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麻醉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来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共8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麻醉,分析两组麻醉效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诱导后(T1)、插管后(T2)、切皮时(T3)、体外循环前(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均明显低于同组诱导前(T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T1、T2、T3、T4时的心率(HR)水平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T0、T1、T2、T3、T4对应时间点的SBP、DBP、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和ICU观察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药物使用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芬太尼,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麻醉更安全有效,有助于保持患儿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缩短患儿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n=38)、对照组(n=37)。对照组予以硬膜外麻醉,观察组予以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3 min(T1)及15 min(T2)时间点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平面固定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两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不同程度降低,但观察组波动较对照组小,T1、T2时观察组HR、SBP、DBP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平面固定时间短,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胸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72例胸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术中麻醉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全身麻醉)与观察组(36例,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与麻醉诱导前(T0)相比,插管后10 min(T1)、拔管即刻(T2)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T1、T2的SBP、DBP、HR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小剂量氯胺酮与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于蕉岭县人民医院治疗的阑尾炎患者80例资料,依麻醉药物设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前者予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后者予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指标、麻醉恢复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T1、T2时间点SBP低于T0,两组在DBP、HR在T1时显著升高,SBP在T1时降低,DBP、SBP在T2降低,对照组HR在T2时升高,观察组HR在T2时下降(P0.05);;观察组拔管、清醒时间等麻醉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25.00%(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中应用小剂量氯胺酮与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指标,麻醉恢复时间短,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全麻,观察2组麻醉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气腹后SBP、DBP、HR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气腹后SBP、DBP、HR上升明显,2组气腹时、气腹后SBP、DBP、HR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麻醉起效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苏醒时间及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可明显减少全麻药物的使用量,既保证了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又能提供完善的麻醉效果,具有麻醉效果好、术后苏醒快等优点,是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一种较佳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应用于小儿疝气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小儿疝气切除术患儿10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氯胺酮全麻,观察组行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切皮时HR、SBP、DBP明显高于麻醉后,且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氯胺酮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疝气切除术应用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安全有效,明显减少患儿术后精神症状发生率,缩短患儿术后清醒时间,是一种较为经济、高效的麻醉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张超  鲁亮 《新中医》2022,54(22):134-13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 例下肢骨折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上联合针刺麻醉。比较2 组麻醉效果、疼痛程度、循环功能及麻醉药物用量。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7.50%,高于对照组82.50%(P<0.05)。切皮时(T1 时刻),2 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均较麻醉前(T0 时刻) 降低(P<0.05),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开始后1 h(T2 时刻),2 组VAS 评分均较T1 时刻升高(P<0.05),对照组VAS 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手术结束时(T3 时刻),2 组VAS 评分均较T2 时刻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 时刻,2 组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均较T0 时刻上升(P<0.05),观察组HR、DBP、SBP、MAP 上升幅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T3 时刻,2 组HR、DBP、SBP、MAP 均较同组T1、T2 时刻下降(P<0.05),2 组HR、DBP、SBP、MAP 与同组T0 时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硬膜外麻醉药物每小时平均用量及总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针刺麻醉与硬膜外麻醉联合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中可提升麻醉效果,减轻其术中疼痛感,稳定循环功能,减少麻醉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揿针干预对全麻气管插管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影响及对自主神经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全麻插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揿针干预疗法,对比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及在麻醉诱导前(T0)、诱导插管(T1)、术中(T2)、术毕苏醒(T3)血流动力学指标、自主神经功能及应激激素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T0两组SBP、DBP和H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T3治疗组SBP、DBP和HR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T0两组HF、LF和LF/H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T3治疗组HF、LF和LF/HF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T0两组血清ACTH、NE和CO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T3治疗组血清ACTH、NE和COR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七氟醚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选择155例颅脑外伤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77)给予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n=78)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统计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浆皮质醇、血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观察2组患者麻醉前(t_0)、气管插管即刻(t_1)、去骨瓣即刻(t_2)、麻醉维持时(t_3)、手术结束即刻(t_4)、拔管即刻(t_5)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和心率(HR)。