钉棒或钢板螺钉内固定,一期重建脊柱稳定性,术后根据病理结果均给予化疗、放疗和激素等综合治疗。观察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及脊柱椎节的稳定性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62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病人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无加重损伤,其中12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术后影像学检查提示:脊柱内固定物在位,椎体序列恢复良好,椎问高度恢复。结论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切除和脊柱稳定性重建的外科疗效肯定,适应征具备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手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已被广泛接受,但对于手术适应证判断、手术方式选择等尚存争议,因此针对脊柱转移性肿瘤的评分、分类有重要临床意义,可指导手术适应证判断及治疗方案制定,临床上以Tomita评分系统、修正的Tokuhashi评分系统应用最为广泛。国际脊柱肿瘤研究小组提出的脊柱肿瘤不稳定评分为临床判断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文就脊柱转移性肿瘤评分系统及分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MRI在脊柱肿瘤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在脊柱肿瘤、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3例脊柱病变(31例结核,32例肿瘤)MRI资料。[结果]32例肿瘤椎间盘均未受累,其中10例仅累及椎体,20例椎体、附件均受累,2例仅累及附件。31例结核软组织均受累,附件均未见受累,其中29例椎间隙狭窄或消失。无论结核,还是肿瘤,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以高信号为主。[结论]MRI有助于脊柱肿瘤、结核鉴别诊断,椎间盘未受累为肿瘤特点,椎间盘、软组织受累及附件完整为脊柱结核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骨转移是一种常见的癌症并发症,其中脊柱是转移性肿瘤最常见的部位.发生脊柱转移的患者大多处于癌症的中晚期,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严重者还会进展为病理性椎体压缩骨折,甚至于肿瘤压迫椎管而导致神经肌肉功能受到影响.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多为姑息性治疗,目的是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对脊柱转移性... 相似文献
9.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诊疗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7):533-534
随着肿瘤综合治疗措施的进步,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同时肿瘤发生远处转移的几率也随之增加。恶性肿瘤的骨转移最常累及脊柱,其中胸椎最多见,腰椎和颈椎次之。绝大多数脊柱转移瘤侵犯硬 相似文献
10.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脊柱是肿瘤骨转移的最常见部位,而脊柱转移性肿瘤在所有脊柱肿瘤中又最为常见:据统计大约有70%因肿瘤而死亡的病例尸检时可发现脊柱转移性肿瘤。有3/4的脊柱转移性肿瘤来自乳腺、前列腺、肺或血液系统肿瘤,就发生节段而言则又按颈椎、胸椎、腰椎的顺序发生率逐渐... 相似文献
11.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策略及其预后。方法:对103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适应证、外科治疗方式及其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85例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神经根痛缓解甚至消失,脊髓压迫症状改善或缓解;术后6个月、1、2、3、4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7.1%、90.3%、44.7%、29.1%、8.7%。结论: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多数表现为局部疼痛,部分患者有脊髓、神经根损害的表现。手术必须考虑全身情况,限于脊柱不稳、神经功能进行性损害、局部疼痛剧烈且原发病灶已积极处理、或原发灶不明手术作为明确病理诊断以指导进一步治疗的患者。根据肿瘤侵犯部位、患者耐受手术情况、预期寿命等选择前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的一期或二期手术。手术能够稳定和重建脊柱,减轻或缓解疼痛,维持或改善神经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13.
MRI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与转移性肿瘤所致椎体骨折的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力扬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7(3)
目的:评价MRI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与转移性肿瘤所致椎体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76例老年人急性椎体骨折的MRI表现,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56例,转移性肿瘤23例.共计T1、T2加权像114个椎体,Gd增强T1加权像36个椎体.结果:转移性肿瘤组表现为椎体后缘球形突出、椎体T1加权像呈弥漫性低信号、Gd增强像不均匀强化、椎弓根增大及不均匀强化、椎旁软组织肿块,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MRI对于老年人良、恶性椎体骨折的鉴别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9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3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27~79岁,平均58岁。原发灶来源分别为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肝癌、食管癌、肾癌、膀胱癌,10例原发灶来源不明。肿瘤分布部位:颈椎5例,胸椎17例,腰椎13例,骶椎1例。根据Tokuhashi脊柱转移瘤的预后评分系统:0~8分9例,9~11分25例,12~15分2例。根据术前Tokuhashi评分,肿瘤侵犯的节段、范围和有无神经症状选择单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肿瘤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椎体功能重建采用钛网植入、人工椎体置换、骨水泥填塞等方法。手术前后对患者的疼痛、脊髓功能及体力状况进行评估并对患者术后3、6个月及1、2年的生存率进行观察。结果:随访2~60个月,平均10.8个月。患者术后疼痛较术前减轻或消失(P〈0.05)。14例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评估:12例分别提高1~2级。术后体力状况ECOG分级评估:28例分别提高1~2级。患者术后3、6个月及1、2年生存率分别为97.2%、63.9%、38.9%和16.7%。骨水泥渗漏6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依据单发或多发转移、有无神经功能损害和脊柱失稳、全身状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维持和改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16.
脊柱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脊柱原发性肿瘤的诊治特点。方法 对收治22例原发性脊柱肿瘤临床特点,影像改变,外科治疗与介与治疗的选择,疗效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脊柱原发性肿瘤病程漫长,缺乏特有临床特征,往往呈现 明显的脊髓压迫症状才获得诊治。CT,MRI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13例较局限椎体肿瘤作全部切除,5例较广泛肿瘤作了局部切除,有效的内固定是维持脊柱稳定性备的手段。结论:高清晰影像检查,有助于原发性脊柱肿瘤早期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效手术切除,充分手术减压,有利于受压脊髓的恢复。手术附加介入治疗,能增加手术安全性与成功率,减少复发率,本组病例总结也为脊柱肿瘤诊断,治疗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对脊柱不典型单发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与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脊柱不典型单发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及40例脊柱单发血管瘤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1.5T MR扫描,采用T1W、T2W、脂肪抑制T2W序列和增强扫描。观察病灶的信号特征,平扫分为低、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分为低、等、稍高及明显强化。测量病灶的最长径,然后取平均值。结果脊柱单发转移性黑色素瘤T1WI低、等及高信号比例分别为76.92%(10/13)、15.38%(2/13)及7.69%(1/13),T2WI低、等及高信号比例分别为61.54%(8/13),30.77%(4/13)及7.69%(1/13);92.31%(12/13)的脊柱单发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增强扫描表现为明显强化。与脊柱血管瘤比较,转移性黑色素瘤长径大于血管瘤(P0.001)。脊柱血管瘤和不典型转移性黑色素瘤之间T1WI与T2WI信号特征、增强扫描强化特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RI对鉴别脊柱单发不典型转移性黑色素瘤与血管瘤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对25例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患者,根据术前Tokuhashi评分、肿瘤侵犯的节段、范围和有无神经症状,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术前与术后均对患者的疼痛、脊髓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2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5~60个月。患者术后疼痛均较术前减轻或消失,VAS评分:术前平均为(7.2±2.1)分,术后1个月为(2.4±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后3个月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评估:14例分别提高1~2级,2例无改善。骨水泥渗漏6例,未引起临床症状。随访期内未出现骨水泥下沉、松动、椎体塌陷及成角畸。1例术后1年出现原位复发,行二次手术。8例术后6~12个月出现其它节段椎体转移,均带瘤生存,无神经受损症状,未行外科治疗。结论根据患者术前Tokuhashi评分、肿瘤侵犯的节段、范围和有无神经症状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能稳定和重建脊柱稳定性,减轻或缓解疼痛,维持和改善神经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