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婕  马昱 《中国临床医学》2000,7(2):193-194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疱疹病毒性脑炎(HVE)与非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不同临床特点,以期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死亡率,降低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结果HVE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精神症状、意识障碍为主,其脑电图与CT(MRI)的改变亦有特殊性,在疾病早期,脑电图和脑脊液即出现异常改变.结论对发热并伴有脑部症状的病患者以及突发的意识障碍和单(或)伴发的精神症状患者应高度怀疑疱疹病毒性脑炎,行脑脊液HSV-IgG检查,诊断一旦确定,即行阿昔洛韦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危重型不典型的立克次体感染者早期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临床诊断危重症立克次体患者的临床特征、血生化结果、外斐反应结果、影像学资料及mNGS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 使用Fisher精确性检验比较mNGS和外斐反应的阳性率。结果 15例立克次体病患者中均有发热症状, 头痛12例, 但具有诊断意义的典型皮疹或焦痂仅为3例, 发生脓毒症休克6例, 多器官功能障碍15例;血液mNGS阳性15例, 其中10例患者在血液中检测出普氏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 其余5例检测出莫氏立克次体, mNGS阳性率显著高于外斐反应(15/15比0, P<0.001)。所有患者在确诊后均被给予多西环素等治疗, 其中14例好转出院, 1例因病情危重、放弃治疗出院后1周死亡。结论 mNGS能够提高常规检测结果为阴性的非典型立克次体的检出率, 可为危重型立克次体病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mNGS)获得的病原体与实验室培养结果进行对比,了解mNGS在脓毒症病原学诊断中的优势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将入选的脓毒症患者的标本(肺泡灌洗液、痰液、血液、脑脊液、胸水、腹水、分泌物等)同时送检mNGS和实验室细菌培养,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mNGS在脓毒症病原学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结果mNGS的阳性率为78.9%;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为40.4%(P<0.05)。通过mNGS共检出致病病原体57种,其中细菌31种,真菌16种,病毒7种,非典型病原体3种;细菌培养共检出病原体24种,其中细菌18种,真菌6种。以培养结果为金标准,mNGS的敏感度为76.2%,特异度为29.8%,阳性预测值为42.3%,阴性预测值为64.8%。根据病原学结果的抗生素调整将患者分为三组:按mNGS调整为mNGS组、经验性调整为经验组、按培养结果调整为传统培养组。mNGS组ICU住院时间更短(P<0.05),培养组降钙素原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mNGS在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诊断方面较传统微生物培养时间更短,阳性率更高,在少见病原体、罕见病原体诊断方面有显著优势,可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暴发性鹦鹉热合并MODS病例较罕见,国内文献鲜有报道。该文总结了一例暴发性鹦鹉热合并MOD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过程。患者为80岁老年男性,急诊即出现呼吸衰竭加重,予机械通气,并快速进展为ARDS并伴有意识障碍及MODS,在BALF mNGS结果回报为鹦鹉热衣原体后先后使用莫西沙星、多西环素及奥马环素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患者预后良好。该例患者的诊治过程提示,暴发性鹦鹉热可表现为呼吸衰竭、重症肺炎伴快速进展并出现MODS,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炎、支气管充气征、胸腔积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可以及早发现罕见病原体,明确诊断。治疗上可选择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药物作为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患者,女,16岁,因反复睡眠增多2+年,复发 4 d入院.入院前2年,患者在进食不洁食物之后出现腹泻、头昏,当地诊所予对症支持治疗 2 d,症状缓解后出现困倦、睡眠增多,持续约2 d,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脑炎",予对症支持治疗,患者未再出现睡眠多,言行正常.  相似文献   

6.
