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目的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变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值,检测细胞反应蛋白值,测定细胞沉降率。结果随着HbA1c测定值的增加,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等炎症标志物水平也随之增加。结论 HbA1C与炎性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并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的身体健康问题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越来越突出.多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的身体状况在逐渐下降,而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肥胖症等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患的患病率在逐渐增高.因此,对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要做预防工作.中国古话有云:防患于未然,上医治未病,实质是以预防为主.实现三级预防,即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是全民参与的战略行为. 相似文献
4.
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方法:根据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病例资料以及保定市气象资料,利用决策树技术,分析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气象因子。结果:保定市心脑血管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以冬、春两季为高发病季节,3月与12月为发病集中月份。天气过程、短期气候变化与心脑血管病高发日之间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寒冷刺激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另外夏季闷热、潮湿的天气或明显降温对冠心病人极为不利。大雾天气形势对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对60岁以上老人影响最大。结论:秋冬季节以明显降温天气、大雾天气为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日,夏季暑热天气对心脑血管疾病也有极大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因为心血管和脑血管血液成分和血管动力学异常改变造成血管壁病变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其发病与遗传及营养密切相关,尤其是营养不平衡导致其发病率明显上升,而且发病以后控制饮食时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可靠保证,本文就心脑血管疾病在饮食上的预防原则进行概述,目的是教育广大居民如何通过正确的平衡营养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6.
随着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血压血脂这类疾病也慢慢走进我们,并且呈上升趋势。而心脑血管疾病成了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多发性常见疾病。在这类疾病中,中老年人群占的比重较大,甚至导致了很多病人因此死亡。笔者从医多年,对心脑血管疾病给病人身体上带来的痛苦和家庭经济上带来的巨大压力都非常了解,为改善这种现象,笔者结合多年的从医经验,就如何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进行了探究分析,从加强预防措施、注重饮食科学合理、减少外部刺激、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这四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几点预防和保健措施,供广大同仁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认识其危险因素,并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可以控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上医治未病、预防为主等观念自古有之,但在基层医院往往被忽视或宣传不够。故本文针对吸烟、酗酒、肥胖、运动减少、情绪应激等危险因素,普及预防知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分析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和心脑血管的预防措施,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对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100例患者进行饮食、运动、心理以及合理的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进行健康教育.结果:采用饮食、运动、心理以及药物治疗并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结论:合理完善的治疗是减少或延迟老年性高血压并发症的关键因素,从而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血脂水平检测结果,为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病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检测对象按年龄分成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及70岁以上5组。检测研究人群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TC水平男性随年龄增长降低,女性50岁前降低、50岁后增高。因此青年男性和50岁后女性应特别注意血脂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表明,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预测因子[1].脉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预后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它亦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2].现将近年来的脉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心脑血管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生、发展主要经历3个时期.早期,由于社会生产力不高,在人群中主要疾病是传染病和营养不良,当时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仅占到人口死亡的5%~10%; 相似文献
14.
心脑血管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生、发展主要经历3个时期.早期, 由于社会生产力不高, 在人群中主要疾病是传染病和营养不良, 当时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仅占到人口死亡的5%-10%; 中期, 随着某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构成人类死亡原因的10%-30%.近期, 即20世纪60年代开始,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使心脑血管疾病日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生年龄提前, 不论是在发达国家, 还是在发展中国家,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占到总死亡原因的35%-45%. 相似文献
15.
心脑血管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生、发展主要经历3个时期。早期,由于社会生产力不高,在人群中主要疾病是传染病和营养不良,当时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仅占到人口死亡的5%-10%;中期,随着某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构成人类死亡原因的10%~30%。近期,即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老年性高血压治疗方法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450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25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从心理、饮食、药物以及运动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疗.最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33%、73.78%,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分别为6.67%、26.22%,由此可见,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以及预防过程中应用综合干预治疗,不仅可以起到降低血压,而且可以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蛋氨酸(Mct)和半胱氨酸(Cys)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为一种含硫氨基酸,1932年由Butz及Vigneaud最先发现。20世纪60年代,Jacobsen。首次观察到遗传性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患者早期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及严重血栓。1976年Wilcken等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最先提出Hcy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但一直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血清胆红素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红素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剂 ,其抗氧化活性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冠心病发生率有重要作用。自从Schwertner等 ( 1994)提出低胆红素可能是冠心病新的危险因子以来 ,国内外学者对胆红素与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较为重视 ,取得了重大进展 ,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 心力衰竭与胆红素近年来研究揭示了血红素氧化酶 /一氧化碳 -胆红素(HO/CO -胆红素 )系统对心脏的保护作用。Raju等[1] 证实 ,狗右心衰时 ,右心室HO -1mRNA表达增高 ,HO -1蛋白活性及催化产物增高 ,cGmP含量也增加 ,这…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为了比较脉压和舒张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将我院 1 998年 1月至 4月心血管内科及神经内科符合条件的 1 47例高血压患者 ,按脉压≥ 90 mm Hg( 1 mm Hg=0 .1 33k Pa)、舒张压≥ 95 mm Hg但脉压<90 mm Hg分为两组 ,比较两组各自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部患者均为住院病人 ,其中男1 0 0例 ,女 47例 ,年龄 33~ 76岁 ,平均 5 5岁。1 .2 方法 :全部患者均经有关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均符合 WHO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 ,受检者测压前休息 3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