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面愈合是需要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的复杂过程。在创面愈合过程中,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 都可能导致创面发展成为慢性难愈合创面。研究证实多种干细胞可促进创面愈合, 但部分干细胞因存在提取困难、易凋亡、伦理及法律等问题, 临床应用受限。而口腔黏膜干细胞可规避上述问题, 这类干细胞具有胚胎干细胞特性、免疫调节能力, 而且同质性强, 在口腔创面无瘢痕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成为促进创面愈合及减少瘢痕形成的研究热点。该文综述口腔黏膜干细胞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研究、临床应用前景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前, 电流刺激、超声波、光治疗等已经成为促进创面愈合的有效方法, 其中红外光应用最为广泛, 是促进创面愈合的重要方法之一。红外光对创面的治疗作用与光生物调节作用对皮肤表面细胞分子的影响有关, 但红外光的光生物调节作用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因此, 有必要研究红外光的作用特点及其光生物调节作用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该文从不同类型红外光对创面愈合的效果和红外光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2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纳米脂肪是将脂肪组织通过机械乳化、过滤后得到的可以通过27 G针头的乳糜状流体, 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瘢痕修复、改善皮肤衰老等多种功能。近年来, 一些研究者在传统的纳米脂肪制备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其核心成分促进创面愈合机制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引起重视。该文结合最新发表的文献, 对纳米脂肪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和其在创面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创面愈合是一个被精准调控的复杂过程, 包含了炎症、抗炎、再生等多个阶段。由于巨噬细胞具有明显的可塑性, 可以在具有差异化的创面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巨噬细胞若未能适时表达特定功能, 将会影响组织的愈合功能并导致组织病理性愈合。因此, 了解巨噬细胞在创面愈合的不同阶段发挥的不同功能并进行针对性调控, 对促进创伤组织的愈合再生有重要意义。该文根据创面愈合的基本过程, 阐述了创面内不同类型巨噬细胞发挥的不同功能及其基本机制, 并强调了未来可能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巨噬细胞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5.
创面愈合涉及复杂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其中血管生成被认为是创面愈合的关键步骤之一, 促进创面血管生成可以加速创面愈合。近年来,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被证明可产生与干细胞疗法相当的促创面愈合效果, 且具有低抗原性、更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关于细胞外囊泡促创面愈合的具体机制目前仍不完全清楚, 被认为涉及创面愈合的各个阶段。该文主要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囊泡在促进创面血管生成中的可能机制进行阐述, 为进一步研究细胞外囊泡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显, 糖尿病足、压疮、血管性溃疡等慢性创面患者增多,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加重患者家庭经济、护理负担, 成为临床上亟须解决的难题之一。有较多研究证实, 脂肪干细胞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 但需应用外源性蛋白酶, 且存在伦理等诸多问题, 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脂肪干细胞基质胶是脂肪组织经过流体漩涡及絮凝沉淀获取的富含生物活性的细胞外基质及基质血管成分的凝胶状混合物, 其含有丰富的脂肪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内皮祖细胞、巨噬细胞等。脂肪干细胞基质胶制备方法简单、制备时间短, 便于临床推广应用。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 脂肪干细胞基质胶能够通过调节炎症反应、促进微血管重建及胶原合成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因此, 该文总结了脂肪干细胞基质胶的制备及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和存在的问题, 以期为临床慢性创面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创面愈合是机体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之一。如何改善创面愈合条件, 使创面快速愈合, 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氧化应激是影响创面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是一种经典的抗氧化应激因子, 也是极具潜力的促创面愈合因子。Nrf2的激活可以调控下游的抗氧化应激元件, 发挥抗细胞凋亡、维持细胞稳态的作用, 从而改善创面的愈合环境, 促进创面的修复。该文概述了Nrf2常见的激动剂及抑制剂, 并综述了Nrf2促进糖尿病溃疡、辐射损伤、缺血再灌注损害等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创面是烧伤最根本的问题, 其修复不仅依赖有效的创面处理, 还依赖患者良好的营养状态。营养支持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创面愈合的重要手段, 如何使之与烧伤创面的代谢相匹配是营养治疗的难点。该文从分析烧伤创面愈合中不同阶段的代谢特征入手, 着重论述了葡萄糖、蛋白质与谷氨酰胺在这些阶段的代谢特点, 提出了与创面愈合相适应的营养策略, 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营养治疗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许多致伤因素, 包括烧伤、手术等均可能导致皮肤结构和功能的破坏, 合适的创面敷料或植入物是促进创面愈合与再生的物质基础。含微纳米结构的生物材料能够影响细胞行为, 促进细胞顺应结构进行有序生长, 将该类材料应用于创面修复中可促进血管新生、调节免疫反应、减少瘢痕面积。近年来, 含有序微纳米结构的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该文介绍了几种含有序微纳米结构的生物材料的结构和制备方法, 并重点讨论了生物材料表面微结构如何影响创面愈合及其分子机制, 以期为临床上创面的治疗寻找和研制更贴近皮肤组织结构的医学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0.
在创面修复领域中, 无瘢痕愈合以及完整重建皮肤功能是临床及基础研究面临的重大挑战。目前, 已有多种人工真皮支架被用于临床创面修复, 以解决组织缺损导致的皮肤结构失调等问题。皮肤组织工程研究中用于制作人工真皮支架的生物材料主要包括天然生物材料、生物合成材料以及有机高分子材料这3类。该文综述了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可降解性及生物材料对创面愈合的作用, 并概述了基于生物材料、创面愈合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人工真皮支架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1.
