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联合前环外固定架治疗儿童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8月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7例Torode-ZiegⅢ、IV型骨盆骨折的儿童患者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8~14岁,平均10.7岁。骨盆骨折分型:Torode-ZiegⅢ型2例,Torode-Zieg IV型5例。患者均接受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联合前环外固定架治疗。结果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定期随访;1例患者术后出现右下肢疼痛不适,较术前逐渐加重,择期行骶丛神经损伤前路探查松解术,术后症状好转,末次随访时无神经症状。术后2~3周时,3例患者出现前环外固定架伤口边缘分泌物渗出,通过加强伤口护理及定期换药,逐渐干燥,所有外固定针眼均在外固定架拆除后正常愈合。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质量Matta标准评分:优5例,良2例,优良率100%;所有患者术后获9~24(平均14.8)个月随访,术后均未见明显并发症,除1例随访期间出现骶髂螺钉松动及轻度退钉,后续随访观察未见进一步退出,未予特殊处置;末次随访依据Orlando骨盆骨折功能评分:优6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 3D导航辅助下骶髂螺钉内固定联合前环外固定架是治疗儿童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我科对46例行重建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患者进行术后精细护理,术后1个月有40例患者恢复良好,有6例出现并发症。患者平均住院22d。该术后精细护理方法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5月解放军武汉总医院骨科收治的18例Tile B/C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18~63岁,平均35.5岁。骨盆骨折Tile B/C型分型中:B1型7例,B2型5例,B3型2例;C1型3例,C2型1例。18例患者骨盆后环骶髂复合体损伤均在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前环均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1例患者第3天复查出现外固定架松动,X线片示耻骨联合分离至术前,再次入手术室行前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1例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查发现外固定架松动,X线片示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无明显移位,一侧骶髂关节螺钉脱出钉道约1.0cm,重新调紧外固定架,3个月后拆除为固定架患者功能恢复良好;余患者内外固定效果稳定。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依据Matta放射学标准评定:优10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88.9%。术后3个月拆除外固定架行X线、CT三维重建均显示耻骨联合无分离,骨折愈合良好,除1例骨盆前环更换固定方式未进行后期随访外,余17例患者术后均获10~24个月(平均18.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根据Majeed评分标准评定骨盆功能:优10例,良7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玉树高原地震灾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2例,按Tile分型:B11例,B23例,C1 5例,C2 2例,C3 1例。均采用骨盆前环外固定支架固定,后环有限内固定。结果:按照Matta骨盆骨折复位评定标准:优8例,良3例,可1例。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11.2个月,功能评价按照Majeed评分标准:优7例,良2例,可3例,优良率75%。术后并发症:1例骶丛神经一过性损伤,1例钉道感染、松动,2例腰骶部疼痛。结论:骨盆前环外固定支架固定,后环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操作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37例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患者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资料。认为后尿道断裂早期尿道会师牵引术比膀胱造瘘后延期尿道成形治疗效果好,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并能明显降低延期腔内手术治疗的难度。  相似文献   

6.
骨盆C型骨折的手术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盆C型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重建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骨盆C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14例,年龄14-68岁,平均44.4岁;根据Tile分型,C1型13例,C2型5例,C3型3例;C1型13例采用C臂透视下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结舍外固定架固定骨盆前环,C2、C3型8例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术后21例复查X光片,骨盆外形接近或完全恢复;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为术后康复创造了良好条件。结论骨盆骨折根据分型采取不同手术方法,均能达到复位固定,重建骨盆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治疗Tile C1.3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2011年7月收治的24例Tile C1.3型骨盆骨折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13例;年龄17~68岁,平均33.3岁。伤后至入院时间为2~72h,平均30h;均采用术前大重量牵引复位,部分残留旋转移位者术中斯氏针或外固定架辅助复位,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经皮微创S1、2椎体植入2枚空心螺钉固定骶髂关节治疗TileC1.3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结果 24例中2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77个月,平均27.1个月。术后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发生,无神经及盆腔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3例出现患肢短缩,短缩<2.0cm;根据Majeed评分标准,术后骨盆功能评分:优20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行Tile C1.3型骨盆骨折微创内固定术,可有效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对患者的损伤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收集78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患者资料,根据前环固定方式分为内固定架组和外固定架组,根据Matta及Majeed评分系统对患者的手术疗效进行分析;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经皮内固定架技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推荐优先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支架治疗技术在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移植术后发生门静脉狭窄的7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内支架置入治疗,对患者临床资料、影像随访资料、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和预后等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7例均成功置入门静脉内支架,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与门静脉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患者随访3~34个月.除1例因同时合并肝动脉闭塞、缺血性胆道损伤于术后3个月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6例患者影像随访显示门静脉通畅.结论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的介入内支架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髂腹股沟入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C型)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68例C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进行经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并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分析其手术情况、骨折复位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112.5±25.6)min,术中未出现神经、肌肉、血管医源性损伤,术后无严重并发症.骨折复位Tometta评分:优40例,良24例,中4例;术后功能评定:优42例,良18例,可7例,差1例.结论 经髂腹股沟入路可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及功能恢复,是治疗C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1.
