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困难,应与胰头癌相鉴别,对不能排除胰头癌或者出现胆管,胰管,十二指肠梗阻的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10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断。这10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术前均不能排除胰头癌,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慢性胰腺炎,1例发生胰漏,余恢复正常,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胰头癌是胰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胰腺癌的2/3,胰头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诊断和治疗闲难的消化系统癌肿,临床表现为:蝮痛、腹胀、消瘦、纳差和乏力。治疗方式采取切除胰十二指肠,但术后预后较差。长期以来,胰头癌术后5年生存率很低,经过不断努力,有个别报道,  相似文献   

3.
胰腺癌CT、MRI影像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探讨胰腺癌CT和MRI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提高对胰腺癌的准确性。方法对我院2001年12月-2009年12月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41例胰腺癌患者的CT、MRI影像检查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患者中,经手术病理证实发生在胰头25例,胰体尾6例,胰体、胰头体及全胰各2例,胰尾4例。伴有梗阻性黄疸18例,其中胰头癌16例,胰头体癌2例。手术证实血管受侵21例,邻近器官受侵20例,肝转移7例,淋巴结转移9例。结论CT、MRI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只要掌握胰腺癌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大多数病例均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胰头癌是胰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胰腺癌的2/3,胰头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诊断和治疗困难的消化系统癌肿,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消瘦、纳差和乏力。治疗方式采取切除胰十二指肠,但术后预后较差。长期以来,胰头癌术后5年生存率很低,经过不断努力,有个别报道,远期疗效有了进展,有的5年生存率可达20%~30%。我院在2003年至2012年收治了8例胰头癌患者,经手术治疗及各种辅助治疗与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分析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壶腹部、胰头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作用及价值。方法:择取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佳木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壶腹部、胰头占位性病变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再对患者进行手术证实,分类统计各种病变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同时,总结各类壶腹部及胰头占位性病变的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表现。结果:壶腹癌23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1.30%,在此其中误诊1例,误诊率为4.35%,漏诊2例,漏诊率为8.70%;胰头癌19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4.74%。误诊2例,误诊率为10.53%,漏诊1例,漏诊率为5.26%;胰腺假性囊肿3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00%。胰腺假性囊肿的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最高,显著高于壶腹癌和胰头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壶腹部及胰头占位性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7.50%,漏诊率以及误诊率均为6.25%。结论: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壶腹部、胰头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效果较好,可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准确率较高,能为患者治疗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Whipple手术是胰头癌的标准手术 ,尽管近年来胰头癌的诊断技术和手术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手术切除率仍低[1 ] 。黄疸出现后才就诊和确诊为胰头癌者都多属晚期。放疗、全身化疗及二者联合治疗未能改善病员生存期[2 ] 。介入法将导管放入腹腔动脉行大剂量化疗 ,其生存期也未延长。作者于 1 997年 9月至 1 998年 9月为 5例开腹手术后 ,证实为不能切除的胰头癌作了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胰十二指肠动脉的植入式插管 ,结合旁路手术 ,效果满意 ,这里作一初步报告。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均经手术探查确定是不可切除胰头癌 ,男 …  相似文献   

7.
胰头肿块型胰腺炎是一种局限性因而特殊的胰腺炎,多转变为慢性胰腺炎。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及胰头占位性病变,与胰头癌的鉴别诊断有时很困难。但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两种疾病的治疗原则和预后截然不同,其鉴别诊断在临床上至关重要。2000年5月至2005年12月,我院诊治8例胰头肿块型胰腺炎患者,兹将其诊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胰头部肿块包括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在临床上并非少见,二者发病均有上升趋势,且发病隐匿。随着病情发展表现为梗阻性黄疽和胰头占位,两者难以鉴别。作者报告了11例胰头肿块,从中总结诊断和治疗体会。1临床资料自1996年4月~1997年4月我院共收治胰头肿块并经外科手术治疗11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9岁。首发症状表现为无痛性黄疽8例,腹部隐痛3例。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诊断证实,B超均提示为胰头癌,CT除8例发现胰头占位,均有胆囊扩张。11例患者均行剖腹探查,其中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卫例为慢性胰腺炎,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头癌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32例胰头癌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2例中,CT诊断与病理结果及临床证实相符31例,准确率为96.9%。结论:多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时间分辨率高、数据完整、利于病变定位、可同时观察周围器官受累情况、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情况及腹水等优点,结合各种重建技术,能大大提高对胰头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为 15 %~ 2 0 % [1] ,其死亡率高达 5 0 % [1,2 ] 。我科于 2 0 0 0年 4月~ 2 0 0 1年 6月 ,收治了4例胰头癌患者 ,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漏 ,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 ,瘘口愈合出院 ,笔者重点介绍其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4例患者中 ,男 3例 ,女 1例。均因患胰头癌收入我科 ,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第 6~ 7天 ,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腹痛、腹胀、高热和腹腔引流量增加 ,引流液淀粉酶值 >15 0 0 U,诊断为胰漏 ,诊断明确后即做好术前准备 ,行第 2次手术 ,经精心治疗及…  相似文献   

1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将胰头、十二指肠、胆总管下段胃窦部整块切除,再行胰、胆、胃肠的重建吻合术.临床常用wip-ple术式,主要用于治疗壶腹癌、胆总管末端癌、胰头癌、十二指肠降部恶性肿瘤.由于手术创伤大,消化道重建,并发症多,患者心理、生理都大受打击.  相似文献   

