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AMI)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心律失常的心电监护日益受到重视。为进一步探讨 AMI 时心律失常的发生及临床护理和治疗,我们对98例AMI 患者进行心电监护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98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32例,年龄30~84岁。一、心律失常检出率:98例 AMI 患者经心电监护检出心律失常发生者62例,总检出  相似文献   

2.
讨论心电监护及临床护理在抢救乌头类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我院2001年12月~2008年12月抢救乌头类中毒46例中并发心律失常21例患者为例,清除毒物、及时进行药物治疗、观察护理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时昆  安丽萍  席晶 《黑龙江医学》2012,36(8):626-627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梗24 h内严密观察心电变化,以早期发现致死性恶性心律失常并给予及时的抢救及护理。方法对1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电监测分析,发现24例患者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通过及时的抢救治疗措施,患者均病情平稳。结论急性心梗24 h内心电监护是关键,护士要具备对恶性心律失常的紧急判断能力及精湛的护理技术,以便能及时发现、及时救治,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生存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129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病人进行严密心电监测、血压监测,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的表现,采取相应的抢救及护理措施;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结果129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病人得到及时的抢救治疗、护理,病人仅5例死亡。结论护士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抢救措施及护理措施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抢救与护理。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0年1月~2013年6月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根据不同类型的恶性心律失常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和护理。结果:通过对病情的严密观察和心电监护及心电图实时监测结果,能及早发现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并及时进行抢救治疗。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通过临床的密切观察及心电监护的监测结果,能及早发现恶性心律失常,可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闭塞,使心肌长时间持续缺血而引起心肌不可逆的坏死。主要并发症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本文现就急性心肌梗塞谈以下护理体会。1临床资料我院自1993-02~1995-02收治急性心肌梗塞病人72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33例,年龄在39~72岁之间,按心电图所示梗塞部位为:广泛前壁14例,下壁31例,高侧壁3例,前壁24例,经治疗及护理71例康复,1例死亡。2护理体会2.1加强心电监护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引起病人摔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心肌梗塞的心律失常在24h以…  相似文献   

7.
郭淑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2,(30):3989-399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评价急救和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 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和精心护理,46例治愈出院,4例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8%。结论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持续的心电监护能够及早发现心律失常,及时给予有效的救治,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使部分心肌急性缺血导致坏死,发病急骤,如不及时治疗,常因并发心律失常而死亡,因此,及时对AMI合并心律失常的监护及良好的护理极为重要,现将我们在监护工诈中的体会介绍如下。1生命体征的监护定时监测T、P、R、BP,密切观察病人表情.如发现面色紫组,大汗淋漓,应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常规做12导心电图,做好电复律和人工起搏的准备工作。2心律失常的监护AMI患者急性期的特点是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常在肩后短时间内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发病后l~2天最易出现。故当病人进入CCU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 观察急性心肌梗塞100 例,依据患者初入院5 天连续心电监护以及住院期间心电图检查情况分析总结。结果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总发生率81 % ,其中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占95-1% ,室性心律失常与梗塞部位关系不大,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下壁心肌梗塞,束支传导阻滞多见于前壁心肌梗塞。本组病死率17 % ,合并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为100% ,病死率30 % 和80% ,经溶栓治疗再通者70 % 患者原发心律失常大部分或全部消失,病死率为0 。结论 对并发心律失常及早发现,尽快合理治疗,对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病死率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郑华山 《河北医学》1999,5(10):23-24
目的:观察并处理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溶栓治疗再灌注心律失常。方法;对AMI病人溶栓过程中进行心电监护,观察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出现的种类,并进行相应的必要的处理。结果:80例AMI溶栓治疗的病人中,有42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经过及时的必要的处理,有40例病人很快恢复,有2例病人因病情过重而死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8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其采取的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经及时抢救治疗和护理,有28例患者病情痊愈并顺利出院,有10例患者病情得到好转,有5例患者死于严重心律失常,3例患者死于心力衰竭,2例患者因便秘而发生猝死。结论早期诊断、积极抢救,并辅以积极有效的护理,可以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成功救治、早日康复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内科常见急症,由于病情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临床上除了急救治疗外,严密准确的心电监护及密切周到的护理也至关重要。我科自1991年3月~1994年7月共收治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1例.现将其心电监护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48例,女13例,年龄52~84岁。其中前间壁与前壁急性心肌梗塞43例,下壁与后壁急性心肌梗塞15例,单纯后壁急性心肌梗塞3例。监护时间最短池,最长15d,平均5d.平均住院31d。其中好转51例,无明显变化6例,死亡4例。2急救过程中的心电监护及护理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及可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50例成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可能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并祛除可能的诱发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结果:发生心律失常与患者的年龄、房缺大小、左房大小、肺动脉高压、术后低氧血症、低钾血症、情绪紧张等密切相关。连续心电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监测血电解质及血气分析,尽早发现心律失常,准确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结论:护士应熟悉疾病的特点,掌握各种心律失常心电图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护,实施科学的治疗与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心律失常发生。  相似文献   