报道 1例外伤性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直肠破裂 ,先后 2次手术 ,术后 3个月发现直肠完全闭锁。笔者总结 :(1)骨盆骨折的病人应考虑有直肠刺伤的可能 ;(2 )患者住院及出院均应协助、指导定期行扩肛并定期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研究经皮骶骨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后环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C型骨盆骨折患者使用前环钢板内固定和后环骶骨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Tornetta复位情况评价表评估复位情况,应用Majeed骨盆骨折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 4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4~34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闭合复位骶骨钉内固定骨盆骨折后环不稳术后疗效满意。结论掌握C臂引导下骶骨置钉技巧,应用骶骨钉固定骨盆骨折后环不稳,手术效果良好,手术操作简单,适于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栓塞治疗骨盆骨折并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骨盆骨折并大出血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急诊行单侧或双侧髂内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经导管用明胶海绵或弹簧圈栓塞。结果 16例骨盆骨折并大出血患者经髂内动脉栓塞后活动性出血停止,除1例死于术后70h外,绝大多数患者的出血性休克得到明显控制。结论髂内动脉栓塞是治疗骨盆骨折并大出血的一个快速、合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模拟临床烧伤性异位骨化(HO)的发生,探索该疾病的发生机制。方法 将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HO)组(n=12)与研究(HO+Burn)组(n=12)。HO组建立HO模型,HO+Burn组建立HO+烫伤模型。记录两组小鼠存活率及跟腱部位手术伤口愈合情况,以及HO+Burn组小鼠背部烫伤皮肤恢复情况。术后1周和3周,Micro-CT检测手术部位HO的生成情况;HE染色观察组织学特点;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的生成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巨噬细胞浸润特征及极化特点。结果 术后3周,各组小鼠跟腱部位均出现创伤性HO,跟腱部位可见明显的片状高密度影;HO组骨密度、骨体积分数、HO面积低于HO+Bur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3周,HO+Burn组茜素红免疫荧光染色荧光信号强度均高于H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3周,HO+Burn组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表达均高于H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HO+Burn组成骨细胞标志物OCN荧光信号强度高于H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1~4h内单次放疗预防既往有肘关节异位骨化(HO)形成史的病人肘关节HO形成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2例肘关节HO病人采用肘关节松解术前1~4h内单次放疗预防术后HO形成的研究结果,其中31例病人术前1~4h内单次放疗剂量总量(DT)7~8Gy;1例病人术前1~4h内单次放疗DT8Gy,术后第6天因出现部分关节功能障碍单次加量DT4Gy。3例病人放疗后短期服用NSAIDS类药物。对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肘关节功能进行分级,同时对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8.25个月(12~38.5个月),7例(21.9%)病人X线片显示HO复发,4例(12.5%)发展为临床型HO,有不同程度关节活动障碍。19例(59.4%)关节活动完全恢复正常。1例病人骨折不愈合,其他病人未观察到明显短期或长期放疗反应。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肘关节功能分为4级,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198,P<0.01)。结论术前1~4h单次DT7~8Gy的放射治疗预防肘关节HO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严重骨盆骨折的早期救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7年1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收治的76例严重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3例,女性13例;年龄19~75岁,平均44. 3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37例(卡车碾压2例),高处坠落伤19例,重物压砸伤18例,钢缆绞伤1例,保险带牵拉伤1例。本组患者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平均38分。合并颅脑损伤31例,胸部损伤11例,腹部及盆腔脏器损伤56例,脊柱及四肢损伤37例。治疗方法包括早期抗休克措施、救治骨盆出血的髂内动脉断血为主的外科止血技术以及处理合并脏器损伤和并发症。早期重点动态观察心率、血压、血常规、凝血功能;是否有大量失血导致的消耗性凝血病;是否有骨盆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或医源性髂外动脉损伤导致的下肢缺血。结果成功救治61例,存活率80. 2%,失血导致的病死率6. 5%。死亡15例(ISS平均值42. 6分),死亡原因包括:失血性休克5例,颅脑损伤7例,心脏损伤1例,肺部感染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术后并发症:尿道狭窄2例(二期修复术后),性功能障碍1例(合并尿道断裂),下肢截肢1例(股动脉血栓),消耗性凝血病18例。