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5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及各个时期的变化规律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采用脑脊液细胞直接玻片沉淀法,利用细胞自然沉淀趋势和滤纸的毛细管作用,使水分吸出。自然沉淀10~15分钟,细胞最后筛滤在玻片上,取出风干后进行MGG染色,光学显微油镜下进行细胞分类计数。结果5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细胞学全部异常,其中43例呈混合细胞反应,5例呈嗜中性粒细胞反应。2例呈淋巴细胞和转化型或淋巴样细胞反应。与病程长短有关。结论结核性脑膜炎以混合细胞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中的价值。方法采用侯氏细胞自然沉淀仪收集脑脊液中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结果27例各型白血病患儿136例次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病例和标本阳性率分别为33.3%和16.2%;在神经系统症状阴性的108例次CSF中,12例次CSF白血病细胞阳性,阳性率11.1%。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可靠方法,对神经系统表现阴性的患儿尤为重要,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早期诊断、预防、治疗监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符合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的130例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使用粟氏FMU-5微型细胞薄片离心沉淀仪提取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资料。结果本组13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阳性例数为119例,阳性率为91.5%,细胞学检查异常者92例,占70.8%,脑脊液白细胞计数≤10×106/L 58例,10×106/L~50×106/L 41例,50×106/L~200×106/L 16例,>200×106/L 4例。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时诊断中枢神经感染性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操作简便易行,能够提高病毒性脑炎诊断的阳性率,且通过动态监测其变化水平能够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故可作为病毒性脑炎诊断的首选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细胞学的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运用玻片细胞沉淀细胞学方法,对2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60份脑脊液标本分类进行动态分析以评估疗效及预后。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总数升高,早期表现可不典型,呈淋巴细胞为主型或混合细胞型反应,随着病情发展,中期可以混合细胞型反应为主,恢复期则转为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结论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操作简单,流程迅速,结果准确,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较好的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5.
近10年来,国内脑脊液、胸腹水及尿液等体液的细胞学检查有较大的普及和发展。随着电镜技术、免疫组化技术、图象分析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对脑脊液等体液细胞收集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用打孔的微孔滤膜代替打孔滤纸,收集脑脊液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检测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9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CFS)进行常规,生化和细胞学检查,并对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9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中CSF检查白细胞数增高(12~350×106/L)50例,异常检出率52.6%.蛋白升高(0.41~0.96 g/L)11例,异常检出率11.6%.糖,氯化物均在正常值范围.在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急性期细胞学检查中,异常者86例,占90.1%,呈淋巴细胞为主反应的占56例,占58.9%,呈混合细胞为主反应的占32例,占33.7%.结论 脑脊液常规,生化和细胞学检查是诊断病毒性脑炎的重要辅助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膜癌病的脑脊液细胞学特征、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4例确诊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脑脊液细胞学资料。结果 14例患者中男4例,女10例,年龄15~67岁。表现为进行性头痛等颅高压症状及脑膜刺激征阳性者8例,多颅神经及脊神经受损者5例,偏瘫1例,癫痫发作1例。MR增强按脑膜强化的形式分:线型强化9例,混合型强化5例,无单纯结节型强化。影像学还可见脑沟回消失、侧脑室增大、交通性脑积水。脑脊液细胞学查见肿瘤细胞6例。临床及病理确定来源的肺癌11例、淋巴瘤1例、黑色素瘤1例,乳腺癌1例。结论脑膜癌病首发症状多为颅高压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脑脊液细胞学找到肿瘤细胞是确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髓蛛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0例脊髓蛛网膜炎患者32次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结果治疗前10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均异常 ,脑脊液中出现多种免疫活性细胞 ;治疗后随病情好转或痊愈 ,异常细胞逐渐减少或消失。结论脊髓蛛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有一定特点 ,有助于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13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测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分析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细胞学变化特点;分析细胞计数正常病例的细胞学变化特点。结果不同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细胞学有不同的表现和变化特点;细胞计数正常的病例细胞学可有异常改变。结论脑脊液细胞学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疗效监测的重要检测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脑脊液检查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83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涂片及荚膜抗原检查资料.结果 首次腰穿脑脊液常规异常60例占72.3%.生化检查中葡萄糖定量异常57例占68.7%,总蛋白质异常66例占79.5%.细胞学异常81例占97.6%,细胞学分析发现隐球菌51例占61.4%.脑脊液离心涂片墨汁染色阳性75例占90.4%.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阳性(2+以上)76例占91.6%.结论 腰椎穿刺脑脊液离心涂片墨汁染色与荚膜抗原检测阳性率最高,细胞学检出隐球菌的阳性率最低,而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检查可反映脑膜炎症与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新生隐球菌漏诊的原因及其对策。