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孕妇和胎儿弓形虫感染抗体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银川地区孕妇和胎儿弓形虫感染状况及与职业、民族和孕产次之间的关系,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身心健康。方法用间接血凝试验对279例孕妇静脉血和胎儿脐血配对及33例孕妇静脉血进行检测。结果303名孕妇,弓形虫抗体阳性21人,阳性率为6.9%;279份胎血中阳性6份,阳性率为2.2%;279份母血和胎血配对检测中母血阳性而胎血阴性15人,占5.4%。干部,工人,农民,无固定职业四组弓形虫抗体检测各组阳性率分别为5.9%、7.5%、8.3%和9.7%,差异无显著性(P>0.05)。回汉族孕妇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和8.9%,差异无显著性(P>0.05)。孕妇第一产次弓形虫抗体阳性明显高于第二、三产次;弓形虫抗体阳性均出现在第一产次胎儿脐血中。结论不同职业和民族的孕妇均有弓形虫的感染,母体感染后可经胎盘血液传递给胎儿使其感染,第一产次孕妇感染后使胎儿受染机会大于第二、三产次。对优生、优育,围产期保健工作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新疆部分人群军团菌抗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地区不同年龄段的健康人群军团菌感染状况。方法2005年4月~5月对297名健康体检人群进行血清嗜肺军团菌1型(Lp1)、3型(Lp3)和6型(Lp6)抗体水平调查。结果血清嗜肺军团菌三种抗体均有阳性检出、阳性率为26.60%(79/297),其中Lp3型阳性率最高15.82%(47/297),其次为Lp6型11.11%(33/297)和Lp1型7.07%(21/297),同时感染2种血清型者占5.05%(15/297)、同时感染3种血清型者占1.01%(3/297)。健康体检人群主要为两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56.90%(169/297),汉族占43.10%(128/297),汉族阳性率占15.49%(46/297),维吾尔族阳性率占11.11%(33/29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疆健康人群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嗜肺军团菌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005年10月王2006年9月门诊产前检查诊断的糖代谢异常孕妇593例,其中GDM260例(汉族172例,维吾尔族88例)、GIGT333例(汉族265例.维吾尔族68例),(OGTT+组)和糖代谢正常孕妇1425例(汉族1135例,维吾尔族29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各因素对维吾尔族和汉族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发病的影响。结果:(1)糖筛异常发生率,汉族(37.12%)低于维吾尔族(44.25%)(P〈0.005)。糖耐量阳性率,维吾尔族(15.48%)高于汉族(10.32%)(P〈0.005)。维吾尔族GDM发生率(8.73%)明显高于汉族(4.06%)(P〈0.005),而GIGT、发生率(6.75%)和汉族(6.26%)相当(P〉0.05)。(2)孕妇BMI≥25、孕妇孕期增重〉18kg、孕期阴道念珠菌病(WE)、不良孕产史、糖尿病家族史的发生率,维吾尔族和汉族均为OGTT阳性组大于对照组(P〈0.05);孕妇年龄≥35岁发生率仅在汉族中为OGTT阳性组大于对照组(P〈0.005);无论在OGTT阳性组和对照组中,孕妇孕期增重〉18kg发生率,均为汉族大于维吾尔族(P〈0.05);VVC、糖尿病家族史的发生率,维吾尔族大于汉族(P〈0.005)。结论:(1)维吾尔族糖筛查异常、糖耐量试验异常以及GDM发生率均高于汉族。(2)孕前肥胖、孕妇孕期增重〉18kg、VVC、不良孕产史、糖尿病家族史是维吾尔族和汉族糖代谢异常共同的高危因素,而增重〉18kg可能对汉族意义更大;孕妇年龄≥35岁是汉族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李慧  刘玉 《农垦医学》2009,31(5):422-423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产妇胎膜早破发生率,总结胎膜早破的病因及对维吾尔族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分娩1062例维吾尔族产妇中的87例胎膜早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胎膜早破孕妇占所有维吾尔族产妇的8.19%,其中有官腔手术史者12例,占13.79%,有孕前、孕期感染史者46例,占52.87%,有臀位、头盆不称等其他因素者19例,占21.84%。