结果观察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中脑水肿、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术后血浆皮质醇、血糖、ACTH水平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均0.05),但观察组的血浆皮质醇、血糖、ACT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间t_0~t_5 DBP、SB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2组t_1~t_4 DBP、SBP、HR均低于t_0(P均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两种麻醉方案的麻醉效果类似,但后者对患者术中的应激反应抑制更加有效,且术中脑水肿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环泊酚在食管癌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术前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术中采用丙泊酚静脉泵注维持麻醉;观察组患者术前采用环泊酚进行麻醉诱导,术中采用环泊酚静脉泵注维持麻醉;术中均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调整丙泊酚与环泊酚泵注速度。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的基础值(T1),手术10 min(T2),手术30 min(T3),手术结束时(T4)的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质量、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1~T4时间观察组患者SpO2、HR、MAP、DBP、SBP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T1~T4时间对照组SPO2、HR、MAP、DBP、SBP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T2~T3时间两组患者SpO2、HR、MAP、...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单肺通气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104例单肺通气麻醉手术患者80例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开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观察组SB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观察组HR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Ⅰ组DBP显著高于Ⅱ组,T4时,观察组DBP显著低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观察组Sp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4时,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单肺通气麻醉,患者清醒时间缩短,呼吸和循环系统平稳,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腕踝针联合耳穴贴压对子宫腺肌病患者高强度聚焦超声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均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术,对照组术后采用耳穴贴压,观察组术后采用腕踝针联合耳穴贴压。比较两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比较两组术后即刻(T0)、术后6 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及术后36 h(T4)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以及血清β-内啡肽、P物质和5-羟色胺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镇痛满意度和镇痛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镇痛药物盐酸曲马多的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0、T1、T2、T3和T4的血清β-内啡肽及5-羟色胺的水平均逐渐增高(P<0.05),两组上述各时段血清P物质水平和VAS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观察组T0、T1、T2、T3和T4各时段血清P物质水平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β-内啡肽和5-羟色胺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满意度评分和镇痛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马凯蕾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7):103-104
目的:探讨两种麻醉方法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需做剖宫产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产妇麻醉时选择20~30mg氯胺酮+400mg利多卡因作为麻醉剂,穿刺点选择T12~L1;对照组产妇麻醉时选择400mg 2%的利多卡因作为麻醉剂,穿刺点选择L2~L3。观察两组产妇的麻醉及镇痛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及麻醉不良反应率。结果:麻醉显效和痛觉完全消失的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及术中阻滞平面达T6,病例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1~0.001);首剂后10分钟出现运动阻滞的百分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剖宫产手术时,采用氯胺酮加利多卡因,穿刺点选择T12~L1进行硬膜外麻醉,可以取得更加理想的麻醉效果,并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电针内麻点和内关穴超前镇痛与硬膜外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在胸科手术围术期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1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硬膜外腔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术中正常麻醉;观察2组于麻醉诱导前电针双侧内麻点、内关穴30min,术中正常麻醉;对照组单纯行全身麻醉,3组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3组患者针刺/硬膜外穿刺前(T0)、切皮时(T1)、拔管时(T2)、术后2 h(T3)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中麻醉药的用量及拔管时间;检测T0、T3,术后12 h(T4)、24 h(T5)和48 h(T6)血浆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镇痛效果。结果:观察1组MAP在T1、T2时间点低于观察2组、对照组(P<0.05),HR在T1、T2时间点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2组MAP和HR在T1、T2时间点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观察2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较对照组少(P<0.05),拔管时间较对照组早(P<0.05)。观察2组β-EP含量在T4、T5、T6时间点较观察1组、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1组、观察2组5-HT和PGE2含量在T3、T4、T5时间点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1组、观察2组VAS评分在T3、T4、T5时间点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内麻点和内关穴超前镇痛与硬膜外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均能为胸部手术提供有效围术期镇痛,前者在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方面更平稳,对机体的生理干扰更小。  相似文献   

15.
