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 ,89岁 ,患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心电图可见形态不一、间距不等、大小不同的房颤波 ,心室率绝对不齐 ,平均心室率 6 0min-1,f -R间期不固定 ,Q—T间期 0 4 1s,QRS波宽 0 16s,QRSV1呈rSR′型。心电图可见 2次 1 10s的长间歇 ,其后均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 ,不呈右束支阻滞型。心电图诊断 :心房纤颤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室性逸搏。该例房颤心电图为什么不先出现交界区逸搏而直接出现室性逸搏呢 ?笔者认为 ,室性逸搏直接越过第二起搏点—交界区而发生是由于房颤时心房率快 ,发生隐匿性传导抑制了第二起搏点—交界区 ,而心…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40岁,因反复头晕、黑朦2年、晕厥数次入院。平静心电图示:窦性静止或窦房阻滞、结性逸搏心律;Holter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0~44次/分),结性逸搏及逸搏心律、  相似文献   

3.
126例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1.5s)、逸搏及逸搏心律患者是否存在房室阻滞。方法对126例心房颤动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患者记录的生活日志,按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出现的时间是否与睡眠有关,把患者分为A(睡眠有关组)、B(睡眠无关组)两组。结果A组发生长R—R间期1.5~2.0s,〉2.0s及逸搏及逸搏心律人平均数分别为(26.02±6.03)、(7.39±1.05)、(6.90±1.28);B组发生长R—R间期1.5—2.0s,〉2.0s及逸搏及逸搏心律人平均数分别为(203.05±41.01)、(35.48±7.52)、(28.10±6.25);B组明显多于A组(P〈0.01)。结论房颤伴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与睡眠有关时,此现象非病理性房室阻滞;而房颤伴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与睡眠无关时,应视为病理性房室阻滞。  相似文献   