87例维吾尔族胎膜早破孕妇与同期同民族无胎膜早破孕妇975例比较,剖宫产、宫腔感染、胎儿窘迫、早产、产后出血、产后病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近5年维吾尔族产妇胎膜早破发生率为8.19%,宫腔手术史和孕前、孕期有感染史为胎膜早破的主要病因,胎膜早破可导致剖宫产率、各种产科并发症及胎儿窘迫等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维吾尔族、汉族患者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中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Hp)感染的检出率,为临床诊疗和防治Hp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09例维吾尔族、汉族患者进行尿素酶试验和Giemsa染色诊断Hp的感染,比较维吾尔族、汉族患者在不同疾病、年龄、性别中Hp感染情况等。结果:(1)维吾尔族患者慢性胃炎(CG)中Hp阳性率44.59%(33/74),汉族患者CG中Hp阳性率44.06%(52/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943)。(2)维吾尔族患者十二指肠溃疡(Du)中Hp阳性率41.18%(14/34),汉族患者Du中Hp阳性率52.50%(2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5,P=0.331)。(3)维吾尔族患者胃溃疡(Gu)中Hp阳性率55.00%(11/20),汉族患者Gu中Hp阳性率27.27%(6/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43,P=0.067)。结论:维吾尔族、汉族患者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中Hp感染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对于维吾尔族、汉族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的患者均需检查Hp有无感染。  相似文献   

6.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在四川省德昌县傈僳族聚居地及其毗邻汉族聚居地作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共调查傈僳族198户,1062人;汉族210户,753人;采血傈僳族745人,汉族574人。发现傈僳族HBsAg阳性率为9.80%,抗-HBs阳性率9.66%,抗-HBc阳性率48.72%。乙肝血清流行率为51.41%。HBeAg阳性率为28。77%,抗-HBe阳性率36.99%。HBsAg亚型测定均属adr亚型。乙肝现患阳性率1.51%。本调查提示傈僳族HBsAg携带率、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率和全国各地相近,傈僳族和毗邻汉族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周素民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0):998-1000
目的:了解我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为防治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我校2007级人校新生进行HBsAg检测,对HBsAg阳性者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分析,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进行HBV感染多因素分析。结果:我校新生HBsAg阳性率9.40%,农村学生HBsAg阳性率高于城市学生,未接种乙肝疫苗学生HBsAg阳性率高于接种乙肝者,不同性别之间HBsAg阳性率无明显差异。HBsAg阳性学生以小三阳、大三阳、HBsAg阳性伴HBcAb阳性为主要感染模式。结论: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学生健康档案及管理,开展肝炎防治健康教育,控制乙肝在校园内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8.
