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难症者,谓其难以治愈也,虽临床常见之病,亦多难治,诸如冠心病、高血压之类.余初治难症,常按图索骥,虽间有好转,亦终难根治.  相似文献   

2.
《素问·标本病传论》曰:“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对于该条文,历代医家有如下注释: 王冰曰:“本而标之,谓有先病复有后病也。以其有余,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也。标而本之,谓先发轻微缓者,后发重大急者,以其不足,故先治其标,后治其本也。”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318条,冠首少阴病,方用四逆散,注家不一,所论迥然。概而言之,其说有二:倡气郁阳遏不得伸达者,如李士材、张隐庵等,古今医家,每多宗之;立少阴阳虚失于温煦者,有舒驰远、钱天来辈。后世虽载其说,从之者少。然细揣条文,揆度形成之所由,权衡或然各症用药之加减.发仲景写作手法之所隐,笔者对本条病机及遣方用药,陈以管见,重新淦释,与同道共商。  相似文献   

4.
慢性前列腺炎当从"精道"论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慢性前列腺炎历代医家多将其归入“淋症”或“淋浊”等范畴。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虽有“五淋”之不同,但大都跳不出膀胱湿热之窠臼,治疗多以清热通淋为法。我们认为中医之淋有二:一为病在水道,一为病在精道。病在水道者多为泌尿系感染,病在精道者则多为生殖系炎症。兹将我们的认识列述如下,谨就教于同道。1 慢性前列腺炎病在精道,涉及水道古人虽无慢性前列腺炎这一病名,但有的医家对其临床表现及病因、病位已有深刻的认识。如清·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淋浊》中的一则案例后评论道:“若房劳强忍,精血之伤,乃有形败浊阻于隧道,故每溺而痛…  相似文献   

5.
温肾阳法治疗消渴病,首创于张仲景。后世医家虽对此多有争议,然温肾阳法一直作为治疗消渴病之大法,广泛运用于消渴病临床。随着对消渴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及对其并发症防治的进展,对消渴病病机认识已走出“阴虚燥热”之藩篱,温肾阳法更受到重视。现将温肾阳法治疗消渴病的源流及临床运用要点阐述如下:1温肾阳法治疗消渴病的源流1.1肇基于《内经》 《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之渊源,篇中虽未明言消渴病与肾阳虚之关系,然多处论及消渴病病机。将消渴病分为脾瘅、消渴、消瘅三阶段,并指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肾脆则善病消瘅易…  相似文献   

6.
头痛论治     
概说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许多急慢性疾病都会合并出现。头痛之因虽多,归纳只有外感与内伤两大型类。头痛的辨别,当先分清某经和何邪,依经脉循行部位予以确诊。大抵太阳经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于项;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及眉棱骨等处;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厥阴经头痛,则在巅顶或连于目系;血瘀性头痛,则多有定处。一般说新病多实,久病多虚。但亦有暂病而虚者,久病而实者,当以脉证合诊加以辨  相似文献   

7.
《金匮》脉象,主病独特,有一脉主病截然相反者,如浮虽主表,但不可概言表;沉虽主里,但不可慨言里;迟虽主寒,但不可概言寒:数虽主热,但不可概言热。《金匮》论脉,既论述具体脉象,又以之解释病机、辨别证候、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8.
张志刚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Z):65-65,77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属祖国医学内障眼病水轮视瞻有色范畴,《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曰:“视瞻有色证,非若萤星,云雾二证之细点长条也,乃目凡视物有大片甚则通行(有色阴影)……”本病多见于20~45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为单眼发病,但亦有双眼先后发病者,易复发。2004年6月~2005年6月笔者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的特点: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音动作减少、迟缓,不愿会友。其起病缓慢,往往伴有失眠、乏力、食欲不振等。根据《景岳全书.郁证》:记载"凡五气之郁,则郁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初病而气结为滞者,宜顺宜升。久病而损及中气者,宜修宜补。然以情病者非情不解";《证治汇补.郁证》:"郁病虽多,皆  相似文献   

10.
泄泻指排便次数增多,便呈清稀,甚至如水样,谓之泄泻. 本证在<内经>中称为"泄".有濡泄、洞泻、久食泻、注泄等,汉唐时代称为"下利",宋代以后统为"泄泻".根据病因或病机而称为署泄,大肠泄者,名称虽多,都离不开"泄泻"的字样.<丹台玉案·泄泻门>指出:"泄"者如水之泄也,势优舒缓;"泻"者,势似直下.微有不同,而其病则一,故总名之曰"泄泻".  相似文献   