骶管麻醉在肛肠科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骶管麻醉在肛肠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09年我院实施肛肠手术260例,其中实施骶管麻醉肛肠手术148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实施局麻肛肠手术的11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术中麻醉效果及生命体征、切口愈合时间和等级等。结果:局麻起效时间明显较骶管麻醉短,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观察组麻醉效果优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无一例为差级。对照组有10例因首次麻醉效果差,而行二次麻醉完成手术;两组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均平稳,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病例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而乙级愈合病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骶管麻醉具有临床操作简便、麻醉效果明显、手术过程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替代局麻广泛应用于肛肠科各种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喉罩置入下行全麻及基础麻醉下行骶管阻滞两种麻醉方式应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比较及并发症的比较。方法本次共选择100例小儿下腹部手术患儿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为芬太尼、丙泊酚基础麻醉下行骶麻(骶麻组)与喉罩全麻(喉罩组)。结果与T0时比较,T1、T 2、T3时二组MAP均明显降低,HR有所减慢(P<0.05);与喉罩组比较,T4时骶麻组MAP及HR明显较低(P<0.05);骶麻组呼吸抑制发生率较高(P<0.05),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较少(P均<0.05);相较喉罩组,骶麻组苏醒时间较早,麻醉费用少于对照组(P均<0.05);喉罩组置入成功率接近100%,而骶麻组有接近8%的麻醉失败或效果不完善,需改氯胺酮静脉麻醉或全麻。结论两种麻醉方式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有各自优缺点,麻醉医师应根据自身擅长、小儿情况、手术范围及时间长短,灵活应用两种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7.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ASAⅠ~Ⅱ级胃癌、胆总管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G)组20例(胃癌17例,胆总管手术3例)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GE)组20例(胃癌18例,胆总管手术2例)。2组患者术前用药、全麻诱导方法、全麻维持均相同。GE组麻醉诱导前于T8—9作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向头置管5 cm,注入1.5%利多卡因+0.2%地卡因试验剂量3~5 mL,并测定平面。手术切皮前注入首剂量5~6 mL,以后每隔1 h注入追加量4~5 mL。观察2组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手术探查时(T3)和术毕拔管后(T4)各时点的SBP、DBP、HR变化及术毕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SBP:G组逐渐升高,GE组逐渐降低值拔管后回升;T1、T2、T3、T4组间比较,P<0.05;DBP:T1、T2、T3组间比较P<0.05,T4趋近;HR:T1、T2、T3GE组明显低于G组;术毕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GE组(6.50±2)min、(11.0±2.5)min;G组(17.3±3.0)min、(27.5±4.0)min。P<0.05。GE组术毕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G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更完善,围术期患者更安全。  相似文献   

18.
孟杰  于珊珊  陈坤  马强  马跃 《山东中医杂志》2023,(5):485-490+509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辅助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心血管系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术前行单纯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TEAS。记录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情况,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水平、心血管系统应激反应指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皮质醇(CORT)、去甲肾上腺素(NE)、内皮素(ET)]水平,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舒适度评分量表(BCS)评分,统计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及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及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01)。两组不同时间点的HR、MAP、BI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HR、MAP、BI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T1、T2、T3时间点HR、MAP、BIS均高于对照组;两组HR、MAP、BIS变化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颊针疗法在髋部骨折患者手术麻醉前体位摆放过程中的镇痛作用。方法 将60例髋部骨折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予相同的腰硬联合麻醉方法,但在摆放椎管内麻醉体位前,治疗组行颊针镇痛治疗,对照组予舒芬太尼静脉注射。观察患者入室时(T0)、摆放麻醉体位前(T1)及摆放麻醉体位后(T2)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比较麻醉体位摆放时间、麻醉完成时间、手术部位温度觉消失时间,以及比较镇痛治疗后至手术开始前期间患者的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所有病例均完成试验。(2)与T0时相比,T1、T2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与T1时相比,T2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T1、T2时,治疗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麻醉体位摆放时间明显较短,麻醉完成时间也更短(P<0.05)。两组手术部位温度觉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镇痛治疗后至手术开始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比重罗哌卡因在妇产科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本院行妇产科手术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4,重比重罗哌卡因)和观察组(n=44,等比重罗哌卡因)。比较两组T0、T1、T2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麻醉效果、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阻滞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T2与T1、T1与T0时的DBP、SBP、HR比较差异较大,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等比重罗哌卡因在妇产科手术中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