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干预普外科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效果.方法 分别抽取干预前(2010年1-6月)、干预后(2010年7-12月)医院普外科甲状腺手术患者病历各80份(甲状腺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各占50.00%),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临床药师干预,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明显改善,药物选择合理率由干预前的11.25%提高至83.75%,用法用量正确率由58.75%提高至72.5%,给药时机正确率由0提高至51.76%,术后用药时间合理率由18.75%提高至75.00%.结论 临床药师对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是可行和有效的,合理的干预可以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有效、安全、经济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围手术期处理策略。方法以2008年2月至2013年11月23例甲减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为甲减组,回顾性分析甲减组行CABG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14例,年龄57~73岁,平均(67.5±8.3)岁,所有病例均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术前行冠脉造影明确冠脉病变的支数和狭窄程度,CABG围手术期采用左旋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以同期随机抽样的3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未进行过甲状腺素片治疗的单纯CABG患者作为对照,年龄55~71岁,平均(66.7±9.3)岁。结果所有患者均为非体外循环下完成CABG,甲减组术后并发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合并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并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者1例,无院内死亡,随访17例,随访时间5~62个月,1例患者术后11个月不明原因猝死,其余患者生存状态良好。对照组术后并发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并使用IABP者2例,1例院内死亡。甲减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3.2±7.5)h]、ICU停留时间[(47.3±18.2)h]、住院时间[(14.7±3.5)d]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2±3.5)h、(36.4±11.9)h、(11.1±4.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甲减合并冠心病需行CABG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适当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及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普外科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PAP)进行干预,比较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 2010年普外科采取临床药师监督检查、临床医师配合改进的方式对PAP进行干预;设计调查表,对2009年4月、2011年4月普外科出院的清洁切口手术患者PAP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调查数据.结果 干预前组入选患者55例,干预后组61例,两组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为100.0%;干预前组术前<2h使用抗菌药物者仅为1.82%,而干预后组为2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80,P<0.01);干预前组术后使用抗菌药物>3d者占94.55%,而干预后组占4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664,P<0.01);无使用喹诺酮类及β-内酰胺酶复合制剂患者.结论 临床药师监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与临床医师配合管理的方式是加强PAP 管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体会.方法 将我院2010年4月-2012年6月接待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和参照组(50例),在围手术期给予研究组病患护理干预,给予参照组病患常规护理,并对两组病患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研究组病患通过护理干预后,血压、心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焦虑状态等都比参照组的效果要好,经过统计学分析后可知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采用护理干预的病患对于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评价也要高于参照组,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研究组与参照组的相关研究数据可知,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采用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效果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大大减轻了病患的心理负担,增强了其疾病恢复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干预前、后医院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考察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对照研究2009年4-6月(干预前)及2010年11月-2011年1月(干预后)3种Ⅰ类切口手术的出院病历各110份,对比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 经过干预,3种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在药物选择、预防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间、联合用药方面较干预前均明显得到改善,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例,占0.91%,提高到88例占80.0%;抗菌药物总费用占总住院费用比例由8.53%降至5.91%,抗菌药物总费用占药品总费用比例由32.21%降至25.64%.结论 医院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对照研究采取的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可明显提高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降低药物费用,可为医院设计单病种临床路径及降低单病种费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1年医院剖宫产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遏制细菌耐药性,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方法 调查2011年1-12月在医院行剖宫产的所有出院产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按是否存在感染分为两组,感染组为剖宫产手术合并感染者,非感染组为单纯刮宫产手术患者,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共监测剖宫产产妇2533例,全部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其中感染组709例占28.0%,非感染组1824例占72.0%;围手术期用药,按围术期用药2022例占79.8%,未按围术期用药511例占20.2%;术中出血>1500 ml或手术时间>3 h 26例,追加使用8例占30.8%,未追加使用18例占69.2%;联合用药单用2364例占93.3%,二联153例占6.1%,≥3联16例占0.6%;用药时间<48 h 728例占28.7%;使用抗菌药物15种、2959例次,其中头孢呋辛2406例次占81.3%,克林霉素240例次占8.1%,左氧氟沙星102例次占3.4%,阿奇霉素81例次占2.7%,甲硝唑73例次占2.46%,头孢他啶24例次占0.8%.结论 临床医师已普遍重视剖宫产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用药品种及联合用药较规范,但存在疗程偏长、用药时机欠规范等问题,是今后需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CABG术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的临床经验,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方法总结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22例急性心肌梗死行CABG手术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患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2例患者死亡1例,其余均康复出院。结论对高危CABG患者预防性应用IABP能够降低围术期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切口感染与非感染病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切口感染发生的原因与控制措施.方法 以40例CABG切口感染病例为感染组及40例非感染病例为对照组,应用统计学秩和检验的方法,对两样本进行统计及对比分析.结果 感染组的住院天数和各项医疗费用均大于对照组,感染组住院时间平均比对照组增加43.03 d(2.85倍),住院总费用平均增加人民币84 314.38元(2.0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ABG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除患者因素以外,还来自很多患者以外的因素;要不断改进外科医师手术技巧,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日,更合理地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围手术期各相关环节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椎间盘介入微创手术围术期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以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医院2011年7-12月653例椎间盘介入微创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以围术期是否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分为预防用药组和无用药组;分析围术期用药的合理性,比较两组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椎间盘介入微创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9.0%,其中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的使用率分别占93.4%和82.5%;联合使用占85.9%;给药时机均为术后静脉给药,两组术后均无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结论 给药时机不规范,药物选择无针对性是手术围术期预防用药较普遍突出的问题,椎间盘介入微创手术不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近端转移性肿瘤的疗效和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至2017年收治的股骨近端转移性肿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并给予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分析50例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并在随访6个月后测定其的髋关节功能MSTS-93评分.