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0~ 2岁婴幼儿输液多采用头皮静脉穿刺。由于小儿哭闹、不合作及头皮静脉较细小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后 ,由于保护不当 ,致使小儿头皮针脱出静脉 ,给患儿造成不必要的痛苦。笔者通过多年工作经验 ,就小儿头皮针穿刺、固定及输液过程中的保护总结如下。1 穿刺成功技巧1.1 扎实的基本功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作为静脉输液的特殊形式 ,要求护理人员要有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 ,加强基本功训练。1.2 放低输液瓶 ,保证足够的静脉回血 由于多数小儿头皮静脉管腔较细 ,特别是小儿高热、腹泻时 ,由于血液浓缩 ,致使穿刺时回血较…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监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穿刺测压导管的临床普及,深静脉穿刺和中心静脉插管已广泛应用到各类危重病人的监测、治疗和抢救中.深静脉穿刺主要途径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由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较颈内静脉易于固定,监测的中心静脉压较颈内静脉准确、可靠,故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应用较多.我院自1998年3月至2009年12月间共为1061名患者进行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由于多次静脉穿刺或化疗药物的刺激使局部静脉硬化或痉挛临床较为常见,虽然静脉穿刺成功,但存在滴速缓慢、输液时间延长,影响治疗或增加病人痛苦.如用深静脉穿刺,感染机会较多,穿刺费用高,手术较普通静脉穿刺复杂,安全系数也较普通静脉穿刺为低,病人也不愿意插管.我院利用普鲁卡因扩张血管的作用,增快输液速度效果甚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淑凤  王国英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5):1954-1955
目的:探讨提高精神病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在手背浅静脉上采用逆向穿刺法静脉输液。结果:静脉穿刺成功率较常规方法明显提高。结论:逆向穿刺成功率高,易固定,痛苦少。  相似文献   

5.
随着心脏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销骨下静脉穿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但锁骨下静脉穿刺可导致气胸、误穿动脉以及穿刺失败等问题常常困扰着医生.腋静脉穿刺可避免上述问题,但腋静脉穿刺缺乏公认的方法,穿刺起来似较锁骨下静脉难.我们利用导丝标记法,明确腋静脉走行的确切位置,使腋静脉穿刺简便易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大隐静脉、足背静脉输液用压舌板固定踝关节后再行静脉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200例输液患儿随机分成100例实验组和100例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固定踝关节后再行静脉穿刺,对照组用传统的静脉输液方法先穿刺后固定,观察两组穿刺成功例数、静脉固定时间和漏针次数。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一针穿刺成功例数和两针或两针以上穿刺成功例数分别为88例、61例和12例、39例;实验组和对照组静脉固定时间分别为(68.9±11.5) s和(90.0±12.5) s;实验组和对照组漏针次数分别为12次和30次。两组比较,实验组一针穿刺成功例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一针穿刺成功例数多。实验组静脉固定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静脉固定时间短。结论:大隐静脉、足背静脉输液用先固定再行静脉穿刺的方法,较传统的静脉输液方法在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重复穿刺次数方面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房玉蓉 《包头医学》2001,25(3):135-135
静脉穿刺是最常见的操作.小儿因为口服喂药困难及效果欠佳,静脉给药已成为较常用的给药途径.但是,由于小儿静脉的隐匿,给静脉穿刺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本人通过50余例穿刺难的小儿进行特殊方法的静脉穿刺,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就以下方法谈一下体会.  相似文献   

8.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抢救重危病人、中心静脉压测定、长期静脉给药、胃肠道外营养支持治疗、化疗病人等常用的外科技术,在普通外科应用广泛。我科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或危重患者常规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由于锁骨下静脉较颈内静脉易于固定,检测中心静脉压较颈内静脉标准、可靠,故首选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1年来共完成80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输血、采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抢救和治疗手段 ,也是护理工作上一项基本功。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关键。本文通过总结临床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和技巧 ,供临床护理同行参考。1 几种难穿刺静脉的技巧1 1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 因为新生儿不同于成年人 ,不能很好合作 ,而且静脉又细又浅 ,很难掌握 ,如准备工作不好 ,一旦穿刺见血 ,不及时固定 ,会导致失败 ,故首先要选择好静脉。头皮静脉一般较细 ,呈蓝色 ,摸无博动 ,需选择一根较直、较明显的静脉 ,穿刺时应认真、细致、耐心。进针前要掌握好血管的深浅度 ,选好静脉后 ,…  相似文献   

