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47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含量。结果表明:①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在Ⅱ型糖尿病组及有、无微血管病变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0.01),有微血管病变组又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5~0.01);②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53,P<0.01)。提示:血清sICAM-1和sVCAM-1参与Ⅱ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受者外周血sICAM—1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庆  莫华根 《免疫学杂志》1997,13(3):198-199,195
动态监测41例肾移植受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发现:肾移植术后肾功能稳定组与正常对照组及尿毒症组之间,血清sICAM-1差异不显著;急性肾小管坏死组与环孢素A肾中毒组,血清sIAM-1轻度升高,两组间及与肾功能稳定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急性排斥组(AR)与感染组血清sICAM-1明显升高,两组间差异不显著,但与肾功能稳定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且AR组血清sICAM-1比血肌酐提高1 ̄3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用ELISA检测正常人、慢性无症状HBsAg携带者(AsC)和CHB患者血清sICAM-1。结果:CHB患者血清sICAM-1明显高于正常人和AsC;CHB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其血清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均呈明显正相关,与凝血酶原活动度呈明显负相关;重度CHB患者血清sI  相似文献   

4.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监测56例肾移植患者术后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旨在探讨其在肾移植术后免疫学监测中的价值。结果发现:肾移植患者术后sVCAM-1水平呈规律性变化,急性排斥反应组sVCAM-1水平明显高于移植肾功能稳定组和环胞素A肾中毒组,差异非常显著;与排斥反应前水平比较,  相似文献   

5.
探讨细胞粘附分子动态变化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90例冠心病人外周血白细胞CD18表达、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冠心病人白细胞CD18表达、sICAM-1和sVCMA-1浓度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性(t=7.692-11.458,P〈0.001),sICAM-1和sVCAM  相似文献   

6.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及其与肝损害的关系,用酶联免疫法检测7例正常人和74例HBV感染血清sICAM-1。结果:重型肝炎(重肝)早、中、晚期,及轻、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sICAM-1,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和无症状HBsAg携带者(AsC);CHB患者肝功能越差、其血清sICAM-1水平越高,而重肝患者肝功能越差、其血清sICAM-1水平也越低。表明:从AsC至重肝早期,血清sICAM-1水平随着患者肝损害的加重而升高,能较好反映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重肝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随着肝衰竭的加重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 CAM)是一类调节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间相互结合、起粘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1, ICAM-1)和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ar-1, VCAM-1)均属于CAM中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  相似文献   

8.
血清sICAM-1和sVCAM-1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和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1(VCAM 1)均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成员。许多研究已证实ICAM 1、VCAM 1与嗜酸性粒细胞在变态反应炎症部位的移行和募集有关。有人在哮喘实验的动物模型中采用免疫组化法 ,发现在气道粘膜下ICAM 1〔1〕和VCAM 1表达增加〔2〕。参与免疫反应的粘附分子可从表达的内皮细胞或激活的淋巴细胞上脱落下来 ,进入血液成为可溶性粘附分子 ,从而发生一系列免疫反应。本研究试图通过血清中可溶性粘附分子 (sICAM 1和sVCAM 1)含量的变化 ,分析其是否与支气管哮喘…  相似文献   