方法本文通过对2003年—2009年本院检测的1500例脑脊液标本细胞学计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500例脑脊液标本细胞学计数中发现隐球菌8例,并通过印度墨汁染色及沙保培养基培养验证。结论在脑脊液细胞学计数时不容忽视对新生隐球菌的初步观察,以减少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脊液常规检查方法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方法的优劣.方法 随机收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血液内科、ICU、急诊科和感染性疾病科303例成人患者脑脊液标本,分别采用脑脊液常规检查、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03份脑脊液标本中,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测出异常标本271份(89....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脑脊液细胞学在早期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颅内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脑脊液细胞学早期存在二种变化的混合反应:①嗜中性粒细胞为主;②小淋巴细胞为主。结论早期结核性脑膜炎在临床症状和CT变化不明显情况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具有明显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肿瘤标志物免疫荧光染色-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平台(TM-i FISH)富集并计数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中的恶性肿瘤细胞,探讨一种新的检测脑脊液中恶性肿瘤细胞的方法。方法 选取6例经脑脊液细胞学或头增强MRI扫描确诊的肺癌脑膜转移患者,每例患者经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20 m L(共10份),其中7.5m L应用TM-i FISH技术富集并计数脑脊液中的恶性肿瘤细胞,10 m L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2.5 m L行脑脊液生物化学检查。结果 10份脑脊液标本均顺利完成上述检测,其中7份标本通过TM-i FISH技术计数示肿瘤细胞数为3~1 823个/7.5 m L脑脊液,3份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肿瘤细胞,9份脑脊液生物化学检查结果蛋白量高于正常值。3例患者治疗后应用TM-i FISH技术再次计数脑脊液恶性肿瘤细胞,2例患者计数较治疗前减少。结论 TM-i FISH技术可以富集并计数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中恶性肿瘤细胞,可能成为肺癌脑膜转移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用脑脊液细胞学常规检查诊断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描述了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学特征和 MGG 染色下隐球菌的结构特征。并复习文献,重点讨论了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和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病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国内外报道甚少,现将本院12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报告如下,并对有关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1800例宫颈液基细胞学的检测,分析探讨其对宫颈病变的重要意义。方法 2009年3月-2009年10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及病房行新柏氏TCT细胞学检查,共680例。利用液基超薄细胞学检测系统进行制片、固定、巴氏染色、细胞学诊断采用TBS分级系统。结果 680例标本忠发现3例宫颈癌,子宫内膜癌1例;CIN14例、CIN3 3例;6例滴虫感染,20例霉菌感染,95例线索细胞。结论宫颈细胞病变可以通过薄层液基玻片提高检出率,做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治疗方案,友助于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并与同期33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和2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作对照。结果 2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在发病1周内有5例(18.5%)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范围为(62~482)×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33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在发病1周内有19例(57.6%)白细胞计数升高,范围为(328~3127)×10~6/L,中、重度升高13例(68.4%),中性粒细胞> 80%者占11例(57.9%)。2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发病1周内有15例(51.7%)白细胞计数升高,范围为(78~1420)×10~6/L,中、重度升高8例(53.3%)。病毒性脑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和结核性脑膜炎患者(P <0.05)。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鉴别诊断病毒性脑炎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应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接受治疗80例脑脊液标本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应用细胞玻片离心法实施细胞学检查。结果33例淋巴瘤患者中有1例检查结果为阳性,阳性份数为6,标本份数为57;2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有3例检查结果为阳性,阳性份数为15,标本份数为102;18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有2例检查结果为阳性,阳性份数为4,标本份数为3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应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实施诊断具有良好的成效,这对于该病的临床诊治来说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梅晓雷 《中国医药指南》2014,(9):18+20-18,20
目的探讨脑膜淋巴瘤的临床症状,分析脑脊液细胞学对脑膜淋巴瘤的诊断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收治的17例脑膜淋巴瘤患者进行脑脊液分析观察,将其编号为117号。利用脑脊液细胞学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方法以及流式细胞分析术对此17例脑膜淋巴瘤患者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 结果 显示17例患者的脑脊液中都含有淋巴瘤细胞或变型的淋巴细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出有7例患者的脑脊液内很多细胞存在B细胞标志物。其中3号患者的多数细胞呈现CD34阳性,5号患者的CD20阳性细胞明显增多,11号患者的多数细胞呈现出CD19阴性和CD20阴性,其他患者的脑脊液内的细胞均呈现出CD4和CD8阴性或者很少细胞出现阳性。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得出,13号和17号患者的脑脊液内出现异常的克隆性B细胞。6例患有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脊液以及6例患有炎性脱髓鞘病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分析发现,其中有少于7%的CD19细胞呈阳性,多数阳性细胞为CD8和CD4。结论脑膜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脑脊液细胞学,免疫细胞化学对脑膜淋巴瘤的诊断也有重要意义,流式细胞分析技术也可以帮助脑膜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