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时参战官兵可能会出现精神和行为异常,从而影响作战任务的完成。作者针对战时战场上的各种心理和行为失调现象,探讨有效的方式手段去调整、控制以至克服战时心理应激反应,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化解各种消极的战斗心理状态,使官兵保持良好的战斗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乌克兰战时军队人员心理急救(psychological first aid, PFA)模式和流程,为我军PFA的开展及培训提供借鉴。方法 重点介绍乌克兰战时PFA三级结构模式,梳理其具体任务、实施者、PFA的不同时间、地点以及内容。结果 乌克兰军队PFA模式和流程已经过顿巴斯战争(2016~2019年)和当前俄乌冲突的实践检验,对我军未来战场PFA工作具有启示作用。结论 通过研究乌克兰战时PFA模式,本文从培养一线救援力量、确立基本原则和策略、构建阶梯后送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对我军PFA的启示;并指出培养一线救援力量是提高战场心理急救时效的前提,确立基本原则和策略是开展战场心理急救工作的关键,构建阶梯后送体系是实施战场心理急救任务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4.
战斗应激是战场环境作用于参战人员所产生的急剧情绪反应.当这种反应超过一定限度,人的身心平衡受到破坏,就会导致战斗应激性精神疾病的产生,影响部队战斗力.未来战争随着高技术兵器的应用,战争将更残酷、激烈,参战人员的心理压力更大.因此,加强军事心理训练,提高适应能力,对组织实施良好的卫勤保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军人在执行危险任务时会经历急性应激反应并伴随短暂的功能受损,这不仅危害整个团队的安全,还容易导致战斗任务失败.然而,从事战斗应激控制的心理卫生分队距离战斗任务现场尚有距离,难以在第一时间提供心理援助.为了填补这一空缺,以色列军队开发了只有5个步骤的干预(YaHaLOM),适用于普通士兵在战斗现场对伤员进行即时的心理救援.YaHaLOM是建立在6C模型的基础上,6C模型强调激发伤员的认知交流,以及将伤员无助被动的感觉转变为主动有效应对的感觉.YaHaLOM具备操作简单、明确和培训成本低等优势,其有效性也得到了初步验证,对我军的战斗应激控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灾难后的心理应激与健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孙萍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8):141-142
通过对重庆万州区铁峰镇山体滑坡事件1200名幸存者心理应激状况的调查,阐明心理应激水平与健康的关系,进而说明建立灾难与危机心理卫生服务系统及心理干预对减轻灾后心理应激反应、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和躯体健康一样是健康的组成部分,心理问题不仅是健康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开展预防和治疗各种心理疾病,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形态,决定了心理素质已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结局的重要因素。军事飞行员作为一个军人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研究,日趋成为国际军事心理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军事飞行员群体的心理应激及干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作者随抗震心理救助队到达绵阳市九洲体育馆和南河体育中心两个临时灾民安置点,采用指导式干预,点面结合,对处于创伤后急性应激期的灾民实施心理危机干预。认为:灾难性心理危机干预,应在灾民创伤后急性应激期及时介入;坚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危机干预原则;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在危机干预中的作用;重视加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四川地震灾后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亲历地震的22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进行访谈式干预,并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忧郁自评量表SDS测试比较。结果:经过干预的群体在地震发生后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改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得分均有所下降,SAS(焦虑无助情绪)、SDS(悲观哀伤情绪)等指标明显好转。结论:四川地震灾后进行心理干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冯秋鸿  孙丽敏 《海南医学》2011,22(11):155-156
目的总结42例自杀未遂患者心理干预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42例患者进行个性化心理干预,制订应激策略,帮助患者重拾信心,重返社会。结果 42例自杀未遂患者中,再次发生自杀死亡1例。结论对自杀未遂者,通过及时的心理干预,采取合适的应激策略,可以帮助他们重建心理健康,提高自身的心理耐受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冷静、乐观、豁达地看待人生。  相似文献   

12.