10.
静脉穿刺是保证医护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临床上,静脉回血不畅导致穿刺失败的情况较常见。我科总结508例远端静脉穿刺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腋下静脉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新生儿60例,(其中早产儿20例)分为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组与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组,比较两组患儿住院过程中反复穿刺的次数,留置时间的长短,输液外渗及红肿发生率.结果 腋下静脉穿刺组较手背静脉穿刺组的留置时间长,反复穿刺次数少,外渗及红肿发生率低.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腋下静脉穿刺留置时间长于手背静脉穿刺留置时间,减少了住院期间患儿反复穿刺、外渗及红肿,减轻患儿住院期间的痛苦和多次穿刺带来的血管损伤,利于新生儿的留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手背静脉穿刺前准备余香梅(山西省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045000)手背静脉是临床上常用的静脉穿刺部位。但在实际操作中,患者往往因进针时疼痛较剧不愿接受。并且手背静脉较细,静脉多不显露穿刺成功率较低。针对此情况,我们将护理技术操作中的湿热敷方法用于手背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锁骨下静脉与股静脉穿刺插管术在急诊抢救的应用效果.结果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对48例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及82例股静脉穿刺插管的插管时间、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股静脉穿刺插管术操作较简单,穿刺成功率高,插管时间短,并发症少.结论 相对比较而言,股静脉穿刺插管在抢救急、危、重症病人时不失为更理想的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寻对肥胖患儿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较头皮和四肢部位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方法,在穿刺成功率、留针时间、输液并发症方面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58例肥胖患儿按首次来院输液日期单双号分组,单号入院为观察组(32例),双号入院为对照组(26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对照组用静脉留置针在头皮及四肢部位静脉穿刺输液,观察两组静脉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及输液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留针时间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输液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可提高肥胖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正>静脉穿刺是患者接受医院内治疗的有效的途径之一。其技术性较强,尤其是四肢水肿,穿刺难度较大的患者,要求护士有较高的穿刺水平。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因其套管柔软,针体较细,刺激性小,安全迅速易于固定,解除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了患者的血管,受到了广大静脉血管条件差患者的欢迎,但是护士静脉留置针穿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抢救治疗效果及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因此,提高留置针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探讨婴幼儿静脉采血法的方便、快捷、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儿科150例2月—3岁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颈外静脉采血组130例,股静脉采血组120例,均应用一次性采血针进行静脉穿刺采血,从采血成功率、采血时间、采血后局部瘀血情况等方面分析两种方法的效果、安全性.结果:颈外静脉采血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0.8%,股静脉采血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静脉采血时间较颈外静脉采血时间长(P<0.05);股静脉采血穿刺点部位瘀血发生率较颈外静脉高(P<0.05).结论:2月—3岁的婴幼儿首选颈外静脉穿刺采血.  相似文献   

17.
陈凤群 《吉林医学》2013,(32):6850-6851
目的:探讨在末梢循环不良患者中采用负压静脉穿刺法对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的作用,以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护患矛盾,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方法:将末梢循环不良患者222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20例采用负压静脉穿刺法;对照组102例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结果:负压静脉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静脉穿刺法较常规静脉穿刺法易见回血,明显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适合于末梢循环不良患者,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抢救重危病人、中心静脉压测定、长期静脉给药、胃肠道外营养支持治疗、化疗病人等常用的外科技术,在普通外科应用广泛。我科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或危重患者常规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由于锁骨下静脉较颈内静脉易于固定,检测中心静脉压较颈内静脉标准、可靠,故首选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1年来共完成80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陈玲 《中华全科医学》2011,(8):1323-1324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方法,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将200例应用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留置针静脉穿刺,观察组采用降低输液瓶、升高调节器、反折输液管、改进的留置针穿刺方法进行外周静脉输液。结果两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回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留置针传统输液方法行外周静脉穿刺,静脉回血时间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低,而使用折管输液法及改进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静脉回血时间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结论采用折管输液法及改进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行外周静脉穿刺,静脉回血时间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可有效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的痛苦,此法更适用于较细的塌陷的血管患者的治疗和抢救。  相似文献   

20.
余飞龙  陶科颖  来俊 《安徽医学》2005,26(5):368-368
在许多危重病患者中需要快速输血、输液、胃肠外营养及监测中心静脉压等,为此常需予深静脉置管,股静脉穿刺置管易污染及形成血栓,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风险较大,并发症较多,故较常采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我科从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采用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10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