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6个月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6月解放军第960医院淄博院区骨科收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6例,男性67例,女性19例;年龄65~84岁,平均76.8岁.摔伤40例,道路交通伤34例,其他12例.均采取手术治疗,根据术后6个月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67例)与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RP/Alb)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6月无锡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5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男性103例,女性51例;年龄65~85岁,平均75.8岁;合并0~2种内科疾病106例,2种以上48例.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121例)与死亡组(33例),收集可能影响患者生存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合并疾病、血常规、肝肾功能、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时长、致伤原因等,同时记录患者入院当天、术后第1天、第3天CRP、Alb以及CRP/Alb的平均值,运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1年内随访率为100%.其中154例患者死亡33例,病死率为21.43%.单因素结果显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与年龄>75岁、合并多种内科疾病、白蛋白(Alb)水平低、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CRP/Alb比值高以及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II~IV级有关(t=30.256、56.411、4.007、20.644、6.509、16.684,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Alb水平低、CRP水平高、CRP/Alb比值低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32、2.114、2.625,P<0.05);CRP/Alb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均明显高于CRP或Alb单指标预测(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与CRP/Alb比值增大有关,是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相关因素,CRP/Alb比值可作为临床预测患者不良结局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特点及防治康复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01至2014-01收治的70岁以上髋部骨折手术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出现POCD患者40例, 探讨其临床特点、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 经对症处理及综合治疗后,25 例术后 1 周内认知功能障碍好转,13 例术后 2 周内好转,2 例术后随访6个月仍有认知功能障碍。高龄髋部骨折POCD发病与术前认知障碍、围术期贫血、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相关。结论 认识到POCD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也不是多种因素的简单相加,而是病因与疾病之间,甚至病因与病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周伟  阮锋  刘平  黄松 《创伤外科杂志》2021,23(6):435-440
目的 探讨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 特殊序列(β-CTX)、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并发髋部骨折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8年1月—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骨科收治的164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临床资料,其中85例老年骨质疏松并发髋部骨折为骨折组,79例单纯骨质疏松患者为无骨折组,另72例门诊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骨折组男性36例,女性49例;年龄63~78岁,平均70.1岁;跌倒42例,摔伤31例,撞击12例.无骨折组男性29例,女性50例;年龄62~79岁,平均71.2岁.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41例;年龄61~78岁,平均70.5岁.检测受试者血清β-CTX、IGF-1水平以及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BMD).比较三组血清β-CTX、IGF-1水平及临床一般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并发髋部骨折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 β-CTX、IGF-1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并发髋部骨折的价值.结果 骨折组年龄≥70岁比例、户外运动≥3次/周比例、补充钙剂比例均高于无骨折组(P<0.05),骨质疏松病程长于无骨折组(P<0.05),股骨颈、全髋BMD低于无骨折组(P<0.05).血清β-CTX水平在对照组、无骨折组、骨折组依次升高(P<0.05),IGF-1依次降低(P<0.05),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骨折组血清β-CTX水平与股骨颈、全髋BMD呈负相关(r=-0.561、-0.623,P<0.05),IGF-1与股骨颈、全髋BMD呈正相关(r=0.565、0.642,P<0.05).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低全髋BMD、户外运动<3次/周、高β-CTX、低IGF-1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并发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P<0.01).ROC分析结果显示β-CTX、IGF-1、β-CTX+IGF-1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并发髋部骨折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4、0.723、0.894,灵敏度分别为74.12%、70.59%、90.59%,特异度分别为81.01%、79.75%、91.14%.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并发髋部骨折患者血清β-CTX水平升高,IGF-1水平降低,β-CTX、IGF-1水平与股骨颈、全髋BMD降低、髋部骨折发生均有关,是评估老年骨折疏松患者骨折风险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与老年患者术后的发生谵妄的关系.方法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下接受髋部骨折手术的认知功能正常老年患者64例和MCI患者45例,ASAⅡ~Ⅲ级,在术后1 d、2 d和3d采用谵妄评定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CAM)评估患者意识、认知、定向、思维、精神运动等方面变化.结果 正常老年组谵妄发生率为12.5%,MCI组谵妄发生率为31.1%,MCI患者的谵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老年患者.