4.
心房纤颤(AF)伴二度房室阻滞(AVB)的心电图诊断,因其既可能是房颤波受阻导致隐匿性传导而引起干扰之生理现象,亦可能为明显或严重的心脏病。一旦诊断对医疗指导及对患者的心理压力均至关重要而特别敏感和慎重,常以"心房纤颤伴长R-R间期"描述。了解与结合临床是关键,当断则断,及时帮助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应用山莨菪碱,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临床上对于持续缓慢型心律失常在药物治疗无效时进行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本文报告2例缓慢型心律失常伴心源性景厥,应用山莨菪碱(654-II)及参麦注射液治疗获满意疗效,随访3--6个月无复发,报告如下。例1:王××,女性,46岁,主因间断性头晕、心悸2年,加重伴反复黑蒙,景厥2月,于1997年4月12日入院.患者2年前曾患病毒性心肌炎,伴窦性心动过速,经治疗好转。2月来,频繁发作黑蒙、晕厥,外院动态心电图报告窦缓、窦性停搏,交界性追博及追搏心律,24h平均心率52次/分,县厥时最长R-R间期1.87秒。食道心房调搏:窦房结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电散点图诊断心房纤颤伴宽QRS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6例心房纤颤伴宽QRS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绘制心电散点图,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为"金标准",分析心电散点图诊断心房纤颤伴宽QRS波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比较不同类型心房纤颤伴宽QRS波的B线斜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合并病理性二度房室阻滞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房颤伴三度房室阻滞者除外)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到的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有无伴随头晕、黑曚、晕厥等相关症状,分为有相关症状组(A组)和无相关症状组(B组),每组患者各30例,统计两组2.0s以上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发生的时间及频率、房颤时最快心室率及24h平均心室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发生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的频率明显高于B组(P<0.01),A组日间与夜间长R-R间期、逸搏(及逸博心律)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B组夜间长R-R间期、逸搏(及逸博心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日间(P<0.01),A组最快心室率及24h平均心室率均明显慢于B组(P<0.01)。结论动态心电图有助于我们掌握持续性房颤患者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发生的时间、频度及有无相关伴随症状和24h内整体心室率情况,除外生理性因素的干扰可考虑做出心房颤动合并病理性二度房室阻滞的诊断或提示,便于临床医生能尽早干预和处理,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在心房颤动(Af)伴长R-R间期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f伴长R-R间期患者50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患者Af伴长R-R间期发生时间进行统计,根据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分为睡眠相关组(在21:00~6:00出现长R-R间期,319例)与非睡眠相关组(非睡眠期间出现长R-R间期,18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逸搏心律、逸搏及昏厥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NYHA分级、疾病类型及Af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相关组最慢心室率、平均心室率及最快心室率均高于非睡眠相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相关组的逸搏心律、逸搏及昏厥发生率均低于非睡眠相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可有效检测Af伴长R-R间期的特征,Af伴长R-R间期多发生于睡眠状态,应密切关注Af伴长R-R间期患者的24 h心电图检查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老年房颤伴长R—R间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4例老年房颤伴长R.R间期(〉2.5s)的DCG监测资料,分析DCG检测结果。结果44例老年患者均为持续性房颤,DCG检出长R-R间期总阵数为1262次,最长到4.9s。仅白天检出长R—R间期(5阵次)5例,白天及夜间皆检出长R—R间期(白天317阵次/夜间666阵次)12例,均与睡眠无关;仅夜间检出长R-R间期(274阵次)27例,出现长R-R间期时,与睡眠有关,心室率与患者性别无明显关联。结论老年房颤合并长R-R间期患者,逸搏及逸搏心律与睡眠无关,除外迷走神经作用可考虑老年房颤合并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对心房纤颤发生发展的价值。方法 :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 18例 ,16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平卧位采集 12导联心电图 ,测得各导联P波时限并分析其离散度。结果 :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各导联中最长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与对照组有特别显著差异 ,P <0 0 0 1。结论 :应用体表心电图P波最长时限和P波离散度 ,可以作为区分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和健康人一项心电图诊断指标 ,并可用于预测心房纤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动态心电图监测常发现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R-R间期≥2.0s),逸搏及逸搏心律现象,以往多认为是房颤合并Ⅱ度、高度,甚至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但以后人们发现许多心房颤动患者复律为窦性心律时并无Ⅱ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方法本研究对门诊及病房心房纤颤患者行动态心电图24h记录到的60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患者的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对长R-R间期与睡眠相关或不相关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60例患者共出现长R-R间期(≥2.0s)526次,白天65次(12.4%),夜间461次(87.6%);平均心室率<60次/min者37例、≥60次/min者23例;60例患者的长RR间期在2.0~4.6s之间。长R-R间与睡眠相关者46例、不相关者14例。结论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多发生在夜间睡眠状态,与睡眠呈显著相关性(P<0.01),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为非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一般无临床意义,诊断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12.
应用动态心电图对5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24小时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心绞痛患者的R—R间期平均值为748ms,R—R间期标准差为72ms,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57ms和122ms(P<0.05)。提示,心绞痛患者的心率变异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黄其梅 《福建医药杂志》2002,24(6):218-218,214
心房纤颤是心律失常一种严重表现 ,可导致心力衰竭、栓塞、昏厥等甚至危及生命。现将 1例左肾盂结石伴心房纤颤麻醉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4 5岁 ,ASA 级 ,诊断为心房纤颤伴肾盂结石。术前血生化检查正常 ,心房纤颤 ,经治疗后心电图为 S- T段改变 ,控制心率 76次 /分左右。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肾盂切开取石术。入手术室后用 5 0 7SD监测 ECG、BP、SPO2 。T1 1~ 1 2 穿刺置管顺利 ,麻醉平面 T6 ~L5,辅以芬太尼 0 .1mg+异丙嗪 2 5 m g,iv,gtt。 15分钟后 ECG提示 P波消失 ,代之以形态不等纤颤扑动波 ,P- R间期…  相似文献   

14.
李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545-54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动态心电图仪记录到的36例房颤伴长R-R间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1.5s以上长R-R间期发生时间、频率、最长R-R间期、24h平均心室率,并结合生活日记综合分析。结果 36例房颤共出现长R-R间期共1786次,夜间出现1604次,白天182次,夜间发生频率明显高于白天。有4例长R-R间期白天、夜间均有发作,出现长间期持续时间长,且出现时间频繁,其中2例出现过头晕、短暂的黑朦症状。结论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是否具有病理意义应结合临床分析,不能单靠心电图进行诊断,应结合临床判断才比较客观。  相似文献   

15.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R-R长间期的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程立顺  施有为  张良洁  李从圣 《安徽医药》2008,12(12):1186-1187
目的观察老年心房颤动患者R-R长间期的发作规律,探讨老年心房颤动伴R-R长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96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动态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患者共发生大于1.5 s长间期共15 456次,23:00时至凌晨05:00时出现次数最多,11:00时至14:00时次之,最长R-R间隔为4.21 s,发生在02:16分;均合并其他心律失常,以期前收缩、ST-T改变及交界性逸搏多见;患者记录中均无明显自觉症状。结论老年心房颤动伴R-R长间期多发生在睡眠状态,可能与睡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关,绝大多数并非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所致。  相似文献   