结论严重骨盆骨折早期救治重点在骨盆止血。髂内动脉断血技术包括结扎和栓塞均能有效止血,而且没有确切的缺血并发症,难点在于手术适应证选择;对邻近脏器损伤处理非常重要,容易忽略血管损伤;消耗性凝血病处理棘手,要尽早发现并及时治疗,使用重组Ⅶ因子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牵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4 月铁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72 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内固定组 (36 例) 与外固定组 (36 例), 内固定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外固定组患者采用牵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切口长度等手术相关指标、引流管拔除时间等治疗情况、应激反应水平、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内固定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长于外固定组 ( t = 3.801、12.001、6.065、5.818、4.396, P 均<0.001), 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外固定组 (t = 12.230, P < 0.001); 术后1周, 内固定组患者血清皮质醇 (Cor)、促甲状腺激素 (TSH) 及肾上腺素 (AD) 水平均明显高于外固定组 ( t = 11.852? 22.016? 10.963, P均<0.001); 术后 6 个月, 内固定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 77.78% , 明显低于外固定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4.44% (χ2= 4.181, P = 0.041); 内固定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 ,与外固定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5.56%无明显差异(χ2= 0.727, P = 0.394)。结论 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 牵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可明显减轻机体应激反应, 加快术后机体功能恢复,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严重开放性骨盆骨折损害控制手术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开放性骨盆骨折合并毗邻脏器损伤的术中损害控制外科(DCS)程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1例严重开放性骨盆骨折的临床资料。初期行髂内动脉结扎19例,选择性髂内动脉造影栓塞2例;伤道和腹膜后填塞止血11例;膀胱造瘘7例,膀胱修补加尿道会师2例;腹膜内结直肠伤I期修补4例,造瘘1例;腹膜外直肠伤结肠造口13例,远近端钳夹留待Ⅱ期手术3例;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14例;其他合并伤予相应处理。确定性骨盆整复内固定及结直肠和后尿道重建术留待后期。结果死亡6例(29%),死因为大出血致严重休克5例,腹腔盆底严重感染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1例。并发症7例次:直肠膀胱瘘3例,腹腔间隙综合征(ACS)2例,髂血管血栓形成截肢1例,截瘫1例;除截瘫外,其余均非手术治疗临床治愈。结论髂内动脉结扎加填塞是治疗严重开放骨盆骨折出血的重要手段;合并膀胱结直肠损伤时应完成初期改道术;应常规安置骨盆外固定支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骶髂螺钉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骶髂螺钉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以及术中相关问题。方法 17例采用骶髂螺钉治疗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按照AO骨盆骨折方法分型:B型骨折4例,其中B2型3例,B3型1例;C型骨折13例,C1型4例,C2型5例,C3型4例。术中根据骨盆后环损伤类型,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骶髂螺钉内固定。术后参照Matta和Tornetta评分系统评价骨折复位情况,Majeed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整随访,随访时间22.5个月(6~42个月)。手术时间82min(35~155min),术中失血量350ml(50~1 100ml)。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术后感染、血管、神经损伤、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按Matta和Tornetta复位标准:优14例,良3例。Majeed功能评分:优11例,良5例,一般1例;优良率94.12%。结论骶髂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可有效恢复骨盆后环的稳定性,能够获得良好的功能康复,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20.
本院自2001年2月~2006年9月,对未明确病原体的12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28~63岁,感染发生时间为术后2~7个月。原发疾病:慢性肾炎10例,多囊肾1例,IgA肾病1例。术前并发症:慢性支气管肺炎1例,糖尿病2例,均贫血,10例有高血压心脏病。术后免疫抑制剂使用:8例为环孢素+霉酚酸酯+泼尼松;4例为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泼尼松。所有患者至感染发热时肾功能均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