结论 老年MCI患者术后更易发生谵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终末期肾病(ESRD)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共纳入60岁以上行手术治疗髋部骨折者1 004例.合并ESRD老年髋部骨折患者41例,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60~87岁,平均77.4岁;股骨转子间骨折25例,股骨颈骨折16例;不合并ESRD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63例,男性307例,女性656例;年龄60~104岁,平均79.9岁;股骨转子间骨折559例,股骨颈骨折404例.不合并ESRD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按照1∶1比例随机匹配相同年龄、性别41例.根据骨折类型行不同治疗方案,其中移位程度较小的股骨颈骨折行空心钉固定,移位程度明显行关节置换;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动力髋螺钉(DHS)髓外固定,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髓内固定.比较合并与不合并ESRD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30d和1年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再手术率、术后1年行走能力.结果 合并ESRD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30d(19.5%,8/41)、1年(43.9%,18/41)病死率远高于不合并ESRD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30d:4.9%,2/41;术后1年:17.1%,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0d,P=0.043;术后1年,P=0.008).合并ESRD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46.3%,19/41)高于不合并ESRD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4.6%,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合并ESRD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5.53±14.51)d显著长于不合并ESRD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0.12±2.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合并ESRD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9例(22.0%)术后需再次手术率高于不合并ESRD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3%,3/4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合并ESRD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存活患者中4例(17.4%)卧床,17例(73.9%)需辅助装置行走,2例(8.7%)可完全独立行走;不合并ESRD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存活患者中2例(5.9%)卧床,16例(47.1%)需辅助装置行走,16例(47.1%)可完全独立行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合并ESRD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后较差,术后30d和1年病死率高及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术后1年行走能力恢复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高危因素。方法 75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122例纳入研究。术前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水平,术后7d内每日采用精神错乱评估方法对患者进行术后谵妄诊断,6项因素被选作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加以分析:年龄&gt;85岁、术前认知功能障碍、全麻、是否在伤后72h内手术、术后低氧血症、使用静脉镇痛泵。结果 52例(42.6%)患者在手术后7d内发生谵妄,其中活动过度型26例(50.0%),活动减退型14例(26.9%),混合型12例(23.1%)。单因素分析谵妄与非谵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有术前认知功能障碍(OR=3.02,95%CI1.28-9.32)、全麻(OR=2.55,95%CI 1.07-8.12)、受伤72h后手术(OR=2.31,95%CI 1.05-7.82)和术后低氧血症(OR=1.83,95%CI 1.02-6.49)。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有术前认知功能障碍(RR=2.68,P=0.026)、全麻(RR=2.30,P=0.031)和受伤72h后手术(RR=2.14,P=0.041)。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高,术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全麻和受伤72h后进行手术是发生术后谵妄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相关问题。方法对65例72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5例,女40例;年龄72—99岁,平均78岁;股骨颈骨折4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7例;行人工全髋置换23例,单纯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42例。结果随访24—60个月,平均36个月,髋关节按Harris评分:优46例,良12例,差7例,总优良率89.3%。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卧床时间短,可早期下床功能锻炼,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有效提高了老年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手术时间的差异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5月期间因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及转子间骨折)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确诊并接受住院治疗的65岁以上患者232例,根据患者受伤后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将其分为三组,其中早期组患者手术时间48h(n=79),中期组患者手术时间48~96h(n=76),晚期组患者手术时间96h(n=77)。对三组患者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功能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以及12个月时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三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部感染与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早期组仅为3.9%与3.9%,同期中期组上升至7.6%与6.6%,而晚期组则高达10.5%与1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表明,与早期组的优良率高达98.7%相比,中期组只有93.2%,而晚期组仅有86.3%,表明随着患者接受手术时间的延长,评分越低,恢复越慢,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手术能够减少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51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82例, 女369例;年龄65~100岁[80(73, 86)岁]。