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依军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X):36-36,97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所2004年3月~2007年7月间检验的11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无症状组的ALT异常率明显降低(P〈0.05);年龄〈30岁的乙型肝炎患者其ALT异常率明显低于年龄〉30岁的乙型肝炎患者(P〈0.05);患者性别与乙型肝炎患者ALT异常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而年龄和是否存在临床症状与乙型肝炎患者ALT异常发生率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丙氨酸转氨酶与患者乙型肝炎病情明显相关,是反映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所2004年3月~2007年7月间检验的11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无症状组的ALT异常率明显降低(P<0.05);年龄<30岁的乙型肝炎患者其ALT异常率明显低于年龄>30岁的乙型肝炎患者(P<0.05);患者性别与乙型肝炎患者ALT异常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而年龄和是否存在临床症状与乙型肝炎患者ALT异常发生率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丙氨酸转氨酶与患者乙型肝炎病情明显相关,是反映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对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感染杂志》2003,3(1):28-3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乙型肝炎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乙肝病毒DNA载量与免疫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7月—2018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60例乙型肝炎性原发性肝癌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归为甲组,再选取同时期该院160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归为乙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测定免疫功能指标、乙肝病毒DNA载量与肿瘤TNM分期,对免...  相似文献   

5.
蒋冬香  陈刚 《华夏医学》2006,19(6):1119-1120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与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HBVDNA水平及ALT。根据血清标记物不同阳性情况分为3组I组为HBsAg( )、HBeAg( )、抗-HBc阴性或阳性,共148例;组为HBsAg( )、抗-HBe( )、抗-HBc( ),共127例;组为抗-HBc( )、HBsAg阴性或阳性,共20例,分别占全部病例的50.2%,43.0%,6.8%。分析以上3种情况与血清中HBVDNA水平及ALT间关系。结果各组HBVDNA检出阳性率组为99.3%(147例),组为45.7%(58例),组为15.0%(3例),各组间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ALT异常增高率I组56.1%(83例),组18.1%(23例),组ALT无异常,I组与组之间ALT异常增高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在HBVDNA阳性患者血清中I组与组之间ALT异常增高率分别为56.5%、39.7%,它们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eAg阳性血清中HBVDNA的水平较高,但病毒在中度复制时ALT异常增高率较高;HBeAg阴性血清中HBVDNA的水平低于HBeAg阳性血清,但HBVDNA的水平越高,则ALT异常增高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联合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的乙型肝炎携带(ASC)、慢性肝炎(CHB)、肝硬化(LC)、肝癌(HCC)患者的HBV DNA病毒载量、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甲胎蛋白(AFP)的意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乙型肝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根据临床诊断为ASC、CHB、LC、HCC的HBV DNA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标本80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BV DNA,采用速率法检测ALT、AST,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BV DNA定量结果及ALT、AST、AFP的异常率在男性和女性的各疾病组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定量结果在男性中以CHB组最高;女性中以ASC组最高,男性及女性均以HCC组最低;ALT异常率在男性及女性中CHB组均最高;AST异常率在男性以HCC组最高,在女性以LC组最高;AFP异常率在男性及女性中均以HCC组最高,ALT、AST、AFP在男性及女性中均以ASC组最低。结论 HBV DNA病毒载量与ALT、AST、AFP的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诊断、治疗预后等有重要意义,尤其是ASC者中男性及女性的ALT、AST、AFP的异常率均不高,但HBV DNA病毒拷贝数均不低,建议密切监测这类患者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含量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于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的不同,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HBV-DNA低载量)与观察组(HBV-DNA高载量)各42例。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入选者外周血NK细胞占比,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外周血NK细胞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外周血NK细胞含量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r=-0.409, P=0.000)。