战斗应激反应(combat stress reaction,CSR)所导致的非战斗减员一直是现代战争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甚至会成为敌方实施主动心理战的手段,在作战样式和战略战术不断更新的背景下,平时心理韧性和调节技巧的训练,战时心理急救的评估和干预,战后严重精神创伤障碍的预防和治疗等,均需给予持续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对战斗应激反应的概念、分类和危险因素进行回顾,在 “就近、及时、期望”处置原则的基础上,立足我军卫勤保障和战救技能特点,系统构建以“战斗动员-战场救治-战后干预”三个阶段为主的基本框架,以及简明心理评估要点,对进一步细化的应对策略和技术提出研究方向,以期在目前专业认知下对CSR的早期预防、科学分类、早期干预、综合康复起到推动作用,为我军战场救治综合能力的提升贡献新理念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2003年SARS在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使得“突发事件”一词为公众所熟悉。所谓突发事件。即是指那些突然发生、带有异常性质、人们缺乏思想准备的事件,如突发的自然灾害事件、政治军事事件、恶性交通事件等等。军事突发事件,概括起来主要有战争与非战争行动两大类。后者是指使用武装力量处置战争以外的非战争事态的军事活动。或者是带有军事性而又不是战争的行动,比如,抢险救灾(援)、武装戒严、防暴、平暴、维和、禁毒、反走私、反恐怖等等。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灾后26例急性应激反应心理危机干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大地震后,作者对绵阳安置点内来自北川县的26例灾民采用聆听观察、访谈、当事人自诉等方法收集资料,发现17例都有痛失亲人的遭遇;正常心理反应4例,神经衰弱反应2例,恐惧反应8例,抑郁反应9例,精神病反应3例.对评断为精神病反应的3例进行了及时的转介.同时发现:社会支持系统与个体内在因素相互作用,影响问题的形成和发展.采用支持性陪伴、积极宣泄、(交互式)放松、理性情绪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等短期治疗策略有效.作者认为灾后急性心理危机干预后续干预的长期性必须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建立统筹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灾后心理干预工作系统和运行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急救中心工作人员肩负各类院前急救和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量大且心理负荷重。本研究对急救工作人员的心理应激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11年杭州市急救中心在职工作人员,共105人,有97人完成问卷为有效,97份有10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简称高职生)的心理危机问题不仅危害到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同时影响家庭,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深入分析和探讨高职生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并积极进行有效的危机干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一线救护人员和广大群众产生恐慌、焦虑情绪等应激反应,疫情下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我们采用“前线+后方、线上+线下、一线心理筛查访谈+后方团队干预疏导、心理咨询+精神科用药、心理咨询师+网络工程师”的新型综合军人心理应激救援保障模式,对军队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和救援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辅导。新型综合军人心理应激救援保障模式发挥了较高的效能,降低了救援保障投入,减少了心理救援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风险,值得在应激救援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覆盖海南省各市、县的非常规突发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服务机构,制定灾后相关心理救援预案,协助政府完善灾后应急系统,并在实际工作中检验危机干预的效果。方法: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培训心理咨询师,并以心理咨询师为核心,成立危机快速反应专家服务组,使用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方法,为受灾者提供一般社会救援不能解决的紧急心理救护和进一步的心理援助。结合心理评估的工具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较成功地建立了一个覆盖海南省各市、县的非常规突发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服务机构,并在2010海南特大水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灾区1296名受灾群众焦虑与抑郁的发生率分别由干预前的60.9%和29.6%下降到干预后的45.9%和22.8%。结论: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在灾后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如机构的软硬件建设比较薄弱、危机干预的经验还非常欠缺、危机干预的组织工作尚需完善等。  相似文献   

19.
高福美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6):3609-3610
目的:探讨地震灾后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干预作用。方法:调查54例住院病人的心理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干预。结果: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可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结论:心理护理在突发灾害事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08年5月12日是个令人沉痛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汶川8级特大地震夺走了7万余同胞的生命,致使几百万人受灾。2010年5月12日是纪念汶川地震二周年的日子,我们在缅怀遇难同胞,振奋抗震救灾精神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空前灾难不仅给灾区人民在物质上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给他们心理上造成极大的创伤。“逝者安息,生者前行”,需要关注那些从山崩地裂中生还的人,对他们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让他们掌握有效的应付方式,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心理痛苦过程,发挥中医的优势去缓解其恐惧、焦虑和抑郁情绪,这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