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陈仲平 《安徽医学》2012,33(7):890-89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低剂量时对副鼻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副鼻窦冠状面CT扫描的226例患者,根据是否存在副鼻窦炎分为:炎症组,有副鼻窦炎,112例;正常组,无副鼻窦炎,114例。每组再按照管电流值不同,分为200、100、50、25 mA 4个亚组,比较图像质量与眼晶状体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 2组的200、100、50 mA亚组图像质量均无差异(P0.05),在25 mA亚组的图像质量则明显较差(P0.05)。炎症组高分辨率重建不能提高细微解剖结构显示,正常组则可以提高解剖结构显示。眼晶状体接受的辐射剂量随CT管电流降低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副鼻窦,在降低管电流至50 mA时不损失图像诊断质量,同时晶状体所受放射剂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李昂 《中国医药导报》2012,(31):101-103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鼻窦的影像效果及其对鼻窦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60例行鼻窦CT扫描的患者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20人,A组采用200 mAs曝光,B组采用100 mAs曝光,C组采用50 mAs曝光,其余参数相同,重建图像后分别对不同体位的图像质量及不同组别的扫描剂量加权指数(CTDIw)进行比较。结果A组、B组及C组均能清晰显示重要结构,三组图像在水平位、冠状位及矢状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C组软组织窗及骨窗噪声均高于A组,C组骨窗及噪声高于B组,B组及C组的CTDIw值低于A组,C组的CTDIw值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50 mAs螺旋扫描鼻窦可以替代常规剂量的CT扫描,在水平位、冠状位及矢状位能够取得满意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副鼻窦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0例入选病例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常规组扫描条件是根据四维剂量调节(CARE Dose 4D)技术进行扫描,低剂量组扫描条件是根据预先CARE Dose 4D技术中mAs降至一半,其余参数不变.扫描后行轴位和冠状位重建.记录每次扫描自动显示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的数据,计算有效剂量(ED).分析两组扫描图像质量的差异性及辐射剂量的高低. 结果 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差异无显著性,图像噪声略增高,但不影响诊断质量,辐射剂量下降显著. 结论 副鼻窦低剂量CT扫描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而对图像诊断质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低剂量CT扫描在鼻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低剂量CT扫描在鼻窦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0例患者分成少年组(5—15岁)和成年组(16~71岁),各50例,征得其同意在鼻窦常规剂量(150mAs)CT扫描后再行选定层面低剂量单层对照冠状位CT扫描,少年组mAs设为40mAs、25mAs,成年组设为50mAs、30mAs,其他扫描参数不变。由3位CT主治医师采用盲法评价CT图像,分为正常图像、图像有少许伪影、图像有严重伪影等三级对每帧图像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少年组和成年组低剂量CT扫描的单次扫描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明显低于常规剂量扫描(P〈0.01),少年组40mAs和成年组50mAs剂量扫描所得图像与常规剂量图像质量比较无明显下降,而少年组25mAs和成年组30mAs扫描图像与常规剂量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别利用40mAs和50mAs低剂量对青少年和成年人进行鼻窦CT扫描,图像不影响诊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受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剂量CT(LDCT)与迭代重建技术在健康体检筛查早期肺癌中的可行性。方法将600例健康体检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CT组和LDCT组,分别进行常规剂量肺CT(120kV,150mAs)扫描和低剂量肺CT(120kV,30mAs)扫描,采用迭代重建技术对LDCT扫描图像进行重建,比较两组主观图像质量,客观图像质量参数(噪声、CT值、SNR),辐射剂量参数(CTDIvol、DLP、ED)及肺结节检出率。结果两组纵隔窗、肺窗主观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CT组图像噪声略高于常规剂量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CT值、S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DCT组CTDIvol、DLP、ED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受检者肺结节及早期肺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CT结合迭代重建技术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且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对早期肺癌的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副鼻窦CBCT与MSCT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探讨CBCT检查副鼻窦疾病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受检者,随机分为CBCT组与MSCT组各30例,比较两组受检者图像质量评分与辐射剂量。结果 (1) CBCT组、MSCT组图像质量合格率、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CBCT组CTDIvol、ED均显著低于MS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CT检查副鼻窦疾病图像可满足诊断需求,辐射剂量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各向同性扫描在鼻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 Lightspeed VCT机,随机抽取30例鼻窦区CT扫描样本同时进行各向同性容积CT扫描与横断扫描加冠状扫描检查的两组患者,将原始图像数据减薄后用Batch模式行多平面重建.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将各向同性扫描与横断扫描加冠状扫描图像,从图像质量和放射剂量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向同性容积CT扫描图像质量优良的30例,与横断扫描加冠状扫描的图像质量一致.2组间统计学差异无意义(P>0.05).