成人鹦鹉热临床表现多样, 病程中会有发热、咳嗽咳痰、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 还可出现心包炎、皮肤损害、脑膜炎、脑炎和多器官累及的表现[1]。由于缺少诊断金标准, 鹦鹉热的发病率一直被低估[2,3]。近年来宏基因测序技术(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在临床上应用增多, 正逐步实现对于鹦鹉热在内的感染性疾病的快速、精确诊断的目标[4]。本病例报道mNGS检测到鹦鹉热衣原体而诊断的1例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和脑膜炎的鹦鹉热肺炎患者。既往研究在血液、肺泡灌洗液和脑脊液中同时检测到鹦鹉热衣原体的病例还鲜有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1例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鹦鹉热衣原体重症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治过程及预后。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本患者以反复晕厥为首发症状,迅速进展为重症肺炎和呼吸衰竭,并很快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鉴定出鹦鹉热衣原体后对因治疗,患者临床转归良好。搜索既往报道的鹦鹉热衣原体重症肺炎162例,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乏力,呼吸困难,肌痛,也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肺部CT表现为斑片样渗出影,可累及多个肺叶。结论:鹦鹉热衣原体重症肺炎临床表现异质性大,mNGS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尽早确诊和规范的抗感染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ate,NMDA)受体脑炎早期诊断要点,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抗NMDA受体脑炎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为青年女性,因反复发热20余日,伴精神异常进行性加重9 d就诊,外院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精神分裂症,予相应治疗效果不佳,入我院。入院后怀疑脑炎,行血清炎性指标、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无异常,脉搏氧饱和度降低,考虑有中枢性通气不足,病程中出现唾液分泌明显增多,口面部不自主运动,动态脑电图提示弥漫性慢波,盆腔影像学提示畸胎瘤,高度怀疑抗NMDA受体脑炎,行血液及脑脊液抗NMDA受体抗体检测阳性,明确诊断。在免疫治疗的基础上行手术切除畸胎瘤后,患者康复出院。结论对年轻患者临床出现不明原因的精神症状伴意识和运动障碍,特别是伴卵巢畸胎瘤者,应高度怀疑抗NMDA受体脑炎,积极行脑脊液和(或)血液抗NMDA受体抗体检测,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ate,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男性抗NMDA受体脑炎误诊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随病程进展出现发热、精神行为异常、意识障碍、口-面-舌部异常活动,病程初期在当地医院及我院均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给予相应治疗效果不佳。经脑脊液和血液抗NMDA受体抗体检测阳性,确诊为抗NMDA受体脑炎,经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症状好转带药出院,随访半年恢复良好。结论抗NMDA受体脑炎好发于青年女性,男性少见,主要表现为癫痫、精神症状、意识障碍、口-面-舌部异常活动等,易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确诊需行脑脊液及血液抗NMDA受体抗体检测,经及时诊断、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成人轻度脑炎或脑病伴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mild encephalitis/encephalopathy with a reversible splenial lesion,MER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MER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MERS的临床特征。结果 6例MERS患者中,5例以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症状,5例伴发热,出现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一过性意识障碍、谵妄各2例,合并头痛、嗜睡各1例;3例存在定向障碍,2例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头颅MRI均可见胼胝体压部异常信号;经治疗后,1个月内患者症状及影像学改变消失。结论当患者有脑炎或脑病症状且头颅MRI示胼胝体压部有异常信号时,需高度警惕MERS,定期复查头颅MRI有助于MERS的诊断;治疗后颅内病变可逆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蚕蛹因蛋白含量高,味道鲜美而深受人民喜爱[1]。但有人食用蚕蛹后出现眩晕、恶心、肢体震颤等症状,成为就诊的主要原因。蚕蛹中毒诊断不难,除食蛹史外,主要依靠典型的神经系统症状、脑脊液检查与神经系统恢复迅速可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鉴别。临床上遇到1例食用蚕蛹2d后出现脑病、肝功能障碍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比较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应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脑脊液抗酸染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Xpert MTB/RIF)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结果,探讨mNGS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临床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4例,收集患者临床特征及脑脊液mNGS、常规检测、生化检测、抗酸染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Xpert MTB/RIF检测等结果,比较脑脊液mNGS与病原学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结果 34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发热29例,头痛27例,颈项强直14例,精神行为异常9例,意识障碍11例,认知功能障碍4例,继发性癫痫5例。脑脊液压力升高26例[240(150,330)mm H2O],白细胞计数升高32例[194.0(92.5,453.5)×106/L],均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质水平升高32例[1.58(0.95,2.57)g/L],葡萄糖水平降低20例[1.93(1.19,2.95)mmol/L],氯离子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3.
