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院前急救在318例腹部创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 1992年 2月~ 2 0 0 0年 2月救治腹部创伤 318例 ,其中进行院前急救2 77例 ,占 87.1%。现将救治结果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男 2 43例 ,女 75例 ;年龄 1.5~ 74岁 ,其中 18~ 32岁占 74.8%(2 38/ 318)。2 .致伤原因及合并伤 :交通伤 2 0 9例 ,撞 (跌 )伤 38例 ,拳 (棍 )击伤 2 4例 ,挤压伤 12例 ,高空坠落伤 8例 ,刀刺伤18例 ,枪弹伤 9例。其中闭合性损伤2 47例 ,开放性损伤 71例。合并颅脑损伤 2 4例 ,胸部损伤 6 3例 ,四肢损伤 42例 ,脊柱、骨盆损伤 8例。腹部 1个脏器受损 2 38例 ,2个脏器受损 47例 ,3个及3个以上脏… 相似文献
2.
院前急救是严重创伤救治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创伤救治体系三环理论中的一个基本环节,是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根本保证。目前国内院前急救的模式还不统一,存在较多争议,但创伤院前急救的快、准、稳是院前急救工作者永远追求的目标。通过回顾文献、结合临床工作经历,就创伤院前急救中涉及的几个问题做一初步探讨,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市(以下简称乌市)院前急救创伤流行病学特征,为院前急救规划和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对全年创伤患者数据进行ICD-10编码,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各组发病率、相对危险度和创伤原因、部位构成比。结果 全年创伤患者共 12 582 例,占总人数25.2%;发病率为 478.5/10万。每天16:00-18:00为高峰时段占11.9%,夏秋季发病7376例,占58.6%;男性发病率为 653.8/10万显著高于女性 290.5/10万,RR为2.25(χ2=1819.128,P<0.001),18~60岁人群创伤病例10 078例,占80.1%(χ2=1141.29,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首位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占28.5%;首位致伤部位是头颅和脑占32.6%;不同性别(χ2=350.151,P<0.001)、不同年龄组(χ2=3696.133,P<0.001)致伤原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乌市创伤发病率高,呈现出男高于女,夏秋季、中青年人高发,交通事故致伤严重以及头颅脑伤为主的特点,卫计委主管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合理配置院前急救资源,针对主要创伤重点培训,有效提高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21年重庆市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救治结局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创伤发生及提高院前创伤救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重庆市120调度指挥中心数据库中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数据,分析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运用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2021年重庆市院前急救创伤患者66560例,以男性为主,占59.86%;高发年龄段为41~65岁,占39.27%;平均年龄为(48.8±21.2)岁。道路交通伤是65岁以下人群的首要致伤原因(52.95%),摔跌伤是65岁以上人群首要致伤原因(51.82%)。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病死率为1.22%,主要致死原因为:高处坠落伤(37.04%)、道路交通伤(28.40%)和自杀(12.96%)。高处坠落伤(OR=17.537,95%CI:14.598~21.068)、自杀(OR=176.745,95%CI:126.816~246.331)、凌晨时间段受伤(OR=1.672,95%CI:1.280~2.185)和0~6岁组(OR=9.89... 相似文献
6.
谷氨酰胺颗粒剂对严重创伤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口服谷氨酰胺颗粒剂对严重创伤患者体内谷氨酰胺缺乏的治疗作用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 将受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口服谷氨酰胺颗粒剂;对照组口服同等剂量的安慰剂。比较两组的蛋白质代谢、肠粘膜受损程度、免疫功能、肝肾功能。结果 治疗组血浆谷氨酰胺含量与用药前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而对照组用药后无明显变化。肠道受损程度明显减轻,治疗组二胺氧化酶活性、内毒素含量及肠粘膜通透性较用药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0.01),血浆内毒素的变化则不明显(P>0.05)。治疗组血浆蛋白、白介素-2水平显著高于用药前(P<0.05),尿氮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服用谷氨酰胺颗粒剂能显著提高血浆谷氨酰胺含量,对严重创伤患者谷氨酰胺缺乏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8.