放射剂量的比较:各向同性容积CT扫描图像总辐射剂量(380 mGy/cm)小于横断扫描加冠状扫描总辐射剂量(760 mGy/cm).结论:各向同性容积CT扫描检查观察全面、诊断信息更丰富,病人的辐射剂量减少,可作为鼻窦检查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computertomography,DSCT)副鼻窦成像技术的最优剂量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接受副鼻窦检查的成人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六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不同管电压和(或)管电流对不同组病例进行副鼻窦DSCT成像,第1组采用120kV,200mAs;第2组采用120kV,100mAs;第3组采用120kV,50mAs;第4组采用100kV,100mAs;第5组采用100kV,50mAs;第6组采用80kV。100mAs。由2名影像科副主任医师以双盲法对所有副鼻窦重建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并取其平均值,对各组的得分情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由2名主任医师以双盲法将所有重建图像分为以下3等:①无明显伪影的优质图像;②少许伪影,但不影响诊断;③图像质量不能满足诊断要求。对不同组重建图像的质量等级行x2检验。结果:第1~6组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依次为24.97、12.48、6.24、7.49、3.74、3.48mGy。第1~5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组图像质量评分最低,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5组重建图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第6组有16例(16/20)的重建图像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在副鼻窦DSCT检查中采用恰当的管电流及管电压成像.可以保证图像质量并显著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层螺旋CT低剂量容积扫描多平面重组在儿童副鼻窦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00例临床疑似副鼻窦疾病儿童随机分为A、B、C、D 4组,其他扫描条件不变,A组采用150 mAs常规剂量、B组采用75 mAs低剂量、C组采用50 mAs低剂量、D组采用35 mAs低剂量行副鼻窦横断位容积扫描并多平面重组。比较4组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由3名高年资医师对CT图像质量进行盲式评价。统计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结果低剂量B组、C组的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A组均可满足诊断要求,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C组的CTDIvol分别仅为常规剂量A组的50.2%及33.3%,DLP明显下降(P<0.05),CTDIvol及DLP的下降以低剂量C组更为明显。低剂量D组的图像质量不能满足诊断要求,与常规剂量A组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副鼻窦低剂量螺旋CT容积扫描多平面重组有效地降低了照射剂量,同时又保证了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适宜的扫描参数可以实现CT图像质量与降低照射剂量最优化结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迭代重建(IR)滤波反投影重建(FBP)在脑实质血肿低辐射剂量CT 复查中的应用 优劣。方法 选取病程1 周内的脑实质血肿头部CT 复查的成人90 例,随机分为3 组,每组各30 例。分别进行 100、150、200 mAs 3 种不同辐射剂量水平的CT 扫描。图像分别进行IR 和FBP,比较不同剂量组的两种重建 方式下脑实质血肿所在层面图像的噪声水平,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 ①相同辐射剂量的图像噪 声IR 组低于FBP 组(P <0.05);② IR 图像100 mAs 组与200 mAs 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00 mAs 组噪声高于200 mAs 组(P <0.05);③ FBP 100 mAs 组图像质量低于200 mAs 组,主观评分和噪声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④ FBP 图像150 mAs 组与200 mAs 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50 mAs 组噪声高于200 mAs 组(P <0.05)。结论 相同辐射剂量IR 较FBP 图像噪声更小,图像主观评分相同 时IR 较FBP 所需的辐射剂量更低。对成人脑实质血肿病变的CT 复查患者,IR 较FBP 具有更低辐射剂量的优 势,IR 可采用100 mAs,而FBP 需采用150 mAs。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不同扫描条件腰椎多层螺旋CT扫描对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腰椎软组织病变扫描中适宜的低剂量扫描参数。方法 通过CT设备扫描患者腰椎,以240 mAs为起点,逐渐降低管电流量,记录CT主机上显示的辐射剂量;评价图像质量采用adw 4.3工作站,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结果 管电流量80 mAs扫描所获得的图像评分均不低于3分,其产生的辐射剂量为6.81 mGy;而管电流量240 mAs扫描所获得的图像评分均为4分,其产生的辐射剂量为20.22 mGy。结论 腰椎软组织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适宜扫描参数为80 mA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既能满足诊断需要,又明显降低辐射剂量的眼眶病变最佳CT低剂量扫描条件.方法 使用4层螺旋CT对120例眼眶部疾病患者分别行常规剂量(120 KV,200 mA,0.5 s)及低剂量(120KV,30mA、50mA,0.5 s)扫描,分别获得眼眶部CT断层图像,比较不同扫描条件下诊断结果符合率及患者所受辐射剂量.结果 25 mAs低剂量扫描条件下的图像质量与100mAs常规剂量扫描条件下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但患者所受辐射剂量明显降低.结论 25mAs低剂量扫描条件既能满足诊断需要,又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在眼眶疾病的CT检查中可以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低辐射剂量C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CT扫描时的最佳管电流值,降低CT的辐射剂量。方法将连续60例HIE新生儿纳入本研究并按检查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成三组,150mAs组、100mAs组和75mAs组,其他扫描参数完全相同。比较三组患儿的CT辐射剂量(CT剂量容积,剂量长度乘积值)和图像质量。