结果:本组50例患者均实施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0%;平均手术时间(132.75±13.8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834.28±76.12)ml;平均住院时间(16.35±2.11)d.随访6个月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MSTS-93评分优24例(48.0%)、良17例(34.0%)、中5例(10.0%)、差4例(8.0%),优良率为82.0%.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近端转移性肿瘤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显著,而通过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则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off-pump CABG 85例(观察组),On-pump CABG 67例(对照组),对两组术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后死亡2例(2.35%),出现并发症13例(15.29%);对照组术后死亡9例(13.43%),出现并发症25例(37.31%).观察组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off-pump CABG是安全的、微创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胸外科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加强呼吸道管理的护理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胸外科收治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记录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1例(3.33%),无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为(21.28±1.59)d;对照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6例(20.00%),并发症4例(13.33%),住院时间为(32.42±1.86)d.两组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胸外科高龄患者加强围手术期的呼吸道管理护理,能够有效减少肺部感染及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具有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50例)和整体护理组(50例),常规护理组接受常规护理,整体护理组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常规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患者的痊愈率和并发症率分别为,84.0%和98.0%,24.0%和6.0%,两组数据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治性远端胃切除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显著提高治愈率,应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治疗冠心病合并瓣膜病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8月海南农垦总医院行瓣膜手术和CABG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60例患者按是否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与CABG分为同期组和非同期组,比较两组术后临床指标和随访预后结果。结果同期组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室停留时间、术后出院时间均显著低于非同期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5、14.89、13.20,P<0.01);同期组术后房颤、围手术期心梗、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非同期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11.40、8.86,P<0.05);随访期内,同期组死亡率、瓣周漏发生率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率均显著低于非同期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9、7.60、5.07,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瓣膜病老年患者同期行CABG与心脏瓣膜手术是可行的。术前和术后要做好对症处理,术中做好心肌保护,可以大大降低手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围术期精心护理在子宫肌腺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2019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腺症手术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n=50)采用传统围术期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n=50)实施围术期精心护理模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总结颈椎骨折前入路内固定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6月-2017年3月收治颈椎骨折前入路内固定手术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干预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15%,其中显效16例;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3.08%,其中显效12例,干预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69%,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骨折前入路内固定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围手术期用药情况,观察不同时间应用抗菌药物对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09年-2010年1172例妇产科剖宫产手术患者进行调查,使用Excel 2003及SPSS13.0统计软件对剖宫产围手术期用药、用药种类及频度、用药天数、联合用药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1172例剖宫产患者平均住院6.9d,平均用药2.36d,抗菌药物应用率100.0%;其中应用1种药物1117例占95.31%,二联用药54例占4.52%,三联用药2例占0.18%,单用头孢曲松1085例,占剖宫产围手术期病例的92.58%;2009年组术中用药率44.47%,2010年组术中结扎脐带后给药率99.47%,术后平均切口感染率0.17%,两组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绝大多数合理,剖宫产术预防用药时间可在术中结扎脐带后静脉给药,有利于尽早实施母乳喂养,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乳腺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5月-2012年3月875例乳腺手术及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875例乳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持续时间30~210 min,>3 h占8.68%、2~3 h占26.63%,1~2 h占45.03%、<1 h的为19.66%,有1例发生切口感染;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158例,使用率为18.00%,其中18例无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占11.39%、术前30 min~2 h用药123例占77.85%、术前未用术后当日用15例占9.49%、术前>2 h的13例占8.23%、术中7例占4.43%、术后用药>48 h的6例;使用一代头孢菌素102例占64.56%.结论 抗菌药物的管理措施及医院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可行、有效,能促进抗菌药物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  相似文献   

19.
围手术期医院感染322例分析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42  
目的 了解我院的围手术期医院感染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2000年和2001年围手术期医院感染322例,并对易感因素和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率1.7%,死亡18例(5.6%);易感疾病中以恶性肿瘤最高(33.0%);术前使用广谱抗生素占97.8%;术前留置尿管占88.2%;气管插管全麻占81.6%;手术时间≥4h占42.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常见(38.3%);感染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和真菌最常见,分别占16.3%和13.8%,耐药菌占66.4%;22例肝移植手术医院感染率45.5%,明显高于其他手术,死亡2例(9.1%)。结论 术前使用广谱抗生素、术前留置尿管、全身麻醉、手术时间长和住院时间长为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顾家富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3565-3566
目的:了解基层卫生院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2011年医疗质量监督考核对24个乡镇卫生院产科手术病历进行回顾分析,每个医院抽取20份,共480份,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资料评价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指征、时间、剂量、禁忌证、预后、不良反应及联合应用比率.结果:抗菌药物应用率为100%,共4类9个品种.以术后预防用药为主,注射用抗菌药物前5位为硝唑注射液(76.4%)、注射用头孢他啶(42.1%)、注射用头孢匹胺(34.6%)、注射用阿奇霉素(10.0%)、注射用头孢曲松钠(5.8%),联合应用头孢菌素类和硝咪唑类占96.4%.结论:基层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时机及疗程不当、联合用药不合理、应用孕妇及哺乳期禁用的抗菌药物,需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