结论固有免疫在抗乙肝病毒感染中起到重要作用,对开发基于调控固有免疫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新疗法存在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Y)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117例经肝活检证实的慢性HBV感染者,根据血清ALT水平分为血清ALT正常组(ALT≤50U/L,n =60)和ALT增高组(ALT> 50U/L,n=57),比较组间一般资料、生化学指标和肝脏组织学特征的异同.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而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三酰甘油、铁蛋白等水平均差异有显著性.分别有77%和65%的ALT正常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炎症和纤维化,虽然其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轻于ALT增高患者,但25%的患者已达到抗病毒治疗的病理学标准.结论 尽管AL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总体较ALT升高者轻,但仍有1/4的患者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有必要行肝活检及时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我国以及整个亚洲地区有很高的感染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人曾感染过HBV,其中约2%-5% 为慢性感染,在我国有超过1亿的HBV携带者.临床上最常用乙型肝炎诊断的检测项目主要包括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俗称"两对半"),HBc-IgM 及 HBV DNA 等,通常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适合于各类实验室,HBV-DNA是诊断乙型肝炎,提示病毒复制的金标准,但其实验检测设备及实验要求高,一般实验室无法检测,HBc-IgM被认为是诊断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的重要血清学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期间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的情况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通用模板信号扩增(UT-PCR)方法,对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血清出现HBV DNA由阴转阳的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YMDD变异检测,并结合患者治疗前HBV DNA载量、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免疫标志物及YMDD变异后HBV DNA载量等临床信息进行结果分析。结果YMDD变异的检出率为53.85%,52例患者中,28例发生了YMDD变异,其中YIDD17例,YVDD7例,YIDD和YVDD混合变异4例。发生YIDD变异的患者较治疗前HBV DNA水平显著降低(P<0.05),发生YVDD变异的患者较治疗前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VDD变异后的HBVDNA水平与YIDD变异后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MDD变异组治疗前的ALT基础水平高于YMDD野生组治疗前水平(P<0.01),治疗前HBVDNA水平及HBeAg阳性率在变异组和野生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前ALT基础水平高可能是YMDD变异的一个易发因素。密切监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及ALT水平,有利于及时发现YMDD是否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水平与HBeAg、H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收集155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与HBeAg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并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HBV—DNA阳性组患者血清HBsAg水平高于HBV—DNA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在HBV—DNA阳性组中,患者血清HBsAg水平随着HBV—DNA载量的增加而增加,低病毒载量组患者血清HBsAg水平最低,高病毒载量组时患者血清HBsAg水平明显最高,且高病毒载量组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血清HBsAg水平在HBeAg阳性及HBeAg阴性组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血清HBsAg水平与HBeAg定量有相关关系。结论血清HBsAg水平定量检测可反映宿主体内乙肝病毒复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TCL)表达与血清HBV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对153例慢性乙型肝炎按血清病毒载量分为HBVDNA阴性组和HBVDNA阳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特异性和非特异性T淋巴细胞百分比,并分析两组患者外周血特异性和非特异性T淋巴细胞表达的差异性。结果 75例HBVDNA阴性的慢乙肝患者平均特异性T淋巴细胞为45.27%±8.25%,平均非特异性T淋巴细胞为20.25%±5.18%。78例HBVDNA阳性的慢乙肝患者平均特异性T淋巴细胞为25.58%±7.36%,平均非特异性T淋巴细胞为33.17%±6.42%,两组患者无论是特异性T淋巴细胞还是非特异性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水平与特异性、非特异性T淋巴细胞相关,通过T淋巴细胞检测可为抗病毒提供免疫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病毒标志和丙氨酸转氨酶(ALT)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 检测133例CHB患者血清病毒标记物和肝功能,同时全部患者接受彩色B超引导下快速经皮肝穿刺,将患者按HBeAg、HBV-DNA阳性与否各分为4个组.对各组的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肝组织学显示肝内均有炎症、坏死及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存在。血清ALT正常的患者,作肝脏活组织病理检查.