患者均行关节置换、空心钉或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电话随访记录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情况, 根据术后1年内是否死亡分为生存组(494例)和死亡组(57例)。记录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入院时贫血、骨折类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手术方式、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围术期输血等。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术后1年内死亡的相关性, 然后将单因素分析中P<0.2的所有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明确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性别、年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入院时贫血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相关(P均<0.01), 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骨折类型、ASA分级、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帕金森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2018年在巴中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帕金森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有无认知功能障碍将其分为认知障碍组(n=38)与认知正常组(n=40),另选取同期在体检科体检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检测并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Hcy、UA水平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并分析帕金森患者Hcy、UA水平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认知障碍组与认知正常组患者的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U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认知障碍组的MMSE评分明显低于健康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正常组患者的Hcy水平低于认知障碍组,UA水平及MMSE评分高于认知障碍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患者的MMSE评分与Hcy水平呈负相关(r=-0.289,P<0.05),与UA水平呈正相关(r=0.269,P<0.05)。结论帕金森患者的Hcy水平明显升高,UA水平明显降低,并且二者与帕金森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有较强的相关性。早期加强帕金森患者Hcy及UA水平的检测,可在诊断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完全性转子间骨折指骨折起于大转子且延伸到转子之间,但未破坏中间骨皮质的骨折。为描述其影像特征及分析临床治疗方案,作者对31例不完全性转子间骨折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女22例,男9例,年龄65~96岁,平均82岁。其中29例急诊患者临床疑为髋部骨折,发病到MRI检查时间平均为1.7天(4小时~8天)。另2例分别为前列腺转移癌疑有髋部病理性骨折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1.5TMRI装置,行标准SE序列T_1WI(TR/TE=40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洛文斯顿认知评定量表(LOTCA)在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年龄≥60岁、受教育时间≥9年的上海社区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共58例,按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得分情况分为病例组(糖尿病认知功能损害,MMSE总分<24分,n=21)和对照组(糖尿病认知功能正常,MMSE总分≥24分,n=37)。将年龄≥60岁、受教育时间≥9年、MMSE总分≥24分的上海社区非糖尿病老年人群(认知功能正常)作为空白组(n=40)。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高血压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运用LOTCA量表评价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LOTCA总分在3组间有显著差异。除知觉的子项目(物品识别)以外,病例组LOTCA量表各项目得分均较对照组和空白组低。对照组知觉的子项目(不完整物体识别)、视运动组织及其子项目(复制二维图形、积木图案设计和拼图)、思维运作及其子项目(Riska有组织形状分类、图片排列B和几何推理)、注意集中项目的得分均较空白组低。结论 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可能较早出现认知功能损害。与MMSE比较,LOTCA的优势在于可识别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早期认知功能损害,并可区分损害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14年10月就诊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0例)。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61~78岁,平均(67.69±7.92)岁。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62~75岁,平均(68.12±7.79)岁。观察组患者接受锁定接骨板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关节疼痛程度和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制动持续时间、住院总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633~1.291,P0.05);术后1、2、3、4周时,观察组患者的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7.105~9.378,P0.05);术后1、3、6、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量表(Ne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906~4.039,P0.05)。结论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有助于减轻疼痛程度、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微创内固定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无神经损伤老年胸腰推骨折患者21例,其中男8例,女13例;年龄65 ~78岁,平均70.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7±1.1)d(3~7 d).损伤节段:T112例,T12 6例,L18例,L2 5例.均行PKP治疗.术后评价后凸Cobb角、后凸Cobb角矫正度数以及后凸角矫正丢失度数,围术期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结果 所有患者获26 ~56个月随访,平均34.2个月.