16.
经食道心房调搏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价值忻州地区人民医院(034000)张峥,候泽民,郭成祥,宋美平,候杰我们采用经食道心房调搏的方法对2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进行了诊断,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对象:阵发性心悸患者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18至51岁,平均年龄29岁,病程一天至二十余年,发作时心率146次/分至220次/分,特点均为突发突停,发作过后如常,;临床诊断均为PSVT,其中18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冠心病2例,心肌病2例,高血压病1例。14例无发作时心电图记录,为A组,9例心电图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B组,另设正常人及窦缓者10例作对照,为C组。二、仪器:刺激器:国产XD—2A型心脏电生理诊疗仪(苏州东方电子仪器厂产品)。记录器:三导心电图机及示波器。三、方法:①诱发方式:程控S1S2或RS2法进行反(正)扫描,一般常用S1S2法,因其基础周期恒定,S2与S1同步较稳定,参数精确,重度性好。一般选高于基础心率10~20次的频率作为SiS2的频率,S1S2间期低于s1S2间期50ms,以步长10ms开始反扫,如果扫到S2V2间期较前一次突然延长260ms,则为房  相似文献   

17.
孟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6):2009-201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病窦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62例病窦综合征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DCG诊断为:I型:严重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19例,平均心率〈50次/min,占30.7%;Ⅱ型:窦缓伴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23例,占37.1%,其中窦性停搏共63次,停搏间期2~5秒,窦房阻滞21次;Ⅲ型:慢-快综合征9例,占14.5%,其中合并房性心动过速6例,交界性心动过速3例;1V型:双结病变11例,占17.7%,交界性逸搏〉2秒者6例,交界性静止3例,交界性逸搏心率〈35次/min2例。窦性心率〈50次/rain者49例,最慢心率32次/min,最快心率96次/min,窦性心率〈40次/min者14例。结论动态心电图是诊断病窦综合征的无创、简单可靠的检测方法,尤其对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病窦综合征患者,能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对于诊治病窦综合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淑敏  郭涛 《云南医药》1999,20(6):451-452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2岁,因反复心悸,胸闷8年,加重2月收住。发作时心电图为心房纤颤,曾用过倍他乐克、乙胺碘呋酮、心律平、异搏定和洋地黄类等药物治疗。初期约3~6月发作1次,随后发作频繁,持续时间延长,入院前2月约1~2天发作1次,持续时间最长达12小时。入院后加用索他乐尔治疗半月,仍1~2天发作1次,发作时心电图为心房纤颤,心室率109~150次/分。基础心电图为窦性心律,部分导联P波呈双峰,P波时距>011″(012″~014″),胸片正常,彩色超声心动图正常,临床诊断为特发性心房纤颤。因药物治疗不佳,征得病人及其家属同意后准备行双房起搏治…  相似文献   

19.
倍它洛克与异搏定同用致阿斯综合征一例天津市民族医院(300122)张令生患者女,60岁,主因出现心悸伴胸闷憋气一年,入院前一天上述症状加重。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房性早搏,收入院诊洽。住院后即给予β——受体阻滞剂一倍它洛克25mg,3/日,加用镇静剂治疗房性心律失常。然在此治疗期间房性早搏未见明显减少。在住院第五天时出现阵发心房纤颤,给予西地兰0.2mg静脉推注,半小时后转为窦性心律。在住院二十天时,由于房性早搏未能很好控制,在没停用倍它乐克同时给予异搏定40mg口服,翌日午后7:30分(至此异博定总量仅用160mg),患者突然述头晕心悸、胸闷,即刻神志丧失,四肢抽搐、小便失禁,2~3分钟后神志转清,当时查体:Bp0,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弱,心率15~20次/分,心音低钝,双肺呼吸音清晰,急查ECG示:窦性停搏,交界性逸搏心律,室率20次/分,律齐(R-R间距3″),即刻给予阿托品0.5mg静脉推注,同时给予异丙肾0.4mg加5%葡萄糖200ml中,静脉点滴20~40滴/分,根据心率情况调节滴数。15分钟后R-R间距缩短为1.4″,二次给予阿托品0.5mg静脉推注,10分钟后仍示交界区逸搏心律,室率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Af)伴动态心电图表现为R-R间距延长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阵发性房颤伴长R-R间距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转归,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本组60例患者总共发生R-R间距延长72125次,其中夜眠期间发生率(69.6%)显著高于日间发生率(30.4%)(P〈0.01);平均心室率较快者(〉70次/分)发生率(67.9%)显著高于心室率较慢(≤70次/分)者(32.1%)(P〈0.01);本组R-R间距最长及发生率最高均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访中死亡9例,余预后良好。结论: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夜眠期间及平均心室率较快者伴R-R间距延长发生率较高,转复窦律后应密切随访,并谨慎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避免R-R间距延长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