重度交通伤患者中多达20%的患者被诊断有严重腹部创伤,并且有高达20%的病死率。严重出血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但随着医疗技术及设备的发展,目前腹部创伤引起的出血被认为是潜在的可预防性死亡。本研究以“战伤救治理念体系”为依据,集合了包括创伤重点超声评估、腹腔内止血复苏、院前输血等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诊疗干预措施,制定院前集束化救治策略,更好地指导严重腹部交通创伤患者的院前急诊救治,以期望延长其有效救治时间窗,为后续的院内治疗创造条件,并且提高患者在院内手术时的耐受力,从而降低创伤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移动监护与急救手术前移在严重胸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将确定性急救与手术处理前移至基层医院的可行性,以进一步提高危重胸部创伤的救治成功率. 方法 对1998年4月-2008年8月应"120"急救邀请,赴我市基层医院进行院前院内紧急救治的72例严重胸部创伤(AIS≥3)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院前组(院前紧急确定性急救或手术后转回我院)36例和院内组(经院前确定性急救后转回我院手术)36例. 结果 (1)伤后到基层医院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确切手术时间院前组显著短于院内组[(3.9±4.1)h比(9.6±8.2)h](P<0.05).(2)院前组失血量、输血量均大于院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ISS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S值院前组显著低于院内组(P<0.05);院前组总休克发生率显著多于院内组(86.1%比41.7%)(P<0.05).(4)术式:单纯胸腔闭式引流院前组多于院内组(16.7%比5.6%),"胸腔闭式引流+剖胸术"、"胸腔闭式引流+剖腹术"、"胸腔闭式引流+其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院前组穿透伤"胸腔闭式引流+剖胸术"率是钝性伤的4.8倍,院内组为1.9倍;院前组钝性伤"胸腔闭式引流+剖腹术"率是穿透伤的5倍,院内组为4.5倍.(5)总治愈率95.8%(69/72),院前组中濒死患者8例,生存5例,13.9%(5/36)的院前创伤死亡得以避免. 结论 在伤后"黄金时刻"迅速携带移动监护手术设备,将救命性外科处理前伸至基层医院实施急救或确定性手术后,再安全转送到高级急救中心(医院)进一步救治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可显著降低严重胸部创伤的院前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SIRS)对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129例严重创伤患者均于入院时进行SIRS评分,以住院期间的感染率、器官功能不全发生情况和死亡率为结局终点评价指标,评价预后。结果129例严重创伤患者发生感染52例(40.3%);发生器官功能不全28例(21.7%);死亡8例(6.2%)。而感染者、发生器官功能不全者和出现死亡者,其SIRS评分均较高(P〉0.05)。并且SIRS评分对感染、器官功能不全及死亡的预测均有价值,AUC〉0.5(P〈0.05)。结论SIRS评分对严重创伤患者预后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并且简单易行.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制订相应的预防、抢救及治疗措施,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1 246例严重创伤患者,分为4组:儿童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将各组性别比例、致伤原因、伤后死亡时间、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和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与预后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各年龄组均以男性患者多见.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伤,其次为坠落伤、钝锐器伤、跌伤等.全组患者伤后24h内的死亡率为8.8%,24 h以后的死亡率为2.0%,老年组伤后24 h内的死亡率和青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24 h以后的死亡率和青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中年组相比有差异(P<0.05).ISS对预后的影响是计分越高,患者死亡的可能性越大,而GCS则正好相反,即计分越低,死亡率越高.老年组死亡患者的ISS和GCS与其他年龄组相比,有差异或显著性差异.结论各年龄组严重创伤患者在性别比例、致伤原因、预后等方面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ISS及GCS是判断创伤严重程度和预后较为客观的2个指标,抢救治疗以伤后24h内尤其重要,对老年患者更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外科 (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在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四肢骨折和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08至2019-08武警江苏总队医院收治的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四肢骨折和骨盆骨折的患者98例,按照实际接受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46)和DCS治疗组(n=52)。对照组按传统治疗方案,早期行复杂、完整的确定性手术治疗,DCS治疗组按损伤DCS治疗策略10~14 d后完成确定性手术。手术后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总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死亡率、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对照组与DCS治疗组的总住院时间和入住ICU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S治疗组手术时间(89.55±21.07 )min、使用呼吸机时间(5.62 d),均短于对照组的(178.83±28.50 )min、7.1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CS治疗组手术出血量(268.52±39.67)ml、术中输血量(610.85±40.24)ml明显少对照组(692.68±42.59)ml 、(1024.20±30.1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S治疗组并发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四肢骨折和骨盆骨折患者采用DCS技术手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摘要】 目的 探讨无菌生物护创膜在严重创伤致软组织缺损创面早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 40 例严重创伤致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护创膜组 (20 例) 与纱布组 (20 例), 护创膜组患者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局部创面早期行无菌生物护创膜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 纱布组患者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局部创面早期行灭菌凡士林纱布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创面疼痛评分、创面基底准备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创面一次性愈合比值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创膜组患者治疗第 7 天时创面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分明显低于纱布组 (Z= -2.969, P= 0.003), 创面基底准备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纱布组(Z/ t = -2.394、-2.782、3.186, P= 0.017、0.005、0.003), 而创面一次性愈合比值与纱布组无明显差异 ( χ2 =0.173, P= 0.677); 护创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5.0%, 与纱布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0.0%无明显差异 (χ2 = 0.173, P= 0.677)。结论 无菌生物护创膜可有效减轻严重创伤致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疼痛程度, 缩短创面基底准备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