Li Q  Dai P  Huang DL  Zhang J  Wang GJ  Zhu QW  Liu X  Han D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2):2977-2981
目的探讨GJB2基因突变在新疆地区主要民族维吾尔族和汉族非综合征性耳聋(NSHL)人群的发生情况,以初步掌握该地区主要不同民族GJB2基因的突变谱和突变频率。方法新疆地区维吾尔族61人、汉族66人共有127例耳聋者参与该研究,同时维吾尔族听力正常者98人作为对照研究。经详细地病史采集并抽取静脉血,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后对所有标本进行直接测序。结果维吾尔族和汉族耳聋人群GJB2基因突变携带频次基本相同。GJB2 35delG突变仅在维吾尔族耳聋群体中发现,而GJB2 235delC突变在维吾尔族和汉族耳聋人群都有发现,而且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JB2 35delG突变在维吾尔族、汉族耳聋者和维吾尔族对照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4%(9/122),0(0/128)和0(0/196)。GJB2 235delC突变在维吾尔族和汉族耳聋者中分别为5.7%和9.8%,299.300delAT突变分别为0.8%和5.5%。V27I和E114G是各组中最常见的多肽。结论新疆地区GJB2基因突变有较高的发生率,新疆维吾尔族的35delG携带率明显高于汉族,235delC在维吾尔族和汉族中均较为常见。这些发现为特定地区耳聋患者的临床基因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藏族和汉族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不同模式的特点和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就诊的HBV受检者2079例。HBsAg阳性者采用胶体金法复检。结果2079例HBV受检者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有14种,主要模式为A模式,占29.34%。汉族占同民族比率为33.84%,藏族占同民族比率为15.49%。大三阳同民族比率藏族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HBsAg感染模式男性均高于女性,藏族男性尤为突出。汉族大三阳年龄组最高值比率在21—30岁,藏族人群此项检出年龄组最高值在31—40岁。结论青海地区HBV感染人群感染模式表现多样性组合模式,HBsAb阳性为主要模式,藏族同民族比率明显低于汉族,提示藏族疫苗接种率低于汉族。藏族男性人群是乙型肝炎预防感染的重点人群;藏族人群乙肝大三阳检出率年龄组比汉族偏高提示转阴率相对偏低,预后相对不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对新疆吐鲁番地区人群弓形虫病进行了调查研究,共检血清1165份,总阳性率为20.0%,维吾尔族阳性率为27.1%,汉族为14.5%,两者差异显著;两民族男女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对IFA用于检测抗弓形虫抗体提出了看法;采用光学树脂—伊文思蓝来“划定抗原虫膜圈”。  相似文献   

11.
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阻断宫内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HBsAg和(或)HBeAg阳性的孕妇分成3组,A组42例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治疗,B组40例给予乙肝疫苗治疗,C组38例,未给任何治疗.A组和B组均在孕20 wk时开始注射,用ELISA检测孕妇HBV血清标志物和新生儿的血清HBsAg.结果: 新生儿A组感染率为7%(3/42).B组感染率为30%(12/40).C组感染率为37%(14/38).A组HBV感染率明显低于B组与C组(P<0.01).结论: 携带乙肝病毒孕妇于孕晚期给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治疗可有效地降低婴儿HBV感染率,表明干预性治疗可有效阻断HBV宫内传播.  相似文献   

12.
胎盘HBV-DNA定量检测与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胎盘HBV—DNA含量与官内感染的关系及作为胎盘传染性和病毒复制的直接指标的可靠性。方法 采用FQ~PCR(荧光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44例HBV标志物阳性孕妇足月分娩后的胎盘的HBV—DNA含量,并分别检测同一孕妇分娩前的外周血及脐血的HBV—DNA含量,比较其测定值范围及相互关系。结果 344例孕妇按乙肝标志物组合,分为三组,分别检测分娩前外周血HBV—DNA、胎盘HBV—DNA及脐血HBV—DNA,检出率分别为:(1)HbsAg携带组90例,22.2%(20/90)、33.3%(30/90)和5.6%(5/90);(2)大三阳组134例,70.9%(95/134)、85.8%(115/134)和11.9%(16/134);(3)小三阳组120例,20.8%(25/120)、20.8%(25/120)和3.3%(4/120)。孕妇乙肝标志物阳性以大三阳组HBV—DNA阳性率最高,胎盘组织HBV—DNA含量与母血HBV—DNA含量有一致性和相关性。结论 外周血HBV—DNA阳性孕妇更易发生胎盘感染。官内感染的程度可随胎盘组织HBV—DNA含量增加而程度加重。胎盘HBV—DNA含量可作为一个宫内感染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乙肝孕妇血型抗体的种类及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生率的关系,并评估乙肝孕妇产前效价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174例O型Rh阳性丈夫非O型孕妇,其中乙肝孕妇117例,用2-Me抗球蛋白法检测孕妇分娩前血清中不同种类血型抗体的效价。