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资料本组55例病人,年龄23~39岁,平均31岁.停经38~48 d,口服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术,流产后均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及阴道大出血.B超检查时间:最短在胚胎排除后3 h,最长43 d,平均21 d.使用仪器为SAL-38A型线阵实时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为3.5 MHz.病人取仰卧位,膀胱适度充盈,于耻骨联合上方腹壁涂以藕合剂做多方位扫查.结果:55例B超均诊断为宫内组织残留.药物流产当日行B超检查并刮宫11例,5例肉眼观察为绒毛及胚胎组织残留,6例为凝血块,B超诊断符合率45.5%;药物流产术后1周内B超诊断11例中,有6例行刮宫术后证实为宫内组织残留,占54.4%;1~2周B超诊断7例,术后证实5例为宫内组织残留,占71.4%;2周后B超诊断26例,术后证实为21例,占80.8%.17例假阳性者B超表现:8例宫内充满不规则液性暗区,夹有回声略强的不规则团块,未见明显声影,子宫略大或饱满;2例宫腔内充满多个强回声光团伴声影;3例宫内密集细光点融合成片状,回声中等强度.  相似文献   

2.
药物流产后清宫原因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药物流产后清宫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2 6 0例药物流产的临床资料 (不包括药流失败 )。结果 药物流产后行清宫术 136例 ,清宫率 10 .79% ,后位子宫清宫率 2 1.9% ,有宫腔操作史者清宫率 14 .2 1%。结论 绒毛及蜕膜组织残留是药流后子宫异常出血的主要原因 ,后位子宫及有宫腔操作史者药流后绒毛及蜕膜组织残留增高 ,清宫率亦增高  相似文献   

3.
胡小丽  余茂  杨远琴  范燕 《海南医学》2004,15(11):35-35,34
目的探讨彩色Doppler超声在诊断宫腔内胚胎组织物残留的价值。方法对38例人工流产及药物流产15天仍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患者行彩色Doppler超声检查。结果35例病理证实有胚胎组织物残留者,33例在宫腔内不均高回声近子宫肌壁处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并探测到类滋养层血流频谱。结论彩色Doppler超声能较准确的诊断宫腔内胚胎组织物残留,可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宫内胚胎组织残留是流产后或产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本院从2003年1月~2004年1月利用B型超声对180例流产后或产后阴道不规则流血患者进行了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宫内胚胎组织残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院门诊急诊及住院的180例流产后或产后阴道不规则流血的患者,年龄20~40岁,其中药流后100例,人流后60例,产后20例。在产后或流产后3~40天内就诊。1.2仪器与方法采取TOSH IBA-240实时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3.5M H z。检查前患者适度膀胱充盈,经下腹部行纵、横切探子宫,重点观察宫腔情况。2结果宫内胚…  相似文献   

5.
药物流产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药物流产失败的相关因素,选择2034例行药物流产的病例,分析流产失败的有关因素。结果,2034例药物流产中失败165例,失败率为8.11%。年龄≥35岁者药物流产失败率(14.80%)高于<35岁者(4.48%),有剖宫产史者药物流产失败率明显高于自然分娩史者,流产次数的增多,药物流产的失败率增高,孕囊直径1~3cm者药物流产的失败率(5.22%)明显低于孕囊直径>3cm者(17.43%),经期>5d者药物流产率(12.29%)高于<5d者(5.46%),后倾及后倾后屈位子宫者药物流产失败率明显高于前倾位及水平卧位子宫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年龄、药物流产失败率随年龄增大、有无剖宫产史、孕产次数、子宫位置、行经天数是影响药物流产效果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B超检查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物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筠 《西部医学》2007,19(2):286-286
目的探讨B超监测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物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B超诊断早孕的患者(49天以内),经药物流产后10天仍有阴道出血的149例患者进行超声图像分析。结果18例官腔线显示清晰。131例宫腔内分别显示为混合性团块、稍强光团、低回声团块。结论B超可对药物流产后子宫内是否有胚胎组织残留,以及残留组织部位及大小进行扫查,为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式提供了客观、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顾慧疆  李华 《农垦医学》2012,34(4):342-343
目的:探讨B超在胚胎组织残留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9年1月~ 2012年3月137例因人工流产、药物流产、足月分娩或引产后、自然流产后及阴道不规则流血,经B超提示宫内异常回声,考虑胚胎组织残留.其中128例在B超引导下行诊刮术,手术一次完成;6例行二次清宫;另3例因合并有子宫肌瘤或子宫畸形,转入上级医院诊治.结果:清宫术后随访患者无明显不适,阴道出血量少,月经复潮后B超检查宫腔内无异常,内膜线清晰.结论:B超对胚胎组织残留的临床诊断符合率高,B超监护下的清宫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对患者的损伤明显减少,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水仙  王爱玲 《吉林医学》2013,34(13):2521-2522
目的:探讨B超检查诊断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药物流产后7~10 d以上仍阴道出血的患者,经B超检查诊断为宫腔残留的声像图特征,并对95例残留组织最大切面径线>15 mm及8例残留组织最大切面径线<15 mm,经药物保守治疗无效者行清宫术,术中刮出物均作病理检查。结果:宫腔残留时,子宫正常或稍大,宫腔内回声杂乱,可见大小不一的弥漫性、团状、条索状不规则的中高或中低回声,多呈不均质性,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宫腔分离,与清宫术中刮出的残留组织病检结果符合率达100%。结论:B超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药物流产后宫腔内是否有胚胎残留,以及残留物的部位、大小、性质,为临床医师采取合理有效地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曹文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7):1785-1785
1资料方法 本文报告105例术前经超声检查,术后证实为胚胎组织残留.年龄:20岁~43岁;药物流产88例,人工流产6例,自然流产4例,中孕引产4例,足月顺产3例.采用仪器:麦迪逊5500.凸阵探头3.5 MHz.患者膀胱适当充盈,经腹壁耻骨上纵横检查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超声诊断药物流产后宫内胚胎组织残留的价值。方法:观察30例在外院及诊所服药后7~35d,仍有间断性阴道出血患者来我院就诊。结果:超声检查,残留微量者,宫内偏强回声,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者6例,宫内残留物合并积液,内部回声不均匀者10例,混合性残留者14例。超声提示宫内组织残留,行清宫术送病理为脱膜或绒毛膜组织残留。结论:超声对药物流产后宫内组织残留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