氧气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 超过97%的慢性创面处于缺氧状态, 这是导致创面迁延不愈的关键因素之一。局部氧疗是一种不依赖受损的脉管系统直接向创面供氧的治疗方式, 即通过特定的装置或制剂将充足的氧气传输到创面, 有效促进慢性创面愈合。血红蛋白喷剂是局部氧疗的一种新形式, 具有效果良好、操作简单及成本低等优势。该文就血红蛋白喷剂的发展、组成成分、安全性、供氧原理、使用方法以及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为慢性创面治疗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位于皮肤毛囊和表皮基底层的表皮干细胞(ESC)在创面愈合和皮肤稳态维持方面起关键作用。然而关于光化学活化对创面愈合过程中ESC 分化、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知之甚少。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尹锐教授团队近期于《Burns & Trauma》发文《Photodynamic therapy accelerates skin wound healing through promoting re-epithelialization》。该文观察到, 基于5-氨基乙酰丙酸的光动力疗法(PDT)可以通过增加小鼠全层皮肤缺创面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量改变创面ESC分化的方式, 从而促进创面中ESC 的增殖、迁移、分化, 促进上皮再形成。同时, 该疗法可以通过增加血管生成标志物CD31 及VEGF A 的表达, 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23、IL-1β的表达, 从而促进创面中的血管生成, 抑制炎症浸润。该种改进的PDT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可为探索高效、经济、无不良反应的临床创面治疗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是一种具有立体纤维蛋白结构、富含大量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第二代血小板浓缩物, 可持续释放各种促进伤口愈合的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PRF已在创伤外科、整形外科及口腔科等临床科室广泛用于治疗患者各种急慢性创面。对创伤外科中常见的慢性难愈合创面, 常规的外科处理常效果不佳。大量的研究已证实PRF对慢性创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根据标本选择、离心方法、离心管材质、冻干保存技术等多种方法, 研究者尝试对PRF进行改良增效, 并已取得巨大进展。本文就PRF制备和保存技术研究现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创面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治疗较为困难。目前, 糖尿病创面的治疗方法包括清创、功能性敷料覆盖、负压治疗、骨水泥填充、皮肤移植等。微小RNA(miRNA)工程化外泌体具有减轻炎症、刺激血管生成、促进胶原沉积和再上皮化等功能, 在糖尿病创面修复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相关研究正在积极开展。该文对糖尿病创面的病理生理特征、miRNA与外泌体的特性、外泌体负载miRNA的工程化方法和miRNA工程化外泌体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机制进行综述, 以期为miRNA工程化外泌体在糖尿病创面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急性或慢性创面是常见的临床问题。胶原蛋白因具有来源丰富、生物相容性良好、免疫原性低以及可生物降解等诸多优点, 被广泛用于创面修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 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该文简要回顾胶原蛋白在创面愈合相关的不同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 对胶原蛋白的来源进行了概述;此外, 该文还总结了基于胶原蛋白的创面敷料在创面修复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及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家族成员之一, 具有广泛地促进胚胎发育、创面愈合、血管再生、神经损伤修复, 以及调控免疫代谢的作用。创面愈合包含了炎症反应、新生血管形成、修复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胶原等ECM的沉积等病理生理过程。该文在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围绕aFGF在传导生物信号、调节细胞生长、参与组织修复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并从临床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角度, 对aFGF的当前研究热点和未来临床应用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创面修复异常所导致的慢性难愈性创面及瘢痕严重损害了患者身体健康, 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 且目前缺乏简单有效、经济的治疗手段。脂肪干细胞(ASC)作为一种拥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 已经被多项体内、体外研究证实可以通过促上皮化、促血管生成、免疫调节和抗氧化等机制促进创面愈合。ASC及其衍生物已被用于治疗由烧伤、糖尿病和放射性损伤等导致的难愈性创面并取得良好效果, 且其成为创面修复新材料的潜力也得到了证实。该文就ASC促进创面修复的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并对其研究方向与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纳米医学的巨大进展为研发有效预防感染和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纳米疗法提供了机会, 纳米药物治疗烧伤创面具有广谱抗菌、克服细菌耐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突出优势。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张定林教授课题组在《Burns & Trauma》发表了一篇题为《Recent advances in nanotherapeutics for the treatment of burn wounds》的综述, 阐述了近年来各种纳米疗法治疗烧伤创面的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制, 以及纳米技术在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慢性、感染性创面愈合一直是临床及科学研究方面引人关注的问题, 其中细菌感染及氧化损伤是阻碍创面愈合的关键因素。碳点作为一种新型材料, 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及良好的生物安全性而备受关注。近年来, 针对碳点抗菌性、抗氧化性、光致发光性的研究越来越广泛, 碳点在慢性及感染性创面治疗中有巨大潜力。该文综述了碳点抗菌、抗氧化、监测创面感染状态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潜在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修复是一个复杂的医学问题, 涉及创面愈合的各个阶段。近年来干细胞及组织工程为修复慢性难愈合创面带来了希望。干细胞具有良好的再生能力和旁分泌作用;多种组织工程策略有修复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潜力, 还可以提高干细胞的递送效率。该文对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病理特征、用于修复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干细胞、基于干细胞的组织工程创面修复策略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