9.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 L I S A) 监测56 例肾移植患者术后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 (s V C A M 1 ) 水平的变化,旨在探讨其在肾移植术后免疫学监测中的价值。结果发现: 肾移植患者术后s V C A M 1 水平呈规律性变化, 急性排斥反应组s V C A M 1 水平明显高于移植肾功能稳定组和环胞素 A( Cs A) 肾中毒组, 差异非常显著( P< 001 ) ; 与排斥反应前水平比较, 差异亦非常显著( P< 001 ) 。对激素治疗敏感的排斥反应, s V C A M 1 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耐激素的排斥反应应用 A T G 治疗后, s V C A M 1 在排斥反应后1 个月内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Cs A 肾中毒组, s V C A M 1 水平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肾移植术后动态监测s V C A M 1 水平的变化, 有助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细胞间粘附分子—1测定在肝细胞肝癌诊治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关于细胞粘附分子-1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表明,80%-96%HCC组织中ICAM-1的表达呈阳性,而血清中ICAM-1与细胞ICAM-1的表达吻合率为87%;体外实验证实血清ICAM-1来源于肿瘤细胞表面脱落的ICAM-1;由于血清ICAM-1来源及结构的特点,可干扰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的监控,使病情迅速发展;临床上观察到血清ICAM-1水平与HCC病情的恶化程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流中微血栓形成的发生机理。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43例血栓性疾病(脑血栓19例,肺栓塞17例,下肢静脉血栓7例)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结果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浆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组(白色微小血栓形成组P<0.01,单纯红细胞聚集组P<0.05),尤以白色微小血栓形成组最为显著。结论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浆sICAM-1水平与微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因此检测血浆sICAM-1水平,对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疾病预防和药物疗效观察有意义,是一个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以溶解或循环形式存在于机体血清或其他体液中的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分子量为240KD,430KD,500KD三类,其重要生物学活性为能与膜型的ICAM-1竞争性地结合白细胞膜表面的LFA-1和Mac-1,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特别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在自身免疫病、移植排斥反应等疾病状态下,体内sICAM-1水平明显增高。本文拟对sICAM-1的产生、结构、功能及与疾病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小鼠孕早期子宫内膜ICAM-1 mRNA的表达及调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为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mRNA(ICAM-1)在孕早期的作用和细胞因子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用RT-PCR法测定孕1~8d小鼠子宫内膜ICAM-1的表达;在小鼠孕2~4d分别腹腔注射细胞因子LIF、IL-1β或IL-1ra,测定并比较各组孕第4天子宫内膜ICAM-1mRNA表达水平。结果:ICAM-1mRNA孕第1天表达量较低,第2天开始升高,第4天达高峰(P〈0.01)。此后缓慢下降。与对照组相比。LIF和IL-1β组ICAM-1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ICAM-1在着床期表达水平较高,可能参与了着床过程中的胚胎粘附。细胞因子LIF和IL-1可能是子宫内膜表达ICAM-1的潜在促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4.
某些研究结果表明,单核细胞可通过其表面的配体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血管间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相互作用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表面。本研究采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研究了ICAM-1和VCAM-1对IL-2...  相似文献   

15.
倪磊  许以平 《现代免疫学》2001,21(2):119-119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VCAM 1)主要表达于活化的内皮细胞 ,它介导了炎症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和跨内皮转移 ,在气道粘膜的嗜酸粒细胞 ,淋巴细胞的选择性聚集、浸润中起重要作用[1]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 CAM 1)是存在于血清中的从血管内皮细胞上自然脱落的VCAM 1分子 ,是反映体内VCAM 1表达水平的可溶性标志物。临床上某些哮喘儿童到青春期会自然缓解甚至痊愈是个普遍现象[2 ] ,其机制尚未阐明。本实验通过对哮喘青春期缓解组、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sVCAM 1水平的测定和比较 ,探索其中的规律。1 …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sICAM1的水平与嗜酸性细胞的激活谢华孙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呼吸科,西安710032)嗜酸性细胞在哮喘炎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募集到炎症部位前,须先和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其中血管内皮细胞上的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  相似文献   

17.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溶解或循环形式存在于机体血清或其他体液中的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分子量为240KD,430KD,500KD三类,其重要生物学活性为能与膜型的ICAM-1竞争性地结合白细胞膜表面的LFA-1和Mac-1,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特别与肿瘤的发展、发展及转归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在自身免疫病、移植排斥反应等疾病状态下,体内sICAM-1水平明显增高。本文拟对sICAM-1的产生、结构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38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sICAM-1含量,结果表明:⑴PHC患者血清sI 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肿瘤直径≥5cm或结节≥3个组血清sI CAM-1水平高于肿瘤直径〈5cm或结节〈3个组,静脉癌栓形成组(P均小于0.001);⑵PHC患者血清sI CAM-1水平与血清Bil-T、AST含量呈明显正相关(P〈0.05),而与血清AFP含量无明显正相关(P〉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检测的意义张绪清顾长海张娟正常人肝组织的肝细胞缺乏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而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的肝细胞膜ICAM-1表达明显增强。现已知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BP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粘附性的影响,以揭示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时PBMNC进入CNS的可能原因。方法:用细胞粘附试验,研究PBMNC与HUVEC的粘附性,用细胞免疫化学法、FACS分别观察VCAM-1和ICAM-1的表达。结果:MBP活化的PBMNC与MBP刺激的PBMNC培养上清作用的HUVEC的粘附性较对照有显著提高。ICAM_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