11.
中医书上所说的“眩晕”,是两种症状组合而成的一个病,在《证治汇补》上说:“眩者,言视物皆黑;晕者,言视物皆转,二者兼有,方曰眩晕”。古书上又称为“眩冒”,尤在泾解释说:“水饮之邪,上乘清阳之位,则为眩冒。冒者,昏冒而神不清,如有物冒之也;眩者,目眩转而乍见玄黑也”。中医书里所记载的眩晕病,其现象和耳源性眩晕[又称内耳眩晕病,旧译成美尼尔(优)氏病]比较相近,请看下引的一些叙述即可明瞭。  相似文献   

12.
漫云口渴多燥热 治需温阳用真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桑氏注意到很多消渴病人,久施养阴清燥之品罔效.细审其证,确无阴虚之明证.虽口渴无舌红少津,反多舌淡齿痕、苔滑之象,且每多阳衰诸症.其口渴者乃因肾阳虚衰,气化失职,气不化津,清不上达所致;有降无升,故小便清长;脾不散精,精微不布,随小便排出,故多食善饥.桑氏认为救治肾阳虚衰,未过仲景真武,在《伤寒论》太阳病篇用于治太阳病误汗,转入少阴,乃为  相似文献   

13.
《伤寒杂病论》肌肤甲错症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伤寒杂病论》中有关对肌肤甲错-症之论述,以其内在病因病机为立论纲领,故将其分为内有干血、荣卫衰伤、中有结热、里有痛脓与湿热滞之五端。并本中医学所介理法方药环环相扣之理,逐一阐述其精义,以期加与拓宽对此症之认识,提高临床诊治此症之疗效。复附笔者治验二则,以作为用仲景学说指导实践之佐证。  相似文献   

14.
滑精之病,多由梦遗发展而来,属遗精范畴。遗精是指不因性生活而精液遗泄的病证,其中有梦而遗精者,称之梦遗,无梦而精泄者,甚至清醒之时动念即精泄,或见色精液流出者,称之滑精。  相似文献   

15.
中医对子宫出血之学说有二,其一“经崩”,其二“经漏”。崩漏之病虽相似,而实不相同。如山之崩裂,其势大下而不止者谓之崩,如水之淋漓不断,艰澀而不通快者谓之漏。古之“经漏”与今之“机能性子宫出血”大同小异。病原与病因此症多系冲、任二脉受损伤所致。冲为血海,任主胞胎。此二经受损伤,则易引起子宫出血。内经说:“阴虚阳搏谓之崩;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明确指  相似文献   

16.
呃逆又称为哕,可见于杂病或时病中,有呃逆一二日即止者,有延至七八日以上甚或数月不休者。虽总由胃气上逆动膈所致,但其证治有上中下三焦呃证之不同。现举验案数则,略疏管见如下: 一、治上焦呃逆,宜开宜宣上焦呃逆,或因湿热、热痰、寒饮阻遏肺气,或因血液瘀阻胸府所致,故有治气治血之不同,总宜开痹、宣达之。  相似文献   

17.
冲和子曰:夫极情逞欲,必有损伤之病,斯乃交验之著明者也。既以斯病,亦以斯愈,解酲以酒,足为喻也。交接取敌人着腹上者,从下举腰应之,则苦腰痛、少腹里急、两脚拘、背曲,治之法:覆体正身,徐戏愈。交接开目,相见形体。夜燃火视图书,即  相似文献   

18.
升阳养血汤出自清代刘耀先眼科专书《眼科金镜》,用于治疗“目病干涩症”中因劳瞻竭视,过虑多思所致者,其所描述症状“目病干涩、不爽利而视物昏花”类似于现代之干眼病,特别是常用电脑而导致的干眼病患者。笔者以该方治疗干眼病,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9.
口中异味     
口中异味,早在《素问·奇病论》已有记载,历代医家多有论述。究其病因,多以七情劳倦为病之本,火、燥、湿、寒为病之标。论病位有五脏和胆、胃之分,且以脾胃胆湿热或湿火为多见。盖脾胃之脉挟络舌本,肝之相火亢盛,易乘脾胃,是亦木乘土病之义也。然前人所述,多以一种异味辨证论治,本例系五味同见者,录治验  相似文献   

20.
当归性味辛甘温,其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用治血虚血瘀诸证。世人皆知,然其“主咳逆上气”之功,则多为人所忽视。盖咳嗽之证,病程有新久之分,性质有外感内伤之别,然当归用之皆宜。大凡外感咳嗽多风邪挟寒热燥邪犯肺所致,为新感之疾,病在气分,当归味辛,辛则能散,况人体乃一有机整体,病虽在气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