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2006-2007年四川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病例血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病例血清学检测,核实乙脑病例诊断和了解病毒性脑炎(VE)发病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对2006—2007年四川省内医院临床诊断为乙脑病例的血清和脑脊液标本进行乙脑和部分病毒性脑炎的血清抗体检测。结果2006~2007年分别收到各地送检病例880和334例血清和脑脊液标本,进行乙脑IgM和IgG抗体检测,乙脑抗体阳性分别为701例和221例,血清学确诊率分别为79.66%和66.17%。对乙脑抗体阴性病例116份(2006年)和102份(2007年)血清标本进行部分病毒性脑炎IgM抗体检测,2006年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腮腺炎病毒阳性率分别为7.76%、21.55%、20.69%和2.59%;2007年埃可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腮腺炎病毒阳性率分别为4.90%、2.94%和14.71%,柯萨奇病毒IgM抗体未检出。结论四川省夏季病毒性脑炎的流行仍以乙脑为主,除乙脑外其他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炎也应引起相应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河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点及流行因素.方法 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6-2010年河南省乙脑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采用ELISA方法检测病例血液或脑脊液乙脑病毒IgM抗体.结果 2006-2010年共报告乙脑3099例,发病率波动在0.39/10万~ 1.08/10万,发病趋势呈波动性下降;信阳、南阳、洛阳3市为高发区,其发病数占总病例的60.12%;7-9月为流行高峰,占93.26%;全省发病以0~ 14岁为多(83.61%),洛阳市≥15岁年龄组发病升高明显(57.63%),与全省≥15岁年龄组发病构成比相比,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0.0341,P<0.05);全程接种乙脑疫苗的占4.95%,非全程接种的占15.28%,无疫苗接种和接种史不详的共占79.77%;实验室确诊病例占42.98%,临床诊断病例占45.95%,疑似病例占11.07%.结论 河南省乙脑病例的分布呈现季节性、地域性和人群差异的特点.乙脑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有待规范,病例实验室诊断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三地区2005-2006年度病毒性脑炎病例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监测陕西省安康、宝鸡、渭南3个地区病毒性脑炎,了解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情况.方法 2005年6月至2007年5月对监测医院报告的所有病毒性脑炎病例开展个案调查,同时采集血和/或脑脊液标本,用ELISA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IgM抗体;用Epi Data和Excel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监测病毒性脑炎1097例,对其中1053例(96.0%)检测乙脑IgM,阳性311例(29.5%).监测的两年度内病毒性脑炎、乙脑病例均在7、8月份出现高峰,病毒性脑炎发病趋势与乙脑lgM阳性病例趋势基本一致;宝鸡、渭南和安康地区14岁以下年龄组人群乙脑IgM阳性病例分别为33.7%、43.9%~1188.3%,其他病毒性脑炎在3个地区均是5~14岁组所占比例较高(53.3%);乙脑IgM阳性病例中散居儿童、农民和学生占85.2%,其他病毒性脑炎病例学生所占比例较高(51.0%);病例出院时398例中,乙脑IgM阳性病例和其他病毒性脑炎治愈比例分别为67.1%、83.7%,病死率分别为9.2%、3.1%.578例出院90 d后随访,乙脑IgM阳性病例和其他病毒性脑炎治愈比例分别为69.6%、90.2%,病死率分别为13.6%、3.6%,留后遗症比例分别为10.0%、4.5%.结论病毒性脑炎的高发季节和乙脑一致,临床报告的乙脑病例中乙脑IgM阴性病例占45.6%,提示对临床报告的乙脑/病毒性脑炎病例进行乙脑实验室检测是非常必要的;不同地区乙脑高发人群存在差异,在预防控制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武汉市1992~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乙脑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疫情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与发病特点及三间分布。结果1992~2006年武汉市共报告乙脑病例433例,死亡10例,年均发病率0.41/10万,年均病死率2.31%,乙脑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且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无乙脑病例报告;发病季节在4~9月,高峰期在7~8月;病例主要集中于新洲区(占39.72%)、黄陂区(占31.87%)、江夏区(占12.24%)等郊区;15岁以下的患者占94.23%(408/433),散居儿童发病占61.20%(265/433)。结论武汉市乙脑发病主要表现为散发,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人群以低年龄组为主。近年来乙脑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乙脑监测和防控依然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1960~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分析陕西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脑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xcel软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陕西省1960~2004年乙脑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季节前移;高发地区为陕西省南部的汉中、安康市;发病者中<15岁占80.68%,发病者多数在农村。结论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率,开展乙脑病例监测,在高发地区及农村进行重点控制,是降低陕西省乙脑发病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福州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福州市乙脑疫情资料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9年福州市共报告乙脑病例35例,呈散发状态,年均发病率为0.10/10万;累计报告死亡3例,病死率为8.57%。35例病人中,2005-2009年分别发病16、7、2、3、7例;男性23例,女性12例;散居儿童17例,学生12例;10岁以下儿童29例;7~9月发病的27例;有乙脑疫苗接种史的7例。年均发病率,城区为0.05/10万,郊区8个县为0.13/10万。[结论]福州市乙脑疫情仍处于散发状态,农村是防治的重点地区、儿童是防治的重点人群,搞好儿童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是防控工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2004~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4~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乙脑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4~2006年乙脑网络直报疫情信息。结果2006年全国乙脑报告病例数有所上升,略高于2004年、2005年,三年乙脑病例主要分布在贵州、四川、河南、云南、重庆等省(直辖市);主要集中于<15岁儿童,但≥40岁病例所占比例有所上升;部分地区出现发病年龄后移的趋势,≥40岁病例构成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与2004年、2005年相比,各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均有所上升,但仍以小年龄组增加幅度较大。2006年≥40岁病例占总死亡病例构成和病死率明显高于2004年、2005年。