对产后1~7 d出现黄疸症状的患儿做胎儿溶血三项实验,以确诊HDN,观察分析血型抗体体效价与HDN发生率的关系。结果孕妇血型抗体IgG效价>1:64的例数在夫妇血型组合O-A、O-B、O-AB病例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3.8%(23/68)、31.5%(23/73)、39.4%(13/33)(P>0.05)。总体上随IgG抗A(B)效价的递增,HDN发生率增加(P<0.05)。其中乙肝孕妇HDN发生率低于非乙肝孕妇(P<0.05),而乙肝的治疗对HDN发生率无影响(P>0.05)。结论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高低与HDN的发生率呈正相关,而乙肝与HDN的发生率呈负相关。产前进行血清IgG效价抗体检测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高高原地区孕产妇和婴幼儿人群中乙肝的感染状况,以期制定有效的防控和治疗方案。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1日-2018年3月31日于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及所辖七县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所有孕产妇,共计832名,平均年龄为 (28±2.8)岁,以及该院新生儿科和儿科就诊的所有婴幼儿人群(0月龄~3周岁),共计1 086名,平均年龄为(1.6±0.8)岁, 其中男性患儿为519名,女性患儿为567名,男女性别比为0.92∶1,分别研究孕产妇和婴幼儿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乙肝免疫保护状况的年龄、地域和性别分布。结果 阿里地区孕产妇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17.19%(143/832)。不同年龄段孕产妇的HBsAg 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和农牧区孕产妇的HBsAg 阳性率分别为13.66%(56/410)和20.62%(87/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3名HBsAg阳性孕产妇中,HBsAg、HBeAg、HBcAb阳性孕产妇占46.85%(67/143)。3岁以下婴幼儿人群HBsAg总体阳性率为7.73%(84/1 086),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HBsAg 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婴幼儿和女性婴幼儿的HBsAg 阳性率分别为5.20%(27/519)和10.05%(57/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牧区和城镇区婴幼儿HBsAg 阳性率分别为9.16%(50/546)和6.30%(34/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产妇总体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为32.51%(224/689),婴幼儿总体HBsAb阳性率为40.52%(406/1 002)。结论 阿里地区孕产妇及婴幼儿人群HBsAg 阳性率高,需进一步加强孕前检查及母婴阻断干预措施,加强对乙肝患者及携带者的随访管理。  相似文献   

15.
HBV-DNA的含量与宫内感染的关联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中HBV—DNA含量与胎儿宫内感染及造成宫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用ELISA方法筛选HBsAg阳性孕妇228例,并用定量PCR技术检测HBsAg阳性孕妇血清以及脐血中HBV—DNA.新生儿根据有无HBV感染分为胎儿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对照组),调查宫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HBsAg,HBeAg、抗HBc阳性孕妇的新生儿脐血HBV—DNA捡出率21%(14/68);HBsAg.抗HBe,抗HBc阳性者为1.7%(2/117);HBsAg和HBeAg双阳性者为20%(3/15);HBsAg和抗HBc阳性者为11%(2/19);HBsAg单一抗原阳性者脐血中未捡出HBV—DNA.胎儿总感染率为9,2%(21/228).胎儿宫内感染率随孕妇血清中HBV—DNA含量增加而升高,宫内感染的危险性越大.胎儿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多种临床相关因素中先兆早产孕妇胎儿感染者多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孕妇不同的感染状态影响宫内HBV感染率,HBeAg与HBV—DNA高滴度是胎儿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孕妇出现先兆早产使胎儿的感染率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ORCH(弓形体、风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的合称)、CBV(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与不孕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抗体捕获酶联免疫和间接酶联免疫法技术,检测42例不孕症患者血清中TORCH、CBV特异性抗体IgM、lgG,并与92例早孕妇女、26例健康经产妇、28例晚孕妇女相对照。结果:(1)不孕症患者TORCH总感染率(238%)与孕妇组总感染率(54%),经统计学处理,差别非常显著(P<002)。