仍有一部分肝内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及纤维化改变,有的甚至存在肝硬化;ALT异常、HBeAg阴性的CHB患者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更严重。血清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与肝组织病理损害的程度不成正比。结论 单凭血清ALT升高、血清病毒复制活跃与否判断肝病活动性是不全面的,应将肝组织病理作为判断肝炎活动性和是否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DNA载量与血清microRNA-122(miR-122)、丙氨酸转氨酶(ALT)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指导CBH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3月榆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00例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法检测miR-122和HBV-DNA载量,采用肝功能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ALT含量,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ELISA竞争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分析慢性乙型肝炎HBV-DNA载量与血清miR-122、ALT含量的关系。结果?模式1、2和3的患者HBV-DNA载量较模式4患者高(P?<0.05),模式1的患者血清ALT含量较其他模式患者高(P?<0.05)。低病毒载量组患者血清ALT阳性率最低(P?<0.05)。超高病毒载量组患者miR-122相对表达量较其他载量组患者高(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HBV-DNA载量与ALT和miR-122均呈正相关(r?=1.024和0.946,P?<0.05)。结论?CHB患者血清HBV-DNA载量与血清miR-122、ALT均呈正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以相互补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治CHB患者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BK病毒(BKV)感染患者血清、尿液BKV DNA载量与肾功能、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间在本院接受肾移植的132例患者,测定患者肾移植后12个月时肾功能指标,流式细胞术分析患者肾移植后12个月时免疫功能指标CD4+T细胞、CD8+T细胞水平,并计算CD4+/CD8+值;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肾功能指标肾小球滤过率(GF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患者肾移植术后0.5、1、3、6、9、12、15个月时尿液以及血液中BKV DNA载量,根据术后12个月时BKV DNA载量分别将尿液、血液标本分为尿BKV DNA阴性组、尿BKV DNA低载量组、尿BKV DNA中载量组、尿BKV DNA高载量组以及血BKV DNA阴性组、血BKV DNA低载量组、血BKV DNA中载量组、血BKV DNA高载量组,比较组间肾功能指标以及免疫功能指标;Pearson法分析患者尿BKV DNA载量、血BKV...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比值和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561例肝穿确诊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同时进行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的检测,对比分析血清AST/ALT比值与肝脏病理诊断。结果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活动性肝硬化患者血清AST/ALT比值明显高于正常人及慢性肝炎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肝纤维化程度S4期以上的患者血清AST/ALT比值高于S0~S3期的患者,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当血清AST/ALT比值≥1时,诊断早期肝硬化(S4期以上)的灵敏度为83.5%,特异度为80.8%。结论 血清AST/ALT比值对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致死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临终前不同时段HBVDNA载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并比较了56例致死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不同HBVe系统状态的HBVDNA载量以及临终前62次不同时段的HBVDNA载量。结果致死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载量在HBeAg阳性组和抗-HBe阳性组分别为(5·01×106±1·35×102)拷贝/ml和(2·81×105±1·73×102)拷贝/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致死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临终前1~10d、~20d和~50d时段的HBVDNA载量分别为(4·04×105±1·57×102)拷贝/ml及(4·13×105±2·53×102)和(3·66×106±1·58×102)拷贝/ml,临终前各时段HBVDNA载量之间的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致死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启动过程中,HBVDNA的载量水平在HBeAg阳性组和抗-HBe阳性组之间存在不同。HBV载量随着致死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病程向终末期发展,未见到有升高或降低的趋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血脂、丙氨酸转氨酶(ATL)的相关性,为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2年3月-10月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并以B超体检结果为依据,随机抽取178例脂肪肝检出者和178例非脂肪肝受检者进行对照,同时空腹抽血进行丙氨酸转氨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脂肪肝组的丙氨酸转氨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异常率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并且丙氨酸转氨酶男性较女性显著增高。结论脂肪肝患者大都伴有高血脂,且丙氨酸转氨酶的升高与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