12.
胰腺炎在病理上分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2种,多为胰腺弥漫的炎性浸润。而形成局限性炎性肿块较为少见,在胰头形成包块则更为少见,且易被误诊为胰头癌。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16例临床最后诊断为胰头局限性炎性肿块的影像学表现,以图对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总管梗阻性疾病的CT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总管梗阻性疾病的47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胰头及壶腹部肿瘤23例(胰头癌18例,Vater′s壶腹癌2例,胆总管癌3例),胆总管结石20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或病理对照。结果胰头及壶腹部肿瘤表现为胰头增大变形及低密度区,胰头周围组织侵犯,扩张的胆总管突然中断,"双管征",肝内胆管软藤状中、重度扩张,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胆总管壁增厚或下端结节,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②胆总管结石表现为胆管内环形或圆形致密影,"靶征"或"新月征",梗阻以上胆总管轻度扩张。③胆总管炎性狭窄表现为梗阻端扩张,胆总管逐渐变细,范围较长呈鼠尾巴状,梗阻以上胆管轻度扩张,胆管积气。结论螺旋CT对胆总管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检查方法,能为胆总管梗阻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周小江 《内蒙古中医药》2008,27(11):176-17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外科常施行的手术之一,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癌、胆总管下段癌、壶腹周围的十二指肠癌和胰头癌等疾病的常规共同治疗方法。本院1999年1月~2006年12月间使用该方法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62例,取得较满意效果。因手术难度高、风险大,该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营养支持可供给细胞代谢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持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以加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疾病的恢复。而且早期肠内营养能降低高代谢,提高免疫功能与改善内脏血流。胰十二指肠切除(PD)手术是一复杂而创伤大的手术,手术危险性大,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7%[1]。我院2005年2月—2006年10月对31例PD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男13例,女18例;年龄39~80岁,平均59.8岁。其中胰头癌15例,胆总管下段癌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5例,慢性胰腺炎(胰头肿块癌)2例,恶性胰岛细胞瘤术后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总管梗阻性疾病的CT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总管梗阻性疾病的47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胰头及壶腹部肿瘤23例(胰头癌18例,Vater's壶腹癌2例,胆总管癌3例),胆总管结石20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或病理对照。结果胰头及壶腹部肿瘤表现为胰头增大变形及低密度区,胰头周围组织侵犯,扩张的胆总管突然中断,“双管征”,肝内胆管软藤状中、重度扩张,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胆总管壁增厚或下端结节,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②胆总管结石表现为胆管内环形或圆形致密影,“靶征”或“新月征”,梗阻以上胆总管轻度扩张。③胆总管炎性狭窄表现为梗阻端扩张,胆总管逐渐变细,范围较长呈鼠尾巴状,梗阻以上胆管轻度扩张,胆管积气。结论螺旋CT对胆总管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检查方法,能为胆总管梗阻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手术是治疗癌症的有效方法,化疗又是手术后杀灭及抑制残癌细胞的重要治疗措施.为了改善患者全身状况和预防化疗反应.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52例癌症术后化疗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52例.其中男35例,女17例;年龄35~71岁,平均49.3岁.胃癌27例,直肠癌12例,盲肠癌4例,乙状结肠癌4例,胆管癌3例,胰头癌2例.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33~72岁,平均49.1岁.其中胃癌16例,直肠癌7例,乙状结肠癌3例,盲肠癌2例,胰头癌1例,胆囊癌1例.胰头癌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另2例行胆囊空肠吻合术,其他均行根治性手术.本组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大部分为腺癌.手术后及化疗期间,根据患者出现的不同症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①脾胃虚弱型: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脘腹胀满,腹泻,舌淡苔薄  相似文献   

18.
消化系肿瘤是我国高发肿瘤之一 ,由于侵害的隐匿性 ,临床发现通常为中晚期。笔者经2 0余年的临床摸索 ,自拟斑马蟾蜍汤治疗消化系肿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举例介绍如下。1 胰头癌俞某 ,女 ,2 9岁。 1 993年 6月 1 2日诊。此前 2个月因反复上腹部疼痛 ,牵连及背 ,恶心呕吐 ,食油腻更甚等症 ,经 B超检查示 :多发性胆结石症。行胆囊切除术加胆总管探查 ,术中发现其胰头肿大 ,基底部呈塔底状 ,坚硬变性。疑为胰头癌 ,无法切除即行关腹 ,给予 T字管引流。后经病理切片证实为胰头癌。诊见 :一身尽黄 ,黄色稍暗 ,体态壅乏 ,纳呆溲赤 ,胁痛腹胀。…  相似文献   

19.
壶腹周围癌是指发生于胆总管末端及十二指肠乳头附近的肿瘤,主要指壶腹癌、胆总管下端癌和十二指肠癌,其恶性程度低于胰头癌,若较早明确诊断,手术切除率和5a生存率明显高于胰腺癌。争取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方法,一般可分为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  相似文献   

2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癌、胆总管下断癌和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胰腺癌的发病率占人体全部恶性肿瘤的10%~20%,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本病多发于40~70岁的中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属高难度大手术,此手术范围大,切除器官多,消化道重建措施复杂。所以加强其手术配合对提高手术成功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