14.
薛水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8):501-503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规律性,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观察重点与护理措施.方法 时2000年1月-2004年1月所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不间断心电监护,及时准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并进行积极救治,了解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严格按规定剂量用药,并进行有效的生活、心理、饮食和氧疗护理,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结果 64例患者虽并发各种心律失常,但经过积极救治,全部转危为安.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极易发生各种心律失常,且心律失常的发生日间及清晨均较夜间睡眠时多见,不间断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合理的药物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赵峰 《当代医学》2010,16(24):133-134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经验。方法对4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监护,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并发症,为医生正确判断病情,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按照护理程序,制定及时、恰当的护理措施,对病人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减少并发症,降低了死亡率,改善病人预后。结果 45例患者中,2例死于严重心律失常,1例死于再次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42例临床治愈。护理抢救成功率93.3%。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急骤,病情凶险、变化快、死亡率高,早期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制定及时、恰当的护理措施,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正>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常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心电监护的发展,心肌梗塞并心律失常发现率逐日提高,在预防、治疗上亦日益受到重视。现将我们所见急性广泛性心肌梗塞并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应用药物及起搏超速抑制仍未能存活的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吴某,男,60岁,干部,住院号141966,于1982年10月18日清晨3时急诊入院。患者于17日晚9时突然感心前区疼痛,并放射左肩及左前臂,出冷汗,疼痛呈持续  相似文献   

17.
张培莉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1):3872-3873
目的:探索拒绝心电监护的原因,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方法:通过对31例拒绝心电监护的患者进行归因分析,得出护理干预途径。结果:医学知识缺乏、对医疗费用的担忧、心理及情绪的变化是患者拒绝心电监护的主要原因,通过适当的护理干预后29例重新接受心电监护。结论:及时、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是解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拒绝心电监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最常见的合并症。据国内报道,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在未采用监护以前为24~37.3%,近几年来应用心电示波间断监测后心律失常检出率为49.5~69.0%,增加了一倍。为了更确切地了解心肌梗塞后24小时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总结治疗经验,我院内科心血管病房对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用遥测心电机进行了24小时监测,发现心律失常发生率达90%,并及时进行了针对性治疗,死亡率降至12.5%。材料和方法自1979年8月至1982年7月我院收治经临床、心电图和血清酶学检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各方面的护理,使病人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并掌握自我护理的常识,得到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45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心电监护、药物治疗并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做好一般、用药、心理等护理。结果:345例患者全部好转出院。结论:对心律失常患者需要密切的心电监护、用药指导,心理护理以及健康宣教,让患者认识疾病的预防重于治疗。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56例临床护理体会蒙霜露(广西融水县人民医院融水县545300)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症;护理急性心肌梗塞(AMI)为内科危重症之一。由于其常发生心律失常,尤其是发病后2h内,因室颤导致猝死的机会较多。正确及时的治疗和护理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