结论乙脑的预防控制策略是采取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措施,从而降低发病率,提高医疗救治水平,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开展乙脑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监测和相关生态学研究,探讨乙脑发病年龄变化、病死率增高等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阳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情况,为制定乙脑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xcel软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南阳市乙脑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发病以小年龄组为主。1990年以前每(8~10)年发生一次较大流行,1991年以来乙脑发病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率,加强乙脑病例的主动监测和血清学检测工作,提高乙脑诊断的符合率,是进一步降低乙脑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严重危害儿童生命安全的重大急性虫媒传染病。本文对安岳县近年来乙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期望找寻流行规律,为今后处理类似疫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携带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人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临床以高热、惊厥、昏迷、抽搐为主要表现,重症者病后可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高达10%。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为有效预防乙脑,对泗阳县1997年~2006年乙脑流行特征进行了分析。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宝鸡市2005~2007年病毒性脑炎监测系统运行效果,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乙脑的策略和措施。方法建立病毒性脑炎监测系统,对病毒性脑炎病例进行专项监测,采用EPIData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与乙脑发病季节吻合,但发病年龄组构成不同。病毒性脑炎的漏诊率为23.76%。90d、180d随访,实际留有后遗症数是常规报告数的5.5倍,实际死亡数是报告死亡数的7倍。结论为了提高乙脑诊断及报告的准确性,应在乙脑流行季节开展病毒性脑炎监测及乙脑随访。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2000~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河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情况,为有效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数据,分析河北省乙脑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河北省乙脑发病率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呈大幅度下降趋势,到20世纪90年代已降到<0.5/10万,2000年以后发病率降到<0.1/10万。病例散发且相对集中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呈明显的夏秋季流行高峰,55%病例为<15岁儿童,男多于女,以学生、农民、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结论防制乙脑应采取以预防接种及灭蚊、防蚊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预防接种的重点人群为<15岁儿童。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1995~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浙江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浙江省1995~2004年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浙江省乙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呈明显的夏秋季高峰,发病多为<10岁儿童。结论防制乙脑应采取以预防接种及灭蚊、防蚊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预防接种的重点为<10岁儿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贵州省1971-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乙脑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1971-2010年的乙脑发病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贵州省1971-2010年乙脑报告发病率0.61/10万~18.96/10万,呈下降趋势,2004-2010年下降较为明显,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乙脑发病季节性明显,8月达到高峰;仍以小年龄发病为主,1990-2010年15岁以下儿童病例占89.9%~97.8%;1971-2003年发病率前3位的是安顺市、铜仁地区、遵义市,2004-2010年发病率前3位的是黔西南州、毕节地区和遵义市.2007-2010年目标儿童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比例分别为89.7%、80.0%、81.7%和72.3%.结论 贵州省2004-2010年乙脑防控效果明显;免疫接种未改变乙脑发病的季节性和年龄分布.应进一步加强乙脑监测,提高乙脑常规免疫及时接种率和接种质量;考虑通过强化免疫来提高目标儿童的乙脑疫苗接种率和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贵州省1997~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趋势,为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的监测资料及2004年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累计报告13664例乙脑病例,年均发病率为4.65/10万;累计死亡540例,年均死亡率为0.18/10万;年均病死率为3.95%;男女发病之比为1.48:1,病例中以散居儿童为主(67.54%),其次为学生(23.06%)。10岁以下病例占88.00%(12024/13664);高发季节为6~10月,发病高峰在7~8月。结论贵州省乙脑发病人群主要是10岁以下儿童,高发季节为6~10月。前2位高发地区为遵义市和毕节地区。建议对高发地区和高发县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动员,对0~10岁儿童开展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并开展防蚊灭蚊,降低乙脑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疑似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血清学检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解山西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状况,对该省1994~1999年的乙脑疫情报告和血清学诊断病例做了分析.对1994、1998年该省乙脑两个高峰期的疑似乙脑病人的血清,采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了血清特异性抗体和IgM抗体.结果显示1994~1999年共报告乙脑病例1796例,绝大多数是经临床诊断的,经实验室检测的仅399例,占22.2%(399/1796),确诊188例,10.5%(188/1796).1994、1998年231例疑似乙脑病人,经血清学确诊115例为乙脑(49.8%).此115例分布在该省9个地区(市),>40岁中老年人占50%以上.中老年人接种乙脑疫苗,对降低乙脑发病率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南昌市1985~200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南昌市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的流行情况 ,为有效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南昌市1 985~ 2 0 0 2年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南昌市乙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自 1 991年乙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后 ,乙脑发病率逐年下降 ,发病数农村明显多于城区 ,发病呈明显的夏秋季高峰 ,发病多为 1 0岁以下儿童。结论 防制乙脑应采取以预防接种及灭蚊、防蚊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预防接种的重点为农村地区 1 0岁以下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