手术时间平均98.7 min(80~ 12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2.8 ml(30~85 ml),术后开始下地时间平均18.2 h(8~19 h),术后1周VAS评分为(0.9±0.6)分,术后X线片示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10.4°,随访24个月以上Cobb角平均丢失1.8°,过伸过屈动力位X线片示固定段无异常活动,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或邻椎骨折. 结论 采用微创内固定结合PKP能快速消除疼痛和恢复功能,是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12月-2006年10月,采用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5例,其中男22例,女43例;年龄67~97岁,平均78.5岁.均在伤后1周内施行手术.记录每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相关数据,对该治疗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均随访6~18个月,平均10.5个月.手术时间(29.6±7.5)min,术中出血量(150.5±40.2)ml,骨折愈合时间(9.1±2.2)周.3例早期出现大腿近端疼痛,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其余患者皆获满意疗效.参照Harri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标准,得分为(88.5±6.3)分.结论 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且固定牢靠的优点,是一种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脂肪因子鸢尾素(Irisin)、白脂素(Asprosin)水平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106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80名老年男性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根据纳入骨质疏松症患者是否发生髋部骨折再分为髋部骨折组(n=44)和无骨折组(n=6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Irisin、Asprosin水平,骨密度仪测量骨质疏松症患者股骨大粗隆、健侧股骨颈、第1~4腰椎骨密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Irisin、Asprosin水平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影响因素。结果 病例组血清Irisin、Asprosi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髋部骨折组血清Irisin、Asprosin水平高于无骨折组(P<0.01)。血清Irisin、Asprosin联合预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曲线下面积为0.907(95%CI:0.862,0.952)。股骨颈骨密度≤0.77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比较4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FF)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自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250例IFF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组(n=137)、Gamma3髓内钉(TGN)组(n=35)、联合拉力交锁髓内钉(IN)组(n=38)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组(n=40)。记录4组患者的围术期及预后情况,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IN组与PFLP组的手术时间均长于PFNA-Ⅱ组,PFNA-Ⅱ组与TGN组的术中出血量均低于I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住院总天数、术后全身和局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FLP组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与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RS)评分均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和手术方式为影响HHS与FRS评分的相关因素,进一步年龄分组的单因素分析显示,4组患者在82~99岁阶段的HHS和F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FF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髓内固定比髓外固定更有利于髋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于浙江省舟山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80例脑梗死患者(年龄67.6±11.6岁,男;女=1:0.89),在治疗3个月后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对患者进行筛选,然后采用韦氏记忆测试量表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将较常模减少1.5(标准差)以上分值(即≤85分)的32例患者确诊为认知功能障碍,纳入认知功能障碍组.收集同时期入院的认知功能正常的脑梗死患者,从其中筛选年龄、性别、脑梗死部位、利手、脑梗死治疗药物与认知功能障碍组匹配的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年龄67.0±8.0岁,男:女=1,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对侧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并加以预防。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80例老年患者进行随访,其中24例3年内对侧髋部发生再次骨折。通过比较骨折组与未骨折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居住环境(农村/城市)、术后健侧髋部骨密度值、健侧股骨近端骨小梁类型(Singh)指数等一般情况以及髋关节置换术后总住院时间、出院后日均卧床时间、有无合并内科疾病和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归纳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年龄=0.084,P性别=0.068),但骨折组患者中农村户口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未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骨折组平均住院时间与出院后日均卧床时间明显长于未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平均住院时间=0.024,P出院后日均卧床时间=0.028)。骨折组患者健侧Singh指数低于Ⅲ级的比例以及出院后未规律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未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ingh指数=0.010,P抗骨质疏松治疗=0.015);经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农村患者、住院时间及出院后日均卧床时间长、骨密度低、Singh指数低、未规律行抗骨质疏松治疗以及合并内科疾病的患者对侧髋部再发骨折的风险较高。结论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老年患者,健侧髋部骨密度值偏低、Singh指数低于Ⅲ级、卧床时间长、合并内科疾病以及抗骨质疏松治疗不佳均为对侧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因此应于第一次术后积极治疗合并内科疾病,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并及早进行功能训练,以避免健侧再发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