1例44岁男性因发作性意识不清伴左上肢麻木、抽搐入院。脑电图提示左侧各导棘波频发,影像学检查提示右侧顶颞叶局部脑回肿胀、强化,脑脊液、血清样本提示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和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阳性,诊断为抗NMDAR抗体合并抗MOG抗体双阳性脑炎。予以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联合奥卡西平治疗,随访5个月未见明显症状发作。临床报道该类双抗体阳性脑炎患者多为儿童,成年较罕见,及时诊断治疗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ate receptor,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的抗NMDA受体脑炎病例资料。结果本例17岁女性,6个月前因发作性肢体抽搐就诊外院,诊断癫痫大发作,予对症处理症状未能控制转我院神经内科,诊断为病毒性脑炎,予联合抗癫痫治疗,症状控制。4 h前症状再发第2次入我院神经内科,行头颅MRI系列检查及妇科彩超均未见异常,视频脑电图示广泛慢波增多,仍按病毒性脑炎予联合抗癫痫治疗控制癫痫发作,效果不佳。病程中出现精神症状,予对症治疗效果不佳。完善脑脊液及血清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抗体检测,脑脊液抗NMDA受体抗体(++),血清抗NMDA受体抗体(+),确诊为抗NMDA受体脑炎。予人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治疗,症状好转出院。结论抗NMDA受体脑炎临床少见且表现多无特异性,易误诊为病毒性脑炎,尽早行血清和脑脊液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抗体检测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方法:对我院2年来126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早期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意识障碍、精神异常、抽搐和呕吐等.脑电图、MRI及脑脊液异常率高.结论: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脑电图检查、脑脊液检查及头颅CT或MRI检查,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培养严谨的临床思维,从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 以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及诊断标准CCMD—3为依据,对59例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具有波动多变性,多伴有意识、智能或神经功能障碍,以及脑电图、恼脊液或CT等异常改变。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神经细胞营养活化剂及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动态观察患者有无意识、智能或神经功能障碍及脑电图、脑脊液、CT等异常改变,进行综合分析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1例由人型支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合并感染的成人脑膜炎诊治情况以及相关文献回顾,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在人型支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合并中枢神经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罕见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方法 总结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1例成年人型支原体及解脲支原体合并感染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以“Mycoplasma hominis”“Ureaplasma urealyticum”“meningitis”和“CSF”为英文关键词,通过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复习,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21年6月。结果 患者因严重的头部创伤就诊,术后出现间歇性发热,脑脊液生化检测提示急性脑膜炎。临床经验性使用美罗培南、利奈唑胺等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后,效果不佳,患者仍反复发热,原发感染灶不明确,后将脑脊液进行mNGS检测,报告结果为人型支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序列数较高,随即给予多西环素治疗,3 d后患者全身情况得到改善,症状减轻,治疗7 d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明显吸收,双侧额颞部硬膜下积液较之前逐渐减少、消失,患者身体恢复顺利,无复发征象。通过文献检索共纳入23篇病例报道,在这...  相似文献   

18.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疱疹病毒性脑炎(HVE)与非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不同临床特点,以期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死亡率,降低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结果HVE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精神症状,意识障碍为主,其脑电图与CT(MRI)的改变亦有特殊性,在疾病早期,脑电图和脑脊液即出现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脑炎64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475-8475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64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患者发热56例,抽搐48例,精神异常40例,意识障碍40例;脑脊液白细胞数增多40例;蛋白增高15例;头MRI检查异常44例,其中颞叶异常15例、海马13例、岛叶13例、额叶12例;脑电图异常54例。结论病毒性脑炎以脑实质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轻中度增高,MRI常见病变部位是颞叶、海马、岛叶、额叶,脑电图诊断本病敏感。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关于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报道越来越多,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也备受关注。2005年Vitaliani等[1]首次报道了4例年轻女性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伴有卵巢畸胎瘤、流感样前驱症状、失忆健忘、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痫性发作、运动功能异常及幻听、幻视等,患者血清及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查中NMDAR抗体阳性。本病进展较快,精神症状较重,具有潜在致死性,诊断不明确,尤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