结果 150mAs组、100mAs组和75mAs组的CTDIvol和DLP分别为29.8mGy和238.4mGy·cm、19.9mGy和159.2mGy·cm、14.9mGy和119.2mGy·cm,100mAs组和75mAs组的辐射剂量分别比150mAs组的降低33%和50%,75mAs组的图像质量能满足诊断需求。结论使用75mAs为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进行CT扫描,即能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又可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在临床中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前瞻性门控轴面扫描心脏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抽取通过前瞻性门控轴面扫描拟行心脏冠状动脉成像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120k V/100m As者为低剂量组,120k V/200m As者为常规剂量组,多层螺旋CT扫描后专业人员处理图像,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有效辐射剂量等指标。结果低剂量组图像质量:优30例,良10例;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优31例,良9例,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NR、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ED(1.71±0.18)m Sv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的(2.86±0.44)m 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剂量前瞻性门控轴面扫描成像与常规剂量成像质量类似,但能显著减少受检者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不同管电流下多层螺旋CT腰椎扫描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腰椎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适宜的低剂量扫描条件。方法通过调节64层GE螺旋CT设备的管电流,对患者腰椎进行CT扫描,记录扫描的辐射剂量;然后,在adw4.3工作站评价图像质量,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用40mAs扫描对所有设定的图像三项指标评分均在3分以上,而40 mAs扫描的辐射剂量可以降低至160 mAs扫描的25%。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腰椎中应用是可行的,扫描适宜条件为40 mA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降低管电压对体质指数(BMI)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6例BMI在正常范围内并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管电压采用常规扫描120kV;B组管电压采用100kV,均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对两组图像的血管强化程度、重建血管清晰度以及辐射剂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36例患者检查均成功,图像质量分级与kV剂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07,P=0.258),两组间平均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18,P=0.000),两组各分支冠脉管腔内CT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BMI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冠状动脉CTA采用100kV检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减少对患者的损伤,同时还有降低对比剂使用剂量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范晓东 《中外医疗》2013,32(10):3-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适用于成人颅脑检查的低剂量扫描条件。方法将500名健康成年人随机分成5组:第1组采用常规剂量,第2~5组分别采用低剂量(200、160、100、80mAs)扫描。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独自评分,分析扫描剂量与图像质量评分的关系;比较第2~5组的CT剂量指数(CTDI vol)和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值相对第1组下降的比例。结果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好(κ=0.860,P=0.017),扫描剂量与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呈正相关(r=0.512,P<0.01),第1~4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5组图像质量明显下降(P<0.05)。与第1组相比,第2~5组CTDI vol、DLP值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管电流为100mAs时,多层螺旋CT既能保证成人颅脑检查的图像质量,又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胸部低剂量MSCT扫描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低剂量CT扫描在新生儿中的应用和防护意义。方法42例足月新生儿随机等分成3组分别行低剂量30mAs、50mAs及常规剂量200mAs MSCT胸部扫描。统一于气管分叉处测量并记录主动脉CT值及标准差(SD)。比较两低剂量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噪声、图像质量、CT剂量指数(CTDI)和剂量长度乘积(DLP)等差别。结果各剂量组随着mAs的降低,图像噪声增加;各剂量组图像盲式阅片评价,50mAs组CT图像质量能满足影像诊断要求,与常规剂量组无显著差别;50mAs组扫描剂量比常规剂量组相比,CT-DI和DLP分别减少了74.19%和75.00%。结论低剂量MSCT扫描能大幅度减少新生儿胸部检查的辐射剂量,减少新生儿辐射危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cT降低剂量扫描在成人颅脑病变复查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并分析2010年至011年在我院行头部cT复查的颅脑病变患者共l30例,二年内复查cT次数为2—5次..首次复查时电流时间值降为18omAS,扫描后的图像请两位高年资CT诊断医师和二位高年资神经科医生进行盲氏阅片。评判降低剂量和常规刺量扫描图像中病变和主要结构的分辨率,以图像清晰度能满足临床诊断,可发出诊断报告作为合格标准。将图像分成”清晰”、”较清晰”、”不清晰”三级。当图像质量获得满意后将电流时问值降为15OmAS后不再继续降低。结幂130例颅脑疾病患者降低剂量后所有图像均达到诊断要求。常规剂量扫描CTDIVOl平均每次57.38mGy,采用降低剂量扫描时最低cTDIvOl为36mGY,辐射刺量降低37.3%。虽然图像质量略有下降,但不影响疾病诊断。结论有明确颅脑疾病的患者cT复查时采用150mAS扫描,图像诊断不受剂量影响,但能降低辐射刺量,具有积极的放射防护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