其中,风疹病毒感染率不孕症组(95%)与孕妇组感染率(108%)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孕症组弓形体和巨细胞病毒感染率分别为95%、476%,与孕妇组(36%、108%)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2)不孕症组CBV-IgM感染率(643%)与健康经产妇感染率(15%),经统计学处理,差别非常显著(P<0001);与孕妇组(375%)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3)不孕症组存在两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情况。结论:提示TORCH、CBV感染是不孕症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血清自身抗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荧光定量PCR对108例乙肝孕妇的HBV标志物(HBVM)、HBVDNA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免疫印迹法(WB)分别对HBV孕妇及40例健康孕妇行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ASMA),可提取核抗原抗体谱(ENA)、肝抗原自身抗体谱(anti-LKM1、anti-LC1、anti-SLA/LP、anti-A-MAM2)检测,采用速率散射法检测RF,采用金标法检测抗-dsDNA。结果108例HBV孕妇检出多种自身抗体,总阳性率为31.48%,显著高于健康孕妇对照组的12.50%(P<0.05),检出的自身抗体以低滴度为主且以ANA,RF为多见。HBV阳性孕妇自身抗体阳性组与自身抗体阴性组的年龄、妊娠周期及AL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HBeAg或/和HBVDNA阳性组自身抗体的检出率显著高于HBeAg或/和HBVDNA阴性组(P<0.01)。108例HBV孕妇检出1例ANA、ASMA同时阳性且滴度较高,2例anti-SLA/LP阳性,1例anti-LKM1阳性,其肝功能明显损害。结论孕妇HBV感染可引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产生多种以低滴度为主的自身抗体,这种免疫反应与HBV复制水平有关,而与孕妇年龄、孕周及ALT无关,且部分HBV孕妇可能重叠自身免疫性肝炎(AIH)。  相似文献   

18.
钱小虎  叶庆华  乔福元 《上海医学》2003,26(10):708-709,T001
目的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孕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明确是否存在ltBV整合。方法选择我院分娩者中136例ltBV携带孕妇及28名健康对照者,制备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以地高辛标记的}tBV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结果136例中,有4例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分裂期染色体上可观察到绿色荧光信号,占2.94%,均为双阳组孕妇,HBV呈低频率整合(1.00%~1.67%),整合位点呈随机分布。84例单阳组[HBsAg( )]孕妇及28名健康对照标本中均未检出阳性信号。结论 应用FISH技术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上整合型HBV。HBV携带孕妇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上存在整合型HBV,使妊娠期HBV感染的危害不仅为母婴问的垂直传播,而且可能发生基因遗传,成为一种遗传性传染性疾病和肝癌高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与HBV DNA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HBV DNA含量对HBV宫内感染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30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HBV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含量,发生宫内感染的为病例组,余为对照组,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30例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中,有22例发生宫内感染。其中HBsAg阳性7例,HBV DNA阳性18例,HBsAg和HBV DNA均阳性的3例,总的HBV宫内感染率为9.6%(22/230)。(2)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仅HBV DNA浓度分级有统计学意义,OR为1.57(1.12.2.21)。(3)230例HBsAg阳性孕妇中HBV DNA阳性者119例,发生宫内感染18例,感染率为15.1%(18/119),并且当孕妇血清HBV DNA浓度≥10^7copies/ml时,HBV宫内感染率显著增加,(χ^2=-7.92,P〈0.05)。结论 孕妇血清HBV DNA浓度分级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且当HBV DNA浓度≥10^7copies/ml时,其宫内感染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孕妇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状态及其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有针对性实施HBV母婴传播阻断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2018年5月-2019年4月在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所有医院待产的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